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章:功高震主?

书名: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3

吕大春站在牛胜的身后望着永宁伯渐渐远去的骑队,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本是宣府北路一个不入流的小小驿丞。

若非是遇到了张诚,且又得到张诚的赏识,恐怕他这一辈子都走不出云州堡,就更别说走出北路,甚至走出宣府镇。

而今,他非但走出了宣府,更是跻身大明京师一众朝官之列,虽然还只是一个正六品的闲职司丞,可其身份与地位却与往日不可相提并论矣。

话说在宣府北路地方,又有哪一个不羡慕他吕大春的?

…………

其实,不止对吕大春这种能够进入京城的人羡慕,现在宣府北路、东路的军户和百姓们,对于所有的宣府军将士都特别羡慕。

现如今,北路的繁华俨然已成宣府之冠,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正是广大宣府军将士的消费,他们每月都有足额的军饷,再加上其征战所获奖赏,足以支撑起宣北地方的繁荣。

其次就是东路,各项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永宁城外已建起大片工坊,云州匠营的许多主打产品都可以在这里生产。

当然,作为宣府军核心技术的铳炮制造,仍然全部集中于云州匠营那边,不过如卷烟、玻璃、镜子、精制盐等商业物品,以及刀枪、铠甲、战车、马具等等也都在永宁这里开始生产制造。

永宁城既是张诚“永宁伯”的封地,虽然大明朝廷已断绝了实土封爵制度,但永宁在此前就已被张诚纳入了掌控之中。

而且,永宁城地处妫水流域可耕作面积颇大,又是北控周四沟堡、黑汉岭堡等要地关键所在,更可借此而实控延庆州,所以自打入主永宁城后,张诚便着手深耕此地。

但东路地方非北路可比,这里还有吏部任命的延庆知州,地方上也有多半属于户部在籍的百姓,而并非是如北路那般尽是军户。

不过,这却也难不住张诚,他并非是想要安全占据此地做一方土皇帝,他只是想要充分利用东路的土地和人力,来支撑自己日益捉襟见肘的财政。

如此想法反倒与延庆知州不谋而合,此前延庆地方贫穷落后,每年的钱粮征缴都十分艰难,常有拖欠,以至于都影响到了延庆知州的升迁之途。

现在,张诚竟然想在延庆州地方上,大力发展垦殖与工坊,与他自然是得力多多,虽然各人官威或许会因为张诚的声望日隆,而有所下降。

然与政绩斐然,得以换到更为富裕之地为官,又或是因此而进京,那岂不是更好,何况,无论张诚怎么折腾,且不管他成功与否,当初答应给知州的那份年例,都将照拂不误。

至于,张诚在延庆州丈量田地、核查丁口诸事,与地方自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其潜在的风险便是会因此得罪大批地方豪强大族。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是延庆知州的问题了,不论得罪了怎样的地方豪强,也都是张诚自己的问题,而延庆知州只管到时候摘桃子即可,就算摘不到桃子,也可将罪责全部抛给张诚,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

永宁伯张诚骑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吕大春的眼神又落回到牛胜身上。

别看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永宁伯张诚在京师伯爵府的大管家,但实际上在京师里能够安全代表永宁伯张诚的,却仍然是这位毫无一官半职的牛胜牛大爷。

牛胜现在虽然身份只是京西元隆昌的大掌柜,但却无一人称其为大掌柜,而是都以“牛爷”或“牛大爷”相称之。

因为在京城中已是几乎人人皆知,这元隆昌背后的东家,正是近几年才在宣镇崛起的副总兵张诚,其在朝中可是有后台的,就连当今皇上都对其十分赏识。

牛胜见张诚已然远去,回身与众人抱拳道:“喻老爷、袁老爷、王老爷、马老爷、梁老爷且回院中稍歇,待我吩咐备下车架,再送几位老爷回府。”

喻上猷等几人平素与牛胜、王昭政多有往来,因牛胜与王昭政并无官职在身,他们平素便多以老爷称之,久而久之,在非正式场合便都以此互称。

几人谈笑着往回行去,他们都是十分兴奋,各人均感觉自己这一回找对了靠山,纷纷为张诚年岁轻轻就被封永宁伯,而庆幸不已。

片刻之后,几乘精美的轿厢车便预备好了,随车还给几位老爷都备下了一些年货,喻上猷等人自是心花怒放。

重要的并不是年货的价值,而是因为这些是永宁伯吩咐,特别从宣府地方给他们运送过来的特产,这不在于其中的价值。

永宁伯的心意,永宁伯心中有他们,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送走了喻上猷等几人之后,众人又回到了马场西面的大院中,工部郎中吴锦康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吴锦康同喻上猷他们几人不同,他既是张诚的实在亲属关系,其夫人又是张诚正方夫人的大媒人,这关系自然远非外人可比。

而今,他之所以留在这里未曾离去,便因还有一件要事相商。

果然,众人落座后,牛胜便当先说道:“吴老爷,爵帅吩咐我等护送吴夫人与小姐,陪同永宁伯府的唐小夫人,一同往赤城过年节。

不知吴老爷可还有别的什么吩咐,咱这边何时可以动身起行?”

吴锦康捻须说道:“家夫人与小姐倒是无妨,只在这一二日便可预备停当,不知永宁伯府上的那位小唐夫人,何时起行更为便宜。”

牛胜闻言便即看向了吕大春,说道:“吕官家,你即刻就回永宁伯府去,先向唐小夫人请安问好,再定行程。”

他看着吕大春对他道:“吕大春,伯爵府中除却伯爷留下的几班护卫外,余者一众下人、杂役、丫鬟皆为宫里安置的人等,为防其中暗藏东厂番子,一个也不轻信。

此点最为紧要,你可得给咱记妥妥的。”

吕大春闻言不由生出一丝冷汗,但他却仍是语气坚定地答道:“请牛爷放心,大春全都记下了。”

牛胜又道:“伯爷府中人等,虽不足信,然其最多也就是东厂的探子,暂时并不会危害伯爷的安全,你只需处处暗中留心观察就是,倒不可教他们看出端倪来。”

“是,大春记下了。”

“还有在伯爵府不远处还有我们两处暗桩,为的是以防万一,现你无须知晓其隐于何处,只需记得若有危难,自有人会救你出城便是。”牛胜吩咐道。

“大春全都记下啦。”

牛胜又再说道:“棋盘街上有一间古玩店面、一间绸缎庄、一个当铺,这些都是明面上挂在咱爵帅名下的产业,自明日起便由你来代爵爷出面打理。

今后,你那里但有何事,皆可往同春楼寻王大掌柜相商,若非紧急之事,无须往城西来寻我,惟有事出紧急才可直来城西。”

“大春全都记在心里了,请牛爷放心吧。”

这边几人又谈了一些杂事,吴锦康、吕大春、王昭政等几人便起身告辞而去。

…………

原来,张诚其实早已猜到,崇祯皇帝之所以会这么爽快将身边美丽宫娥赏赐给自己,其中必有深意。

无非是想以唐春茹作为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名密探,既为其刺探自己是否真的忠心耿耿,又能借此笼络自己,若是唐春茹得宠更可藉此以控制张诚。

除此之外,还可试探张诚是否真的似传闻中那般好色如命?

对于这些小伎俩,张诚又怎会看不出来呢,但“看破不戳破”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所在,尤其是当你面对一国之君的时候,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

而今,张诚即使明知崇祯皇帝赐给自己美艳宫娥,其实另有深意,他也不能拒绝,更是要如同色中饿狼一般,为此他才谢绝外出,整日间与唐春茹沉迷闺房之乐。

张诚一面日夜笙歌燕舞,与唐春茹欢宴不绝,一面对所有来拜访之人,以其递送贺仪多寡决定如何接见,完全一副贪财好色的武人形象。

“功高震主”的道理,张诚又何尝不知?

只不过,他心知如今的大明江山已然是岌岌可危之态,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让他慢慢行动,所以才不惜毁坏自己的声名,以图取信于崇祯皇帝。

所以,这一次崇祯皇帝金口玉言要他尽速离京回宣府,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他能整顿军马,早早发兵河南援剿闯曹流贼。

然而在皇上的口谕之中,还有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崇祯皇帝要张诚带着唐春茹一同返回宣府,以使唐春茹可以在老夫人跟前尽孝。

这看似当今皇上的莫大恩典,实则是想让张诚将这个御赐的小密探带在身边,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并察看张诚的心底究竟是作何想!

对于崇祯皇帝的一片好意,张诚根本就没有丝毫可以拒绝的理由,他虽以皇命甚是急切为由,自己领护卫先行离京,却也不敢将唐春茹一个人独自留在伯爵府。

所以,他才在出城后拐来京西马场,除了要与诸人见面做些安排,主要还是布置唐春茹往宣府之行的事宜。

赶巧的是前些日,吴家姨母收到了张诚母亲和婶子的书信,邀请吴家姨母再往赤城一聚,恰好永宁伯夫人季轩竹也十分想念吴家小姐,便邀之同往一聚。

如今,永宁伯府的小夫人唐春茹,正好与吴家姨娘母女同行,结伴往赤城堡而去,也便于安排随行护卫。

而吕大春今后就将留在永宁伯府上,除了打理伯府内外事务,还要就近观察府中上下人等,若发现有行为诡异之人,便要暗中记下并仔细观察。

其实,真正的东厂暗探番子是很难被发现的,他们就如普通人一般,在各自岗位上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平素也极少与上级联系,只是按期将自己观察所得秘密上报而已。

除非发现有重大事情,又或是发生了重大变故时,才会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而紧急传讯给上级。

…………

就在永宁伯张诚与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李辅明一同踏上返程的旅途之际,在大明中州腹地一场血腥厮杀却正在进行着。

时间到了崇祯十四年的腊月初四日,闯曹贼军围攻南阳的战斗已经进行到第十日,双方一攻一守,每日皆是炮声轰隆不绝。

这一日午前,南阳知县姚运熙正在北城上督率守城丁壮,不曾想却被流弹激起的砖石击中,当场昏迷,被紧急抬下城去。

幸得副总兵刘光祚及时赶来,才稳住了北城的防守,贼军终未能因此而破城。

然猛如虎与刘光祚固守南阳已近旬月,因在今年五月时贼军就曾围打南阳城,幸有保定总督杨文岳领军来援,贼军方才退去。

而今闯曹大军卷土复来,声势更盛,而城中粮谷准备不足,今已告罄,援绝粮断之下,军心不稳,士气不振,城守之事惟艰。

终于在腊月初六日,被闯曹贼军攻破南阳东城,随着贼军大部源源不断涌入,南阳城已是危如累卵,断难继续坚守。

然此时,总兵猛如虎与副总兵刘光祚麾下已是饥疲交加,却仍在他们二人带领下,奋力死战不降。

猛如虎从他负责指挥的西城上下来时,身边已只剩下二百多亲兵家丁,他率领着这些人一边巷战,阻击贼军,一边往唐王府方向撤退。

他的想法是退入王府宫城之内,护着唐王朱聿镆,趁乱杀出城去,另投不别处。

可此时南阳城已是三门皆破,流贼骑兵早已冲杀进来,将其截在了半途之中,距离唐王府还有一段距离,但他的身边却已仅剩数十亲兵。

就在这时,他胯下战马又突然中箭疾奔,竟将他也跌落在地上,猛如虎虽也已受伤多处,浑身带血,却死战不降。

他仍大喝着提刀步战,径往唐王府那方冲杀而去,身后仅存的十余名亲兵也如他一般,持矛握盾,拼死力战,竟无一人胆怯。

就在距唐王宫城尚有一箭之地时,忽地又涌出数百闯贼李自成的贼军,将他们死死围住。

猛如虎此时已自知无路可逃,他大吼一声,倒头便向着北面跪下,使劲叩了一个响头,用嘶哑的声音吼叫道:“皇上,臣尽力啦……”

叩拜完后,猛如虎就如疯了一般,把一柄大刀舞将起来,义无反顾地吼叫着杀入贼军阵中。

许久后,喊杀之声逐渐平息,猛如虎高大的身躯倚墙而立不倒,一杆刺枪穿透了他的心窝,枪杆兀自不住颤动,鲜血顺着枪头上的红缨不住滴落。

一代大明猛将就此饮恨而去,带着满腔忠贞,满腹遗恨与世长辞!

而另一边副总兵刘光祚也在混战中,不知所踪,无人知道他究竟是战死,还是已然逃脱出城外而去,再有分守参议艾毓初、主簿门迎恩、训导杨气开等官,皆在城破之后力战而死。

随着南阳城守各官纷纷战亡,城中的零星战斗也渐渐停止,但另一场血腥的杀戮却仍在继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4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