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七章:防友军,甚于防贼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朱仙镇对面的水坡集一带,大明官军营垒防线上,仅只平贼将军左良玉的左营人马就担负起了整个防线的十分之六七,而且又是面对贼军朱仙镇大营的主力人马。

这种形势之下,左良玉部官军所受的压力最大,督师丁启睿和保督杨文岳简直已经将左良玉军依为“长城”一般。

但是这样也就引发出了另外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因左良玉位置的重要,使得官军中出现“将尊帅卑”情形。

左良玉由此而对丁启睿和杨文岳更加轻视和不尊重起来!

…………

因考虑到当前形势日趋严重,督师丁启睿巡视贼军水坡集西北防线回来后,便即邀了左良玉就近到水坡集西门外杨文岳老营,连夜密商军事。

杨文岳陪着丁启睿、左良玉先聊了一会,很快接到信儿的丁启睿幕僚和少数官将,便纷纷策马疾驰而来。

见众官将都已到得差不多,督师丁启睿便先向众人简单介绍了眼下局势变化,同时请大家提出挽救危急的方略。

参加议事的各位将领和幕僚们,你望一望我,我望一望你,不敢擅自表露自己的态度,都是默默无言地等候着督师丁启睿、保督杨文岳,以及平贼将军左良玉等三人先说话。

保定总督杨文岳因火烧店败逃一事而致陕督傅宗龙战亡,此刻心中既悔且愧,虽然已经受到朝廷严厉责罚,令他戴罪图功,但仍在时刻担忧被拿进京师下狱治罪。

所以,这一次援救开封之战,他不得不在口头上主张进攻,而且在今日黄昏时分,他更是发现了一个十分可疑,且又很是可怕的新情况。

现在的他,只想趁此时机试探一下平贼将军左良玉的口风,便首先打破大帐中的沉寂,开口说道:“目前贼兵势大,又抢占了朱仙镇,已得地利之便,今更截断贾鲁河,使我将近二十万大军处境艰危,现在看来,摆在我军面前的有三策,今必择选其中之一条才是。

一是立刻同贼军决战,破釜沉舟,义无反顾,趁眼下我军士气尚未完全衰败,向贼军发起猛烈进攻,各营官兵全力以赴,同时还须约定开封守军与我策应,两面夹击贼军,庶几可以扭转局面。

倘能借此而重占朱仙镇,则不难与开封守军声气相通,如此即为首战告捷,到时我军再继续努力,不难救解开封之危,甚或可以全胜贼军。

所以,我主张与贼决战……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其实在杨文岳的内心中也是无比怯战,并不希望大家附和他所提出来的决战主张,但是他的声音和神色上却表现得十分坚毅,这也让在座众人一时间猜不透他的真意,大帐内的所有人都用惶惑眼睛望着他,奇怪着他为何竟会如此毅然决然地主张与贼决战?

惟有平贼将军左良玉一人用眼角余光十分不屑地瞟他一下,嘴角流露出一丝儿似有若无的轻蔑笑容。

杨文岳言毕之后,眼神在便不住地在各位官将脸上扫看,见众人皆露出一副惶惑神情,就连督师丁启睿也不能例外,都显出了怯战的心思,他不由深感满意。

可当他看到左良玉的神态时,不由心中“咯噔”一下,原本他就在担心左良玉骄横跋扈,临阵自作主张,将他和丁启睿抛给“流贼”。

而今,他不经意地扫过一眼,却看到了左对冷淡神情与轻蔑的眼神,不禁联想到黄昏时候所发现的那一桩机密,心中更觉害怕起来……

然而此刻他还有别的小心思,只能将那一桩机密暂且放下,为了借素来畏闯贼如虎的丁启睿之口,来打消自己适才所提的决战建议,他不由得开口向丁启睿轻声问道:“督师以为……是否可趁早与贼决战呢?”

丁启睿的心里并不想这么快就与闯贼决战,就连这一次援救开封之危,还是在崇祯皇帝和朝廷连连逼迫之下,才不得已勉强来的。

可是他自己虽然十分害怕贸然与贼决战,却又不敢将这一番心里话给说出来,因为他怕一旦真的说出反对决战的话,将来便有极大可能会成为当今崇祯皇帝对他治罪的把柄。

片刻沉默过后,他才捻着花白的胡须向杨文岳开口问道:“杨总督,你刚才言道目下有三策,那嚒其他两策,又是如何?何不全都说出来,也好请大家共同斟酌斟酌呀?”

见丁启睿并不接招,却又将皮球踢回给了自己,杨文岳暗暗叹了口气,强挤出笑容故作镇静地说道:“眼下我军,若是全力与贼决战,尚有两三分胜利的希望,至于另外两策,恐怕……不说也罢啊!”

丁启睿所部的监军太监孙茂霖见他言语闪烁吞吐,不由在一旁催促道:“另外两策,究竟如何,杨督不妨明言,我等也好共同斟酌。”

杨文岳对这位来自宫里的中使贵珰,可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说道:“这第二策嚒……就是竭力苦撑下去,深沟高垒,极力避免与贼军决战,却用计离间闯曹二贼,先使其彼此分心离德,再伺隙而动,将之击溃。

只是颇费时日……旷日持久,恐怕离间之计未成,我军已然士气丧尽,人心瓦解,不可收拾啊……”

众人听了他的第二策,也都摇了摇头,丁启睿亦是如此,不得不开口再问道:“那第三策,又是如何?”

杨文岳略作迟疑,才显得有些勉强地开口说道:“这第三策嚒,实不得已为之……我军需在水坡集这里,再支撑数日时间,如仍不得出击,就只能引大军徐徐向杞县、睢州暂退,不必困守于此地。

贼军如起兵追赶,即在杞、睢一带与之决战,总不至于如今日这般水源断绝,而贼军如不敢尾追前去,则我军缓过断水窘境,恢复些许士气后,还可随时折返回来,进兵陈留屯驻,使贼军不敢全力围攻开封府城。”

听完了杨文岳的“目下三策”后,丁启睿心里也豁然开朗,他暗骂了一嘴:“好你个杨斗旺,原是在这给我挖坑呢!”

然而,在众人面前却是一脸正气地说道:“这第三策是万万不可行的。我大军一动,贼军必已精骑乘机猛攻,极易惊慌溃败。何况……未经苦战,我军便要退兵,若皇上见罪,又如何是好呀?”

他说到这里时,面色又是一暗,沉声道:“学生奉命督师,罪无可逭,与其死于西市,反不如今日死于战场之上!”

杨文岳双眼眯起追问他道:“然则……与贼决战乎?”

丁启睿并不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头看向左良玉,开口说道:“我昨日既已差人携密檄往省城,告与豫抚高名衡速速预做准备,于三日之内,但只看到朱仙镇一带火光四起,即饬总兵陈永福率城中兵勇出城,痛击流贼之背,与我军合力夹击。

故以学生看来,我军目下还应在此地继续坚持数日,俟与开封联络就绪,便可与贼决战。昆山将军……意下如何啊?”

从议事开始到现在,左良玉一言未发,使得与会人等对他的心思,始终猜测不透。

其实,左良玉的心中也是满腹牢骚,更有许多的疑虑,并且他本人对丁启睿、杨文岳两位督臣也是十分藐视。

当初,他同丁启睿在汝宁境内与杨文岳会师的时候,就曾建议大军走杞县、陈留,直趋开封城下,然后在禹王台、繁塔寺一带安营下寨,背倚坚城,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再占据黄河南岸,使开封府城北路畅通无阻,粮食便可由黄河源源接济不断。

可是他的这个建议却并未被丁启睿、杨文岳所采纳,他们两位督臣错误地以占领朱仙镇为第一目标,方才致使今日前有强敌,后无坚城之困境,左良玉估计大军在此地无险可守,且水源已断,三五天内必将不战而自溃。

在丁启睿请他说话后,左良玉紧皱着浓黑的扫帚眉沉默了片刻,先在心里想一想,才说道:“刚才杨督臣所说第三策,我倒是以为十分可行。”

左良玉可不管眼前这些人是什么反应,自顾自地接着说道:“不但要退,还得快退,当然了,也不必退得太远,致为贼子所乘。为今之计,确实只有暂时向东南退去,方才是上策。

至于撤到什么地方去?依我看,可以撤到陈留一带,如此一来,我军不再受贼子围困,人马也不愁断水之虑,然后再图进兵开封城下。

当下……正值暑日炎热之际,我军人马一无水喝,二无柴草,又如何能够在此地与贼持久相守?”

丁启睿乍一听到左良玉说出“撤军”的话来,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瞬间就联想到皇上会将他逮拿进京下狱治罪,以及满朝言官将对他的肆口攻讦,不觉出了一身冷汗,连小眼角都开始不停地跳动起来。

他冷眼望着左良玉,急急说道:“撤军?不可啊……不可。眼下大军万万不可后撤。”

丁启睿明显有些捉急了,他喘着气急切说道:“如今我师将士们正在人心惶惶,猜疑百端,大军一旦后撤,极易溃乱。若贼军乘机起大军追击我师,并以精骑冲突蹂躏,则结局不堪设想矣!”

能在大帐内参与军议的各将官和幕僚,大多都是丁督师和杨总督麾下之人,自然是都支持他们的意见,极力反对撤军陈留之主张,大家一致认为此时大军向后移动,可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万万不可轻为……

左良玉见此,气得他在心里暗暗怒骂:“真是一班鼠辈庸才,叫老子一筹莫展,同尔等久在一起,早晚会拖累了老子,真他妈的操蛋!”

他向着义正言辞的众人扫视一眼,面上不禁露出一股忿然之色,先是冷冷一笑,才开口说道:“既然督师与诸位都认为应该在此地与贼决战,那我也无别话可言,至于此战的胜负吉凶,就只好听天由命啦!”

丁启睿连忙接言说道:“话也不能那样说啊,昆山将军。只要我们能与开封守军通上了声气,再约定好日期,到那时便可与贼决战,南北同时向贼军发起猛攻,两相夹击之下,胜利仍是有几分把握。”

左良玉见督师丁启睿竟是如此想法,再加保督杨文岳也是这般意思,而与会的诸位官将又都是一片附和之声,他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与其在这里磨洋工,还不如回自己营中料理军事。

军议随着平贼将军左良玉的退场而结束,除了保定总督杨文岳的“三策”,以及左平贼的“退兵”之议外,再无其他任何看上去有用的提议,可以说是毫无结果的一场军议。

…………

左良玉回到自己的中军帅帐时,已经是深夜的亥时了,然而,他却无丝毫的困意,便传下军令召集亲信将领和幕僚前来帅帐议事。

他毫无顾忌地向手下人提及丁启睿、杨文岳二人,说他们都是文臣出身,完全不懂军事,且系闯贼李自成的手下败将,尤其前保定总督杨文岳,火烧店那一仗竟然撂下陕督傅宗龙,单独逃走。

左良玉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屑,以嘲笑的口吻说道:“今次这一仗,非比平时,贼军势大兵多,又得了地利在先。

而今之关键,我们需谨防别营先弃我而逃,单独把我们左营留下给他们断后,更甚于防贼之偷袭啊!”

左营一众将官、幕僚们也纷纷嘲笑起丁、杨二人,都说他们纯粹就是书呆子,不止是不知兵,还胆小如鼠一般,既怕被贼兵阵前斩杀,又怕逃跑被当今皇上问罪。

还有人谈到自从断了水源以来,军营中的谣言也逐渐多了起来,都说官军已被流贼四面包围,明日闯贼就要来大举来攻,他们又说目前丁启睿与杨文岳的营中,已然军心不稳,甚至偶尔出现逃兵的现象,总之形势很不乐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