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八章:不可不防?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平贼将军左良玉此刻也是心中忧郁,他对帅帐内的众人说道:“如此处境,我们军心也一样不稳。你们立刻传令各营将士,一定要谨防营中兵士逃跑,若抓到逃兵,一律押回营中,当众斩首,以儆效尤!”

众将应令后,副总兵马士秀又提及贼军放回左营俘虏一事。

他说道:“左帅,这个事儿里外都透着几分奇怪,闯王的人对咱们左营兵士都用好酒好菜好生款待,最后还都给放了回来。

可却把俘虏的丁督师和杨总督麾下将士,该杀的杀了,该罚的罚了,甚至还有的被剁去右手,也有的割掉右耳,然后才放了回来。俺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嘞!”

……

马士秀,字兰谷,本是陕西绥德府人氏,其实他原为闯王李自成的部将,崇祯十年时候,被左良玉率兵击败,这才归降在了左良玉的麾下,崇祯十一年因大破马士秀所部贼兵,得授都司职衔,崇祯十三年又因袭击王光恩所部贼军,斩首四百余,累功升至副总兵职。

虽然他现在已是大明朝廷的副总兵,但是对李自成却仍是称之为闯王,好在左良玉对此早已习惯,更是深知他对自己的忠心,才不与之计较。

说到这里有一句话却是不得不提,在原本那个时空中,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建元弘光,后又因政见不合等一系列原由,引得左良玉率兵勤王。

后来,左良玉染疾病亡,其子左梦庚被拥立为全军统帅,又被黄得功等江南四镇官军击败,不得已投降清军之时,这个马士秀便是其中不肯投降的将领之一。

马士秀早年也是陕西边卒,后被迫从贼,成了李闯王麾下部将,好在能够迷途知返,重为大明朝廷所用,而他在民族大义面前,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到不卖国求荣,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让后人永远铭记!

……

这时,左良玉的一个幕僚黄在熙,插言说道:“此事我也觉得十分奇怪,思来想去,这大概是李瞎子给我们用的一条毒计。”

左良玉嘴角上扬,略显轻蔑地说道:“显然是李瞎子用的挑拨离间之计。”

他接着又道:“今日午后,我就已同丁、杨二位督臣谈过此事,他们也认为这是闯贼存心挑拨离间所使的花招,不必过于在意。这样人心浮动时候,我们更是要严禁将士轻信谣言,更不许在营中乱讲闲话。”

副总兵马进忠这时也摇着头,开口说道:“尽管丁、杨两位督臣知晓此乃贼子的挑拨离间之计,可他们手下将士明不明白,才是关键所在。

现如今这股谣言大有愈传愈盛之势,外面都在传我们左营俘虏中,有人带回来一封贼人的书子,是闯贼李自成写给大帅的。”

……

这个马进忠可是不简单,他也是陕西延安府人氏,字葵宇,本是陕西早期造反的贼寇之一,别号“混十万”,常年流窜于陕西转于陕、豫、楚边境地带!

后来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于陕州被左良玉所部官军击溃,败走信阳、光山一带,迫不得已才投降了左良玉,成为其麾下难得的猛将。

在左良玉病亡之后,马进忠是抵制投清意志最坚决的人,他率部脱离左梦庚麾下,重归南明朝廷怀抱,又继续坚持抗击清国铁骑达六年之久,期间更先后在麻河、衡阳、宝庆等地屡次击败清军。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历史的真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就像大明崩溃之际,有多少作为读书人代表的朝廷官吏,委身事奴,行投虏卖国之事,就有多少像马进忠这样的粗鄙武人,为了民族大义死守自己的忠贞,用一腔热血谱写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

“哼!”

左良玉的鼻子里发出重重一哼,道:“既然谣言愈来愈盛,我们就更要严禁谣言在营内传播。我身居朝廷的平贼将军之位,就算他李贼欲就抚于朝廷,也是找都丁督师、杨总督他们,断不会给我写书子……”

接着又议了些营中的军务,左良玉便命诸人各自回去忙碌,他又领着随侍在身边的几个亲将登上了中军大营外的一处高丘,向北边贼军营地瞭望。

但见远远近近皆是火光不断,由左营一直延伸至对面贼军大营,更向北延伸出很远很远,仿佛绵延十余里般,从火光上可以看出,贼军的营垒一层挨着一层,有若星罗棋布。

如今看来,官军是再难指望进兵至开封城下,与城中守军相呼应已不再可能啦!

左良玉瞭望了一阵,越发觉得心头沉甸甸的,便又转过身来向南望去,只见南边也是火光遍野,不过如今已到闭营时间,官军各营的火光正在递次熄灭,

但在更远的地方却又有新的火光忽然出现,左良玉见之不由叹息了一声,他知道那里并没有敌我双方的营垒,而是一些贼军游骑在焚烧田间没有收割的麦子。

看到此情此景的他又想起“撤军”之事来,他暗自猜想着:“倘若对贼战事不利,丁、杨势必先自逃了,自己也要预先想好退路……就眼下情势看来,无论是向东南撤退,又或是向西南逃走,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他的心里还有着一个奢望,那就是仍希望明天再去拜见丁、杨二位督臣,争取说服他们即刻准备撤军,而且还要向陈留一带撤退,然后再从仪封方面迂回到开封城下,好与城内守军互为犄角,同心合力,共御闯贼大军。

…………

回到帅帐后,他仍如往日一般,为防着突然有变,不肯解去衣甲,就这么躺下才矇朦胧眬眯上一会,就被当值亲将都司张应祥进来叫醒。

左良玉眯着眼睛问道:“有何紧急事儿?”

张应祥立刻回道:“禀大帅,派往开封的小校回来啦。”

左良玉听完腾地一下,便从榻上翻身坐起,道:“把他叫来!”

关一贵是左良玉身边的百户职亲兵,当大军尚未到达水坡集的时候,左良玉便已派他带着十名轻骑绕路奔开封府城而去。

左良玉在书子里表示:自己愿意把人马开到城东南的禹王台、繁塔寺一带扎营,以护卫省城安全,再分出二三万的精锐人马驻扎在开封与黄河南岸之间,以打通运粮道。

可是开封官绅们在得知左良玉要来时,竟集体前往巡抚衙门找高名衡,竭力反对,说左良玉部军纪十分败坏,到处奸掳烧杀,万万不可让他的人马开到开封城下,经过好一番商议之后,巡抚高名衡才给左良玉回了一封措辞十分严谨的书信,交给关一贵带了回来。

关一贵才进帅帐,便将高名衡的书子呈递给了左良玉,虽然只是略通文墨,但大体上的意思还是看得明白的,左良玉知道高名衡是婉辞拒绝他到开封城下与贼军作战。

再从关一贵口中又获知了开封城内官绅们的态度,不禁更加气愤,左良玉猛地把脚一跺,大骂道:“一群畜生王八蛋!”

随即便挥手命关一贵先下去歇息。

此刻已是寅时,北面又传来了隆隆的炮声,紧接着西北边和东北边也传来了炮声,虽然很是稀疏,但仍是震得大地一阵颤动不已。

左良玉顿觉睡意全无,他迈步走出帅帐外,对左右说道:“这是贼军在试炮,大家不必担心。”

言罢,又问身边亲将张应祥道:“督师和总督那里可有何动静?”

张应祥回他:“现在还没有别的动静,但仍要谨防他们私下里逃走才是。”

左良玉点了点头,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他最担心的便是保定总督杨文岳,怕他又会故技重施,就像在火烧店扔下傅宗龙那样,把自己扔给闯贼大军,他好得以平安脱身!

“要真是那样的事情发生了,我又该怎么办呢?”

他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当先他们一步,提前抽身离去呢?可又该向哪个方向走呢?又要退到何处才是呢?”

一连串的疑问,同一时间涌上了他的心头,不由感到一阵为难!

…………

就在左良玉走后,杨文岳中军大帐内的军事会议却并未完全停下来,只不过与会人员的范围小了许多,只有杨文岳和丁启睿两个人而已。

此刻,杨文岳的中军大帐内除了他和丁启睿,就只有一名杨文岳的中军亲将在旁伺候,随时听吩咐办事,而大帐外也加强了戒备,任何人不奉命不得近前。

杨文岳轻声说道:“督师,你认为闯贼不杀左营被俘的官兵,反而酒食款待后,又全都礼送放归,这里可有何深意?”

“我看这不过是闯贼的离间之计,不必重视。”

杨文岳却轻轻摇着头,又说道:“督师,我们也要防备些,别被左昆山给卖了啊!”

丁启睿闻言一惊,道:“斗望,你何出此言?依我看来,尚不至此吧……”

“不可不防啊,督师。”

杨文岳急急说道:“我虽是保定、河北、山东总督,可如今已被革职,戴罪图功之身,不能节制平贼将军,他也不会将我放在眼中。

按理督师可以节制平贼将军,可像左昆山这样的人物,连当年杨武陵尚且驾驭不了他,何况督师又无杨武陵辅相之尊,万一这边战局不利,谁能想到他左昆山会做出怎样的事来呢?”

丁启睿听了杨文岳的话后,不由轻轻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自己确实比杨嗣昌差得远了。

近一年多以来,他一直同左良玉在豫南皖北一带,与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的流贼作战,虽然他有督师之尊,但左良玉却并不太将他放在眼中,他也只能徒然生些暗气罢了。

沉默片刻,丁启睿才无可奈何地回道:“如今这些骄兵悍将,确是难以驾驭,汪岁星就吃了这些人的亏,在襄城尚未与贼接战,贺人龙、郑嘉栋等总兵便各自逃去,独独留下他困守孤城,终至城破身亡。

火烧店之役,也是贺人龙、李国奇率先遁走,傅元宪因此殒命项城,看来如果左昆山不肯用力打仗,或有私心,你我的处境就十分危险。”

杨文岳见丁启睿口风有所松动,便在一旁继续鼓动道:“左昆山确是一个能打的人,只是太过骄横,当初杨文弱保荐他为平贼将军,确实待他不薄,可他却不肯听其调遣,致使剿灭献贼之事功亏一篑,反而丢了襄阳,使襄王蒙难,逼得杨文弱只好自尽于沙市。

如今据我看来,闯贼也是在用尽各种手段,意图拉拢左昆山,说不定在暗地里也有些咱们不知晓的事情……”

丁启睿似乎被他说得有些心动,道:“这就很难说了。归德府的侯家是左昆山恩人,这一回闯贼袭破商丘,对侯家就保护备至,侯家的人都已经逃走,只留下空宅和一些奴仆,闯贼竟然还派兵看守,不许动侯家一草一木。

现在看来,闯贼的用意甚深,我们确是不可不防啊!”

杨文岳忙趁热打铁地接言说道:“岂但如此,就说那些被放回来的左营官兵,非但被闯贼好吃好喝伺候着,更是没有一个受到伤害,就连战场上受了伤,也被闯贼医治过,而我们两营被俘官兵,不是被闯贼杀了,就是被剁去右手,又或是割掉了一只耳朵。

这虽然看上去像是李贼的挑拨离间之计,可两相比较之下,也难怪将士们会流言纷纷,自有其中的道理啊。”

丁启睿此刻又犹豫了起来,他轻抚着胡须说道:“不过……此事左昆山自己倒是在下午见面时先说过了,他认为就是闯贼故意施展的离间之计,为的便是使我大军分心离德。”

杨文岳不由冷笑着脱口说道:“明面上的事情,他自然不好不说出来,可是暗地里的事情,就未见得向全部都向督师和盘托出啦。”

丁启睿闻之又是一惊,忙追问杨文岳道:“斗望兄,你莫非另有所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5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