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8章 收复京畿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周世显眼中闪烁着凶光,该是谁的东西心里没数么,以军宪司的手段别说藏东西了,就是裤衩都得扒下来

回头瞧着大玉儿,周世显冷笑连连:“太后,这可怨不得周某了。”

这可不是咱大明违反盟约。

舍命不舍财,这又怨的了谁呢

大玉儿抱着福临坐在帐内,宛如死人,只是嘴角在微微抽搐,她知道明军不会轻易翻过她的族人。

看似平等的盟约,怎么可能公平呢

山海关那边的明军随便找个借口,杀几个旗人,她又能如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下子又得死不少人了。

“罢了。”

她双目紧闭,不再多言,能撤走多少算多少吧。

她自然明白这俊朗男子的恶意,人口始终是大清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世上明人千千万,而旗人只有一百多万。

偏偏关外又是苦寒之地,生养起来十分困难。

这一次回到了关外大玉儿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人口锐减的大清,怕是很难翻身了。

而明军大营中,则是一片喜气洋洋,三十万人口不是个小数目,倘若安置得当。

经过几年休养生息之后,京畿很快就能恢复元气。

这一刻大玉儿清楚的知道,大清,完了。

炎炎烈日之下,大批旗人哭嚎着开始了北撤之路,这条路十分漫长,又充满了血泪。

一个月后,东直门。

三十万北撤的旗人之中,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最后一批撤走的,带着那些不争气的小辈,头也不回的往山海关去了。

按照盟约,他狠心的留下了正白旗残部。

等到郑亲王一行过了山海关,正白旗释放了最后一批大明百姓,同时清帝福临下了旨意,让正白旗投降。

四万失去斗志的正白旗残部放下了武器,出城投降,持续了一个月的交换人口盟约落下大幕。

野蛮,凶悍终究是败给了恐惧。

拳头是野蛮人唯一能读懂的语言

“呼。”

正巧这个时候起风了,一场瓢泼大雨,在京畿大地落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此时的京师成了一座空城,雨后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可到处都散发着难闻的尸臭气味。

山河已经收复,可到处是一片残破。

雨后,静谧无声。

周世显,朱慈烺,孙传庭三人从大营中走出,瞧着这片残破的河山,到处都坑坑洼洼,好似被狗啃过一般的东直门。

竟一时无言。

“所幸是打回来了。”

只要土地还在,咱明人总归是能建设起来的。

这是大明人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擅长建设而不是破坏,和清军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走吧。”

又看了一眼残破的京城,周世显挥了挥手,为了防止瘟疫发生,他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

被打死的清军太多了,好些都被埋在废墟下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清理,这京城短时间内不能住人了。

好端端的京城成了鬼蜮,周世显心中厌恶,便让放下武器的四万正白旗兵去清理尸体。

于是乎,烈日炎炎,空荡荡的京城好似鬼蜮一般,只剩下四万多清军降兵,在一排排火枪的看管下,好似孤魂野鬼一般在城中游荡。

清理着残垣断壁,还有一具具腐烂的清军尸体。

转眼又是一个月,明,清大战余波散去。

九月末,天津卫。

一场秋雨一场凉。

从京畿往南,能容纳三十万人口的城市,也只有天津卫了。

京城死的清军太多了,随时都会爆发瘟疫,得有好几年不能住人了,比邻京城不到百里的天津卫随之崛起。

诸事一了,孙传庭紧急赶回了江南,调集器械,工人,走大运河,走海路驰援天津,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

内阁要想尽办法,赶在寒冬来临之前为三十万百姓建好一些房舍,最少也要能遮风挡雨。

这是当务之急。

经历了战乱的大明京畿百姓,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天津卫新城的建设,将建造的种族天赋又发扬光大了。

天津卫,码头。

牵着马,周世显,朱慈烺在码头上缓缓而行,看着海面上每天都有大量工人从松江府赶来。

清廷封锁码头的铁链已经被凿开了。

整个天津卫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几十万人在官府的组织下,不停的忙碌着,人人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还有久违的笑容。

大明皇家商号也开足了马力,从关中,从江南各地调集人力,物力,全力支撑京畿的重建。

“看”

马鞭前指,茫茫大海之上,海天一线之间尽是无限风景。

“这天津卫呀”

周世显举着马鞭,指点江山,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北美大陆的纽约位置相似,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

可纽约后世那么繁华,为啥天津卫没变成纽约

因为漕运,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取代了天津卫作为海运枢纽的作用。

“都什么年月了。”

周世显摇了摇头,这都大航海时代了还走漕运呢

那么狭窄的一条京杭运河,一天的运输量就那么多,还天天堵船,和海运怎么比效率呀

这些事情朝廷不知道么

可为什么大明不发展海运,还死守着那条大运河呢,这事儿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利益在作祟。

看一看运河沿线那些繁华的水关,青砖瓦房,那一个个肥头大耳的水关衙役,知府巡抚。

还有繁华锦绣的秦淮水道,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

就什么都明白了。

这些人吃着大运河,占着大运河,能愿意发展海运么,海运发展起来了,这些人还吃什么,喝什么

这可是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呢。

朱慈烺眼珠子都瞪圆了,小脸涨的通红,这下子他茅塞顿开,终于知道为什么朝廷要开海,那些清流言官要拼命反对了。

满口的仁义道德,骨子里都是生意。

朱慈烺握紧了拳头,狠狠道:“得发展海运”

他已经尝到了走海路,舰队登陆的甜头了,几天时间就从松江府打到山海关,切断了清军的后路。

但凡不是白痴也该明白了,海运,舰队对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光明璀璨的未来。

“嗯。”

周世显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趁着儒教如今势弱,江南那一帮子官商集团被连根拔起了,眼下正是兴建天津卫,发展海运的天赐良机。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从南到北,广州,福州,松江,莱州,天津这一溜大型港口都要建设起来。

当然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等大明人都尝到了海运的甜头,谁还惦记漕运呢

“一年”

周世显心中默念,大明还有一摊子破事需要理顺呢,一年内,等他将内政理顺了,就该带兵收复辽东了。

辽东,辽东不能拖的太久了。

“驾”

君臣二人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入夜,秋意浓。

忙碌了一整天的天津卫,安静了下来。

海风微微吹拂,夜色如水。

官厅中,周世显推开处理不完的公务,起身伸了个懒腰,夜半无人,他格外怀念起远在洛阳的娇妻爱妾。

可京畿刚刚收复。

千头万绪压在身上,他一时半刻也走不开,大明的麻烦也很多,连年战乱,整个大明北方各府,各州人口损失惨重。

有些地方甚至整村整村的消失了。

黄河以北大部分州府,人口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二

一片狼藉呀。

这笔账要从崇祯二年开始算,从崇祯二年,清军第一次入关掳掠开始,此后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来一趟。

整整二十年没闲着

来了五六趟

“咔咔。”

周世显将关节捏的咔咔作响,余怒未消,这笔账早晚是要算一算的。

此时亲兵来报,清太后大玉儿闹腾起来了,吵着要见大都督。

“哦”

周世显俊朗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午夜,天津卫西北。

关押清帝母子的不是牢狱,而是一座尼姑庵,房中布置十分简陋,只有青灯,拂尘,佛台。

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气。

周世显不紧不慢的走入庵中,瞧着一言不发的大玉儿,嘲讽的笑了笑,这也是他有意安排的。

他心中盛怒未消,恨意滔天,先杀一杀这女人的傲气再说,日后收复辽东,这个女人还能派上用场。

这种有野心,有才智,有手腕的女人,对付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长伴佛前,孤苦一生。

让她再也尝不到执掌大权的滋味。

这可真比杀了她还难受。

“吱。”

房门推开,瞧着呆坐在蒲团上之上的大玉儿,果然,这一招很有效果。

在这尼姑庵里呆了一个月,这聪颖又有野心的娇艳女人,终于失去了一贯的冷静,再也高傲不起来了。

反而像泼妇一样开始砸东西

周世显不由得笑道:“这几日太后可想明白了”

桌子上的斋菜没有动过。

“呵。”

这是要玩绝食么

大玉儿缓缓看了过来,明眸中露出一丝哀求:“好了,妾身知错了,求你”

“求你,放我出去。”

“什么”

周世显假作不知,欣赏着她焦虑,无助的神情,心中抑郁稍解,就因为这个女人,他错失了在京畿全歼清军的良机。

心中恨意滔天。

不将这毒如蛇蝎的女人毁掉,难消他心头之恨。

带着冷笑,周世显淡淡道:“太后若是嫌斋菜不好,明日,我叫人换些青菜豆腐来。”

佛门静地,总不能大鱼大肉吧。

可这是斋菜的事么

大玉儿软玉央求,苦苦不得,娇媚的脸蛋渐渐死灰,冷道:“你,叫人杀了我吧。”

这样的日子她过不下去了。

“想死”

周世显磨了磨牙:“想死只怕也不容易。”

她这种人是不会寻死的。

这世上自以为聪明的人都很怕死。

果然,大玉儿绝望了,嘤嘤的啜泣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4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