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四十四章 倒贴钱的市舶司(一更)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在户部、北直隶与水师的全力支持下,天津港初具规模,一座座码头插入卫河之中,从远处看,宛如一柄梳子的条齿,规整且密集。

塘沽市舶司设置在卫河南岸,有市舶司、驿馆、大型仓库、贸易棚等建筑组成,在卫河北岸有一建筑群,是寻常商旅居留、餐饮之地。

朱允炆在设置市舶司的时候,并没有遵循洪武时期的规定,比如广州市舶司只接待占城、暹逻诸番,泉州市舶司只接待琉球使臣等,而是采取了报备堪合制,即诸番官方使臣入中国市舶司,需提前四个月或半年报备进驻港口,交付唯一堪合凭证,他日可以凭堪合凭证抵达相应市舶司。

堪合凭证是一次性的,使臣在离开之前,可以报备下一次到访时间,留下新的堪合凭证。

这种举措的设置,有助于规避商船冒充使臣船只,以更好保护使臣、安置与接待使臣,同时也控制了使臣入中国的频次,不能正月里刚来,三月才回到家里,五月又到了大明,整天接待你们,大明也累啊,一年来个一至三次就行了

有安全局的人带路,进入市舶司很是容易,就连守备也不敢得罪。

因为寒冬与烈烈北风的关系,许多船只停泊在港口码头并没有出港,只有少数船只进出。

朱允炆没有直接带人去市舶司,而是去了一座码头,那里正有四艘船想要进驻。

伸入河道的码头相当宽阔,足有一丈半,这也为货物转运带来了便利,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海船停在码头两侧,船只上还有不少伙计与商人,时不时传来热闹的声音。

四船靠近,市舶司的吏目方何指挥着官差做好接应,待将船只稳稳停住,系泊之后,船上便放下了木板,伴随着一声吆喝:“使臣到了,官员在哪里”

方何连忙堆笑,沿着木板上了船只:“朝鲜使臣远来,快快下船避风,驿馆那里已准备齐备。”

使臣李桓披着虎衣从船舱中走了出来,看着方何,问:“你是几品官”

方何一愣,面色微沉:“九品。”

“呵呵,区区九品也配来接我等让你们提举亲自来请吧”

说完,李桓转身便进入船舱。

方何喊道:“九品虽是位卑,然也是大明官吏,有迎使臣之权。你代朝鲜国王而来,如此蛮横,就不怕天朝发威吗”

船舱中传出李桓的声音:“天朝若重礼仪,又哪会有此时之辩若提举不来,我等便不下船,失了期,朝廷问责下来,看你如何担待”

方何咬牙,却无法反驳,只要说:“既你坚持,我自会禀告提举。但此时我要堪合凭证,检验随船货物,将贡品造册,还请使臣约束下人,好好配合。”

“你这是放肆”

李桓有些发怒。

方何坦然:“我也是按规矩办事,若使臣不愿遵大明市舶司规矩,大可离开这港口,于其他地方登陆。”

“那就请便吧”

李桓无奈,大明开设了市舶司,还设置了堪合文书,这换其他地方也没办法上岸啊,其他地方没港口不说,就是找个海滩上去了,也没人接待,被地方府县发现了,很可能会当做倭寇给干掉了。

方何冷冷地挥手,让官差上船检查。

朱允炆站在码头上看着这一幕,不由有些皱眉,侧身对夏元吉问:“使臣都是如此嚣张跋扈的吗”

夏元吉苦笑:“确实有些张狂。”

吏目虽然是九品,确实是有权接待使臣的,并非是大明不遵礼仪,要知道京师的会同馆大使,这一把手也是正九品,各国使臣到了京师,不都是由正九品安排生活事宜的,哪怕是外番国王来了,也得听九品大使的安排,以九品挑刺,实在是有些挑刺。

杨士奇见此,补了个刀子:“使臣在京师是温和的,但在外却吆三喝四,颇为猖獗,甚至还有伤害百姓之事。”

“还有这等事”

朱允炆有些震惊与愤怒。

使臣是外国人来大明做客,客人敢欺负主人

他妹的,这是大明朝,可不是清朝

外国人来到大明的领地上,就应该老老实实,遵守大明规矩,这是底线还敢欺负大明百姓,当自己是什么玩意想让大明百姓点头哈腰伺候你们吗

朱允炆想起来外国人丢一辆自行车满天下找,中国人丢一个娃没半点动静的新闻就来气,堂堂大明朝想要崛起,就必须在心理上崛起,什么外国人,老子平视你,这是我们有礼仪,想让我们仰望你,滚回你们的地方去,大明不欢迎

“哪里的使臣,什么时候的事”

朱允炆问。

杨士奇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我也是听国子监监生讲起,琉球使臣往返朝贡较为频繁,又多在福建停留日久,时常会因为言语不通,习惯不同,贸易纠纷,做出一些违法乱纪之事,殴打百姓与商人,当地官员考虑到其是藩属国使臣,多不愿声张,将事情压了下去,并没有上报。”

朱允炆阴沉着脸,发生这些事绝不只是琉球使臣的素质问题,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大明身上,毕竟朱元璋定下的对外基调就是怀柔,以和为贵。

琉球使臣也会想:安南打了大明那么多地盘,掠夺了那么多百姓,大明都没动手,只是别生气别生气,大家要好好过日子。现在自己打几个百姓算什么过错啊。

怀柔远人,宽宥外夷,才是错

朱允炆侧身看向刘长阁,严肃地说:“日后所有使臣前来,安全局都需派人跟着,谁敢胡作非为,欺负我朝百姓,把他们腿打断,严重者枭首示众”

“这是不是太严厉了,他们比较是藩国使臣,怕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和睦。朝廷应以大局为重,不拘小节”

夏元吉连忙阻拦。

朱允炆甩袖,冷声道:“要顾大局的是他们你们要记住,对外不能仅仅怀柔,必须柔中带刚,一味怀柔,只会被人欺负,我大明子民就不应该被外人欺负”

夏元吉不好再说什么。

杨士奇平和地说:“有点苗头就浇灭是好事,免得他们哪日猖獗到连官府、官兵都敢欺负。”

夏元吉很想问一句可能吗但仔细想想,现在朝鲜使臣在这里就敢欺负市舶司的官员,说不得哪天真的可能会骑在官员头上去。

官差盘点之后,返回报告给方何。

方何审视了一番清单,隔着帘子喊道:“使臣此番前来,所带贡品只比往日,可这私货却猛增七倍啊,是不是太多了”

“带私货是明廷准许,市舶司大可抽分出价。”

李桓喊道。

方何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下船,迎面碰到朱允炆等人,不由皱眉问:“你们是哪个船上的,眼下风大,可不敢乱跑,速速回船舱。”

朱允炆看了一眼刘长阁,刘长阁拦住了想要走的方何,亮出了安全局的腰牌:“安全局要问话。”

方何脸色一白,转身看向朱允炆等人,只好走了过来:“不知几位想要问些什么”

朱允炆指了指港口的众多船只:“眼下市舶司容纳了不少船只,想必收获颇丰吧,不知今年结余有多少,你可知晓”

“结余什么结余哪里来的结余”

方何反问。

朱允炆被方何的反问给弄懵了。

朝廷辛辛苦苦,投入了那么多资源打造了市舶司,这对外贸易也有一年了,你们搞了这么久,来了这么多船,念在你们刚起步,不说赚个几万两,弄个几千两总还是可以吧。

夏元吉也有些着急,连忙问:“市舶司难道不征税吗一丈船征收一两二钱,两丈船二两四钱,这一年来,码头中停泊的船只不再少数吧,我看也有不少大船,市舶司这笔钱总应该收了吧”

方何点了点头:“没错,收了。”

夏元吉松了一口气,只要收了钱,那就好办,于是问:“那结余呢”

“结余什么结余哪里来的结余”

方何重复了一遍。

夏元吉差点暴走,朱允炆握紧了拳头,杨士奇倒有些笑呵呵,这是个有趣的家伙。朱允炆不发话,刘长阁与汤不平也不好发作,只好站在一旁当柱子。

“收的税钱,除去花销,结余的钱有多少”

夏元吉好脾气,也差点被惹怒。

方何低头略是沉思,然后抬起头,看着夏元吉认真地说:“哦,你说这个结余啊,没有,还欠下了一千八百两银子,过年会找户部要钱。你们还有事吗”

“啥”

朱允炆瞠目,夏元吉结舌,杨士奇手有些发抖。

这算什么事

市舶司运作一年,你告诉我不仅一个铜钱都没赚到,还倒贴了一千八百两

朱允炆郁闷至极,后世海关哪个不富得流油,看看人家那建筑,看看人家那气派,看看人家那配套怎么到了自己手里,反而成了一个赔钱货

不对啊,哪怕是按船收税,来回一年往返天津港市舶司的也应该有一两千船次,至少也能收个三四千两银子。而且市舶司人员俸禄是户部直接负责,不会动用船税的钱,怎么就没结余一文,还倒贴出去那么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68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