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新的行业,资本发展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沧州,中华书局。

主事丁广河看着眼前的太子,又惊又喜。惊的是太子竟然来到了这里,喜的是再一次见到太子。

丁广河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中华书局直属皇家产业。

按照皇室规定,行省主事一年一入京,府域主事两年一入京,县域主事三年一入京。当然,偏远的地方行省主事可以通过驿传来送文书账册,未必需要亲自到京师。

丁广河有幸见到太子,还是在迁都之后的第一个除夕日,皇帝朱允炆与太子朱文奎同时现身英烈广场。

那一日,建文皇帝发布了先拜祭后拜年的诏令。

这也意味着大明王朝的除夕日被定为拜祭日,无论身在何处,都需要去就近的英烈碑拜祭一番,然后才是迎接元旦新年。

同样是那一日,朱文奎代皇帝发表了“察奸治贪零容忍”的文章,将朝廷之策定在了整顿官场之上。

太子虽未成年,可其表现出的对贪腐欺民官吏零容忍的强势与威严令无数百姓欢喜。

那日,丁广河在。

朱文奎虽然不认识丁广河,但看他紧张与恭敬的神情便明白过来,笑着安抚道:“孤来这里不是找你麻烦,将书局的账册拿过来就好。”

丁广河连忙将账册找出,送至桌案上,问道:“殿下可是想找售卖最好的是哪些书”

朱文奎微微点头。

丁广河放松了一些,说:“今年上半年卖得最好的书,还是往年的四本,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瀛涯胜览与太祖开国志。不过有两本书异军突起,最近售卖的不错,在这沧州城,也有不少人购买。”

朱文奎抬起头看向丁广河,问道:“哪两本书”

丁广河安排伙计找来两本书,然后递给朱文奎:“一本是前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还有一本名为国子监的天才监生。”

朱文奎微微皱眉。

梦溪笔谈销量增加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学问庞杂,一些社学启蒙时也会引导弟子翻阅这本书。倒是这国子监的天才监生,可是第一次听闻与见到,当看到署名是胡濙时,朱文奎有些郁闷了,这个祭酒不是很忙嘛,怎么还有时间去写书文網

只听说胡濙在研究医学,准备写医书,没听说过胡濙还写国子监监生的书啊。

打开一看,好嘛,还真记录了不少惊才绝艳的天才。

比如商学院的周忱,这家伙在西疆省苦干多年,为丝绸之路贡献很大,直升户部侍郎。比如刑部侍郎王淮,早年间在国子监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文奎还看到了周昌、郭嘉乐、胡其仪、宋断断等人的名字。

书的框架很简单:

人物,精彩的故事,蕴含的道理,要成为这种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种简单的安排,却很让人喜欢看,尤其是一些故事值得津津乐道,浮想联翩,比如胡其仪乘热气球飞天差点被冻死的事,既宣传了胡其仪为追求学问不畏死亡的勇气,也传达了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

朱文奎看向丁广河,问道:“这书多少钱,百姓能买得起吗”

丁广河笑道:“殿下,这本书在所有书里算是便宜,三百。搁十几年前,确实没多少人能买得起,可如今百姓手钱。民间以读书为乐,以有书为荣,一些人家甚至还将书摆在了厅房里,故意邀人去吃饭,看到自家买的书,以此为乐”

朱文奎笑了。

虽说攀比虚荣要不得,可这攀比的不是穿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书籍,这倒是一件好事。

于谦问道:“这里的百姓每年大概有多少存余”

丁广河想了想,认真地说:“这个倒没仔细计算过,但在码头卸货的那些农夫,每年做工就能有六七贯,这还不包括农忙时,加上家中庄稼所得,林林总总一年下来还是能有十几贯钱,去了一家花销,走访送礼等,每年留下个五至八贯钱还是可能。”

朱文奎点了点头。

五贯钱虽是不多,可对于寻常百姓之家已是不错。积累个十年,家中不敢说富,但也不至于因为一两年连续的减产绝收而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百姓有了抗灾能力,朝廷稳定的基石便铺好了。

自沧州离开,朱文奎、于谦等人一路南下,走走停停,在六月底抵达了金陵。

通济门外。

人群聚在一起,纷纷攘攘。

宋远扯着嗓子喊道:“清山装配厂,要三十人,长期做工,一旬结。”

陈锋不甘示弱,声音更高了:“大舟纺织厂,要四十人”

“有没有去玻璃厂的”

“面粉厂煤工来三个”

于谦站在人群之外,看着热闹的场景,皱眉道:“出了好多不曾听闻的行当。”

朱文奎一只手摸着下巴,思索着。

父皇曾说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会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或许政治体系不变更,但经济体系会先发生变化。有一个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东西,会伴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无可阻挡地出现在大明。

而资本主义的一个标识,便是自由雇佣市场的出现。

这些年来,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早就出现了这种雇佣市场,只不过远没有眼下如此热闹,那时候也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厂,更多的是一些纺织作坊。

可现在,随着外无强敌,内无大灾,朝廷减税,有酬徭役,百姓逐渐有了购买力,市场需求在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各样的工厂出现,以满足这些需求。

朱文奎听朱允炆说起过资本的可怕,知道资本的逐利本性,它可以让人过得好,也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它可以成就伟大,也可以让伟大沦为渺小。

关键不是阻止它来到大明,而是如何引导与使用资本。

时代的潮流是不可能逆转的,唯有顺势而为,善于使用,才能确保一切力量为朝廷所用。

朱文奎明白,未来自己治理大明少不了与资本较量。

好事。

父皇将周围的敌人都清理完了,瓦剌也被彻底分解,没了往日的威风。除了水师之外,大明军队在未来几十年很可能都不会有大的战事。

没敌人可收拾,想要延续与再创大明辉煌,就需要内治

内治难点之一,便是商与资本。

朱文奎看到了大明新兴的行业,看到了朱允炆曾描述过的可能,对眼前的欣欣向荣既是期待,也有所忌惮。

于谦察觉到了朱文奎的情绪变化,笑道:“权衡利弊,扶利而去弊。再多变化,只要不改变大明前进的方向,不扯后腿,总会越来越好。”

朱文奎点头,一扫担忧,豪情地说:“任它雷霆击空,我自乘风破浪”

在朱文奎、于谦一行人在南方游历时,在北京的二皇子朱文垣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

朱允炆不仅细细讲解政务垣提出多种解决之策,还让其分析每一种对策的优劣与影响,最终选择出适合的应对之策。

朱文垣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兴许是皇室教育打下的基础,也兴许是随朱允炆,在经过初期的接触之后,也开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

虽说朱文垣的应对之策还不够完善,想不周全,有些想法并不适合,但朱文垣能自己拿主意,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已是惊人。

就连杨士奇、解缙、铁铉也不得不承认,朱文垣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而越是如此,杨士奇等人越是担忧。

朱允炆并不介意这些担忧,面对一些朝臣进言,一律置之不理。

这一日黄昏。

朱文垣已出宫去了吴王府,朱允炆一个人待在武英殿内处理政务。

内侍通报:“庞指挥使求见。”

朱允炆微微点头。

庞焕入殿行礼,递上一份文书:“皇上,最近朝臣之中有些人想尽办法接近吴王府,想要巴结逢迎吴王,这是名录。”

朱允炆接过文书看了几眼丢到一旁,摇了摇头:“朕说过很多次,朝臣效忠的是大明,是皇帝,而不是太子、皇子亦或是其他藩王不过是一点点风吹草动,他们竟按捺不住,想着投机取巧,是不是再过一段时日,便要结党营私,簇拥在吴王身边攻讦亲近太子之人”

庞焕低着头不说话。

封二皇子为吴王,并带至武英殿处理政务,这给许多大臣传递了一个非同小可的讯息,他们第一个想法自然而然是:

皇帝想另立太子。

在这种判断下,难免有些人赌上一切去压住二皇子,希望能成为二皇子身边之人,他日二皇子登基,便是朝中重臣,什么解缙、杨士奇,什么夏原吉、李志刚,都将在自己之下。

朱允炆沉思了下,开口道:“给吴王传句话,让他接纳所有投效官吏。这群人既然喜欢二皇子,那就让他们跟着他吧。至于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让二皇子自己来选。但需要盯着所有投效官吏,谁敢攻讦太子、东宫僚属、内阁,便请他去安全局喝碗汤吧。”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新的行业,资本发展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35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