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0章 老龙头

书名:我的岳父是崇祯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跪倒的旗人周围,全都是手持火枪的大明步兵,睁大眼睛默默的看着。

死一般寂静。

“姐夫。”

朱慈烺有些心怯,低低道:“要杀么”

周世显微微一笑,这事儿,他心中其实早有打算,将生杀大权交给这庄子里的百姓,佃户去决定。

这片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他们有这个权力做决定。

周世显一边打仗,一边收复失地,一边在京畿这张白纸上涂抹起来,重新建立了大明的秩序。

“陛下。”

周世显一脸肃然,罕见的向着大明皇帝行了一礼。

朱慈烺一呆,瞧着他面色如此凝重,也不敢怠慢了,他知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了。

“陛下。”

周世显正色道:“臣,请旨成立邻人团。”

“啥”

朱慈烺呆了呆,奇道:“何为邻人团”

周世显微微一笑,娓娓道来。

这邻人团说穿了,也不复杂,便是以村,镇为单位,将德高望重的老者,或是通情达理之人召集起来。

每个村,每个庄子都推选一个或者几个代表来旁听投票。

这叫邻人团。

这些鞑清,旗人应该如何发落,该杀还是该关起来,还是发配到苦寒之地做苦役,都让邻人团来做决定。

官府不要替百姓做决定。

“官府有什么资格,替百姓原谅这些蛮族”

这话掷地有声。

这片土地本就是百姓的,清军来了,官兵跑了,官员纷纷投降了,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官员有什么资格主持公道

“让百姓去决定吧。”

朱慈烺认真的想了想,这事儿似乎还真挺有道理,当下便紧绷着小脸,正色道。

“准奏。”

周世显微微一鞠躬,笑了笑,不再多言,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副雄伟的蓝图,他要还政于民。

当然了,这事儿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什么事情都让百姓来决策,也不现实,百姓之中也有愚昧之人,也有不通情理之人。

什么邻里之间的冲突,缉拿强盗,凶案

这些事情还是得官府来主持公道。

“臣,请设立三法司。”

“何为三法司”

三法司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分权,分谁的权呢,分县太爷,知府老爷,巡抚大人的权。

别什么事情都县太爷说了算。

可别小看了大明的县太爷,一个县太爷,那可是响当当的百里侯,方圆百里之内,大事小事,县太爷一句话便决定了。

大明县太爷的权力可大的没边儿了

到了满清一朝就更离谱了。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么,这绝非是一句玩笑。

“如此一来。”

周世显娓娓道来,这个三法司就是将缉拿,捕盗,刑狱,审案这些权力,从地方官手里拿走了。

等于另外成立三个专职的衙门。

朱慈烺听的一愣一愣的,有点没谱了。

“这能行么”

周世显笑了笑,这也没什么不行的,就算眼下不行,等到民智开启,百姓都懂法,知法了,将来也是能行的。

他是铁了心要开启民智,搞义务教育,把大明从天子一个人的家天下,变成公天下。

不这么干,大明永远好不了。

“嗯”

朱慈烺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准奏”

农庄里,君臣二人已经在为大明的将来做打算了,可京畿之地,此时已是烽火连天,全线激战。

八月末,京畿,东郊。

“呜轰”

京城东郊,响起隆隆炮声。

大批清军炮手登上了东直门,摆弄起了城防重炮,开始了阻拦性质的炮击,暂时阻止了明军进攻的脚步。

二十多万明军云集于此,还真被炮火拦住了。

“啊啐。”

前线明军瞧着面前的东直门,一座形状古怪的坚城高高耸立,纷纷破口大骂,这城修的也太刁钻了。

这怪城看起来城墙不高,护城河也不深,可火力实在凶猛了。

这城防设计的如此刁钻,各种各样的碉楼,炮垒,角楼密密麻麻,活脱脱就是一个大刺猬。

“哪个王八羔子修的城”

前线明军忍不住破口大骂。

“是崇祯十九年大都督叫人修的。”

那没事了。

八月末,周世显,朱慈烺率领凤威军主力,抵达东直门外,瞧着二十里外那座坚固的棱堡

“这”

朱慈烺惊呆了,这东直门一带的棱堡竟然被清军利用起来了,清军不但派了重兵驻守,还拿大炮猛攻一通。

轰隆隆的炮声响彻四野。

周世显摸了摸头,这就有点尴尬了,可这也不能怪他呀,他当年修筑东直门棱堡的时候,也没想到会丢呀

“呵呵,哈哈哈”

瞧着城墙上那些正在摆弄大炮的八旗兵,汉军,周世显放声大笑,这不是班门弄斧么。

“传令。”

周世显眼睛眯了起来,徐徐道:“围”

于是乎,明军也不急于进攻了,而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大举压上,开始在城外构筑阵地。

等待自己的大炮从后方运上来。

明军还是一招鲜,壕沟,胸墙加火枪。

一道又一道的壕沟,胸墙将京城三面围住,只给清军留下了向北逃往关外的一条路。

标准的围三阙一。

清廷如释重负,趁机开始了一场大迁徙。

每天都有大量旗人的家眷,在旗兵掩护下逃离京城,向着北边的山海关撤退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哎”

朱慈烺举着千里镜,眼睁睁看着大批旗人从北边逃走了,他有些急了,就这么看着清廷跑了

“呵。”

帅营中,正在研讨战局的参谋军官们轻笑了起来。

周世显也微微一笑,轻道:“陛下莫急。”

古往今来除非是孤城,很少有四面包围的,总是会围三阙一,这一招是谁想出来的呢。

兵圣孙武。

“为何”

有这个必要留一面缺口么,有,而且还很重要

孙武说,围师必阙,这可是古代,乃至现在攻城拔寨之时的极为狠毒的一招,太毒了。

兵圣他老人家的意思,就是说攻城的一方在攻击的时候,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全歼敌军,你都要给敌军留一条“生路”。

你围着三个方向打,留下其中一个方向给敌人逃命。

当然,留出来的这条路是有讲究的,首先这条路要崎岖,适合埋伏,埋伏当然是为了清理逃出来的军队的。

其二,这条路要确保唯一性,不能让敌军四散而逃。

你若是仗着人多势众,全部围严实了往死里打,那么守城的敌军看到逃跑无望就会拼死抵抗。

而且还会斗志高昂,反正横竖是个死,还不如奋战而死。

弄不好逼急了,还会祸害京城百姓。

京城还有几十万大明子民呢

即使最后攻城的一方赢了,损失也不会小,但是如果你留了生路给他,那么人在有后路的情况下就会丧失斗志,做鸟兽散。

所以这一招,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利用了人性的求生心里,人只要在有希望活下去的情况下会变得异常脆弱。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这便是老祖宗的智慧。

“呵。”

笑了笑,周世显看向了远方,视线早已经越过了京城,他眼睛眯了起来,看向了山海关。

“围三阙一”

从京城到山海关这条路,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还是按照兵圣他老人家的办法来吧。

从他冷峻的嘴角,徐徐念出了一句诗。

“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

朱慈烺听的似懂非懂,琢磨着这句诗,脑海中,猛然间有一道惊雷划过,叫了出来。

“山海关”

周世显微微一笑:“陛下所言极是。”

“呼。”

朱慈烺眼中精光闪闪,从京城到山海关,这条路本来就窄,又是退往关外的必经之路。

好大一个包围圈

少年有梦,大明皇帝再一次兴奋了起来,跟着姐夫出来打仗集市痛快,这下子清军没料到吧

八月末,山海关。

夜幕下,茫茫大海之上,月朗星稀。

一支悬挂着大明水师龙旗的舰队,悄然停泊在渤海湾北部的海面上,偃旗息鼓,藏身在风平浪静的茫茫大海之上。

大明信任松江水师提督颜继祖,身穿着崭新的棉甲,手持着一根超大号的千里镜,观察着岸上的关城。

“这里就是老龙头”

一旁,军宪司长官石亨忙道:“是,错不了。”

山海关,顾名思义,不但有山还有海。

这个地方叫做老龙头,地势险要的一座石头城,也是明长城的尽头,入海石城好似龙首探入大海,故此得名。

颜继祖点点头,轻道:“果然名不虚传。”

早在十天前,颜,石二将接到飞鸽传书,大都督严令他率领松江水师,倾巢而出。

限他十天之内拿下山海关。

军情如火,颜,石二将便带上了全部的战舰,携两万名步战队新军走海路,悄无声息的进入了渤海湾。

在东南季风的加持下,舰队升起了满帆,这一路从松江府沿着海岸线北上,他只用了四天。

此刻的山海关,老龙头空荡荡的,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守军,正在城墙上无聊的打着瞌睡。

这里本来是吴三桂的地盘,可关宁军全体跟随吴大帅南下了,如今更是扔下了老巢,向西走了。

这下子山海关成了一座空城。

“提督大人。”

部将早已按捺不住,低低道:“进攻吧。”

颜继祖看了看天,耐着性子等候着,等到一大片乌云遮住了月色,海天交界处一下子暗了下来。

这才低低的吼出了一个字:“攻。”

“哗啦。”

八艘六百吨级的三桅杆风帆战舰打头阵,后头跟着各种型号的战舰,运输船,乘风破浪,向着山海关天险掩杀过去。

老龙头,长城之上。

几个吴军士卒抱着火枪,正在打着瞌睡,猛然间被海面上的波浪声惊醒,一个个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

可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1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