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1章 军工厂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打开密匣,里头是一张张做了暗记的纸条,净了手,周世显拿起纸条,一张张的翻看了起来。

“三月初二,宁南侯左良玉与钱谦益密会于秦淮河。”

“三月初三,左良玉宿于钱府,盘桓两日后,返回武昌。”

这些绝密的字条,触目惊心,写满了各种各样的隐私,这自然是军宪司的功劳。

自从颜继祖离开了中原战场,秘密抵达琉球,大量招揽当年开台王颜思齐的旧部。

他和石亨两人创立的军宪司,如今发展的速度很快。

如今,军宪司的谍报网密布朝鲜,琉球,并且已经开始向着江南渗透,暗地里在江南招兵买马,积蓄着力量。

有人,有钱,有势力,发展的能不快么。

打天下这事儿,从来不是刀对刀,枪对枪,直愣愣的互砍,这事儿复杂着呢,谍报用的最好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

这对父子最擅长用细作,当年在辽东抚顺,在沈阳,在辽西都安插了大量细作,轻轻松松就把坚固的城池打下了。

甚至大清的细作,早已经渗透到山西,江南这些地方去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

“嗯”

不久,周世显又拿起一份密报,眉头大皱,密报上的内容十分惊悚,让他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琉球急报,荷兰远征舰队攻占马六甲,葡萄牙王国战败。”

一瞬间,周世显眼中寒光闪烁,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马六甲乃南洋咽喉,如一道铁闸,牢牢的拱卫着大明南海。

可随着马六甲失守,南洋的大门向着列强敞开了。

荷兰王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诞生,便展现出赤裸裸的扩张野心。

“东印度公司”

列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可周世显,凤威军此刻鞭长莫及,他还困在中原呢。

官厅中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清晨,郑州府。

今日休沐,李锦脱下了军服,换上了一身便装,瞧着好似一个富家翁,只带着一个亲兵,几匹马便走出城外。

他作为顺朝降将,这一个月来发生了的事情,让他觉得有点懵,一眨眼从大顺权将军变成了大明的总兵。

朝廷给了他一个爵位,大明忠贞伯,还让他当上了河南总兵,可原先的河南总兵是周世显,周大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周大人可是他的顶头上司,不但是河南总兵,还提督河南,蓟镇两省兵马,可如今河南总兵的职务被免去了。

只剩下一个提督的虚职。

这事儿,让李锦心中十分忐忑。

他不傻,还很聪明。

崇祯皇帝重用他这个降将,自然是为了架空他的顶头上司,这一招叫做掺沙子,往中原这块地盘里掺沙子。

他就是那颗沙子。

“帝王心术呀。”

这一招李锦可太熟了,他叔叔李自成就喜欢这么干,在帝王术里这叫制衡,分权。

可周大人对他有知遇之恩。

李锦一边走,一边想着事情,面前渐渐喧闹起来,他停下了脚步,看着道路两旁正在修建官道的那些苦役。

这些苦役都还穿着顺军军服呢。

这是劳改营在干活,修路。

一个月前,周大人在洛阳城下杀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可还有一大批顺军俘虏犯了罪,又罪不至死的。

这些人都被编入了劳改营,定了罪,罪轻的罚三年苦役,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几年的也有。

这批人有多少人呢,足足有十几万

这个数字让李锦大吃一惊,他治军一向严明,不许部下祸害百姓,可没想到大顺军私底下,偷偷摸摸的干了这么多坏事。

好多坏事连他这个权将军都不知道。

“唉。”

顺军这是在赎罪,向中原人赎罪,一等到中原大地春暖花开,黄河解冻,这十几万人中,轻罪的都被周大人弄来修路,修桥了。

要致富,先修路。

还有一些重罪的被派去了修缮河堤了。

李锦一脸铁青,骑着马,在官道上缓缓走着,他觉得脸上火烧火燎的,很快打马疾驰而去。

“驾”

他本来是要去洛阳面见上官,可途中路过一处工地,又忍不住停了下来,沉吟了片刻便翻身下马。

“劳驾。”

他冲着一个凤威军军官,抱了抱拳:“打听一个人。”

军官和善道:“请讲。”

李锦要找的人,是他的义子李来亨,他这个义子小时候家里遭了灾,父母双亡,被他带在身边打天下。

这孩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品性还算纯良,可竟然被人攀咬,还揪出了几件恶行,就在去年冬天。

他这个义子不知道受了谁的蛊惑,带兵强取豪夺,抢夺了人家的一千多亩水田,还在城外几个农庄里头,蓄养了十来个女奴。

当然都是抢来的。

这事儿让李锦火冒三丈,他是真的不知道,连他的义子都这个样子,可想而知那些顺军大小军头,到底干了多少坏事。

“李来亨呀,在前头。”

军官指了路,李锦忙抱了抱拳,骑着马一路往前走,在一处嵩山脚下的采石场里,瞧见了他的义子。

“哼”

一瞧见义子,李锦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一巴掌狠狠煽过去,再看看李来亨面红耳赤的样子,又有些心软了。

父子二人,对视良久。

李锦才叹了口气,轻道:“吃的饱,穿的暖么”

他这个义子如今只罚了三年苦役,这还是军法队看在他的面子上,法外开恩了。

李来亨不敢看他,低着头道:“嗯。”

“罢了。”

李锦终究还是叹了口气,将这里的管事找来,亮出大明忠贞伯的牌子好好叮嘱了一番。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好好改造吧。

再次翻身上马,李锦离开采石场,向着洛阳方向疾驰而去,渐渐的腰杆挺了起来,解决了一件烦心事,渐渐的意气风发了。

他又不傻,该跟着谁走,他心里明镜一般。

洛阳,北郊。

一座幽深的山谷,响起轰隆隆的爆炸声,工兵营带着几万民壮正在炸山平整土地。

要发展水力机械,就得有水,还得有山谷有瀑布,这地方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水力资源丰富,用来修建工厂很合适。

山谷里,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西洋工匠。

葡萄牙人刚在马六甲吃了败仗,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打的丢盔卸甲,不得已,将几千名后勤人员撤到了山东总兵李岩的地盘上。

这几千人里有大量的工匠,工程师,周世显赶忙叫李岩回去,把这些技术人员全部接收过来,好吃好喝的养活着。

“轰隆隆。”

一阵连环巨响过后,烟尘四起。

周世显从掩体后爬了起来,挖了挖耳朵,大声叫道:“谁来了”

亲兵忙大声道:“李锦,李大人来了。”

“哦。”

周世显摆了摆手,轻松道:“让他过来吧。”

穿着一身常服的李锦,走了过来,先抱了抱拳:“大人。”

周世显笑了笑:“没空招待你,自便吧。”

“哈哈。”

李锦放声大笑,不自觉的轻松起来,跟着这位上官身边,可比跟着李自成轻松自在多了。

李自成虽然是亲叔叔,可也是大顺皇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呀,他每天战战兢兢的就怕说错一句话,惹来什么大雷霆。

可在周大人身边当差,很轻松,很愉悦,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这么爽朗的大笑过了。

“如何”

周世显领着他,向着一台巨大的机械走去,笑着问道:“瞧瞧,咱工匠营的手艺。”

李锦摸了摸头,奇道:“这是啥”

“这是风箱。”

“啥”

看着那台巨大的风箱,李锦人都傻了,这是风箱

风箱这玩意很常见,家家户户都有,用来烧火做饭的,可这风箱个头也太大了吧

一人多高,一丈多长的风箱谁见过呀,看这架势还是用水车驱动的,这可是个稀奇玩物。

李锦奇道:“大人,这是干嘛的”

周世显兴致很高,笑道:“这是水力风箱,用来炼铁,炼精铁的,高炉,高炉知道么”

李锦又摸了摸头,不知道。

“嗨”

周世显和他说不清楚,反正你就瞧着吧,水力风箱,水力机械这玩意是谁发明的,真不是西洋人。

这玩意是咱汉人老祖宗发明的。

不然水车是从哪来的

就说这个水力风箱,早在公元三十年的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早就发明出来了,这在后汉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就说这水力机械,还真就是西洋人从咱华夏学走的,火药,指南针什么的也都一样。

可东汉时期发明出来的水力机械,过去了整整一千六百年,还是这个老样子,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了。

从儒学一统天下之后,这些宝贵的技术成果,可就成了奇技淫巧,读书人不屑一顾的杂学。

“哦”

李锦听着这些话,又摸了摸头,他也是读过书,上过几年私塾的,这些话听着还蛮有道理。

“你就瞧着吧”

周世显带着李锦,连续几天都泡在工地上,眼看着巨大的风箱,一台台精巧的水车建了起来。

还有一座炼铁用的高炉,高十丈,直径三丈,用木柴做燃料,用水力风箱往里头鼓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07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