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朱允炆教子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对于孔子学院的消息,占城国、渤泥国欣喜,暹罗、满者伯夷、真腊等国选择了观望。

礼部不作强求,不管南洋诸国愿不愿意加入,都不可能阻止孔子学院出现在南洋,实在没有学生,先生们还可以教导旧港卫军士、南洋水师军士与移民子弟,不会浪费资源。

武英殿。

朱文奎站在桌案旁,翻阅着一本本大明与藩属国签署过的文书,厚厚一叠,积高过肘。

朱允炆倒显得格外惬意,把玩着两枚玄铁令牌,一枚背后“善”字,一枚背后“死”字。令朱允炆有些不满的是,刘伯完手中的“温”字令始终没有找到。

古今令有什么隐秘,其背后隐藏着多少能量,棋手是谁,白莲教杨五山在何处,这些都成了悬疑。纵然安全局不断调查,也没有搜寻出多少线索,反而牵连了不少无辜之人。

余十舍绝食自尽了。

傅添锡咬断了舌头,成了哑巴。

彭与明还活着,也是一个硬骨头,和刘伯完、李祺等人一样,打断骨头也不愿意交代。

好在刘寡妇等人交代了一些线索,结合种种,可以确定的是,杨五山就在江北的扬州府、凤阳府、淮安府之中,但想要在茫茫人海里搜寻出来,并不容易。

朱文奎将最后一本文书放下,看向朱允炆:“父皇,这些文书已看过。”

朱允炆将令牌握在手中,询问:“可有什么疑惑”

朱文奎点了点头,有些迷茫地说:“父皇,朝廷与藩属国签署文书中,多是港口修筑、商人贸易、远航安全、打击海贼等,这些都可理解。可这里为何会有四本,是我大明朝向藩属国购买粮食的文书”

朱允炆身体向前倾,问:“购买粮食,有什么可疑惑的”

朱文奎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小册子,翻看其中一页,递给朱允炆:“父皇,你看,去年中户部统算十五大粮仓存粮,合计超出了四千万石,这还没有统算地方备灾粮。按理说,户部并不缺粮,为何还要花一笔钱购置粮食”

朱允炆接过小册子,看着朱文奎用心记录的数据,微微点头,耐心解释:“为何要进口粮食,这确实让许多人费解。可奎儿,你还记得父皇告诉过你,百姓为何会造反吗”

朱文奎重重点头:“因为没有饭吃。”

朱允炆脸色变得严厉:“没错,因为没有饭吃,所以人会铤而走险,会造反,会毁天灭地,直至用生命燃烧出一个新天地来。莫要小看了那些沿街乞讨的小人物,也莫要鄙视驿站里的驿卒,没有饭吃的时候,人是会造反的。”八壹??

朱文奎握着拳头,咬牙说:“谁敢造反,就砍了他的脑袋”

朱允炆抬手,敲了下朱文奎的脑袋:“大明天下,不就是你曾祖父带着一群吃不起饭的人打出来的”

朱文奎张了张嘴,不知道如何应对。

朱允炆生怕朱文奎接受不了辩证观,先输入了一个认识:“造反时,我们有理,杀地主,杀官,打天下,都行。可如今这一方天地归属朱氏王朝,我们是皇室,你是大明未来的帝王,面对造反的百姓,自不能心慈手软,该镇压则镇压,该杀则杀。”

朱文奎牢记在心。

朱允炆继续说:“可孩子,你更应该记住一点,百姓有吃的,没有人逼迫他活不下去,是不会造反的。他们若是造了反,说明有人让他们走投无路了,你要想想,到底是谁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是知县,知府,布政使,还是六部尚书,亦或是你自己。若是你不清明,贪婪蒙昧,听信奸邪,百姓造反,是给你警醒。”

朱文奎看着朱允炆,认真地保证:“父皇教儿臣多年,是非二字还是知晓。日后定会多修习品性,博览群书,以史为鉴,以民与江山为重。”

朱允炆满意地说:“很好,话说回来,朝廷自南洋采买粮食,是为了增加粮食储备,平抑物价,也是为了应对灾荒,救济百姓。当然,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

朱文奎有些惊讶:“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考虑,那还有什么更重要”

朱允炆笑了笑,说:“更重要的是开发南洋诸国。这些国家虽小,然地理位置极是重要,是我朝的南大门所在,那里应该维持稳定,避免藩属国国内发生战乱。”

朱文奎明白过来。

大明通过采购南洋诸国粮食的方式,让各国国王见到了利,在利益的驱动下,会更为重视农业。农业兴盛起来,至少百姓会有饭吃,有饭吃就不会造反,南洋诸国就能安定,大明的南洋贸易就能一直做下去。

花一笔钱,确保南洋稳定,这就是父皇的智慧。

朱允炆收起令牌,放入木匣奎离开温暖的武英殿,走在风奎说:“要永远记住,大明就如一艘宝船,粮食是压舱石。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就没有人反对你。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没有粮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更多的粮食。”

朱文奎将这些话语深深记在心中。

大明的官员在教导藩属国新的知识,大明的帝王在教导接班人江山的意志。

会同馆。

李芳远正在用膳,河仑、金士衡走了进来。

河仑低声对李芳远说:“朵颜卫首领脱鲁忽察儿托人送来消息,想要在返程途中,寻机见上一面。”

李芳远看着河仑,冷冷呵斥:“日后这种消息收都不要收,更不需奏报。朵颜卫是什么情况你不知晓,他们被明军打到签下投降盟约,这才得以存活下来,如今不过是大明的牧马人而已。何况东北卫所已定,朵颜卫距离我国路途遥远,沿途无法呼应,与他们见面,一旦消息走漏,大祸将至。”

河仑低头受教。

金士衡明白李芳远是对的,朵颜卫、福余卫曾经是辉煌的,但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是明军的对手,想要拖朝鲜下水,显然是不安好心。

河仑对小酌的李芳远说:“朵颜卫首领有如此动向,恐怕是有其他心思,我们要不要将消息告知天朝皇帝”

李芳远放下酒杯,严肃地说:“忘记这件事吧。”

对方送口信,不留文字,显然是有防备。即便是消息传出去,明廷也不可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朵颜卫下手,朝鲜反而落得一身腥,什么好处也没有。

李芳远拿起筷子,转而问:“你们可有统算过,来大明京师的使臣队伍有多少人”

河仑与金士衡被这个问题给问懵了,来多少人,和咱们有啥关系。

可国王问话,总还是需要回答。

河仑默算了一番:“南洋诸藩属国,不是国王带队,就是王子带队,规格大,使团人员众多,加上瓦剌、帖木儿国使团与我们的人,应该有三千人左右。”

李芳远放下筷子,起身道:“使团三千人,大明竟都安置妥当了,连饭食也没短缺一人,这就是富庶的大明啊”

三千人吃喝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使团队伍,用膳标准不会太低,平摊下来,每个人每日耗费,恐怕都不低于一两钱钞。

以一两钱钞来算,一日耗费就超三千两钱钞,而这些使团是需要在大明过完国庆才会返回,时间长的一个月,短的也有二十日,左右算一算,没有七八万两钱钞,想要接待好如此规模的使团队伍都不可能,这还没有计算赏赐之物,没有计算使团的其他花销,林林总总,十几万钱钞还是需要的。

若不是大明富庶,根本无力承办如此盛典

河仑这才注意到,原来吃饭这个事也是强大、富庶的象征。

确实,现在的松京根本没有条件安置好三千人的使团队伍,让他们白吃白喝一个月。

李芳远看向金士衡:“蒸汽机的事打探的如何了”

金士衡摇头:“国子监说,没有皇帝的许可,无权对外开放蒸汽机,大明人对蒸汽机有着极强的保密意识,并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原理,什么构造。”

李芳远哀叹了一口气:“蒸汽机船你们是见过的,这种船只完全不需要依赖季风与水流,逆风逆水航行不再是问题,若我们可以掌握这门技术,也可在南洋贸易中分一杯羹,可惜”

河仑与金士衡没有办法。

事实上,南洋诸国都想要蒸汽机技术,想要蒸汽机船只,无一例外,都被婉言拒绝,有几个国王甚至拿出女儿准备交换,被国子监一口拒绝。

活跃的使臣们,见识到了大明帝都的繁华,尤其是今年,大阅兵的消息吸引了许多人口涌入,一时之间,客栈人满为患,房价更是一日一变,甚至有人直接住进了青楼,睡觉享乐两不误

众多的人口,催生的是商业的繁茂,是各种营生的火热。

在摩肩擦踵、人从众的热闹、喧哗九年的除夕。

朱允炆设宴招待各国使臣、在京藩王,马恩慧设宴招待王妃、诰命夫人,朱文奎则带着弟弟、妹妹陪着太后,与韩夏雨一起逗得太后合不拢嘴。

焰火腾空,照亮寰宇。

这一刻,无数人举杯同庆:伟哉大明。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朱允炆教子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72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