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九章 使臣的控诉(二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大明国盛,诸国来朝。

早在十二月底,各国使臣便相继抵达京师,恭贺大明来年国运隆泰,风调雨顺。年末的接待,往往是喜庆的,多数情况下,除报丧外,多不会涉及不愉快的事宜。

各国使臣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年到头了,有什么事都放一放,别给大明朝添堵,何况今年大明受了寒灾,再给朱允炆添堵很容易把自己给赌进去,索性一切都放在了年后说。

大明国庆结束了,元宵节的烟花也放完了,朝廷衙署开印办公,朱允炆再次召见外国使臣,一是商议具体事宜,二是给下赏赐,该回去的可以准备回去了。

这次宴会,依旧设在奉天殿,解缙、梅殷、夏元吉、杨士奇等人陪宴。

使臣有些多,五六十人之众,如朝鲜使臣郑津、李贵龄,占城使臣孙子布、耶嘉僧远,渤泥使臣遐旺黄克孙、黄望海,暹罗使臣乌蓝,琉球中山国使臣三吾良亹ei,瓦剌使臣也忽止

光禄寺官员送来膳食美酒,文工团献上舞乐,很是和谐。

朱允炆看着朝贺的使臣,目光中透着笑意,不得不说,有人不远千里万里地来大明朝贺,低头称臣,确实是一件极让人享受的事,这份尊荣与伟大,属于整个大明。

“诸位使臣来京朝贺,朕心甚慰。远行在即,有什么事,就在今日说吧。”

朱允炆笑着说。

话音刚落,底下就冒出了哭声,呜呜,还不是一个人,是好几个人

这一幕让朱允炆与解缙等人看得有些傻眼。

三吾良亹擦了擦眼角,袖子没湿,偷偷看了看一旁的瓦剌使臣也忽止、暹罗使臣乌蓝,不由有些纳闷,我哭是因为家里死了人,你们哭算啥事

一声嘹亮的哭声穿过大殿,遮住了其他人的声音。其他使臣不夸了,干不过这位,都抬着脸看向朝鲜使臣郑津、李贵龄。

“各位使臣,何事哭啼,如此伤心,不妨直奏。”

朱允炆收敛了笑意,紧皱眉头,这正月还没过,你们就哭,还冲着我哭,这是不是不太吉利

朝鲜使臣郑津、李贵龄刚想站起来,三吾良亹先起身喊道:“天朝皇帝,外臣奏事。”

郑津、李贵龄愤然看向三吾良亹,戏自己都抢过来了,你咋还抢台词

三吾良亹才不管什么朝鲜使臣,你家的李芳远又没死,等等说也死不了,我们家的中山王察度可是挂了的,我们来大明,首先是报丧,其次是恭贺大明,你们着急啥

“外臣年前已奏禀天朝皇帝,中山王于去年十月薨,世子武宁派臣前来报丧。今日礼之后,臣将返回中山国,还请天朝皇帝,册封世子武宁为中山王。”

三吾良亹走出来禀告,不敢忘记使命。

朱允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礼部年前上奏过,只不过当初忙于救灾,没空搭理他们,现在人家要走了,册封文书还是要给的,作为大明藩属国,没宗主国的册封,那就不是真正的国王,武宁也不能一直挂着世子的名义治理中山国。

“此事朕已悉知,内阁与礼部做了准备,待使臣返回时,礼部将安排官员随行前往中山国,祭奠察度国王,并册封世子武宁为新的中山王。”

朱允炆宽慰了几句。

三吾良亹连忙谢恩,再言道:“东南沿海得以太平,全懒大明水师,外臣代替中山国,谢过天朝皇帝,愿皇帝福寿绵长,愿大明永盛万世。”

朱允炆淡然一笑,三吾良亹说出这样的话是有原因的。

在大明开海禁之后,海上打家劫舍的并不是没有,虽然没有出现类似于陈祖义那样的大型海贼团,但一两艘船就敢抢劫的还是存在的,索性主要航线上时不时有水师船只经过,加上一些商船本身也雇佣了一些镖师护送,没出大的问题。

可事情一次一次出现,总这样提心吊胆也是个问题。可这个问题在十月份之后就没出现过了,原因是郑和船队下南洋

要知道郑和水师下南洋的规模是空前庞大的,所部更是占尽了大明所有水师主力,多年积累的宝船与主力,都随之南下,浩浩荡荡,几有灭国之威势。

郑和南下途中,带着如此多的军士,如此多的战船,自然也不会想闲着白跑一趟,所过之处,海贼闻风丧胆,拼了命地满帆跑路,那个狼狈样子,简直是令人怀疑是不是海贼出身,就这样,还有不少人被郑和的船队追上去,直接碾压到了海底里面。

东南沿海,南洋之上,几乎一夜之间,所有海贼全部消失不见了。

估计海贼们也委屈,不就是抢几个商人,又没杀人,也没抢人,至于动用如此庞大的水师战队来打我们吗

海清净了,琉球的中山国自然也是舒坦,免不了感谢几句。

三吾良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起身回座。

朝鲜使臣刚想出来,暹罗使臣乌蓝又跑了出来:“圣明的天朝皇上,还请为我们做主啊。”

朱允炆皱眉,不明白暹罗有什么冤屈可以哭喊的。

乌蓝说出了哭喊的理由:“八百大甸凶猛侵犯我国,实在是可恶之至啊。我们鉴于八百大甸效忠大明,不敢出兵,现屡屡撤退,还请天朝皇上给我们一个交代。”

朱允炆皱眉看向铁铉,沐晟出兵的事不是已经敲定了,圣旨都传出去了,为何没给人家使臣说铁铉无奈地摊开手,表示自己不知道,他们没问,所以没说

得,这个事好解决,等你们使臣回去之后,估计八百大甸里的八百媳妇已经成了大明的了。

乌蓝使臣听闻,顿时喜笑颜开。

瓦剌使臣也忽止没等乌蓝回到位置上,就先跑了出来:“圣明的天子,一定要为我们瓦剌主持公道啊。”

朱允炆嘴角有些抖动,藩属国让大明主持公道可以理解,你们瓦剌啥时候是大明的藩属了,马哈木嘴上请封,不过是蛰伏的手段罢了,大明想给你们公道公道,马哈木让吗

“还请使臣细说。”

朱允炆微抬手。

也忽止连忙控诉:“自我部臣服大明以来,屡屡为哈什哈所部、鞑靼本部不断袭扰,部落无法静养,牧民损伤无数,我部严重缺盐铁与武器,多次告求大明边将,所求支援,可无奈无人响应,瓦剌部只好一再迁徙,再这样下去,瓦剌将不复存在”

朱允炆可没有相信也忽止的话,马哈木等人主导的瓦剌部落确实遭遇了哈什哈、鬼力赤等人的攻击,但瓦剌可没什么损失,损失更大的反而是哈什哈与鬼力赤。

不过瓦剌缺乏盐铁这倒是真的,向大明边将求援、没人搭理也是真的。大明边将谁会管瓦剌的死活,真要是马哈木死了,估计还敲锣打鼓庆贺一番

也忽止夸大了瓦剌的危机,只为了所求更多的援助。

朱允炆看向铁铉,道:“兵部怎么看”

铁铉自然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对也忽止说:“使臣可莫要夸大其词,瓦剌所部如何,陕西行都司是来过奏报的。大明可以理解顺宁王马哈木所要援助的心情,可问题是,道路不通啊。鞑靼盘踞在河套、甘肃一带,我朝商人即便是想要去瓦剌,也做不到啊。”

“大明答应瓦剌的互市,这一年可是月月开的,但你们没派人来交易,能怪大明吗不能吧。所以说,这都是鞑靼的错,是鞑靼阻碍了道路,是鞑靼让你们没办法来互市。使臣回去之后可以告诉顺宁王,大明愿与他合击鞑靼,打开互市通道。”

也忽止无语,真要那么容易,瓦剌早就打了。现在这情况,谁敢轻易打仗啊,鬼知道宋晟会不会突然背后来一刀。

朱允炆对瓦剌使臣说:“互市的前提是商人能顺利出关,鞑靼势大,瓦剌也有责任。你可以告诉瓦剌三王,不久之后,大明将派遣大军进驻肃州等地,若瓦剌愿与大明联手赶走鞑靼,可以与前线统帅燕王商议。”

“燕王”

也忽止脸色一白。

燕王朱棣的名声在瓦剌、鞑靼还是很响亮的,这个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颇是善战,在乔巴山的时候,面对鞑靼与瓦剌精锐竟然还敢使用破绽百出的添油战术,可谓是懂兵法又胆子奇大的人。

他去西北当统帅,这对瓦剌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当然,对于鞑靼更是个威胁。

“外臣领命。”

也忽止没有继续控诉,朱允炆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共同打击鞑靼是唯一的选项,否则,什么互市,什么贸易,想都别想。

鬼力赤、阿鲁台,得,反正这些人也该死,马哈木想收拾他们已经很久了,只不过因为哈什哈还活着,腾不出手来对付鞑靼。

趁着朱棣去西北,或许真的能给鞑靼一次重创,让其远离西部,回到中部与东部草原。

“天朝皇帝”

等待得有些不耐烦的朝鲜使臣终于站了出来,郑津、李贵龄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在众多使臣惊愕的目光中猛地重重叩头,一次,两次,三次

郑津、李贵龄抬起带血的额头,齐声喊道:“天朝皇帝若要杀我等,就在这里动手吧万望天朝皇帝高抬贵手,放朝鲜无数百姓一条活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37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