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舍人黄淮的远见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在所有的使团中,瓦剌的使团规模最大。

把秃孛罗之所以带了五百多人,并不完全是来大明混吃混喝的,而是因为瓦剌与鞑靼交手没多久,生怕在路上被人干掉,这才多带了点精锐。

大明从把秃孛罗口中得知了鬼力赤被阿鲁台杀掉,改立本雅失里为大汗的消息。

朱允炆、徐辉祖、铁铉等人终于明白了阿鲁台为何会在打瓦剌不成之后,进攻威虏城,这是想在本雅失里面前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想告诉本雅失里自己才是他恢复大元,重兴正统的唯一选择。

只不过,阿鲁台选错了对象。

瓦剌这些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带头的还是马哈木这个阴狠的家伙,轻易赢不了。打大明,更是不智的选择。

兵部审时度势,上书建议联合瓦剌,借力收拾鞑靼。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杨荣等人,对兵部的建议十分支持。这种方略不需要大明出多少力,就能将本雅失里、阿鲁台收拾一顿,报一箭之仇。

舍人黄淮整理着武英殿的图书,朱允炆看的书很杂,前朝史书,星象天文,地理志怪,小说戏剧等都有,时不时桌案上就堆起一摞书。

收拾走了,放入书柜中一时找不到又是费心。

听说上一个武英殿舍人就是因为总也记不住图书放在哪里,皇上要找书,半天也找不出来被调出去的。

黄淮进入武英殿,也不过只有两个月。为了整理好图书、图册,黄淮使用了国子监图书馆藏的方式,分门别类,编写序列,明栏彰目,让图书、册页查找变得极是简单。

“黄淮,将大元一统志第三卷找出来。”

朱允炆批阅过一封奏折,将毛笔搁置在砚台。

黄淮很快便找出大元一统志第三卷,呈送给朱允炆。

朱允炆翻看着大元一统志,对垂手听差的黄淮说:“黄淮,你认为我朝是否有必要,修一部舆地图经,地理总志”

黄淮深吸了一口气,自洪武年三十年中进士以来,至今已有十年。

十年来,官场沉浮,风云不断,内阁官员都换了几茬,各种人才不断涌现,而偏偏自己,始终被埋没。

建文皇帝不缺人才,他有解缙这个大才子,杨士奇这个精明老道的人作内阁大臣,有铁铉、蹇义、郑赐等这些实干重臣,更有杨荣、李志刚、胡濙、金幼孜、宣青书等一批新秀。

想要出头,何其难。

但黄淮还是找到了可能,那就是去国子监进修。黄淮心怀大志,不甘埋没,请旨至国子监学习得到批准,历两年时间,完成国子监所有课业,起用为武英殿舍人。

武英殿,是建文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前任舍人不敢多言,虽兢兢业业,用心侍奉,但只有服从办事,从未有过建言。现在建文皇帝抛出了问题,不,是给了机会,自己怎么能错过

黄淮定了定心神,认真地回道:“皇上,臣以为凡国大国强,当少不得地理总志。唐时有元和郡县图志,宋人编有宋代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这前元,也著了大元一统志。我大明国土广袤,已超盛唐,又收诸岛与飞地,大兴海业,当编舆图,记述天下诸地,以示万民,知晓疆域所辖,激士民精神。”

朱允炆看着信手拈来,奏对轻松的黄淮,微微点了点头:“往前追溯,各朝地理总志,舆图文本,多有谬误。大明若要修地理总志,当以精准为要。可朝廷上下,熟悉地理的人才并不多。”

黄淮明白地理总志编写的困难,时代变迁之下,有些山还是那座山,可有些河已不是最初的河,府县的设定也大有不同,特别是大明收了大东北、大西北、交趾与东海、南洋诸岛,想要记述其中地理要点,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绝非是容易事。

但黄淮有办法,进言道:“臣以为,地理总志的编写,应以实际见闻、走访实察为基。若选一二人负责,定少不了谬误。不妨将此事列为朝廷大事,分派给地方府学、县学、社学,由先生组成编纂队伍,形成地方地理总志,之后集于朝廷汇编、审核与勘校。”

朱允炆笑了。

黄淮是个人才,他懂得如何将一个繁琐的事务分解。

朱允炆记在心中,然后翻看大元一统志,看着草原方面的论述,问:“内阁、兵部等人都建议联合瓦剌,以瓦剌为矛,收拾鞑靼。你意下如何”

黄淮凝眸,这是一个极要命的问题。

要知兵部、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官员,可谓朝廷肱股之臣,位高权重。若是赞同他们,自是好说,若是反对他们,后果难料,万一被人听去,说一句黄淮与内阁大臣意见相左之类的话,说不得二天就要收拾铺盖走人。

黄淮是一个有主见且有远见的人,不愿意趋炎附势,更不想屈从权威,思虑再三,才凝重地说:“臣所知有限,对国之大事不敢擅言,只有一二想法,希望皇上可以多加考量。”

朱允炆对谨慎的黄淮说:“但说无妨。”

黄淮瞥了一眼屏风上的山川舆图,然后说:“瓦剌与鞑靼本是一家,共主草原,因元廷崩溃,内部混乱,大汗被杀,这才分裂为西部瓦剌、东部鞑靼。鞑靼也好,瓦剌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野心,那就是一统草原。”

“现如今瓦剌势本就强过鞑靼,朝臣依旧进言支持瓦剌,以加大对鞑靼的征讨,其后果很可能是鞑靼式微,一蹶不振,最终瓦剌控制草原。草原一家之后,定会南下,于我朝大不利。微臣以为,当放下威虏城之事,不过于弱化鞑靼,不给予瓦剌过多支持,让鞑靼牵制瓦剌,两虎相斗,方能两败俱伤。”

朱允炆思索着。

显然,兵部希望借瓦剌先收拾鞑靼,最后朝廷出手,解决瓦剌,实现对草原的控制,采取的是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策略。

而黄淮的建议,则是鹬蚌相争,放任瓦剌与鞑靼斗来斗去,最终大明充当渔翁一窝端。

兵部的策略可能见效更快,但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让瓦剌坐大,反而对最后决战带来困难。黄淮的策略见效更慢,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同时削弱的鞑靼与瓦剌,好处是两个冤家都不强,大明收拾一个之后,还可以轻松收拾另一个。

黄淮见朱允炆不言语,加了一句:“未迁都,不宜远征。”

朱允炆深深看着黄淮,重重点头。

自建文五年确定迁都事宜,开始营造新都,至今已过去四年,虽有运河、海运之便利,各种物料运输便利,然新都营造千头万绪,工程浩繁,规制严苛,标准极高,想要完工,尚需要五六年之久。

若大明选择支持瓦剌,武装瓦剌,壮大瓦剌,那鞑靼很可能支撑不了三年。但三年时间,大明的主力依旧在南方,一旦远征,耗费必大。

成本高点,以大明的财政、国力,并非不可承受。

可问题是,三年时间,京军中战马数量尚不足以形成对草原势力的全面压制,一旦深入草原,瓦剌与鞑靼跑了,明军主力很可能追不上,远征无功,若追击的军士过少,又会被反杀,损兵折将。

收拾草原,关键在战马。

按照朱棣、铁铉、杨荣、徐辉祖等人的想法,要彻底降服草原,消灭瓦剌与鞑靼,实现对草原的真正控制,至少需要十万精骑。

鞑靼与瓦剌已经吃过捕鱼儿海的亏了,也吃过宁王、朱棣的亏,他们现在的巡哨已经放到三百里之外了,想要效仿蓝玉,遇到一个风沙天,抹黑悄悄地赶过去,一网打尽对方主力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再说了,马哈木是一匹狼,阿鲁台是一头鹰,他们可都不是脱古思帖木儿,不会给明军偷袭的机会了。

要终结草原,唯有借助骑兵,以骑兵战胜骑兵。

只不过大明的骑兵,将是机动性突出的骑炮兵,而瓦剌、鞑靼的骑兵,依旧是骑兵。

朱允炆听从了黄淮的建议,驳回了兵部支持瓦剌的开一面”的放过了鞑靼,对于把秃孛罗的请求,只批准了在西疆省设置互市的请求。

把秃孛罗再一次请求将大明与瓦剌和平共处盟约延期,兵部以到期之后才可办理延期为由推掉。这一份盟约是五年期,距离结束的建文十二年初,只有两年时间了。

两年之后,瓦剌与大明的关系如何,兵部也不敢下定论,在情况没有明朗之前,没有人愿意用一纸盟约束缚住手脚。

虽是如此,把秃孛罗还是听到了大明朝廷的表态,摸清楚了大明主战派的想法,那就是支持瓦剌收拾鞑靼。

不管大明愿不愿意给瓦剌提供武器、后勤、物资等支持,把秃孛罗都很满意,至少说明了一点,大明忙着建造国内,重振丝绸之路,没心思管草原的事,哪怕是瓦剌东征鞑靼,收拾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大明至少不会抄了瓦剌的老家。

这是瓦剌的外交,也是大明的外交,决定的却是鞑靼的命运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舍人黄淮的远见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5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