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九章:快,保护闯王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其实闯王此刻还不知道,刘宗敏早就派人回来给他报信啦!

只不过由于突然出现的大雾,导致报信的小校迷了路,他误入另外一条远路直往阎李镇奔去,所以才没有同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相遇上。

此时,朱仙镇内外的战事也已经完全停止,显得格外寂静,再无一丝轰隆的炮声,也不闻一声嘶吼与喊杀之音。

其实,在朱仙镇上只是左良玉与虎大威二人率领的官军前锋,他们仗着人数上的极大优势,确实是想要一举活捉生擒“一只虎”李过,所以才会指挥部下拼死围打。

可是后来发现贼军竟有大股援兵杀到,且又多是其精锐骑兵,官军登时便一下子从优势变为劣势。

虽然此刻官军的后队也已陆续赶了上来,但却天时不利,突然间竟腾起了大雾,因不晓得贼军究竟有多少,官军不敢恋战,他们趁着大雾初起便即退回了朱仙镇内。

而贼军也因害怕中了官军的埋伏,未曾发起追击,只是冲进北门内把被围在西北角的弟兄救回,可官军却被他们这种猛烈的打法惊吓,慌乱中竟然放弃了防守,直接撤出了朱仙镇外。

刘宗敏并未意外夺取了朱仙镇,不过他一时间不清楚官军的底细,也并未组织人马追击,只是一面加强镇墙防守,一面派出游骑在朱仙镇周围游动,等待着大雾散去以后,再派出探查官军底细。

…………

李自成和罗汝才率领亲兵亲军奔到朱仙镇北门前的时候,天色已然大亮,虽然大雾还没有散去,雾气仍然很重,但三四丈外已可依稀辨出人的面孔和战马颜色,十几丈外的镇门、镇墙轮廓也都在雾中逐渐显露出来。

朱仙镇不止是在河南省境内,即使是在整个大明帝国,都已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商业集贸大镇。

自宋朝定都开封以来,大力兴修水利,以便于各地物产、尤其是南方的粮米运送进京,朱仙镇也是自这个时候开始,逐渐由一个驿站演化为村落,再发展成一个市集大镇。

而朱仙镇首次见诸史料记载,则是在南宋初年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抗金英雄岳飞事迹,当年的“朱仙镇大捷”可是极大地提振了南宋的军心民气。

而在经历了宋、元、明三朝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尤其是在元朝末年“贾鲁治河”成功后,朱仙镇才迎来了真正的崛起,逐渐发展成为“四大名镇”之一。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是元朝著名的河防大臣和水利学家,他少年时就十分聪敏好学,胸怀大志,历任东平路儒学教授、户部主事、中书省检校官、行都水监等职。

元朝末年时,黄河先后多次在开封决口,至正十一年,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任总治河防使,专职治理黄河诸般事宜。

贾鲁首先将黄河逼入故道,又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再汇入淮河,他此举既为当地消除了水患,又复兴了运河漕运,而他所疏通的这条河道便被命名为“贾鲁河”。

贾鲁河开通之后,朱仙镇作为贾鲁河航运的终点站,也因此而成为开封城唯一的外港,是开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从南方各地往开封,或是由开封往南方各地,有东西两条路可走,东路就由睢州、商丘继续向东南,过淮河到长江北岸,然后或往南京,或往扬州,路再分开;而西路则是经过朱仙镇,由许昌、叶县、南阳再到襄阳,然后或经武昌去湖南和两广,或到荆州沿长江入四川。

同样,云南和贵州两地的士绅、举子、商人如果要去北方的话,也是取道襄阳、南阳、朱仙镇,然后再经由开封过黄河而北上进京,至于豫南各府州县的人们去省城、京城,或往山东的话,朱仙镇也是他们的必由之路。

所以朱仙镇自古以来就以商贸繁荣而闻名,并不是单单因为岳飞进击金兀术时,曾在此地取得“朱仙镇大捷”而出名,当然岳飞在此地驻军和取得大捷的事迹,更增添了朱仙镇历史上的光辉,使得有爱国思想的人在谈论起它的时候,就会引发慷慨吊古的无限激情。

闯王李自成和罗汝才进入朱仙镇后,一路行来,只见闯曹联军的战士们正在休息,他们有的正在做饭,有的则在喂马。

那些战马的鞍辔也都没有解下,只是将战马的肚带略微松开一些,好让它们能够歇息,吃些豆子草料,喝些水以缓解疲劳和饥饿。

战士们也与之相同,为了防备有可能的官军反扑,大家都没有解去身上的甲胄,但因为大雾天气闷热,又刚刚经过连夜急行军和激烈的作战,都已然十分疲倦,许多战士躺在街角就呼呼睡去。

当然,朱仙镇的土墙上还有不少人在警戒,街巷上也有一队队战士强挺着困意,往来巡逻,而镇外也有一队队游骑,不住巡守,另外在某处土丘或林木间,还有许多暗伏的步兵小队,以防官兵偷偷摸过来袭扰。

随着时间向前推进,阎李寨开来的闯曹联军步兵大部队也陆续到达,他们都遵照刘宗敏的指示,在预先选定的地点安营下寨,抢先占据有利地势,并立刻行动起来,他们一面埋锅造饭,一面在驻地外挖掘壕沟,修筑墙垒。

李自成和罗汝才进入朱仙镇后,很快就被刘宗敏帐下的一名小校看见,立即将他们引到了岳王庙前,他们两人翻身下马,命随行亲兵都留在庙外,便走了进去。

岳王庙又称岳武穆庙,就在镇子西北隅处,始建于大明成化十四年,乃是为了纪念南宋武昌郡开国公,鄂王岳飞岳武穆所建,与汤阴、武昌和杭州岳王庙统一称为“四大岳王庙”,其规模可见一斑。

朱仙镇岳王庙占地达二十七亩之多,坐北向南,为三进院落,外廊呈长方形,由山门、铁铸跪像、碑廊、拜殿、正殿、寝殿和岳飞及家人的彩绘塑像组成。

庙内前院正殿中供有鄂王岳飞及其部将的塑像,正殿门前处有秦桧等四奸臣的赤身跪像,而在后院大殿里还有岳飞夫妇的塑像,东西两边厢房里分别供奉有岳飞的儿子和儿媳的塑像。

庙院里更保存有岳飞亲笔书写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和《满江红》词两座碑刻,整个岳王庙殿堂恢弘庄严,碑亭林立,刻绘塑铸,丰富多彩,更有大明一代名臣、忠臣于谦于少保等历史名人到此赡仰时留下的墨宝。

据《祥符县志》引明成化碑记:“岳庙始建于鄂,再建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王冤白时,已建于杭者王墓存焉;在汤阴者王田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杭者王墓存焉;在汤阴者王者也。”

………

李自成和罗汝才跟着那名小校身后,一路穿过正院进入偏院,在将要进入庙祝居住的道房时,便听到了刘宗敏那洪亮的声音从上房中传来。

他们在门外停了一下,只听上房里刘宗敏正在吩咐白鸣鹤,要他速去水坡集北边修筑炮台,以便张鼐的火器营到达后,便可立即使用。

接着,又听他吩咐李过去睡觉,李过却是不肯,他就责备道:“补之,你真是不听话,才追击小袁营回来,又连夜急进,现今中了两处箭伤,怎还不去睡觉歇息,你不要命了嘛!”

李过却回他道:“再等会儿嘞,说不定大元帅马上就到了哩。”

就在此时,李自成和罗汝才笑着推门进来,闯王先是十分严厉地命令李过快去休息,又向刘宗敏简单问了问将士们的伤亡情况。

这才进入正题,只听他开口问道:“官军人马都到齐了嚒?他们都是怎麽部署的?”

刘宗敏毫不犹豫地回他道:“如今看来定是到得差不多了,而且往杞县去的官军今日上午也会赶过这边来,后面就算还有些官军人马,估计也都是些辅兵杂役罢了。

昨晚他们先到的就有两三万人马,把个朱仙镇差不多占了七停去,补之的人马太少,这才吃了官兵的亏,幸而我来得及时,接着跟官军杀了起来,官军看我来势凶猛,又不晓得我们究竟来了多少人马,就有点慌乱起来。

另外,摇旗这杂种也做了件好事,他带着两千骑兵跑到朱仙镇南面到处放火,官军看到火起四起,不知我的虚实,怕被咱给包围喽,一下子就乱了自家阵脚。

碰巧此刻又起了这场大雾,双方是谁也看不见谁,咱们将士越杀越勇,官军却更为心慌,竟一口气退出了朱仙镇,往南边水坡集退却,我看雾气弥漫,担心吃了官军的亏,也没有叫弟兄们追出去。”

闯王点了点头,又问他道:“如今官军的大营扎在哪儿?可探明了没有?”

刘宗敏笑着回道:“官军原是想占了朱仙镇的,可惜咱们来的太快,他才没有得手,就退到镇南水坡集一带驻扎,水坡集就在东南面,离镇子这儿有十来里远。

据刚才回来的探子报说,他们已经快要扎好营垒,怕是原就想在那边屯驻大军,朱仙镇若是得手,后军也必然驻在水坡集。

现如今水坡集官军营地纵横约有二十余里,丁启睿和左良玉、方国安驻扎在西边,杨文岳和虎大威、杨德政驻扎在东边。

杨文岳那边虽然兵马不多,只有两万多一点人,但他营中火器很多,倒是值得咱们小心注意才是,旁的情况现如今还不是很清楚。”

“军师去哪儿了,怎不得见?”

“老宋心急,杀退官军后,就带着亲兵顺贾鲁河堤岸,往上游一路察看水情地势去啦。”

他们几人又谈了一会儿,闯王便对曹操说道:“汝才,你先去休息一下吧,这两天事儿多你也不曾好好睡上一觉。”

罗汝才“哈哈”笑着说“不妨事”,人却已站起身来又道:“李哥,你也请歇息片刻吧。”

“我带上双喜、子宜两个,再出去转转,马上就回来了。”

罗汝才闻言又再客气道:“李哥,雾气还没有消散,看也看不了多远,我看不如先歇息片刻,待雾气散尽,才看远观敌情。”

闯王却不以为意地笑着回他道:“有雾不是更好,我可以一路抵近到丁启睿大营跟前去,仔细将他看个通透嘞。”

李自成说罢,便与罗汝才一同起身走出了岳王庙,罗汝才自己率着亲兵出了朱仙镇西门,径往曹营中军大营他自己的中军帐休息。

而闯王则带着吴汝义、李双喜二人,以及二十七个亲兵策马奔出朱仙镇镇南门,一路往南巡视去了。

…………

太阳已经升到树梢以上,温暖的阳光照射之下,大雾也在逐渐消散开来,二十丈以外的人像和景物的影子已经依稀可见,而在六七丈以外也已能看得清人的面孔。

闯王策马一路往南,先看了几处地方,见一些临近水泽的高地都已经被己方人马占据,他在心里感到十分的满意,不由得在心里暗赞:“捷轩,果不使我失望!”

很快就来到了水坡集的北边,远远看到麾下将士正在那里修筑炮台,而且还有许多士卒正在炮台前面挖掘壕沟。

闯王吩咐他们把壕沟再掘深、掘宽一些,不能少于一丈六尺宽才行,而后便继续策马缓行,再往前面巡视探查,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来到了官军大营的前方不远处。

李自成策着他的乌龙驹奔上一个又一个土丘,巴不得将南面的官军大营看他个清清楚楚,才肯罢休,他那副流连忘返的样子,似乎已忘却了一切的危险。

忽然,一个亲兵大声惊叫:“官兵……是官兵……是贼官兵!”

吴汝义立刻大声喝道:“快,保护闯王。”

李双喜则马上抽出腰间佩刀,策马冲到李自成身前,将他完全护住。

闯王毕竟造反十余年,经历生死之战不下数十场之多,对此也是毫无惧意,他“刷”地一下抽出自己的花马剑,大声喝道:“别慌,些许官兵不足惧!”

就在他们的前边不远处,二三百个官军骑兵露出了身影,正向着他们这边疾冲而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