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6章 两全其美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这蜀绣铺子的掌柜是一个风韵犹存的贵妇,吓的哆嗦了起来,上下牙齿一个劲的打架。

“咯咯。”

瞧着周世显不紧不慢掏出定装火药,开始装填,贵妇吓的一哆嗦,翻了个白眼向后缓缓倒下。

活活吓晕了。

“这又是哪一家的夫人呐”

“大人。”

一个锦衣校尉赶忙跑过来,低声道:“大人,这位是国丈老爷府上的三房夫人。”

“哦”

周世显一下子明白了,这么高级的绸缎铺子,敢情是周国丈家的呀,难怪这么豪横,连锦衣卫都敢打。

这个周国丈就是皇后的爹,在历史上可是鼎鼎大名的铁公鸡。

当初李自成兵临城下,大明江山眼看不保,可京营士卒已经拖欠军饷很久了,于是乎,崇祯搞了个爱国捐款运动。

这位崇祯爷放下皇帝之尊,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

崇祯的意思是让群臣摊派一下,每人出三万两,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二万,大多数不过几十,几百两而已。

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

有的在在家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哭穷,丑态百出。

后来崇祯想让自己的岳父,国丈周奎带头,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

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十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

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最后只肯捐一万两。

崇祯认为一万两太少了,无法给百官做表率,让他捐两万两,这位国丈急眼了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

周皇后无奈,拿出五千两银子给他,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三千两,另外两千两落入自己腰包。

这是人干出来的事儿

“这货。”

周世显眼睛眯了起来,看着这家档次很高的绸缎铺子,咧了咧嘴,这可真是小农意识的巅峰形态了。

这叫大明土财主

“大人。”

看着晕厥过去的国丈府三夫人,锦衣校尉低低道:“这个抓不抓”

国丈是皇后的爹,周世显又是大明驸马,说起来都是一家人,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么

从周世显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抓”

国丈咋了,小爷今天收拾的就是国丈。

“这条街上的铺子都是违章建筑,都给老子拆了”

周世显提着短火枪,翻了个白眼,沿着长街缓缓走动,皇亲国戚了不起呀,谁还不是个皇亲国戚了

“凭什么”

“奸佞”

几声低低的喝骂,周世显却好似长了顺风耳,幽幽道:“就凭本镇拳头硬,怎么,几位公子不服”

“抓”

大批锦衣卫上前,将那几个多嘴的公子抓了起来,这下子,街上再也没人敢吱声了。

“这一片,都拆了”

周世显走在长街之上,大声道:“以后呐,这一片儿归衙门管了,谁要是想买地皮,开铺子,做生意,得上土地司登记

“认准了,大明土地司,就在户部衙门边上,别走错了”

一时间长街寂静无声,权贵们敢怒不敢言,来看戏的京城百姓却指指点点,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恶人还得恶人磨呀。”

对这些为富不仁的当朝权贵,京城百姓也恨透了,平时斗蛐蛐遛鸟,哄抬粮价发国难财,就没有这伙人不敢干的。

可清军来了,这伙人跑的比兔子都快

“啐,这些铁公鸡,终于有人能收拾了。”

周世显在街上转了一圈,又溜达着回来了,咧嘴笑道:“老骆啊,学着点,把这几颗最硬的钉子拔了,剩下的就好办了。

“哎”

骆养性一脸苦笑,嘴角直抽抽:“对,贤弟你说啥都对。”

你周大人是皇亲国戚,又是定南候还手握重兵,连魏国公世子都叫你抓起来了,谁敢和你过不去呀

周世显笑了笑:“还愣着做什么,拆呀”

“干”

骆养性也豁出去了,一挥手,狠狠道:“上”

大批锦衣卫带着帮闲,提着大铁锤蜂拥而上,叮叮当当的开始砸墙,这下没人敢拦着了。

“大人,店铺里的东西咋处置”

周世显大手一挥:“充公”

他早就看这些铁公鸡不顺眼了。

午后,紫禁城。

弹劾周世显,弹劾锦衣卫的奏章差点把内阁淹了,内皇城鸡飞狗跳,哭闹声响成一片。

坤宁宫,哭嚎声震天。

一个穿着上等蜀绣的小老头,大明国丈在周皇后面前嚎啕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咒骂着。

“这小畜生”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性子温婉的周皇后一脸的无奈,摊上这么个爹,她这个当女儿的又能如何,这就是个郎中出身的土财主。

这是爱财如命啊。

指望他懂什么报国,爱家的大道理,纯粹是对牛弹琴。

“至于嘛”

朱媺娖绷着小脸,撇了撇小嘴,她这个外公家里地窖里藏着的银子都发霉了,铜钱都长绿毛了。

周皇后被他哭的心烦意乱,只好拿出她自己辛辛苦苦攒的私房钱,两千两银子递了过去。

堂堂大明皇后,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这点体己钱,动不动就要被富可敌国的亲爹搜刮,这上哪说理

“母后”

朱媺娖实在看不下去了,轻叫了一声,气的从坤宁宫跑出去了,这宫里憋闷的很,她要去周府转一圈。

可她路过乾清宫时,瞧见了愁眉苦脸的父皇,还有一本正经的未婚夫,她俏脸微轰,赶忙福了一福跑走了。

“哎,周爱卿你放手去做”

崇祯皇帝看着跑走的女儿,叹了口气,现如今,他也差点被权贵的口水淹死了,可这位皇爷也有个优点。

崇祯爷的二杆子脾气上来了不管不顾的,他谁的话也不听,竟然生生顶住了压力。

这是他身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

崇祯爷甚至还有点开心,这些铁公鸡呀,他也早就想收拾了,苦于想不出好借口。

“还是周爱卿办法多。”

这就是违建,四九城是皇帝的家,在皇帝家里乱盖房子,那不是违建是什么,这话听着就痛快。

是违建就得拆,谁来说情都不好使

周世显笑了笑,忙道:“陛下圣明。”

“陛下。”

刚把魏国公家,派人说情的大管家轰了出去,首辅南居益又来了,说河南,山东两府急报,黄河又决口了,淮河也快堵不住了。

两地官员无力救灾,请朝廷尽快想想办法,好些灾民已经离乡背井,向着京城,山西方向来了。

“唉。”

崇祯皇帝又叹气了,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色,这老天专门和大明作对,十几年的旱灾结束了,又开始连年发大水。

两府的灾民足足有几十万人,这个灾要怎么救

崇祯爷揉着酸痛的额头,殷切道:“南爱卿,想想办法。”

南居益也无奈,只好说道:“为今之计,只好从关中,山西购粮,叫各地官府沿着灾民逃难的道路,多设一些粥棚可这也是权宜之计。”

这可是几十万张嘴,这要是全靠朝廷救济,就是把户部掏空了又能撑几天,这不是办法。

常年征战,各地的储备粮食也早就耗光了。

百姓遭了灾就要逃难,吃不上饭就要造反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眼看着又要尸横遍野。

“陛下。”

这时,周世显笑了笑,轻道:“陛下,南公,臣有办法。”

“啥”

崇祯皇帝睁大了眼睛,南居益一脸狐疑道:“定南侯,君前无戏言,话可不能乱说。”

这可是几十万灾民

周世显抱了抱拳,笑了笑:“这事好办,让河南,山东两地的灾民进京修城墙呀。”

这事儿,他已经算计的明明白白,这叫以工代赈。

几十万灾民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背不起的大包袱,可在他眼中,这不就是现成的劳动力么

“陛下,东城改建正缺人呐”

崇祯爷一呆,南首辅也愣住了。

好半天,崇祯皇帝才猛拍大腿:“对呀”

南居益也愣住了,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东城改建,修城墙,本来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本来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

可让灾民进京修城墙,就可以把这笔工费省下来,拿着工费去买粮食这笔账算下来,里里外外不但省了工费,还救活了灾民。

“嘶”

好半天,南居益才抽了口气:“好办法”

这道理如此简单,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嘶”

崇祯皇帝也抽了口气,越琢磨这事越神奇,这就相当于朝廷只花了一笔银子,干成了两件事

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负担大大减轻了。

皇帝,首辅对看了一样,不约而同道:“妙啊”

这简直是两全其美呀。

周世显笑了笑,以工代赈嘛,这事儿他早就想好了,以后大明再有个水灾,旱灾什么的,就找一段城墙,老城区什么的拆了,让灾民去修。

现代社会里遇到经济危机是怎么干的

搞基建呀

搞基建可是万能神药,既发展了基础设施,又让百姓填饱了肚子,还能拉动鸡的屁

以后大明再遭灾,就这么干

这古往今来,治国理政的道理都差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01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