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05章 “大郎,多喝热水”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周日这天,任伟东跟着吴克鲁、邵峰一块儿从新X社团委的大院儿往燕京大学去。

任伟东和吴克鲁两人一起从办公室出来,看见邵峰推着自行车。

“骑那玩意儿干啥。”

任伟东指了指院子外面,“坐我的配车。”

任伟东有一辆专车,BJ212,中国最早的量产车,款式比较老的吉普。

车上搭载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四轮驱动,最大马力75匹,最快时速可达120-130公里/小时,3速手动变速箱,百公里油耗大概14L。

邵峰一听能坐车,登时激动的把车子往墙根儿一停就要往车上面钻,结果被吴克鲁挡住。

“别丢人现眼,把车停车棚下面,一共就这么几个人,又不是坐不下你。”

邵峰只好老老实实又把自行车推去车棚里,匆匆返回,坐到了吴克鲁身旁的位子上。

“小周,去燕京大学。”任伟东朝司机吩咐一句。

司机小周马上发动车子,同时打听:“副总编,今儿去燕京大学干嘛?”

“听报告,据说他们学校和中作协共同组织了一场报告,报告水平似乎很高。”

“水平很高,那毕竟是燕京大学嘛。”

车子比自行车快的多,很快就抵达海淀的燕京大学。

司机给门卫出示过介绍信和工作证,车子顺利的开进校园里面。

不过再往前开就没那么顺畅了,吴克鲁和邵峰明显感觉到,今天燕大校园的人流比上次来多了很多。

“今天又没课,学生们不是宿舍里躺着就是出去玩了,校园里这么多人,绝不可能是课间大迁徙,估摸着都是临近学校的学生来燕大听今天的这场报告。”吴克鲁猜测说。

众所周知,燕大和青华就隔着一条街,沿着这里往南走有人大、北外,往东走,有北语、中国地质、中国石油、农大、北林,北电不在,北电这会儿校区还没搬过来,不过也离得不远。

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哪个学校有点儿什么事情,很快就能在圈子里传开,吸引附近这几所院校的学生过来凑热闹。

车子又缓缓的向前开了一截,司机小周按着喇叭,实在是堵的没办法往前挪。

“这帮学生.”

任伟东看一眼手表,冲着小周摆摆手,“算了,我们别坐车子了,直接走过去吧,照我看,走着也比开过去快。”

几人便下车,吴克鲁望着四周的人群,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揪过来一个男生。

“同学,你哪个学校的?”

男生警觉的看他一眼,“哥们儿燕大的,咋了。”

吴克鲁轻笑着摆摆手,“没什么,我就是纳闷今天燕大怎么这么多人。”

那男生看他一眼,“你是燕大的?”

“我不是大学生,我是记者,来你们学校听江弦同志的报告。”吴克鲁说完又问一句,“同学,你是燕大的学生,那江弦的上一场报告你听了么?”

那男生不好意思的笑笑:“记者同志你别误会,其实我不是燕大的学生,我是对面青华的学生,也和你一样,来燕大听江弦同志的报告。”

吴克鲁傻眼了,“那你干嘛说自己是燕大的学生?”

男生爽快道:“我这不是还以为我刚才闯红绿灯被你看见了,我可不能给我们青华丢人。”

“这”

吴克鲁回过头去,和邵峰、任伟东面面相觑。

他们倒是早听说过燕大、青华这两个学校互相不对付,没想到学生就连闯个红绿灯都要坚决地招供隔壁大学,不愿意暴露本尊。

“害,你们别大惊小怪的。”

那男生一脸自然的解释道:“没办法,随便说个别的学校,这又觉得有点掉价儿,自尊心不太乐意,燕大虽然不咋地,但是全国除了我们也就他们了,把这事儿丢给他们,这是理所当然不可不戒的选择。”

这男生也很快意识到,他这么说有点儿给自己家青华掉价,赶忙解释这是两校学生都习以为常的惯用手段。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他们清北学生都很能作妖,常醉心于半夜翻墙进入隔壁黑乎乎的圆明园探险。

暗夜探幽是刺激,躲避巡逻保安更是刺激,于是乐此不疲。

可是学生高一尺保安高一丈,难免一起失手被俘。

这时候燕大学生自称来自青华,青华学生也假冒燕大。

最后本来就生气的圆明园保安就更生气了:

“都特么别给我装了!”

“老子知道你们都是人大的!”

当然,这种甩锅的锅,两校学生也不背,因为就连他们尊敬的教授对挂科学生的谆谆叮嘱也是:

“以后出去了,千万别说你们的统计学是我教的,要有人问起来,你们就说你们是燕大的。”

任伟东和吴克鲁倒是觉得这个男生颇有趣,拉着他又一块儿走了一截。

“你怎么会想来听这么一场报告的?”任伟东问。

那男生津津乐道:“燕大人都说了,报告讲的特别好,而且是前线的事儿,再说了,这不是还能见着江弦本人么,我是他的忠实读者。”

任伟东点点头,他又拉着其他几名路过的学生问了问,都说是来听江弦的这场报告,都听人说这报告十分精彩。

任伟东心里对这场报告的好奇程度顿时又增添几分。

在学生当中都能收获一致好评,那这场报告做的能有多精彩。

吴克鲁先去找到他提前联系的校内干部,来给他们三个人安排位子。

在几名干部的陪同下,几人一道往作报告的礼堂走去。

越接近礼堂门口,人就越密集越多。

京城的五月,暑气初生,学生们几乎一抹水各色的确良,的确良这衣服材质不透汗,中午的大太阳一起来,加上这么多人挤在一块儿,大伙满脑袋、浑身都是黏糊糊的汗。

“学生们这么热情?!”任伟东看到这一幕吃了一惊。

《理解万岁》这场报告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他们这么积极的要来看。

也就在这个时候,礼堂门口闹起了事情。

礼堂的座位并没办法容纳这么多人,保卫人员担心出事情,停止让学生们继续入场,就算让进,也是只让燕大的学生进去。

这下不少学生都急了,报告这玩意儿它又不是话剧,话剧一演就加演好几场,报告就不一样了。

人就来作这么一次报告,你不让我们进去,那不是欺负我们老实人么?

“去你妈的,燕大什么玩意儿。”

“以后你们学校人别去我们学校看电影。”    “就是啊,哪有你们这样的,我们大老远的过来听报告,你们就这样对我们?”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欢迎各位以后去我们青华听报告。”

学生们义愤填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你一言我一语,那阵仗好像马上就要拆了燕大的礼堂。

这时候一名校领导马上过来维持起了秩序。

“.同学们、同学们,没想到大家对《理解万岁》这场报告这样感兴趣,大家能在这样炎热的天气过来听报告,说明各位都是有思想、有觉悟的好青年。

但也请同学们理解我们,我们礼堂的座位实在有限,没办法承载那么多人,现在礼堂内就连过道都被占满了,所以没办法再往里面放人了.”

这位校领导的话,让聒噪的学生们安静了一小会儿,但是仍然没办法平息学生们的怨气。

这时候有个声音幽幽的道:“同学们可以理解你们,可是谁又来理解他们呢?”

此话一出,学生们顿时又沸腾起来。

说话的那名校领导无奈的看着说话那人。

“江弦同志!”

“你这是干什么!”

他是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江弦怎么会跑来门口这边,还给他添这样的乱子。

江弦来了门口,报告团的陈荒煤以及季羡林这些个领导也很快出现在礼堂门口。

江弦以商量的语气和季羡林说道:“今天来了这么多学生,都是想听这场报告,我们既然是《理解万岁》的主题,那就要互相理解。

照我看,今天的礼堂既然放不下这么多人,不如把报告换个场地,换到操场上?”

“换去操场?”

季羡林和燕大的老师们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不行,但是设备的布置和舞台的搭建又要花费很多时间,肯定没办法像是提前规划的那样开始。

“只好把报告推迟一些,挪到下午怎么样?”江弦说。

燕大这边和中作协的报告团这边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如果是一般的活动,这样的决定就有些草率,但今天的报告主题是《理解万岁》,如若这场报告的开展都没有做到理解这一点,那报告的精神内核自然是会荡然无存。

燕大的干部这边,听了校领导做出的决定,马上维持起了现场秩序,宣布了报告推迟到下午,场地则是转移到校长楼前的草坪。

刚才还一脸委屈的学生,马上振臂高呼起来。

任伟东他们全程看到这一幕,也是没想到,报告忽然就推迟到了下午。

“哎呀!完蛋了!”

吴克鲁接洽的校内干部之一,一位中年男老师这时候脸色一变。

“怎么了?”任伟东问道。

那老师叹一口气。

这么多学生多半都要在燕大吃饭,今天中午燕大食堂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啊!

他解释过就先提前告辞了,要赶紧去布置今天中午的午饭供应问题。

任伟东发出了一声感叹,“没想到,这个《理解万岁》的报告在学生当中这么火。”

“口碑太好了。”吴克鲁说。

他作为那场报告的听众之一,听完以后感动的同时,也恨不得将这场报告的内容分享给别人,让他们也听听。

《理解万岁》的报告没及时开展,江弦却也没闲下来,他在礼堂内给燕大的学子们签名,签的全都是“理解万岁”这个口号。

燕大的干部给他送了个铝制饭盒,快速的解决了这顿饭的事情。

校长楼前很快被布置完成,相较于礼堂内的环境,这里不仅露天,条件也比较简陋,收音的效果肯定比较差,但优点是能完美的容纳下所有的学生。

江弦又非常卖力的投入真情实感,作《理解万岁》的第二次报告,草坪上的气氛热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上一次的礼堂内,甚至要更胜一筹。

几千名学生,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咬牙切齿。

当报告结束以后,掌声和欢呼声充斥在校长楼前,欢呼声呐喊声直插云霄。

“理解万岁”这个口号,伴随着江弦的第二次报告,变得更加响亮起来。

相较于上次,今天的燕大学子们准备就比较充足,上台给江弦送鲜花的学生很多。

好些个女学生张开双臂,看样子是要和江弦来一个满含着革命热情的激烈拥抱。

江弦后撤一步,人家深情款款,他表情比和郭碧婷一块跳舞的向左还狰狞。

简单的送了个花,女同学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报告作得好,自然又少不了季羡林以及陈荒煤的一通表扬,简单在会议室喝了会茶,便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江弦在燕大忙活了一天,看着分外疲惫,陈荒煤派司机用他的车给江弦送回到家里。

“唉,作这报告真是太累了,非要喊我作两次。”回到家里的江弦卸下全部力气,把自己扔到了床上。

朱琳笑了:“说明你报告的内容好,够感人”

朱虹看完第一场《理解万岁》的报告以后,就按捺不住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他们学生是怎样赞美、夸奖这场报告的,说江弦这稿子写的有多么精彩。

虽然没有亲耳听到这些个褒奖,不过朱琳还是从妹妹兴奋的语气里听出了江弦的这篇报告有多优秀。

她怜爱的给江弦泡一杯水端去床边。

“你啊,又是写,又是作报告,别总是把自己搞那么累。”

“我这有什么累的。”江弦笑着从床上坐起。

他还是希望通过《理解万岁》获得文坛地位的。

怀着这样的目的喊出“理解万岁”固然不单纯,但君子论迹不论心。

既然所有人都在这件事里受益,那他干的就是一件好事。

朱琳给他脑袋轻轻的按摩两下。

“来,喝点热水。”

江弦接过杯子,看着里面的热水,眉头不由得皱起。

“这水.”

“怎么泡这么多枸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1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