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南京不会衰落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不留后路,方能一往无前。

若留着一个陪都,保留着一套完整的班子,这不利于朝廷的治理,也容易给人一种还能回去的念想,若后世子孙之中经不起官员游说,转而再迁都回去,那朱允炆恐怕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再说了,金陵若保留一套班子,那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虚职,只有兵部有些权,但这实在是浪费钱财。养着一堆没用的官员,一养就是二百多年,实在是得不偿失

至于礼仪事,老朱埋在孝陵,走不了,但礼官还是可以走路的,一年出差几次就行了,反正天津港船只也快,实在不行可以走京杭大运河。

解缙见朱允炆态度坚决,不好再劝说。

夏元吉上前,询问道:“皇上,那南京产业上,是否应该多加布置此番迁都,必会抽走南京太多气血,若不及早做安排,恐怕这里想要再次恢复繁华,需要数年乃至十年之久。”

迁都带走的不止是皇室,还有官员,还有不少富户也会跟着去,这些人大部分又都是消费主力,一旦迁都,许多人家很可能因为卖不掉货物而倒闭,许多靠金陵过活的百姓很可能连做工都做不了。

比如南京众多码头,那里每日都有数以千计的农夫搬运货物。若货物卖不掉,那商人自然不会再进新的货,码头上出劳力的百姓自然就没了生计。

朝廷迁都,不能不管不顾他们的死活。

朱允炆思虑再三,道:“南京不会衰落,就如苏州、杭州一样,那里虽非帝都,但依旧繁华。南京的繁华,并不只是建立在帝都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位置之上。虽是如此,迁都初期,必然会带来金陵商业失衡,以至于需要一段时日做调整,直至再次恢复到新的平衡。”

“为了避免伤民,朕以为除了扩大造船业之外,还可以将金陵定为冶炼中心,纺织中心,印刷中心。另外,这里的粮仓依旧需要源源不断吸纳粮食,作为南粮北运的起点。纺织、印刷、粮食、造船,这些都可以吸纳众多民力。”

“通过这些举措,将因迁都丧失生计的百姓吸纳进去。还有,匠学院的蒸汽机车已研制成功,已完成了三轮测试,除了一些小瑕疵外,并无大的问题。一旦蒸汽机车正式出现在金陵百姓面前,那大规模筑造铁路势在必行。南京连通苏州、杭州,形成商业圈,北平连沈阳、宣府、大同,一接东北粮仓,二接边防要地。这些铁路筑造同样需要大量人力。”

“诸位,大明王朝没了外敌,可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想要开创盛世,让大明王朝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超然的存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混凝土道路、铁路、河流疏浚、灌溉工程、文教吏治,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要担心无事可做,前路的路上,总有新的矛盾与新的敌人。”

夏元吉深深看着朱允炆,他的目光看得很是长远,并不拘泥于当下。

铁路已经在工部的讨论之中,甚至一些人已经前往北平进行前期路线勘察,未来的基础建设将围绕着铁路与混凝土道路一起推动。

没有外敌,但大明的内治依旧还有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缔造盛世的关键。比如山西一些府县,竟然敢打着帮助大军供应粮饷的名义盘削百姓,这样的事发生在建文十一年,说明吏治的路还很长远。

迁都的舆论障碍被朱允炆强硬踢开,朱文奎开始接管了筹备事宜,联合内阁、六部九卿,并国子监等,明确了具体的迁北计划。

时间一点点过去,十一月的西北风开始呼啸。

马蹄声疾

嘉峪关驿使终穿过数千里之遥的道路,抵达金陵

“急报”

驿使挥舞着马鞭,大声喊着。

朱文奎正坐在武英殿处理文书,内阁解缙、杨士奇在一旁陪着,随时解惑。

陡然。

内侍匆匆走入,禀告道:“安全局刘长阁求见。”

“让他进来。”

朱文奎吩咐一声,将文书合拢,待刘长阁行礼之后,问:“何事”

刘长阁沉声道:“刚收到消息,嘉峪关驿使已抵达金陵,其带来了瓦剌投降的消息。”

“瓦剌投降了”

朱文奎有些惊讶,起身问。

解缙、杨士奇也感觉事情有些蹊跷,瓦剌这么轻而易举地投降,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让驿使将文书直接转送后湖。”

朱文奎并没有急切想要看驿使送来的文书,而是很知道分寸,将事情留给父皇朱允炆处理。

瓦剌事是军情事,国之大事,朱文奎自认还驾驭不了。

后湖。

朱允炆过着清闲的日子,自从当了半个甩手掌柜之后,日子总算是清闲许多,终于可以陪着马恩慧、淑妃、宁妃等人泛舟而行,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国事。

就在朱允炆和马恩慧说笑的时候,岸边传来动静,朱允炆抬头看去,只见刘长阁、汤不平站在那里招手,不由得有些郁闷。

马恩慧咯咯笑道:“看来皇上想好好休一日也不能。”

“靠岸吧。”

朱允炆无奈不已。

船只靠岸,刘长阁、汤不平行礼。

刘长阁见朱允炆脸色不好看,连忙递上文书:“嘉峪关送来了书。”

“嘉峪关”

朱允炆微微皱眉,连忙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转身对马恩慧等人说:“胡濙说服了瓦剌,瓦剌举全族投降了。此事重大,今日就不陪你们了。”

马恩慧、淑妃等人行礼恭贺。

瓦剌若当真投降,那将是一件幸事,大明不需要再动刀兵便解决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西北的威胁也将解除,大明边患与威胁将降至大明开国以来最低。

朱允炆紧握着文书,大踏步走着,对身后的刘长阁、汤不平说:“朕命胡濙当说客,只是想让他寻机分裂瓦剌,为日后扫荡瓦剌铺垫。可谁成想,他竟将瓦剌说臣服了,还是举族投降,这事就不好办了。你们说,马哈木是真心投降吗依朕看,瓦剌投降未必出于真心传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官员至武英殿议事”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南京不会衰落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80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