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再次统一度量衡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统一度量衡

夏原吉沉默了。

自秦朝统一度量衡之后,这一片土地之上的度量衡虽时不时变化,但整体上还算是稳定与统一的,没有出现各地度量衡上天差地别的情况。

西面的切糕是三斤,跑东面检查下还是三斤,不存在你切了三斤,换个地方称下就成了八两。

稳定王朝各地度量衡通常是一样的,一尺是多少,一丈是多少,一斤是几两,一里有多远,朝廷都会给予规范,百姓们也都习惯了。

虽说改朝换代时尺寸等有一定幅度的改变,斗石分量也不完全一样,但一个王朝,一个时期,度量衡必然是固定且规范的,多数情况下不同行省或府州县里面不存在混用度量衡的问题。

大明也一样,老朱时期早就确定过规范了,度量衡在全大明疆域内并无问题。

夏原吉看向周昌,这个公输巧亲自选出来的院长,得意的大弟子,他既然说了度量衡的问题,必然不是寻常的尺寸斗石问题。

李志刚见夏原吉有些不解,便站出来解释:“随着国子监各方面的研究深入,度量衡上不统一,缺乏标准确实是极大的问题。眼下朝廷施行的度量衡足够满足百姓日常所需,但对于国子监的研究来说,不够,远远不够。”

夏原吉虚心求教般问道:“具体说说。”

李志刚看向周昌:“还是你来说吧。”

周昌并没有推脱,直言道:“以里程来论,大戴礼记记载,三百步为里,度地论云,三百弓为一里。周时以六尺为步,一里是一百步,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朝廷在测里程时,往往以人步量为主,找个人走个三百六十步便是一里,但这个标准是不对的,每个人的步幅不同,每一次迈出去的距离也不同,城外十里,实际上可能不到十里,也可能是十里还多,并不标准。”

夏原吉点了点头,这一点确实存在,只不过影响并不大,多走几步路还能锻炼身体,少走几步路也能休息休息,不需要太在意吧

周昌严肃地说:“夏尚书,标准不规范,带来的问题极是严重,对百姓来说不影响,可对国子监影响太大。就以火车来论,他半个时辰走多少里程,多少煤炭能走多少里程,多少速度走过多少里程,必须有一个精准的衡量,一旦计算错了,火车很可能无法做好制动,可能停在尚未进入站台或穿过站台处。”

夏原吉脸色终于变得凝重起来,认识到了度量衡标准确定的重要性。

周昌指了指地面,又指了指衣襟,沉声道:“朝廷在尺度上的标准并不规范,还分了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三种,营造尺与量地尺基本一致,可裁衣尺却是另一个尺寸。随着国子监深入研究,许多尺寸也不够用了。比如时刻问题,时辰、半个时辰,四刻,三刻、两刻、一刻,这些都不好用于计算。”

“总不能这边计算着,那边安排人去盯着日晷看刻度。一炷香、一盏茶的时间更是笼统,无法用于更进一步的求解。国子监与皇上正在商议,设置更精准的时间,匠学院正在研究擒纵器,准备制造出更精确的时间机器。在刻度之下,进一步精确。”

夏原吉也算是博览群书之人,可对于擒纵器并不了解。

李志刚解释道:“擒纵器,本是唐时比丘僧一行所创,后来张衡的浑象仪,张思训的浑仪,苏颂的仪象台都是用了擒纵器,类似于精准的撞钟机械。匠学院想利用这种擒纵器发明一类钟表,以实现时间的度量。”

“时间是一个极关键的单位,国子监许多研究都需要用到,没有一个确切的单位,代入求解,许多时候得到的结果只是粗略大概,无法精准。”

夏原吉明白过来,时辰与刻等时间表述已经无法跟上研究需要,需要将时辰分解,将刻分解若干份,精准到一瞬的时间长度。

周昌继续说:“除了这些,还有重量。百姓称量,斤两足够,但国子监许多研究都已经深入到了铢、锱,但这些单位有时候也并不合适,需要寻找更合适的单位。以铢来论,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属于二十四进制,可国子监筹算中主要使用的是十进制,过于复杂的进制会导致计算繁复”

夏原吉连连点头,然后问道:“这些事关国子监研究,确实需要早点确定下来。只不过,这些与清丈”

董伦笑道:“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若清丈尺寸不确定,岂不是会出诸多问题。他们想要先确定亩的尺寸,继而确保整个清丈工作不出问题。”

夏原吉恍然。

里有问题,亩也有问题。标准不细化总不行。

周昌保证道:“匠学院可以制造大中小尺绳,并在尺绳之上标注上尺寸,以尺绳去清丈田地,想来速度会快上许多,也更能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夏原吉起身,深深作揖:“这可是关乎万民之事,夏某多谢。”

周昌还礼。

经过商讨之后,夏原吉确定了清丈策略,并在国子监的全力配合之下,开始推动清丈前期准备工作。

国子监度量衡的讨论越发激烈,也逐渐摆上明面之上,一些方面急切需要新的单位,比如温度单位,如何确定温度,如何实现温度的测量,多少温度能融化金属,都需要给出一个标准。

度量衡问题的讨论,是国子监前进道路之上极重要的事件,只不过这些人并不清楚,这个事件将奠定大明的科技地位。

朱允炆对于国子监的进步很是欣慰,眼下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火车开始向商人开放,并在商人那里拿到了不菲的“广告费”,一些商户凭借着“火车广告”打出了名声,比如沈氏绸庄,常氏北货等。

有了这些钱财,户部的压力少了许多,匠学院也能够进一步更新与迭代火车。

新一年的财政预支计划又开始了,六部开始吵架、拍桌子,朱允炆却和朱文奎一起泛舟后湖,享受难得的春光。

在吵架没分出胜负之前,朱允炆不打算让朱文奎回去了,免得他对大臣的美好形象崩溃

「明代一里的实际长度是五百七十六米,但在文章内所使用的“里程”,皆是按照现在五百米一里的标准计算,特此说明。另外,五尺一步,这里的步指的是左右脚交替走过的距离,而不是现在一只脚踏出去的距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再次统一度量衡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054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