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八章:意图到底是什么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宣府军大营的中军帐内,魏知策见张诚正微笑着鼓励自己继续说下去,便又开口接着道:“大帅,末将斗胆建言,当紧急赶制一批棉布药包。”

张诚闻言不由沉吟起来,而桌前的各将也在议论纷纷。

他们互相为此争执不下,对于丝绸药包自是有支持者,他们言:火炮之犀利,首在速度,次在安全,无炸膛之虑,将士安心,打得才能即准且快。

而反对者自也是大有人在,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大炮一旦打射起来,那一颗颗炮子,以及发射用的药包,可是数不胜数啊。

这还没算上火炮打制、炮手操练等等先期投入,丝绸本就是昂贵之物,现在每日烧去数百的丝绸药包,可想而知,到大战之时,那花费该多么巨大?

张诚沉吟良久,这丝绸药包虽然成本高,使用开来花费大了一些,不过。毕竟是代表了未来炮兵的发展方向。

宣府军在军事技术上,一定要走在这个时代的前列,为了更快的胜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军队伤亡,该投入还是要投入,不能图省银子。

想到这里,张诚迎着魏知策的目光,说道:“丝绸药包优点多多,怎可弃而不用?

难道就为了剩下那点银钱,转而回头再用棉布药包,不惟我大炮打得慢了,炮手们也会担心清膛不净,引起的炸膛。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这丝绸药包确实比棉布药包为优,我军炮营就使用丝绸药包,这个钱省不得的。

正是我军的丝绸药包和鹅毛引药管的使用,省去了清膛、装引线等诸多环节的工序,如此炮营才犀利起来。

这就是技术的先进性,你等要知晓一件事,那就是不可为了省下几两银钱,而开起历史的倒车,那是极其错误的,此例决不可开。

炮营一体使用丝绸药包,不要在乎些许银钱,不惟丝绸药包一项,今后但凡有利于行军征战的,都要不计银钱消耗,一律速速应用起来。”

他说完又环视诸将各官,沉声道:“尔等可记妥了,银钱再重要,也抵不上我军将士的性命,惟有给将士们装备最强利器,给他们最上等的饭食,爱惜之如自家兄弟子女。

惟有如此,将士们无后顾之忧,才肯军前用命,奋勇杀敌啊!”

如此一番话语,说得众将官心中一阵感动,郭英贤更是热血沸腾,他端着酒碗站起身来,瓮声瓮气的说道:“好兄弟,咱就知道跟着你绝不会错。娘肚皮,他李辅明是个啥货色,还想吞了咱宣府军将士。

且莫说他领军打仗如何,就克扣饷粮喝兵血这一点,咱们便忍不得他!”

就在郭英贤称呼张诚“好兄弟”的时候,同在酒桌上的林芳平与李际遇两人便是心中不快,他们面色阴冷,就在似要发作之时。

张广达用力瞪了他们一眼,大笑着对郭英贤说道:“郭将军说得对极了,咱们才是宣府一家亲,本就同为杨总兵麾下,现杨总兵虽然不在,然咱们可还是宣府军将,自是该在一起的嚒。”

张国栋早年曾是宣大总督卢象升督标营千总,与郭英贤虽非知交熟识,却是也有过数面之缘,这时,他也开口说道:“正是,早前我等便同随卢督臣共御鞑虏,今遭又可一同并肩杀奴,岂不快哉。

来,我等同敬大帅一杯酒!”

众人共同举杯相敬,张诚也端起酒碗,他笑着与麾下众将一饮而尽。

张诚饮罢,放下了酒碗,他看着桌前诸位部下,出神良久,才道:“兵凶战危,我等征战疆场之上,谁又知晓自己是何时生,何时死?

不过,我等既已入得军伍,自当沙场冲锋,奋勇建功,马革裹尸乃是我等本分,是死得其所,做为一员军将,能死在疆场之上,是极其光荣的事,就好比杨帅一般。”

他略停顿了一下,又道:“诸位,本帅在宣府之时,就曾有言我诸军将士当‘疾如风,徐如林,掠如火,不动如山’。

临敌之际更是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人得令必一往无前,无令则不得退缩,各营之间更是要守望相助,‘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抵死相救’!”

他说到此处,再次端起酒碗,朗声道:“张诚能与诸位同在一军,并肩杀敌,实为吾之福分。这一碗酒,敬在座诸位将军。

望诸位将军能与吾坦诚相待,助我成就一番事业,拯救万民苍生,重整大明江山,重振大明国威,使百姓富足,人人得享安乐!”

桌边的众官诸将已,个个端碗起身,神态恭敬地望向了张诚。

只见张诚也站起身来,朗声又道:“同心同德,重振大明!”

“同心…同德……重振…大明……”

虽只有张诚与众将十余人的齐喝,声音也是极为响亮,似乎连庞大的军帐都在随之颤动起来。

大家又接着吃喝了一阵,就见张成芳正在命人将军帐内的灯烛点燃。

这时,张诚说道:“好了,诸位都吃饱喝足了,现在准备议事吧!”

张成芳听到后,忙招呼伙兵进来,开始收拾起桌子上的残羹剩饭。

众将则纷纷让开到一边,三五成群的私议起辽东的军事,其内容无非是虎卫营李长胜前日探得的情报。

魏知策与林芳平等几人陪在张诚身畔,似有何话语要说,最后还是林芳平最先开口道:“帅爷,金泰这小子想来虎卫营中,为帅爷您效犬马之力。

未知帅爷,您可否舍得!”

张诚一听他提及张金泰的名字,便已知他是来为张金泰做说客的。

张金泰在这些义子中,算是表现优异之人了,在张诚眼中看来,或许只有张成芳比他强了一些,余下众娃娃,怕是难有能出其右者。

他们这一群娃娃,自打成为张诚的义子那天起,就打开了一扇可以改变命运的大门,只不过,进门之后各人的造化如何,那就要看他们各自的努力程度了。

而他们童子营最早的两个教习,文教习是秀才王元景,武教习便是林芳平,而童子营这三十几个娃娃们,也是与他们二人最为亲近。

当然,其中如张成芳、张金泰等几人,因为比较优秀,早早就被张诚安置在亲卫千总部中历练,与陈忠等原亲卫部诸将士也极为相熟。

张金泰前次磨着张诚要随虎卫营夜不收出外哨探,以为历练,因此获得了一次实战的机会,他在这次出哨中也表现得很勇敢,很优秀。

综合来说,张金泰在这次出哨中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夜不收的天分。

他不知为何,就是一心想做个优秀夜不收,就是喜欢纵马奔驰在山野林间,与敌人缠斗,厮杀搏战,快意恩仇。

张诚其实并不反对他进入虎卫营,他只是不想给张金泰感觉,这一切得来的过于容易,反而不能珍惜,甚至会产生眼高手低的情况。

他只是想让张金泰再历练历练,经历一些磨难,才会真正的成长起来,才会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

张诚摆了摆手,道:“我宣府军中,官兵平等,上下一心,任谁也没有特权。金泰他能否进虎卫营,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本事。

再有,张金泰他就算凭本事进了虎卫营,你也不可对他特别照拂,定要从普通一兵做起,要积功才能升任,不得因我之故,而加意提拔与他。

若真如此,你不是帮他,而是在害他,可知晓其间的厉害嚒?”

林芳平听张诚言中之意,似乎并不反对和阻止张金泰加入虎卫营,心中暗自窃喜:自己总算是没有负了张金泰的请托。

不过,他听张诚言外之意,张金泰是可以入虎卫营,但似乎还要有一些条件,惟有达成方可的样子,不由也在心下疑惑起来。

林芳平拿眼神嫖了一下魏知策,才又对张诚试探着问道:“帅爷,我瞧着金泰此番出哨就表现得很好,待他伤势痊愈,可否先进虎卫营中历练?”

魏知策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曾代替王元景教授这些娃娃们读书识字,因此与这些孩子也极为相熟,自然也受到了张金泰的请托。

他就在此刻,见缝插针的说道:“我看可行。张金泰这个娃娃,文武艺都是不错,且胆大心细,很是块夜不收的好料子。

大帅,不若就按林将军所言,使金泰先入虎卫营中历练,可以先不确定归属那一队,就随在林将军身边学习也是好的。”

张诚看着那边桌上已然撤得干干净净,一个偌大的沙盘已经摆好,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金泰这小子,给你二人下得是何迷药?今日怎就偏偏为此喋喋不休起来!”

魏知策与林芳平脸上都泛起一丝红晕,似乎被张诚戳穿了心事一般,他们讪讪的笑着,却不答话。

张诚看着他们的窘态,叹息了一声,才道:“就依知策兄的意思吧。待他伤势痊愈,先到虎卫营中历练,不过,不是给芳平做护卫,他要从虎卫营中的马夫做起。

不论何人,在我宣府军中都没得特权,入伍之际,皆是按其才能分拨各营伍中,而似张金泰这等本帅身边近人,更是要从低处做起才行。

你等可是懂得其间的道理?”

林芳平虽然点着头,但从神情上看确是似懂非懂的样子。

魏知策笑着说道:“大帅,可真是苦心孤诣啊。”

他回身又对林芳平道:“照大帅的意思,就让张金泰从马夫做起吧。”

张诚不置可否,只是对他二人说道:“凡我宣府将士,不论是何人,皆不得懦弱怯战,不得畏避退缩。

芳平啊,张金泰虽说是我的义子,不过,军中本就无亲职父子,该怎么办理,你但凭军律便是。

该让他哨探的,你一样要吩咐下去,不必担忧,夜不收实在危险,特别现在鞑子对宣府军夜不收越发重视情况下。

只是,金泰这孩子性子略有些急躁,入营初,还是要从低级做起,磨去他的锐气,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看林芳平似乎还要说些什么,张诚一摆手:“金泰一直强烈要求到虎卫营去,想必此间种种后果,他都己经考虑清楚,任何条件他都心有准备。

正可借此磨练于他,若是他连这点委屈都受不得,那将来又如何成事?”

张金泰性子活泼,就算他不是张诚的义子,在众人跟前也是颇为讨喜,而且诸将也大多指点过他步骑搏战,或是哨探的技巧。

这时,许多人都已听说张金泰伤愈后,就可达成自己的心愿,加入到虎卫营中,无不替他高兴。

…………

张诚等众将眼前的沙盘,比起刚到松山时所制成那个沙盘来,此时锦州附近的地势,就标注得更加精细详实。

细看沙盘上插着众多的各色小旗,代表着敌我双方军队分布。

原本在乳峰山、石门山、松山岭等处,表示清军的小旗己经减去了不少,而在锦州城等处,确是明显增加了许多表示清军兵力的小旗子。

这些小旗,都是根据宣府军各营夜不收们侦察勘测出来的结果而设置。

看着眼前的沙盘上各色小旗,众人都是沉思起来,鞑子早前已在乳峰山等处撤退,现下又自石门山、黄土岭等处不断撤兵。

而在锦州城下,虽也有明显的增兵,可仍是有大批清军不知所踪。

他们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郭英贤虽然性格上有些粗枝大叶,但毕竟是打了姥姥仗的悍将,他细思片刻,便开口说道:“张总兵,末将以为,贼奴如此做派,大有诱我进兵黄土岭、石门山,以解锦围之意。

而其兵力分布,若是真如这沙盘所示,明显其仍有一部主力,不知所踪。

末将猜测,其要不是在暗处设伏,欲图趁我师进兵之计,偷袭我等;便是有一部数万的精骑主力,隐在女儿河上下,意在袭扰我杏山粮道,搅乱我王师军心。”

魏知策刚才也是一直在沉思,此刻就接言道:“现今鞑贼在石门山、黄土岭等处,驻军虽是不多,但却是增调了更多汉军奴才和朝鲜军上去,他们多习铳炮,最适合守御营垒。

所以鞑贼之计,必是诱我军主力攻打黄土岭、石门山等处,以突破进去,好解锦州之围,如此,我师便鞑贼纠缠拖住。

那时,鞑贼主力再突然杀出,或奔松杏之间,或袭我小凌河口囤粮地,于我都是万分危急,到时无兵可派,若真被鞑贼坏了粮道。

则军心必乱,怕再求固守,已是难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