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接他们回家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贡品

郑和脸色一变,上前一步:“你说的贡品,是何意”

游云指向东北方向:“坟墓”

毛舟泰、柴大田等人激动起来,沈伟、袁逸尘、万青林收到消息之后,安排副将留守上了岸。

万青林急不可待,催促游云带路。

郑和并没有匆促行动,而是下令组织了二百重甲军士,同时命一批军士将刀剑换成了弩箭与火铳,弩上箭,火铳上刺刀,并安排了重推盾以作防备,随行将官还带了一批手榴弹等火器。

准备万全之后,郑和才下令游云带路。

毛舟泰、鱼兵、吕张弓等人观察着郑和,从这个伟大的水师将领中学习到了稳重如山。无论是面对绝望的风暴,还是面对狂喜之事,都需要保持着清醒与稳重,不因为疏忽而让军士陷入险境。

毕竟这里是蛮荒之地,有蟒蛇作贡品,那说明这森林中至少有蟒蛇。

火把燃起,军队在森林中穿行。

三里多路,并不算远。

游云找到大致方位,可找不到刚刚的坟墓了,似乎看恍了眼。

万青林着急起来:“你该不会是困迷糊,将阴影看出蟒蛇和坟墓了吧”

游云满头大汗:“不可能,我看清楚了,可怎么不见了。”

郑和抬手打断了想要训斥的万青林,看向沈伟:“让斥候摸索,一定在这附近”

夜间阴晴不定,又是在这密林,落叶堆积,走路连个痕迹都没有,谁也不敢说能找到来路。但大致方向对,那就不会差太多

沈伟亲自带领斥候,小心翼翼向周围扩散搜寻。

郑和安静地等待着,直到一根哨箭在空中炸开,沈伟命人通报,郑和方带人前往。

这里的位置,距离游云带过去的位置,偏差了足足二百余步。

灯火通明。

郑和走近,看到了一个不算高大的坟墓,最夺人目光的是坟墓之前的墓碑。墓碑并不是石质,而是一块长长的木板,木板被削平,打磨得很是平整,连边缘处都没有毛刺。

木质碑之上,赫然雕着一竖大字:

大明武义大船队军士之墓

底部,刻着一排小字,仔细认出:高万、余征途、马九、黄洋、许岁。

合五个名字

“他们来到过这里”

郑和紧握着拳头,眼眶湿润。

沈伟、万青林等人也止不住黯然神伤。

他们到底经历了多少苦恼才抵达这里

是谁给他们立下碑,而那些人如今又在何处,他们还活着吗

沈伟看向一旁的蟒蛇皮,就缠在墓碑一侧,蟒蛇皮损坏了不少,头与尸体是分开的,显然是有人将其斩断。

可以想象当时,极有可能蟒蛇突袭了大明军士,而经过一番苦战,依旧有五个军士折损。

“设祭坛,明日午时开坟,接他们回家”

郑和抬起头,沉声下令。

军士应声去准备。

毛舟泰仔细检查了一番蟒蛇皮,对沈伟、万青林等人说:“蟒蛇身上并没有孔洞,不存在火器造成的伤,倒有几道刀伤。”

万青林叹了口气:“那么长的时间里,他们随身的火器定是用光了,当时的他们恐怕也已虚弱,这才被这畜生所害”

“这里有发现”

鱼兵喊了一嗓子。

郑和、沈伟等人走了过去。

眼前是一棵被砍去主干的树,虽然树又从墩部生出了新的枝条,但新的枝条还没有成长到胳膊粗。地上还有丢弃没有使用的是木头,只不过已有些腐烂。

鱼兵摸了摸树墩,对郑和等人说:“很显然,这些军士随行携带了锯、刨子。这里没有斧头、刀剑砍的痕迹,是锯断的树木。墓板定是使用刨子刨平过。从雕刻的名字来看,他们还带了刻刀。”

郑和凝眸:“从这些来看,武义大船队的宝船定是损坏无法修复,不得已在上岸之后,将造船、修船的工具全都拿了出来,将船匠安置在军士之中。”

沈伟仔细检查一番,认可了鱼兵的分析,然后问:“可以推测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吗”

鱼兵摇了摇头:“我不能,但何云嘎应该可以,他在国子监修习农学院,研究过植物学问。”

“让他来”

郑和下令。

何云嘎很快上岸,到了之后检查一番,推测道:“这里没有人烟,属于蛮荒之地,按理说,植物生长速度偏快。从这新长出的枝条来看,时间应该在六个月之前。从地上有些腐烂的木头,还有墓板来看,六个月大致可以站得住,最多不会超出十个月。”

郑和紧锁眉头。

这就意味着,半年前武义船队的人还曾在这一片土地活动过只是不清楚来到这里的人有多少,也不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地方。

“以此处为中心,每隔五十里点燃一个烟柱我要让烟柱沿海岸线不断燃烧”

郑和肃然下令。

坟墓的出现,证明了武义大船队并没有倾覆于大海之上,证明了他们中的一批人来到过这里

半年之前吗

这段时间里,他们去了何处

烟柱燃起,滚滚向天。

第二日,开坟。

郑和带水师,将五具骸骨完好收敛,小心运至宝船之上安置。坟墓里除了盔甲之外,只有一把刀,并没有其他随葬品。

五套盔甲一把刀,说明走的人带走了其他钢刀。

在这里停留了两日,烟柱滚滚不休,依旧不见半点人烟,热气球上瞭望的军士始终盯着山林,不见有人烟出现,也不见有大的动静。

倘若当真有大明军士在附近,他们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折腾出点动静,哪怕是大声喊几嗓子,也能激起群鸟高飞吧。

可没有

郑和召集众人商议。

万青林推测:“他们出现在这里,但之后很可能向东而去,深入到了美洲内部。他们很可能希望回到东海岸然后离开这里,回到大明。六个月的时间,哪怕是走路,也足够他们走过去了,看不到汇合的烟柱很正常。”

沈伟赞同万青林的看法:“他们虽然出现在这里,可我们并不清楚这是一支多大规模的队伍,是十几人,几十人还是多少。找遍了周围,并没有找到营寨,也没有找到埋锅造饭的地方,可以确定,他们很可能只是经过此地,并非长期留在这里,除非我们能找到扎营的地方,才能确定他们还有多少人手。”

寻找扎营之地,这可不好找。

以坟墓为中心,向北、向东、向南,至少四十里。

如此大的一片区域派遣军士深入找寻,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伤亡。而且山林之中遮蔽太多,到处都有树木,根本不好找寻,短时间内也找不到。

毛舟泰起身,道:“这里军士遇到了危险牺牲在此处,剩下的人选择将他就地掩埋已经说明这附近没有营寨,也说明了他们剩下的人已是不多。若剩下的人多,或附近有营寨有更多军士,他们怎么会就地掩埋,至少应该带至营寨之内吧。”

“种种迹象可以表明,这是一支与主力失去联系的队伍,很可能是深入至这里找寻农作物,但失去了返回能力,不得不留在此处。只是后来遭遇越来越多的变故,他们不得不选择离开。我们需要判断他们离开的方向,然后去追寻。”

万青林皱眉问:“他们离开的方向只能是向东,这还需要什么判断”

毛舟泰摇了摇头:“在我看来,他们可以选择的方向不只是穿越整个北美洲重新回到东海岸,在人员减少过多的情况下,他们已经确定无法返回,一旦重走这条路,对他们来说便是死路。但他们之中有船匠,有造船的工具。我认为,他们一定会在某处选择制造船只,哪怕是木筏,也好过穿行回去”

沈伟皱眉:“若制造船只,必然会在临海位置,可我们这一路搜寻而来,不见有半点人为痕迹。”

“北面”

沉默的郑和突然开口,然后起身道:“他们一定在北面某处继续向北找寻”

沈伟想了想,点了点头:“若他们当真进入到了森林深处,那我们找寻的难度实在太大,几乎不可能成功。向北找寻,若能找出他们留下的一些痕迹,兴许可以判断他们在哪里。”

郑和船队不过一万六千余人,可以抽出一万人进入森林找寻,可将这一万人丢到广袤的蛮荒之地中,无异于大海捞针。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先寻找其踪迹,然后再确定如何找寻。

既然这群幸存的人之中有船匠,结合定远行省出现的船只,在沿海某处,一定存在着造船之地

一定

郑和没有犹豫,留下一艘宝船留守之后,带主力继续北上。

宝船尾部牵引着一个巨大的热气球,热气球之上有四名军士,两两轮值,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

这蛮荒的世界里,似乎充满了死亡的宁静。纵偶有飞鸟腾空,可也听不到太多声音。

夜色来临。

郑和不得不下令船队停下,沿岸搜寻的军士开始休整。

寒风一直在吹,温度骤然下降。

热气球上,军士蓝大海瞭望着远方,陡然之间发现远处的山上似乎闪出了一豆光。

一闪即逝。

蓝大海连忙喊身旁的林世,两个人死死盯着那一处山丘。过了不知多久,就在蓝大海以为看错时,一豆光陡然闪了下,再次消失。

“有发现”

蓝大海扯着嗓子冲着宝船上的人喊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96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