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6章 盛京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可蒙古马耐力好,也耐风寒,好养活,作为驮马使用还是很称职的。

“驾”

寒风猎猎,大军东进。

几乎是同一时间,山海关明军突然离开驻地,向着锦州,关宁一线发起进攻,另一部分走海路,突然出现在渤海湾北部的金州卫。

明军动用了总计二十二万兵力,分三路伐清。

自然,东线大宁方向由周世显,朱慈烺亲自率领的凤威军是主攻路线,主力中的主力。

“喝”

骑兵滚滚,步兵,驮马,辎重大举压上。

大军东进,势如破竹,前锋骑兵渡过冰封的辽河之后,一面派出侦骑监视着盛京方向的清军。

步兵主力则掉头向南,直取锦州,宁远,海城一线。

十天后,二十余万明军对锦州,宁远形成了包围,这一次是四面合围,将锦州,宁远围了个水泄不通。

十一月,宁远城下。

城门大开,一地狼藉,早已不见了清军的踪影,明军蓄满力量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在瓜宁,锦州一线扑了个空。

清军不战而逃。

十一月的辽西下起了冰雨。

雨夹雪,冰碴子刮在人的身上好似刀割,而清军从锦州,宁远撤走了,留给了周世显几座空城。

关宁,锦州,海城卫的清军都撤走了。

“嘶。”

二十多万明军兵临宁愿,身上被冰雨浇透了,一个个直抽凉气。

宁远城下,周世显面色十分凝重,清军竟然如此果决,给他来了个弃守坚城,诱敌深入

李岩,李锦众将紧了紧身上的军服,同样凝重。

清军主力去哪了呢

鬼知道。

“呵呵,哈哈哈。”

寒风中,周世显不由的放声大笑,济尔哈朗使出来的战术是跟谁学的呀,说起来也不是外人,和努尔哈赤学的。

万历末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十三万大军兵分三路,以辽东经略杨镐为为主帅,进攻辽东。

努尔哈赤玩的就是这一招。

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哈哈哈。”

周世显畅快大笑,能将清军打的不战而逃,这本身便是一种成就。

“哈哈。”

众将畅快大笑。

“可惜了。”

周世显挥了挥马鞭,可惜济尔哈朗不是努尔哈赤,老子也不是杨镐,凤威军也不是当年的明军了。

“走。”

周世显扬起马鞭,徐徐道:“进城。”

不战而收复辽西重地。

关宁,辽西重镇。

“滴答,滴答。”

战马踩着泥泞的路面,进入城内,四周围高大坚固的城墙,军营,房舍,依稀可见当年的峥嵘。

好一座坚城。

这关宁城是谁修建的呢

袁崇焕。

袁崇焕的战略并没有错,崇祯要他反攻辽东,收复失地,可反攻辽东总要有据点吧

于是袁崇焕便修建了这座关宁城,作为反攻辽东的一个重要据,同时也是明军在辽东唯一的桥头堡。

可他为了修建关锦防线,也拖垮了大明的财政,引发了关内大起义,这并非战之罪。

这也不是袁崇焕的错,他只是个领兵打仗的,又不是管钱粮的,弄不到银子是崇祯无能,东林党内阁太无能。

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袁崇焕干的挺好。

他的战略,战术都是极为出色的,也确实将清军进攻的势头遏制住了,可站在他背后的皇帝,东林内阁连几千万两的军费都弄不到。

所以财政崩溃,和前线领兵打仗的督师有啥关系呢

是非功过,都过去了。

清军从关宁,锦州防线逃了,还给周世显留下了一个大包袱,清军带走了全部的粮食,连一粒米也没有留下。

连水井都投了毒。

除了一座空城,还留下了好几万嗷嗷待哺的百姓,都是老弱,青壮也全都被带走了。

“滴答,滴答。”

大军入城,快速占据了各个战略要点,可关宁城内,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一双双忐忑的眼睛透过门缝向外张望。

冰雨变成了雨夹雪。

“大都督。”

看了看天色,一个参谋军官打马上前,有些担忧:“这样的天气,道路泥泞,军粮补给随时会中断。”

军官说的有些艰难,可这是他作为参谋军官的职责所在。

沉默。

一个个明军将官,士兵军服都湿漉漉的,贴在身上十分难受,沉默中,一双双眼睛看了过来。

一张张年轻的脸,英气而又坚定。

谁都知道雨雪过后,天气转冷,道路会更加湿滑难走,二十多万大军的补给会十分困难。

“知道了。”

周世显并未有丝毫犹豫,轻道:“放粮,赈灾。”

“这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冷峻的脸上,透着坚决,轻声道:“若是咱们不管,这天下,可就没人管了。”

众将官心中一宽,纷纷应诺。

“标下遵令”

人喊,马嘶。

二十多万明军收复关锦防线,迅速展开,在大都督周世显的命令下一边放粮赈灾,一边修缮防线。

一边派出骑兵,向着盛京方向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十一月中,在关,锦防线站稳了脚跟的明军,在一场纷纷洋洋的大雪之中,向着盛京发起进攻。

辽东之战的焦点集中到了盛京。

冰天雪地,横刀立马。

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瞧着风雪笼罩下的辽东大地,周世显心中明镜一般敞亮,这盛京就是一个诱饵。

济尔哈朗给他设下的一个陷阱,等着他去钻。

一旦,一旦盛京久攻不下,他的部队陷入极度疲惫,遭遇了重大伤亡,甚至补给出现了困难。

那些藏在北边抚顺,建州老寨里的清军骑兵,便会一拥而上,将会重演清军战败于洛阳城下的那一幕。

“攻”

开弓没有回头箭。

“驾。”

轻夹马腹,标营铳骑,疾驰而去。

此番出兵,明,清两军决战之势,已经形成,生死成败在此一举。

正前方,高大的盛京城墙已经映入眼帘,好似一头巨兽横亘在天地之间,古旧中透着斑驳。

盛京,城墙上。

范文程和一群汉官,人人都是一脸苍白,瞧着漫山遍野的红色浪潮,向着盛京涌来。

一群汉贼苍老的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抖着,此番明军倾巢而来,浩浩荡荡的步兵海一样望不到头。

步兵后头是一架架四轮马车拖拽的炮车,辎重。

令人望而生畏。

盛京城墙上一阵骚动。

“咳咳。”

风雪中,济尔哈朗咳嗽了起来,将身上的裘皮大氅紧了紧,这盛京确实是个诱饵,一个他亲手布下的诱饵。

他早已经让阿济格和一群小辈,带着族中十五万精兵,能生养的青壮年人口,全部退到抚顺一线的老寨去了。

族中的几十万青壮年,还有下五旗的精兵都在老寨里养精蓄锐。

伺机而动。

为了此战他甚至不惜低声下气,拿出大量牛羊财宝,还有漂亮的女人,重金收买了黑龙江北边的罗刹人总督,并许以厚利。

他甚至不惜答应此战过后,再给罗刹人割点地盘

厚禄之下,罗刹的总督已经接受了大清的礼物,答应了清廷雇佣,如今正在北边集结兵力。

过不了多久一万多罗刹骑兵,两万多罗刹步兵,即将进入辽东作战,虽说罗刹人要价狠了点,性子残暴了点

可也顾不上了。

“咳咳。”

济尔哈朗挥了挥手:“备战。”

这盛京城内,他只留下了十万老弱,还有三十万辅助作战的奴隶,这些奴隶都是一次次入关作战掳掠回来的明国人。

“咳咳。”

济尔哈朗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坚定。

他老了,走不动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已经禁受不起折腾了,他要用苍老的身体做诱饵,给大清争来一条活路。

这盛京便是他的埋骨之地。

“吁。”

盛京东南,二十里。

亲率标营抵达了战场,周世显瞧着高大巍峨的辽东第一大城,将马鞭轻轻一挥。

“围”

一声令下,二十余万明军开始在盛京外围挖壕沟,趁着十一月间,这片土地还没有冻的十分结实,大量构筑野战攻势。

依旧是壕沟,胸墙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明,清盛京决战,徐徐拉开了大幕。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

终于,终于轮到大明赌国运了,事实上历朝历代,纵观世界历史,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会迎来这样关键的一战。

有些赌赢了的千秋万代,赌输了便一了百了。

成王败寇,莫过于此。

清晨,江南的风有些阴冷。

最新一期发行的大明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大消息,大明往师,收复辽西。

关宁,锦州,海城重归于大明版图。

一时民心振奋,百姓奔走相告。

“大捷,大捷呀。”

可茶楼酒肆里,阴阳怪气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国虽强,好战必亡。”

随着大明镇军倾巢而出,奔赴辽东战场,对江南的威慑力降低了,士林又闹腾了起来。

好了伤疤忘了疼。

“大都督周世显不自量力,与罗刹人,清廷,漠北,漠西同时开战,能有什么好下场”

没了前程的读书人幸灾乐祸。

南京,内阁衙门。

孙传庭在厅中踱着步子,史可法,周国辅,黄道周等阁臣,小声商议着辎重军粮的转运事宜。

“尽力而为吧。”

事到如今,内阁只能全力辅佐前线作战,大明国运全指望周世显和他麾下的二十几万大明镇军了。

打赢了万事大吉。

打输了万事皆休。

如今的战局似乎回到了万历末年,历史在辽东大地上转了一个圈,竟然又转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2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