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三章:还请伯爷示下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这有何不可?”

贺飚毫不思索地爽快答应了慧梅等人的要求,这倒叫他们犯起了嘀咕,纷纷用怀疑的眼神暗自交流起来,都在心里隐隐揣测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王元景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虑,便微笑着开口问道:“慧梅姑娘可识得刘体纯将军?”

慧梅等人闻言一愣,他们不知王元景何以有此一问,但仍是不失礼貌地回了话:“二虎叔,我自然识得,王先生何以有此一问?”

王元景与贺飚对视了一眼,双方都是会心一笑,只不过贺飚的笑给人一种十分不协调感觉,但王元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何不一样的感觉。

慧梅初见他们的时候,是以“狗官”相称,而今虽只短暂接触,却已改口称呼王元景为“先生”,虽然仍不愿以朝廷官职相称,但却并无之前那般强烈的敌意。

“十四年初,李闯王挟破洛阳之威,兵锋正盛,首次进兵攻打开封,时我家伯爷才受封‘援剿副总兵’之职,奉皇命率师援豫,同李闯王兵马战于开封城下,双方鏖战数场,互有胜负。

当时,我家伯爷曾盛赞李闯王颇具胆略,更为难得的是能与将士共甘苦,伯爷有幸请得刘体纯将军至营中闲坐,相谈甚欢,数日后更安然送其返回李闯王麾下。”

王元景一番侃侃而谈,其中有许多美化李自成的话语,倒不是他对李自成有多崇拜,只不过为了取得慧梅更多的信任,更不想在此刻刺激到她,才如此为之罢了。

岂止是对李自成一人在言语间加以美化,即使是对刘体纯也是是如此,为了照顾慧梅等闯营中人的面子,也为了给刘体纯留一些颜面,才将他被俘虏一事硬说成是被邀请。

其实,在大明时代的文人圈子中,还真的十分流行这种行事方法,就是将坏事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好事情,也可以说是“为尊者讳”!

果然,这番话听在慧梅、吕二婶、邵时信耳中,真的十分受用,能够明显看到他们的脸色缓和了下来,就连眼神中的杀气也都消失不见。

“此事,想必慧梅姑娘与邵先生也有所耳闻吧?”

当初,刘体纯被张诚率领的宣府军所俘获,并被放归一事,在闯营中虽未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但却并未对各位将领有所隐瞒,慧梅一直随在高夫人身边,对此事自然知之甚详,而邵时信在破洛阳时就入了伙,自然也有所听闻。

“永宁伯……就是当年那个宣府张诚?”慧梅试探地问道。

王元景笑着抱拳回道:“正是。当年的援剿总兵官,如今已是大明堂堂永宁伯爷,还是宣府镇总兵官,御封的镇朔大将军。”

他又向前走了两步,离慧梅近一些,接着说道:“慧梅姑娘请想,刘体纯将军追随李闯王多年,久历战阵,建功无数,乃是其麾下难得的一员大将,完全可替李闯王独当一面。

而如刘体纯这般人物,即使在人才济济的闯军之中,怕也是不可多得的吧!”

慧梅等人听着王元景的话,也是不住点头:“那是。我二虎叔可是闯王得力战将,冲锋陷阵,以一敌百,更难得的是他对闯王忠心耿耿……”

“那刘体纯……比之慧梅姑娘又如何呢?”

面对王元景突然发问,慧梅不由一愣,她竟想不到怪责被王元景打断了话头,脱口回道:“我只是夫人跟前的一个小丫头,二虎叔可是闯王跟前大将,我怎么敢同他比呢。”

“呵呵……”

王元景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微笑着对慧梅说道:“慧梅姑娘你再想想看,连刘体纯将军那般猛将,我家伯爷都是十分欣赏,却仍能话复前言,信守承诺,留他在营中吃了两日酒后,便如约送他回李闯王身边去了。”

他说到此处,不由抬起手来指着慧梅、邵时信与周围小闯营将士,接着道:“我家伯爷向来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从未食言。元景临来前,伯爷曾有过吩咐,言钦佩慧梅姑娘之忠义,特告戒我等,务要极力挽留姑娘,若姑娘执意要回到李闯王军中,亦不可阻拦,当玉成其忠义之志。”

“这么说……你们答应放我们走啦?”

慧梅闻言不由得喜上眉梢,顿时容光焕发,她这句话虽然是问王元景与贺飚,但眼神却看向邵时信与吕二婶、慧剑等人。

慧剑此刻早已将腰刀收起,她与吕二婶听了王元景的话后,也都是一副开心模样,眼神中满满的都是喜悦之色。

不过,邵时信却与他们不同,毕竟年长了几岁,吃多了盐面子,心思也更为缜密一些,他的眼神中透着许多疑惑和忧虑,暗自在心里揣度着:“这两个狗官不知又要耍啥子坏心眼儿!”

“当然。”

贺飚这时给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叫慧梅等人刚刚活泛起来的心思,又凉了半截。

“不过嘛,不是现在。”

在慧梅等人满眼疑惑中,贺飚语气平和地继续说道:“我家伯爷可以答应放慧梅姑娘与小闯营众将士回到闯军,但也有几个条件,要慧梅姑娘先应允下来才成。”

“果然有所图谋!”

邵时信在心里暗笑,自己果然没有猜错,他脱口问道:“有何条件,何镇抚不妨说来听听。”

几番激烈交谈下来,贺飚与王元景虽然人单势孤,却已逐渐占据了上风,就连邵时信都不知不觉地开始称呼贺飚的官职了。

“其实也简单。”

贺飚面上神情不变,但语气却略显威严起来:“第一,慧梅姑娘在怀孕这段时间不能回闯营,要待生产之后,若还是想回闯营去,我家伯爷自会安排稳妥之人送回;

第二,慧梅姑娘若是执意要回去闯营,需将袁时中将军骨血留下,此非是我要分离她们母子,而是这个孩子乃袁家骨血,自然要留在袁将军身边;

第三,在回闯营之前这段时间里,是留在小袁营中,还是到我勇毅军中,任凭慧梅姑娘挑选,无论在何处,一应粮草辎重都会充足供应,绝不会有一日短缺;

最后一点,此期间慧梅姑娘与小闯营众将士安危,我家伯爷会一体保证,但慧梅姑娘却不可动那歪心思,否则不敢保证会出现何样后果。”

邵时信闻听这四个条件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不敢擅做决定,不由扭头看向身后的慧梅,想知道她的态度如何?

按照慧梅自己的想法,他是一刻都不想在小袁营中呆着,恨不得立刻就回到高夫人身边去,可现在却偏偏被小袁营与官军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莫说是逃走,连飞都飞不出去。

此刻,她见邵时信与吕二婶都望着自己,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回答贺飚,顿了片刻,才开口说道:“请贺镇抚稍待片刻,我们还要商议商议。”

又过了约一刻钟,慧梅在邵时信和吕二婶的陪同下,来到贺飚与王元景跟前,不待发问,邵时信便走上前开口说道:“慧梅小姐愿意遵守贺镇抚所提条件,只求早日回到义母高夫人身边,还望贺镇抚能遵守今日之诺,不要食言才好。”

贺飚扭头与王元景对视一眼,二人皆已达成永宁伯嘱托,心下欢喜,然表面却不动声色地回他道:“永宁伯乃当世豪杰,自是一诺九鼎,岂有食言之说!”

他不再理会邵时信,直接向慧梅问道:“敢问慧梅姑娘,小袁营与勇毅军,您挑选哪一处为暂居之地?”

慧梅的神情似乎有些许落寞,也不似刚才那般神采奕奕,且眼眶也是略显红润,似乎刚才曾流过泪水一般,只见她幽幽开口:“我们不同小袁营在一处!”

“可以。”

贺飚不暇思索地一口应承了下来,他又道:“今日午后,我会安排慧梅姑娘和小闯营将士过河,介时元景参谋会陪同姑娘,对岸也会安排好接应之人,过河后即可打尖歇息。

明日辰时,随大军一同开拔,往铜瓦厢寨暂住,待报过永宁伯后,再定行止!”

慧梅的眼神望向了西面,她不晓得闯王是否已经在攻打开封城,但她心知昨夜的那股闯军骑兵没有冲开小袁营,怕是以后再也不能救她回去。

而她更加清楚,一旦渡过了身前的这条大河,自己便与闯王和高夫人山水相隔,她更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若是那个什么永宁伯反了悔,她宁可在大河对岸自尽,也绝不屈服于朝廷狗官!

邵时信一眼扫见慧梅眼中再次显出泪花,忙代她接言:“贺镇抚请放心,我们这就开始收拾,午前便可准备停当。”

他说到这里时,面上显出一丝迟疑,道:“只是……小袁营不会阻拦我等吧?”

“但请宽心,我自会与袁时中交涉,可保证小袁营不会从中作梗,亦不敢滋扰你等!”

这时,王元景也在一旁拱手说道:“邵主事,你这里先预作准备,午时我会与玄武营副将刘世尊将军来迎你们,到时我们一同渡河,自无人阻拦。”

“好。如此,就有劳贺镇抚与王参谋啦!”

…………

原武县东南二十五里外的黄河北岸,旌旗如林,军帐如海,密密麻麻一片,放眼望去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

而在不远处的黄河北岸,一排新建起来的码头立在河岸边,大大小小的船只井然有序的排列在码头周边,粗略看去大约三四十艘左右。

沿着规模最大的码头往岸上走,大约二里处便是守备森严的军营,从高大的辕门进入再前行一里许,可见一顶足有三丈宽的军帐。

帐前更是立着三杆大旗,中间一杆是高三丈一尺的绛紫色大旗,上书“永宁伯”三个烫金大字;左边一杆是高两丈七尺的大红色旗帜,上书“大明勇毅军”五个大字;而右边则是高两丈三尺的“威远营”大旗。

一员身着红色布面甲,头戴红色精铁盔的武官立在大帐前,他的盔尖上还插着一根银白色的雉鸡翎,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亮眼。

此人正是张诚当初在喇叭屿常家寨招揽的常家兄弟中老三常正彪,看他头盔上雉鸡翎和左臂上百总臂章即可知晓,如今他已是羽林骑乙总三哨的哨官啦。

在他左右还各有三名战士,与他都是同样的装束,一水红色布面甲,腰间悬着佩刀,手持虎枪,伫立在大帐之前,警戒万分。

他们与常正彪的区别,除了臂章上图案标志不同之外,盔尖上也没有雉鸡翎,换之以数量不等的红色羽毛,一眼望去,他们中就有一个插着两根红色羽毛的甲长,其他都是一根羽毛的羽林骑战士。

不过,常正彪作为百总官身上还打着红色披风,而那位甲长和其他战士,此刻则没有打起披风在身上。

如今的张诚已是今非昔比,即使是在自己的中军大营内,也同样戒备森严,每日必有一位羽林骑的把总负责巡营,而在他的大帐前,也必有一位羽林骑的百总哨官负责警戒之责。

今日便是羽林骑甲总把总常正熊负责巡营,而在大帐前轮值警戒的便是乙总哨官常正彪。

在前次援解锦州之围的时候,常家兄弟都还在一哨,那时候他们常家寨出来的人还都在一个总里共事,常正雄任哨总,常正彪是队官。

就在前次扩军组建羽林骑的时候,永宁伯张诚才将他们兄弟几人,分兵安排在甲乙两个总内,对外说是便于他们兄弟的发展,其实就是他一贯的“掺沙子”做法,避免他们兄弟在一起,将来尾大不掉。

此刻,永宁伯张诚正在中军大帐内与众文武商议军事,如魏知策、张国栋、陈铮、陈忠,还有镇标营副将何振雄,以及刘承祖、孙时相、胡以温等几人,再加邙山民团副总寨首东部联防寨首徐友思、中部联防练总杨家二公子杨世杰也赫然在座。

刚刚回营的参谋将军王元景禀报完如何接应袁时中部,以及与慧梅约法四章的经过后,便即向永宁伯请示下一步该如何做:“伯爷,小袁营在贺镇抚与玄武营陪同下,已进入卫辉府境内;慧梅小姐仍留驻在陈桥镇,玄武营副将刘世尊率虎卫骑、重骑部陪着,该如何安置,还请伯爷示下。”(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