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七章:狡兔三窟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袁时中回首望了一眼刘玉尺,转过头对唐铉笑着道:“好吧,这四百两银子,我就收下啦,赏赐同来的弟兄。至于那两份礼物,就不必再准备了。不管唐老爷你送何等重礼,我是决不会拜领的。”

刘玉尺在一旁也说道:“是,是,断无此理。我们袁将军今趟是为报恩而来,岂能领受唐老爷厚馈!”

唐铉说:“此话以后再说,再说。学生敬将军与军师少饮几杯水酒,以解二位鞍马之劳。”

管家韩忠遵照唐铉的授意,从府上使女中挑选了两个年在十六七岁丫鬟,引来书房内为袁时中和刘玉尺斟酒助兴。

她们还算颇有些姿色,因时间仓促,虽都是淡装素裙,薄施脂粉,却也格外撩人,袁时中在饮酒间歇时,常不自禁地偷瞄两个在旁伺候的小丫鬟。

唐铉看在眼中,却是乐在心头,他微笑着说道:“这两个丫头虽说不上国色天香,倒也学过些弹唱,歌喉宛转,尚堪侑酒。不若,命她二人为将军弹唱一曲,如何啊?”

袁时中略微迟疑了一下,他想着曹操还在等自己去商议大事,不宜在唐铉府上多做耽搁,便对他说道:“时中尚有军务在身,不敢久坐,弹唱免了吧。”

唐铉也知他所言确实,点了点头又说道:“好吧。待午后,我命仆人们用两乘小轿将她们送往将军虎帐,为将军献曲解闷,如何……?”

袁时中闻此言后,立刻回绝道:“不要。我用不着她们,请莫要送去。”

唐铉对他拒不受美女之馈,略感有些意外,笑着追问:“莫非她们不能如将军意乎?城中诸大户,不乏美姝。容我为将军另外物色佳丽如何?”

刘玉尺不待袁时中开口表态,便即抢先代他答道:“唐老爷既然肯以美姬馈赠袁将军,岂有不受之理?好吧,请唐老爷吩咐她们收拾打扮,不必送往袁营,我在午后将亲自来替将军接回。”

袁时中对于刘玉尺的表态感到十分吃惊,可他正要出言阻止,却见刘玉尺向他暗使了个眼色,一时不知他心意,正在犹豫间听到刘玉尺催促他说:“将军,曹帅那须得赶快前去,我们就此告辞吧。”

…………

唐铉一直将袁时中与刘玉尺送出大门,他知道自己性命无忧,心中略觉稍安,可就在这时,内宅里却又传出一片哀鸣哭嚎之声。

他此时才进二门,耳中听着哭声,也不禁心中凄楚,滚滚热泪,夺眶而下。

原来,在袁时中到来之前,因担心自己在开州任上的劣迹,恐不容于贼军将领,而遭其毒手,他早早便将家中值钱的金银细软,尽数深埋于后院之中。

而后又不愿家中女眷受贼兵侮辱,损及唐家声誉,他竟将自己如花似玉、且身怀六甲的三姨太逼迫上吊,还有他尚未出阁的十七岁女儿琴姑,也被逼悬梁自尽。

现如今得袁时中的护佑保全,阖家上下,已然性命无忧时,这才想起后悔不该过早地逼女儿和爱妾自尽,然大错铸成,一切都为时已晚。

此刻,因害怕太太会扑到他身上哭闹着要他还回女儿性命,不敢再往内宅中行去,只得走回书房内,颓然坐下,低头流泪不止。

唐铉心中想着将来要如何把爱妾与女儿的事迹,作为节妇烈女来写入即将纂修完毕的《睢州志》中,使她们得以“流芳百世”,成后人景仰和膜拜的对象,也可借此宣扬他唐家的节孝家风和一门双烈之事迹。

…………

袁时中将王世杰和二十名弟兄留下守护唐府安全,他与军师刘玉尺带着亲兵策马向州衙方向驰去。

在路上,袁时中与刘玉尺并辔而行,小声问他道:“你为何代我应下那两个俊俏丫头?”

刘玉尺并未直接回话,而是反问道:“为何不要?”

袁时中表现得有些许苦恼,他笑着说道:“新娶的太太人品极正,且又是新婚燕尔,怎好瞒着她做这般事儿?若事后被她知晓,岂不生气?

况金姨太又是个醋坛子,对新夫人尚且不肯甘心服软,又岂能容得再来两个与之争宠?且,闯王自己不贪色,军令整肃极严……”

刘玉尺不待袁时中把话说完,便即哈哈一笑,对他道:“玉尺自有巧妙安排,请将军不必为之操心。”

袁时中虽不知军师打得是何主意,但见他如此说,却也不好反驳,只在现在心下暗暗抱怨:“玉尺,你莫要替我惹出是非才好!”

他们二人原以为曹操有何军戎大事相商,不料罗汝才却仅仅向他们是传达闯王的上谕。

闯王明令,曹营与小袁营在睢州只得停留今明两日,准于三月十一日赶到商丘城外与闯王大军会合一处,围攻归德府城商丘。

另外,曹操还告诉他二人,今日曹营派出几支人马在睢州城中和四周乡里征集粮谷、骡马、财物,明日午后将按三万人马的员额,发给小袁营发放足够一月食用的军粮,要他派一名得力头目前来与曹营总管接洽相关事宜。

而今日,罗汝才连顿午饭都没有留,袁时中心中虽略感不快,却也只能是暗生闷气,无可奈何,只得带了刘玉尺告辞出城。

这一路上,他不由想到自己本一营之主,当初在豫、皖之间独树一帜,从不曾受到谁的管束,不料今日投了闯王,却被当做普通部将来对待。

他在心里暗自发问:“这一步……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

袁时中的帅帐设在睢州北门内一户富商的宅院中。

午后,刘玉尺、朱成矩、刘静逸等几个亲信都在中堂大屋内,而唐府管家韩忠同两个年轻仆人也送来了两担礼物,此刻正在天井中等候发落。

袁时中到来后先在上首大椅中坐下,才命人传韩忠进见,韩忠在他的面前跪下,叩头说道:“我家老爷蒙将军庇护,阖宅平安,众多街邻也得蒙保全,结草衔环,难报鸿恩。特差小人前来,敬献菲仪,聊表寸心,务恳将军笑纳。”

韩忠说完又自怀中取出一张红纸礼单,双手呈上。

袁时中接过礼单,匆匆一瞥,只见上面写有纹银三千两,黄金二百两,此外礼单上还写着绫罗锦缎,珠宝首饰等亦有不少。

他随手将礼单放在书案上,对韩忠笑着说道:“回禀唐老爷,我本是来报唐老爷活命之恩,才派兵护唐府上下周全,义所应当。

如此厚礼,实不敢受。然如一概退还,反寒了唐老爷的心,于人情上却也说不过去。没得奈何,我且收下一半吧!”

韩忠见袁时中如此,连忙跪下禀道:“恳请将军务必全数笑纳,小人方敢回去向家主人复命。将军营中自不缺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区区薄敬,虽难入将军眼中。可倘若将军不肯全数笑纳,家主人便会怪罪小人不会办事,这如何吃罪得起。还请将军体谅,不要使小人为难才好。”

就在袁时中犹豫不决之时,刘玉尺和朱成矩、刘静逸等人皆言,唐老爷既已将礼物送来,完全出自一片诚心,确不好再过推脱,应当以全收为佳。

袁时中见他们都是这个意见,也只得同意将礼物全部收下,又命亲兵队头袁大洪厚赏韩忠和随来的两个仆人,仍是由护送他们前来的十名小袁营士兵护送回城。

待韩忠走了之后,袁时中才对众人说道:“唐老爷丢官已有数年,今日拿出这份厚礼,实很不容易,我不肯全收便是此理。”

刘玉尺诡笑着对他说道:“将军误矣。据我看来,这份厚礼非是唐老爷所出哩。”

“玉尺,何出此言?”

“午后时,为那两个美人,我又往唐府一趟。见那唐府内外院中,多是乡宦、绅衿与富贾大户,箱笼包袱也堆积得到处都是。

所以言,唐铉的这份厚礼,也定必是出在了这些人身上,将军觉其多,我尚嫌其少了呢!”

他言毕,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朱成矩也是点头说道:“玉尺兄所见甚是,羊毛只会出在羊身上。将军素来待人忠厚,故而未能想到这一层罢了。”

袁时中这时也听懂他们的意思,不由笑了笑,道:“我原是庄稼后生,起事后才长了些阅历,哪有你们心中的窟窿眼儿多啊!

玉尺,那两个会弹唱的俊俏丫头,你最后给送到哪儿去了?”

“将军不要,自有喜欢要的人啊。”

袁时中略一迟疑,便明其意,笑着问道:“你是……送到曹帅那儿去啦?”

“正是。我这也是借花献佛嘞。”

“曹帅,他如何说?”

刘玉尺捻着下颌上的短须,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片刻后,才止住大笑对袁时中说道:“我将两个丫头送到曹帅那里,对他言‘我们袁将军遇到这两个姑娘,不敢染指……’”

袁时中猛地打断他的话,满脸疑问:“你说什么?”

刘玉尺笑着摆手示意,继续道:“我说将军都不敢用手指碰一下,即命玉尺送来为曹帅侑酒,略表一点孝敬之意。

曹操将两个姑娘通身上下仔细打量一番,心中很是满意,对我言‘还好,还好。留下吧。对时中说,我承他的情了。’

随即,又当场叫她们二人弹唱一曲,更是越发满意,频频点头,大笑不止嘞。”

朱成矩听他言罢,在旁边小声嘀咕道:“果然名不虚传,真是个胸无大志的酒色狂徒!”

刘静逸素来不喜多言,这时却忍不住摇了摇头,道:“依我看来,曹操貌似酒色狂徒,安知不是韬光于群雄之中,内里却别有一番打算呢?

倘若他果是个庸碌之辈,又何以得将士归心,似此般兵众势强,于当今天下群雄之中,也仅比闯王略差些罢了!”

朱成矩也似有所悟,出言道:“静逸的话很有道理。曹帅当然也是有过人之处,万不可对其等闲视之,他虽奉李帅为主,却是同床异梦,并非是同心同德。

曹帅本就自成一派,非是李帅部曲,现下看来仍同李帅平起平坐之态,如今既是两雄并立,我们就要小心从事,既不得罪曹帅,还得使李帅对我更为信任才好。”

刘静逸对此却有不同见解,他冷冷地说道:“谁也不会信任咱们。他两营尽管是貌合神离之态,可不管怎样,总都是些老陕儿,还是有乡土之亲的。

而与之相比,咱们小袁营倒是一个外路人了,不管咱们如何做,终归是难得其足够信任,成不得其心腹啊!”

袁时中也是叹了口气,轻言道:“小袁营目前处境,同我原先所想很不一样啊……”

刘玉尺及时摆手阻止袁时中继续说下去,同时将目光望向的亲兵头目袁大洪,他立刻会意,领着在旁伺候的几名亲兵退了出去,将门外守卫的亲兵也喝退数丈外,严守在门前,不许任何人再靠近。

袁大洪对于屋内众人密谈之事也十分好奇,但他也清楚这等秘密不是他所能听闻,更兼职责所在,因此他站立在门前台阶之下,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以防有人靠近。

其实,作为袁时中的亲兵头目,不用猜也知道定是在议论归顺李闯王后的事儿,近一段时间里,许多将士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人说应该投闯王,也有人说不应该投闯王。

过了许久,参与密议朱成矩、刘静逸从屋里出来,各自离去,只有刘玉尺仍被袁时中留在屋内,未曾离开。

“玉尺,昨日你说的那位客人,可有何话说?”

刘玉尺起身来到他的身边坐下,轻声说道:“刘爷倒是豪爽,他言‘若将军愿意受抚,至少是个总兵,自领一军,归永宁伯直管,不用受旁人的颐指气使’。”

“你觉得此人可信吗?”

“我验过了。除了‘永宁伯’印信,还有怀庆府官印,以及卫怀兵备道的大印,当是做不得假。且这位刘爷还带来汝宁刘洪起、许州韩甲第、裕州李好、襄城刘炫等人的书信,都愿以命作保。”

“哼。刘洪起几人,不过宵小之辈,有何德何能,可以保得?”

袁时中虽然看不上刘洪起、李好等人,但对于刘金海已是没有任何怀疑,只听他接着又问:“玉尺,你说这位‘永宁伯’,咱能信他吗?”

“将军,玉尺与这位‘永宁伯’虽素未谋面,然其事迹,却早已如雷贯耳。”

刘玉尺取过茶壶给袁时中斟上茶水,接着说道:“将军也知,丁启睿虽贵为督师,却对左良玉这厮无能为力;而傅宗龙与汪乔年也全因麾下贺人龙等,弃主先逃,而殒命闯王之手。

可这位‘永宁伯’却不然,其虽无督师之名,可麾下数万精悍将士,曾于开封击败如日中天的闯王,更在辽东击败建奴,因功封伯,足见其功,实百余年来仅有啊!”

“我等已投闯王麾下,且闯王对我小袁营也算不薄,现在言此,是否为之过早?”

“将军,正所谓‘狡兔三窟’,当谋万世,而非计一时,万不可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刘玉尺接着道:“‘永宁伯’那里是咱的一个选择,刘爷这条线不可断。还有唐铉那里,玉尺也埋了一条线。”

“哦?”

“玉尺,今日同唐铉也有密议,算是为将军多留一条出路。”

他最后又叮嘱道:“此事机密,切不可言于旁人,将军亦当作不知,一旦为闯王知悉,但可推在玉尺一人身上即可。”

“这……如何使得?”

“将军,此事干系我小袁营数万将士性命,切不可犯了糊涂,玉尺之性命,微不足道,将军才是我小袁营之希望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8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