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74章 天下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这慈善堂,寄宿学校开起来,用来收容这些德川幕府的遗老遗少,灌输明式教育,再大肆宣扬一番大明的恩德。

就算一百年,或是几百年后,有一帮东瀛人清醒过来了,大声疾呼,估计也站不起来了。

周世显认为东瀛人,显然没有这样传承底蕴,再说了,他捏了捏怀中爱女粉嘟嘟的小脸,这就是丰臣家的下一代继承人呀。

如今,虽说东瀛没有天皇了,军队,官府都是大明的附庸。

可丰臣家牢牢掌握着这里的经济命脉,事关国计民生的各行各业,这是妥妥的亲明派,百年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不要怕花钱。”

看着这群磕头如捣蒜的乞丐,周世显微微一笑,又叮嘱了几句:“除了善堂,寄宿学校,还可以再盖一家大学,盖两家医院嘛”

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明在东瀛做生意也好,征兵也罢,捞的好处太多了,哪一点皮毛出来做做善事嘛。

还能收获一个好名声,多好,这都是跟明人呀,咱大明可比西洋人文明多了。

至少咱没在东瀛卖阿芙蓉,没抢劫古董,没劫掠百姓吧,没逼着东瀛人签不平等条约吧

这还不够文明嘛,当然了,人贩子生意是有一些,可这事儿是难免的,也不能说出来。

懂得都懂。

“要快。”

周世显将大阪城主,官员叫过来叮嘱了一番,这事儿不能拖,得快点办,说完便抱着爱女快步离开了。

秋高气爽,在东瀛盘桓了半个月,便登上了从东瀛出发的大海船,又去朝鲜转了一圈。

十月初,朝鲜,王城。

一走下海船,看着面前盛装打扮的欢迎人群,男女老少,都穿着华贵的衣衫,一个个恭恭敬敬的匍匐跪地。

“恭迎殿下”

“千岁,千岁,千千岁。”

如潮水般的山呼声响起,可周世显眉头却皱了起来,和东瀛相比,如今的高丽朝鲜可真是太让人恶心了。

主要是朝军这些年的战绩实在太烂了,作为大明的铁杆小弟,朝军用着精良的洛阳造,军饷也不低

却又打不了硬仗,和倭军比差远了。

战斗力孱弱也倒罢了,偏偏朝军的军纪还十分败坏,在中亚,波斯干了不少缺德事儿,一个个将领又狂妄自大。

那么多军费都白白投入了

有这样的附属国,周世显觉得脑袋瓜子嗡嗡的,看着匍匐跪地的一众朝鲜权贵,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看看人家东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再看看朝军这堆烂泥,赔钱货,周世显真是越想越气。

“哼”

一声冷哼,十分不悦的拂袖而去,这下子,可是把朝鲜权贵们吓坏了,一个个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可这是为啥呀

权贵们不明白,为何洛王殿下突然翻脸呢,只好派了个代表,去找几个殿下行辕的随从探探口风。

几位朝鲜权贵从袖子里将龙元偷偷塞过去。

“铿”

随从一怒,将战刀猛的拔了出来,吓的那几个权贵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声求饶,可求饶有用嘛。

“抓起来”

竟敢公然行贿殿下随从,这不是作死么,看来这些人平时行贿习惯了,塞龙元塞顺手了

如虎似狼的军兵蜂拥上前,将行贿之人当场抓住,人群中一阵哗然,朝鲜权贵们只能呆呆看着看着殿下走进了王城外的国宾馆。

然后被行辕护兵层层保守起来。

“为啥呀”

王京,国宾馆。

“呵呵呵。”

在厅中落座,周世显冷笑起来,还想知道为啥,心里没个数么,老子花了那么多龙元养了一帮赔钱货。

能不气嘛,虽说大明有钱,可是也不能这样浪费呀。

这事儿也怪不了别人,这朝鲜权贵活脱脱就是小东林,要说烂泥扶不上墙,也是跟东林党那帮人学的。

如今东林余孽在大明已经销声匿迹了,可在朝鲜这地方还有流毒,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鲜权贵中毒太深。

没救了。

毕竟小东林不是浪得虚名,什么清流,言官,平时喜欢侃侃而谈,说大话吹牛皮,一个个都是属驴的。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逼急了还给你尥蹶子

所以说了,朝鲜国的权贵们,这一身又一身的臭毛病都是跟谁血的,东林党,言官,清流呀

简直和东林文人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可这都是大明自己造的孽呀,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吞下去,这让周世显想到了后世的南韩。

东林党的流毒对南韩的影响有多深呐,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一直到了后世,硬生生整出个财阀外加检察官的社会体系。

南韩财阀是什么人,不就是大明的江南世家嘛,一手遮天的南韩检察官政治,不就是东林党清流言官体系嘛。

一毛一样啊。

南韩人自己不承认,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不管社会怎么变,搞来搞去还是明末江南那一套。

这玩意已经深入骨髓了

儒教正统在东瀛,那么东林正统就在朝鲜,明末江南也很有钱,很发达,还傲视全世界呢,可结果又如何

早晚把自己作死,不远了,很快。

“罢了。”

周世显一脸无奈,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只好下狠手了,当场批了个条子,他要大批量的裁撤朝军。

如今呐,好用又省钱的倭军已经顶上去了,再养着这些废物朝军也没什么意义了。

“报。”

这时亲卫来报,朝鲜国贞明公主求见。

“咳。”

周世显发出一声轻咳,低低道:“叫她进来。”

亲卫退下,不多时,将朝鲜公主带了进来,可周世显一下子脸黑了,一张脸拉的老长了。

这是贞明公主

看着面前双膝跪地,匍匐行礼的贞明公主,周世显嘴角微微抽搐,这得有五十了吧,这岁数也太大点了吧。

五十多了也好意思出来见人

“哼”

洛王殿下一声冷哼,冷道:“下去吧。”

亲卫又将一脸委屈的公主带走了,这事儿能赖她嘛,岁数是大了点,可是她也不愿意出生在大明万历年间呀。

当夜在王京下榻,可处处都透着别扭,睡也睡不好,被这些不开眼的朝鲜权贵气坏了。

第二天,一大早带着护兵去碧蹄馆,参拜了当年万历援朝时代战死的大明英烈,给邓子龙老将军上了三炷香。

便不再理会朝鲜权贵的挽留,上了船,扬长而去,留下了贞明公主一行人,在码头上风中凌乱。

到了坐船的甲板上,周世显还骂骂咧咧的:“加税”

以后每一年,朝鲜行省的税收翻倍

“哗,哗。”

在十几首风帆战舰的护卫下,摄政王的坐船向着南洋方向驶去,不几日便到了南洋。

此时南洋的天气,已经十分清爽怡人,过台湾府,去吕宋转了一圈,一路吃着鲜美的时令果品,一路在自家内海里转悠。

一个月后,护航舰队抵达马六甲。

大明中兴六年,占城,明军水师基地。

占城就是新加坡,大清早,水师基地里张灯结彩,换上礼服的水兵全副武装,沿着街道两旁排开。

一艘艘崭新的主力战舰,带着大大小小的次等战舰,在外海也排开了,组成了盛大的欢迎阵仗。

东方海天一线之间,护航舰队保护下,洛王殿下的坐船缓缓驶来,顷刻间,整个军港礼炮齐鸣。

“嗵,嗵,嗵。”

二十四响礼炮响起,周世显肃立在甲板之上,瞧着面前大大小小数百艘风帆战舰,心中满是傲然之情。

同时间,北美。

旧金山。

风平浪静的港湾里,万里无云,纯天然,无污染的碧海蓝天,让这一切都透着安逸祥和,可又危机四伏。

海边,密林中。

有一座可怜巴巴的木屋,看上去十分原始简陋,只能勉强遮风挡雨,事实上这连木屋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窝棚。

窝棚做工十分粗糙,甚至于,连原木上的枝桠都懒得看,就这么胡乱堆积在一起,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做工。

清晨时分,旭日东升。

林中鸟语花香,陈子龙从木板床上爬了起来,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扯了扯身上的烂布条。

“嗤啦。”

一个不小心扯烂了,陈子龙尴尬的捂住了要害,赶紧从旁边抓起一件茅草编制的草裙穿上了。

完了

已经穿了几年的唯一一套衣服,彻底烂掉了,陈子龙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草裙

又赶忙将快要熄灭的篝火点了起来,将泥巴烧成的陶罐放在火上,陶罐里煮着昨晚吃剩的一大块肉。

肉也不是什么好肉,是一大块连着肥肉的牛腿肉。

野牛肉。

腥膻味很大。

可陈子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腥膻,抓起牛腿肉,连肥带瘦塞进嘴里,吃的倒也十分香甜。

一时间密林里只剩下咀嚼的声音。

这声音太瘆人了。

吃饱了,喝足了,他才伸了个懒腰,抓起一把简陋的弓箭,还有一把雪亮的钢刀,从自己的破烂窝棚里走出,走向了海边。

不远处,海边的林间空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坟包,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包,看上去更加瘆人了。

“哎。”

一声轻叹,不胜唏嘘。

“几年了呀”

看着这些坟包,陈子龙眼睛眯了起来,当年两万多儒生被流放到了这北美大陆的海滩上,一眨眼几年过去了。

日出又日落,早已经没什么时间概念了。

回想当年,两万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挤成一团,哭天喊地的景象。

他又忍不住摇了摇头,回忆着这些年发生的事,刚开始儒生们是哭喊,叫骂,满地打滚。

那时候,好心的大明水兵离开时,好歹还留下了一些干粮,还有口吃的,可吃的越来越少,于是乎

两天后为了争抢粮食,同乡,同们的儒生们纷纷组织了起来,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什么斯文,体面都顾不上了。

这伙人呐,都到这步山穷水尽的田地了,竟然还不忘拉帮结伙,搞小团体,反正打来打去,抢来抢去,把那点粮食折腾没了。

后来儒生们饿了三天,实在饿的受不了,也没力气骂了,只好成群结队的去摘野果,捉鱼,找吃的。

之后发生了一场悲剧,一些人被蘑菇毒死了,一些人被野兽,毒蛇咬死了,还有迷路失踪的

没几天就折腾死了好几百人,这也没啥,因为这地方根本就不缺食物,野果遍地,海滩上到处都是螃蟹,大虾,大海鱼。

但凡是有点生存技能,懂的挖个坑,戏个水,随便一弯腰就能填饱肚子,也不至于被野蘑菇毒死呀。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饿死的其实也不算多,可怕的是蚊虫叮咬,野兽袭击,还有接踵而来的各种怪病。

都是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呐,哪里经得起风吹日晒,更别提什么生存技能了,几乎为零。

于是乎几年下来,两万多人死了一多半,大约还有三四千人侥幸存活了下来,分散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还好。”

陈子龙将雪亮的腰刀拔出,擦了擦,还好他当年多了个心眼,从一个好心的水兵那里求来了这把刀。

不然,只怕他早就躺在坟包里了。

“叹民生之多艰。”

昔日复社才子,如今已经沦为山野之人,早已经没了读书人的傲气,什么清风傲骨都是扯淡。

都活不下去还谈什么傲骨,他反倒不记恨那位大明驸马,毕竟,驸马也没把事情做绝。

就这地方

这地方自然资源丰富的叫人发指呀,两万多人守着一座宝藏都活不下去,还有什么资格怨恨

别说天上白玉京,这里比白玉京还要富饶,可亲身体会到了才知道,原来白玉京没有那么美好。

读书人也没那么高贵,也真没啥本事,这些养尊处优的儒生呀,离开了家中那些丫鬟,奴仆,种地的农人,路边的小商贩呀。

连活下去都难

“罢了。”

将腰刀插回刀鞘,他开始离开海滩,向着内陆进发,多年练就的铁脚板在泥巴路上健步如飞。

走了十里路,前方豁然开朗,竟然是一座大型村落,错落有秩的茅屋,草棚中,有一些穿兽皮的土著人。

印第安人。

他早就和这些土著混熟了,自来熟的走进了村子,这里的土著印第安人生性善良,更微妙的是,这里的土著也是黄种人。

还别说,同样的肤色让陈子龙和幸存的儒生们,很容易就融入了这里的社会,好些人甚至娶了印第安女子为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7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