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56章 授衔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几个时辰过后,那支打着白旗的神秘舰队,很识趣的停在了外海,还派出了几艘小船,载着几个谈判代表登岸了。

严阵以待的明军,与犹太仆从军官们目瞪口呆的摸了摸头,纷纷从炮垒后头站了起来。

“这是唱的哪一出呀”

很快,打着白旗的小船登岸。

几个骄傲的皇家海军军官,挺直了腰杆向着驻防叙利亚的大明最高指挥官,一位年轻的教导队军官交出了佩剑。

并且在叙利亚港口,发表了重新效忠皇室的宣言,皇家海军的荣光,只属于尊贵的女王陛下。

明军指挥官大喜,下令急报南京统帅部。

这一来一回又是一个月,长公主玛丽的回信终于到了,对于皇家海军的效忠,长公主很开森,给出了一番热情洋溢的鼓舞。

还下令皇家海军听从西北大帅李定国的调遣,一夜之间,西北明军麾下多了一支配合作战的英伦舰队。

如此以来,西北明军基本掌控了地中海沿着地中海一路向西,可就是意大利了,再向西可就是法国了。

南京,统帅部。

令人厌烦的阴冷天气终于过去了。

天气放晴,草长莺飞。

这一年是大明中兴六年,正在兴建中的南京新城已经初具规模,这一天,摄政王周世显召开了统帅部会议。

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高高悬挂,站在地图下方,穿着一身明黄色蟒袍的周世显看着从西北,东西伯利亚,南洋各地赶来的将领。

一脸凝重。

数百名将领济济一堂,昔日的同袍多年之后再聚首,不免头碰头的凑在一起寒暄一番。

会议尚未开始。

稍显凌乱,富丽堂皇的新会议大厅里除了史可法,周国辅等少量文官参与会议,全都是将领。

中兴大明如今是一个纯粹的军政府了。

这么干会不会有后遗症

会。

可周世显没有别的选择。

站在世界地图之下,他心中一片决然,他带着中兴明军把仗都打完了,把该打的地盘都打下来了,把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至于子孙后代的事情

他管不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是子孙后代不争气,仍旧是恶习难改,动不动就内讧捅刀子,那也是后代的事了。

“咳”

随着摄政王发出一声轻咳。

刹那间,厅中安静下来。

“现在军议。”

“哗。”

全场肃然。

军服笔挺的将官们收起笑容,整齐划一的长身而起。

周世显挥了挥手,轻道:“坐。”

“哗。”

数百将官,纷纷落座,各自取出而来炭笔,小本本开始做会议记录,看着麾下人才济济,将星闪耀。

周世显心中不禁十分傲然,开局先来了一番演讲。

统一各部思想。

“急功近利不可取。”

仗打到这一步,在西北,在中亚,在乌拉尔山脉,大明算是和整个欧洲全面接战了,这漫长的战线呀

可真是太复杂了。

战局也进入了长期的僵持阶段,他当然不会叫麾下明军盲目进攻欧洲本土,这纯粹是一种作死行为。

欧洲已经不是黑暗的中世纪了,而是军事技术十分发达的近代了,别说他麾下这几十万明军。

就是全国总动员,百万大军一起上,也多半会落得个灰头土脸,这事儿还得慢慢来。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富丽堂皇的大厅里,周世显徐徐走动着,眼中闪烁着睿智,这必然是一场东西方的全面交锋,并且必将旷日持久。

打下来一块地盘就得消化一块,咱可不能学拿破仑,德意志,被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冲昏了头脑。

任凭你军事实力再怎么强大,打下来的地盘也不消化,也不建设,不掠夺,直接就倾巢而出,奔着人家的首都去了。

这不是作死嘛

一旦久攻不下,那就真就是帝国坟场了。

“沙沙。”

一时间,厅中尽是炭笔记录的声音。

先将思想统一了,周世显又做了决断,开始着手对大明镇军进行扩编改制,正式实行军衔制,兵役制。

到了这一步,大明镇军改制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什么条件呢,全脱产的大量职业军人。

周世显终于可以把总兵,家丁,私兵制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当大批农民从土地,儒教的束缚中解脱了。

一支强大的近代常备国防军,便应运而生了。

职业国防军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华夏天朝的历史上,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军衔兵役制,这玩意也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当你的部队里有大量农民,还要硬搞兵役制,将大量青壮集中到军队里。

那就会造成土地荒芜。

大饥荒

因为职业军人是不种地的,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大概十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职业军人。

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如今,大量海外劳动力的涌入,大明人已经不需要种地了,种地这种辛苦活都交给了牲口,海外劳工。

大明子弟可以专心打仗,争霸世界了。

“五十万”

周世显伸出了五根手指,他打算将大明镇军扩编到五十万人,以四千万人口供养五十万帝国常备军,这个比例着实不低了。

“沙沙。”

炭笔在白纸上划过,记录下了殿下的一言一语,一张张年轻的脸看了过来,一双双炽热的眼睛,将洛王殿下奉若神明。

就连老成持重的史可法也徐徐点头:“时机确实成熟了。”

旧明军那一套陈腐的体系,他史大人还能不知道嘛,完全是乱七锅大杂烩。

边军,京营体系混乱。

尤其是崇祯朝之后,提督遍地跑,总兵不如狗,有时候千总,把总的职权比总兵还大,官职与职权严重不协调。

“是该改制了。”

怎么改呢

周世显挥了挥手,一个字:“裁”

他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守备部队,全都给裁了,精兵补充到正规军里,老弱病残转入预备役。

又叫属官将一本小册子发了下去,因为如今大明实际控制的地盘实在太大了,集团军这个编制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还是沿用各大镇军的番号,其实就是方面军,方面军下属师级,团级,营级,连级作战单位。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临时组建野战军,军衔从元帅开始排,将官,校官,尉官,士官,按照军衔发给军饷。

这一套制度要是改完了,周世显琢磨着,以后几百年也不需要动了,这扩大化的统帅部会议开了三天。

散会之后,扩军,授衔这些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镇军授衔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整个南京城便好似开水一般沸腾了起来,大明上下都在纷纷猜测,这个军衔会怎么授。

很快有了结果,南京统帅部这几位军机大臣,史可法,李岩,郑森,石亨自然都授了元帅军衔。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大明西北镇军主帅李定国也授了元帅衔,于是乎,中兴大明也就有了五大元帅。

反倒是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帅周阿布,印度方面军主帅黄得功,这两位只授了个上将衔。

这下子职位高低,一目了然,真到了全面开战的时候,谁听谁的指挥可就清楚了,再也不会出现指挥不灵的现象。

北境大军各部,以李定国为尊,除了他有这个才能,但凡换个人也没这个能力呀。

烟花四月,天气凉爽怡人。

史府。

史可法这个人是个工作狂,晚上回了家也没闲着,正戴着老花镜批阅公文呢,这位老大人并无子女。

家中显得冷冷清清。

这时候下人走了进来,轻声道:“大人,您的元帅依仗送来了。”

“哎”

老大人应了一声,忙道:“送进来吧。”

很快,下人带着军需官员,抬着一个大箱子走进了书房,打开箱子,里面是金灿灿的元帅制服,纯金打造的短剑,胸章等物。

这都是成套的。

这么威风凛凛的制服,下人们哪里见过呀,都眉开眼笑起来,撺掇着自家老爷换上试试。

“这”

看着这一身金灿灿的行头,史可法摸了摸头,万万没想到临老了,竟然还混了个元帅。

本来他不愿意张扬,可禁不住下人们怂恿,只好半推半就的换上了元帅大礼服,又站在了铜镜前。

“嚯”

这元帅制服其实就是大明亲王穿的蟒袍,稍加修改,只不过没采用明黄色的面料,而是染成了大明军服的深红色。

将官服就是飞鱼服改的,还是纯手工织造

不过大明的军礼服,并没有采用西洋式的肩章,只有胸章,领章,因为肩章挂在蟒袍上不好看。

“嚯”

这一身

可真是威武不凡呀,看着微风凛凛的自家老爷,下人们不禁发出阵阵欢呼,觉得与有荣焉。

史可法又有点懵了,走路都不知道该抬哪条腿了。

半个月后,南洋,马六甲。

官厅中静谧无声,落针可闻,几个属官兴冲冲的抬着一个大箱子走了进来,陈永华抬起头。

“贺喜大人,恭喜大人。”

作为大明南洋军情司长官,陈永华也授了个上将,在下属的撺掇下换上了笔挺的将官服。

手持纯金打造的短剑,陈总舵主向着北方抱了抱拳,英俊儒雅的脸上,英姿勃发。

一个月后,里海南岸,波斯呼罗珊地区。

天气转暖,道路变的十分泥泞,喧嚣中,十几万身毒壮丁云集于此,正在修建一座坚城。

身背火枪,配着弯刀的波斯骑兵,突厥骑兵,明军骑兵,工兵,步兵成群结队的驰骋着

与前来平乱的东欧联军发生了大规模的激战,每天都有大量伤兵运了下来,又有新的部队顶了上去。

在西北明军的支持下,里海沿岸一直到广袤的哈萨克草原,处处烽烟,随着明军开始投入战斗。

一度损失惨重的哈萨克起义军,鞑靼族武装,得到了明军的弹药物资支持后,很快又发展壮大了。

俄军已然被拉扯的焦头烂额。

“报”

此时,几个亲兵抬着几个一个大箱子,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大人,南京来人了。”

李定国应了一声,仍旧在翻看着前线军报:“嗯。”

几个亲兵对看了几眼,小声道:“李帅,您高升了。”

“嗯。”

李定国又应了一声,有些不耐:“放着吧。”

几个亲兵不敢再多言,只好将元帅依仗放下,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帅营中再一次变的静谧起来。

同时间,贝加尔湖畔。

到处是一片春意昂然,充满了野趣,昔日偏僻无人的大湖之畔,如今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随着大量工匠的抵达,一条宽敞笔直的官道正在成形,从贝加尔湖直通大宁,一辆辆四轮大马车奔驰如飞。

这里的气氛要肃杀的多,士兵端着雪亮的刺刀,骑兵骑着马游弋着,警惕的将狼群,棕熊这些可怕的肉食动物赶走。

工地上,是数万名正在忙碌的哥萨克俘虏,在马鞭的驱策下挥汗如雨,稍有不从便是一顿狠抽。

不论是里海南岸,还是在贝加尔湖畔,大明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征服着这个世界。

这是一种建设者的方式,和西洋人的破坏式掠夺完全不同,所以大明人征服了这片土地之后。

开始做两件事。

筑城,种菜。

再怎么改变也是农耕文明的底子,这些深入骨髓的种族天赋,是无论如何也改不了的。

湖畔,军帐里。

周阿布一脸无奈,看着亲娘娜木钟插着腰,正在破口大骂他的义父,那个没良心的小贼

“没良心的”

“杀千刀的”

娜木钟气坏了,凭啥她儿子只能当个上将,李定国那个反贼能当元帅,这不是被人家压了一头

那小贼当年花言巧语欺骗了她,如今提上裤子就不认了

周阿布一脸黑线,忙道:“行了,行了。”

劝了几句。

授什么衔他并不在意,再说了,上将军衔也不低了呀,大明五十万镇军统共才几位上将

黄得功,李锦,陈永华

统共也不超过十个,真不低了。

将暴躁的亲娘劝住了,周阿布心中明白,如今他这里没什么压力,压力都在西线的李定国身上。

他那里距离东欧太近了。

当初大宁被围,人家李帅为了给他减轻压力,可没少出力,如今李帅那里压力太大了,他正在琢磨着出兵乌拉尔山。

从东线牵制一部分俄军。

“好,好。”

娜木钟悻悻道:“你是好人,娘是坏人。”

周阿布哑然失笑,名义上,如今李定国是他的顶头上司,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呀。

军无二帅嘛。

虽说李定国碍于情面,并没有直接来指挥他的部队,可周阿布还是将麾下漠南精骑集结了起来,向着乌拉尔山中段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不管谁在进攻沙俄。

他周阿布都要帮帮场子

同时间,英伦三岛。

林肯郡的一个小村子,静谧祥和,血腥的内战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小村子,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偏远了。

农场里牛羊成群,六岁大的顽童牛顿,有些孤僻的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不远处是正在和祖父母交谈的一位牧师。

牛顿似懂非懂,听着那位六十多岁的老牧师,正在大肆宣扬,夸赞着一位东方强大王朝的救世主。

泥腿子和皇室打起来了,教会支持谁

这还用问嘛。

当然是趁机兴风作浪,宣扬君权复辟,这些牧师不敢在伦敦城大肆鼓吹,可乡下

是克伦威尔政权无力控制的地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7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