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六章:马郎中孤庙隐居,陈尚书奉旨回话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大明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的厂公王德化跪在地上回奏道:“对‘东虏议抚’这事儿,原是机密,奴婢也不清楚里面的事情。如今不知为何突然就泄露出来,奴婢这儿才叫番子们多方侦查打探……”

“侦查结果如何?”崇祯皇帝的语气异常冰冷。

王德化小心翼翼地回奏着自己知道的一切情况:“启禀皇爷,奴婢侦查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原来是前往辽东与建奴密谈的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他千辛万苦完成使命回京后,第一时间将“与奴议款”的密件副本连夜呈送到了陈新甲的府上。

可陈新甲因为连日处理部务,尤其是河南剿贼与辽东议款两件事,更是劳神,所以今晚他感到十分的困倦,草草看过密件副本后,便随手放在书案上沉沉睡去。

而一个平日里帮着陈新甲处理案牍事务的亲信仆人,见上边并未批注有“绝密”的字样,便将这封密件当作是发抄的普通公文,就趁夜送去兵部作为邸报传抄。

当然,这件事也可以说成是陈新甲中了自己的“回旋镖”,或者说是对他平日勤于政务的一个反噬!

作为一个以举人身份入阁拜相之人,陈新甲在一众进士出身的尚书阁老之中,自然免不了大受冷眼、嘲讽与排挤。

所以,他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治事敏捷,保证案无留犊,以高效率的处事准则来回击那些嘲讽与排挤他的人!

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习惯,他身边帮助处理案牍事务的亲信仆人们,也都害怕耽误了公事而受到责罚。

而方士亮本就职在兵科给事中,所以这一封密件自然而然地就先落在了他的手中!

直到第二日的五更天快要上朝的时候,陈新甲才想起来这份抄本密件,当知道已被仆人误发到兵部之后,赶快命人前去追回,不料却已经被方士亮暗中抄了一份下来……

王德化最后也是恨恨说道:“……这个方士亮就像一只苍蝇似的,正愁没有窟窿给他蕃蛆,得了这份密件后,自然要在上面大做一篇文章出来啦。”

崇祯皇帝神情恨恨地摇了摇头,但他并未就此话题继续,转而问道:“京师臣民可有何议论?”

“京师臣民闻知此事,自然舆论大哗……”

王德化边偷瞄皇上的神情变化,边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大家说‘皇爷是千古英主,断不会同意与东虏议和之事’,所以大家都将罪责归咎于兵部尚书,言他不该背着皇爷做出如此丧权辱国之举来。”

崇祯皇帝默默沉吟了片刻,才叹息着说道:“朕之苦衷,臣民们……也未必尽知啊!”

王德化赶紧伏地叩首,道:“臣民尽知皇爷乃尧、舜之君,忧国忧民,朝乾夕惕。纵然现今知晓了这事儿,也只当一时受了臣下欺哄,必不是皇爷的本心。”

崇祯皇帝面上神情更为阴冷,淡淡说道:“你下去吧!”

…………

王德化刚刚退去,在乾清门外等候召见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便被叫了进来。

骆养性就跪伏在刚才王德化的位置上,他平日里便于宫中几位大太监走动频繁,关系颇近,即使是他统领的锦衣卫,也多看东厂厂公王德化的意思行事。

而今日之事,他早已暗中同厂公王德化交换过彼此意见,所以在回答崇祯皇帝的问话时,他们的回奏才会相差无几。

崇祯皇帝问过一些话后,显出心事重重的样子来,他默想了一阵,忽然小声问起:“马绍愉住在什么地方,你可知晓?”

“微臣知道。陛下要密召马绍愉进宫问话?”

“去他家的人……多不多?”

“他原是秘密回京,看他的人不多。自谣言起后,微臣派了锦衣旗校在他住处周围巡逻,又派人扮作市井小贩暗中监视。他也十分乖巧,一家人都闭户不出。”

崇祯皇帝又小声对他说道:“今晚人静以后,你派人将马绍愉逮拿。他家中财物暂不得骚扰,嘱他家人‘倘有人问起,只说马绍愉因急事出京,不知何往’,如胡言一句,全家主仆祸将不测!”

骆养性心中略有狐疑地轻声问道:“下入镇抚司狱中?”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吩咐道:“送往西山远处僻静地方的孤庙中,暂作看管。使他改名换姓,作挂褡隐居道士模样,对任何人不许说明身份。庙中道士都要敬他,不得乱问,不能张扬。你们也要好生照料他的饮食,不可亏待了他。”

“要……看管到什么时候?”

“等待新旨。”

骆养性直到这时才恍然明白皇上的一番苦心,他赶快叩头说道:“臣,遵旨!”

…………

崇祯皇帝在召见过王德化和骆养性后,便已经感觉到这件事已经很难就此强压下去。

于是,他便给陈新甲亲笔下了一道手谕,责备他瞒着自己密派马绍愉出关与东虏议款,并要陈新甲“好生回话”!

而实际上,他是想暂时先把一切罪责全部推到陈新甲一人的身上,希望他在回话的时候能够引罪自责,大包大揽,待到事过境迁之时,自己再设法救他一把……

可未曾想到,陈新甲在接到皇上的亲笔手谕后,心里感到十万分的害怕。

他虽然在家中保存着几份崇祯皇帝指示他“与奴议款”的手谕,打算作为自保的最后手段,然而却并不敢真的拿出来以“彰君之恶”。

陈新甲的心里清楚得很,本朝从洪武皇帝以来,历朝皇帝都对大臣寡恩,用时倚为股肱,一旦翻脸便是抄家灭门的惨祸。

而崇祯皇帝刚愎多疑,薄情寡恩,动不动就诛戮大臣的性格,陈新甲自然也是十分的了解……

他因此而误以为皇上要借他的人头,用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却完全没有想到皇上是想要借他掩过,以保全自己“圣主”之名,将来再设法救他脱困。

陈新甲此刻在心中感到十分冤枉,而他的性格又比较倔强,因此在绝望之下竟然头脑发昏,写出了一封十分不得体的“奉旨回话”奏疏。

一场大祸,终于不可避免地降临在了陈新甲的头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8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