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48章 小说的合成方向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面对这一问,江弦稍作思索,很快就想出个合适的回答。

“写文章是爱好,可以随意施展,写申请书是神圣而重要的事情,我不敢随意动笔,还要仔细斟酌。”

听到他这个回答,几人哈哈笑了起来,包括一旁的胡桥木、光未然、冯沐、严文井,都笑了。

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年纪虽然不大,脑袋还蛮机灵。

“坐下聊。”冯沐说。

服务员走过来,拎着暖壶给江弦倒了一杯茶水。

江弦端起来喝了一口。

茶叶虽然一般,不过茶包不要钱。

听说海子里喝茶,水免费,茶包要钱,不管你是何方神圣,想喝茶,先交上两毛钱再说。

至于抽烟,那更需自备,绝无公烟可享。

这是困难那几年,5豪定下来的一条“铁规”,一直这么延续了下来,谁也不敢违背。

不少同志第一次去开会,都不知道带茶包钱,摸遍了全身口袋,怎么也掏不出两毛钱,非常尴尬,不是记账就是别人代付。

王濛就讲过,自己有次开会没带钱,还是别人代付的。

江弦坐着静静听冯沐这几个人说话。

他讲起话来斯斯文文,性情如此,也很少骂人,但是写过一首粗口诗。

那是听说白酒价格连续飞涨,“茅台”一下飙升4倍以后,还有人吃喝挥霍,便狠狠的写了一句:

滚他妈的蛋!

冯沐说,“文学馆的事情都已经听说了,也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直想和巴金同志聊聊,可惜他居住在上海,身体又不好,就不让他来回折腾了。

江弦啊,你来讲一讲,这个文学馆的事情是想怎么做啊?”

江弦当即把文学馆想法的形成讲了一遍。

他着重的讲了巴金同志一开始的想法,然后说自己如何被巴金同志感动,以及听完巴金想法后的内心所感,还有第二天带着一篇倡议书和一万块稿费去巴金住所,和他老人家一拍即合。

冯沐说:“巴金同志的想法是对的,这是对我们自己文学的肯定,在过去,我们的文学遭到了否定,可我们现代的文学绝对不是毒草、废品,不应该被一笔勾销,做这件事很有意义。

你一个年轻人,响应巴金同志去做这件事情,很有魄力。”

“谈不上有魄力,我只是比较早的听说了巴金老爷子的这个想法。”

冯沐点点头,“不用因为自己年轻就妄自菲薄,他说得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来,讲一讲你对这个文学馆的想法。”

“那我就大胆的说一说。”

“你说。”

“我年纪小,很多见解比较浅薄,大部分想法也是从巴金同志那里听来的。”

江弦一开口就给自己定下调子,“我们这个文学馆,应该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来建设。

就拿日本来举例,我上次随团访问日本,看了他们的文学馆。

他们有一座相当完备的近代文学馆,其中收纳了日本近代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资料,每个礼拜,馆里都会举办活动,吸引日本的小孩子过来领略他们那些文学工作者的风采。

我们还注意到,日本甚至有为一些专门的作家建造的文学馆,可以见得,我们的这座邻邦,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热情积极的做着文化传承方面的事情。

而我们国家,从‘5,4’以来,文学作品精彩纷呈、浩渺如烟,我们在改开的同时,难道不也应该注重起对这段文化的传承?”

时间短暂,江弦不好说的太深,简洁而快速的介绍,也不着急给出评判,只道:

“你继续说。”

江弦顿了顿,讲道:“巴金同志说的过一句话,西方社会对于我们的文化是陌生的,对于中国人心灵的美丽也是陌生的,有了这样一个文学馆,以后全世界的人都能来到京城,见识中国人民美好的心灵。

这对我们的文学也大有裨益,我们多少的作家,写作总带着一股小家子气。”

“小家子气?”

“这种小家子气的来源,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作家的见识、阅读都太少了。

我认识一个作家,大家看了他的文章,都夸他语句很简洁,他笑了,他说他那哪是简洁,写的简洁是因为他认识的字太少了!

他说,在过去的时间里,他的所有阅读都来自于家里的红书。

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我们仍然缺少这样一个地方,给我们提供充沛的信息。”

江弦是忽然被通知过来的,但这些话就像早已有了腹稿,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这还是收敛着讲,并不展开,只说干货,只讲重点,最后说:

“我在日本发现,文学馆是他们文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

有了这样一个文学馆,给我们的文学理论家提供更大的空间,势必能促进将来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

“需要给什么支持?”

“钱可以由作家们出,我和巴金都可以捐款出来,我们只需要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

“房子?”

这年头房子也是大问题,老百姓的房子都紧张的不行,更别说能供文学馆使用的房子了。

江弦试探性道:“我勘察过,西三环路边上有一片房子.”

“西三环路边上?”

冯沐听见这话,琢磨了一会儿,想到一处地方,询问道:“万寿寺西院?”

江弦点点头。

万寿寺西院,是京郊的大庙,满清的几朝皇帝都在这儿替母亲做过寿,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大概五千平,使用面积再缩减一半,两千五百平不到。

而且这里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里面那是断壁残垣、枯树荒草,能供以使用的房子就更少,目前是总政歌舞团驻扎在那里。

“你这个地方选的,是想让我给你化缘去啊?”

总政歌舞团是归部队的,想要他们迁出,就要先打通部队那边儿的关系,这里面困难重重。

“领导,不瞒您说,我前后也勘察了好些个地方,潭柘寺不错,可惜太远,颐和园的藻鉴堂也够古雅、幽静,可惜地方太小,不够用最后看下来,还是万寿寺西院合适。”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年头,想让国家盖房子当然是不可能的,作协这会儿都在地震棚里头办公呢,文学馆肯定也只能找点现成的院子修缮着用。

“看来你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足啊。”领导笑了笑。

他简单和冯沐、光未然商量了一下,没有给出万寿寺的答复,只是吩咐,“情况特殊,我们没有搞这个事情的经验,你们作协先搞一个筹建委员会出来。”

“好!”

这次见面就此结束。

贺井之一直没有吭声,就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想到上次在海子里开会时候,那位甚至给江弦说了句话。

这个年轻作家不简单啊。

江弦推门出来以后,心里一阵的激动。

光荣啊、太光荣了!

这也能单开一页族谱了吧?

能像今天这样说上句话,那是想都不敢想啊。

下午还有个座谈会,气氛总体比较轻松。

江弦又见到了吴青,和她聊了几句,今年的颁奖除了王濛同时作为颁奖嘉宾和领奖作家以外,还有冰心,她的《空巢》也获选。

汪曾祺和陆文夫两个人坐在一块儿,文坛的两只饕餮相聚,场景看着特有意思。

“铁生。”江弦和史铁生打个招呼。

史铁生笑着看向他,“江老师。”

“恭喜你获奖啊。”江弦诚心的和他道贺。

史铁生还想和他说些感谢的话,江弦没接受,“你文章写的什么样子,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你自己的成就,不需要感谢我。”

回到家里,朱琳刚下课回来。

“领上奖了?”

“嗯。”

江弦取出奖状。

朱琳面带喜色的接过,帮他把这张领回来的奖状收好。

江弦去厨房打了盆水,简单洗漱一番,出来看见墙上“全国优秀短篇”的奖状。

“挂在这儿怎么样?”朱琳喜滋滋的问。

“哪儿都行。”他笑着说,虽然高兴,但没那么在意,毕竟他今天最大的收获可不是这个奖项,而是和他的见面,这样的机会一百个奖状也换不来啊。

朱琳从他嘴里听了接见的事情,吓了一跳,“你们说什么了?”

“坐在一起促膝长谈,文学馆的事儿算是有眉目了,我的任务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以后建馆的事儿呢?”

“以后参与的人就多了,大家一起出力,他们个儿都比我高。”

这次接见,可以说促使着文学馆的建设工作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截。

江弦把朱琳轻轻揽入怀中,兴许是今天欢喜的事情太多,他性致勃勃,低下头去轻啄,朱琳先是抗拒,很快双臂环着他的脖颈迎合,很快春意盎然。

翌日,《人民X报》报道了颁奖仪式,以及见面:

“对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表示热情关怀和支持。”

江国庆在报纸上看见,眼睛都绿了,连忙回到家里,招呼饶月梅一声。

“你说上面这个江弦,说的应该是咱家那个吧?”

“得是吧!”

饶月梅也不敢确定,“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人叫江弦啊?还是写的。”

俩人拿不定主意,风风火火的跑去虎坊路15号,好大儿江弦才刚睡醒。

等俩人从他嘴里撬出来确切的答复,登时木在原地,好像脚上钉了个钉。

江国庆都恨不得直接拔腿去祖坟上看看了。

绝对冒青烟了!

这天,江弦收到一封挂号信。

是从东四八条52号的《剧本》编辑部寄来的。

里面是一张稿费单,还有一封信,大致内容是《天下第一楼》已经在月刊《剧本》过稿,将在4月份的《剧本》上刊发。

江弦马上反应过来,这是英若诚帮他递稿成功了。

《剧本》是一部全国性的戏剧刊物,由田汉、光未然这些个老一辈戏剧家亲手创办并任职,是专业的戏剧文学创作刊物。

从属于戏剧家协会,79年才复刊。

能在这份全国性刊物上刊发自己的作品,对于很多编辑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了。

江弦也为此小小的得意了一下,看了眼稿酬单上的数字,并不多,四百多块。

正上着楼,耳边滴一声响:

“已解锁新的合成序列,请选择合成方向。”

江弦诧异的停下脚步。

让他奇异的不是这条新合成序列的出现,而是这一次的合成,居然还可以选择序列的类型。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看着一大串可供选择的方向。

江弦犹豫片刻,做出了他的选择

——军旅题材。

徐怀中今年一部军旅题材《西线轶事》,可以说是开启了新时代军旅文学的先河。

如此盛况,他怎么能不掺和进来。

随着他合成方向选定,序列解锁。

无需灵感收集,合成直接完成。

“【战斗经历】+【英雄群像】=中篇”

望着脑海中出现的一部,江弦精神一振,虽然这部的结尾颇受诟病,但无疑是一部绝对的军旅文学经典。

中作协很快组织起工作,巴金也从上海给江弦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他的设想越来越接近目标了。

眨眼,到了3月末。

这天,中央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

为了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

如蒙追认为光荣的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沈雁冰”

中作协同样收到一封来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作为设立一个长篇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

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茅盾”

1981年3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溘然长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0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