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二章 感谢这位公公……

书名: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杭州城。

对于青州惨烈的战事,朱允炆并不知情,天亮之后便在杭州城中微服私访。

不得不说,虽然西湖萎缩的厉害,但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之地,又有钱塘江,杭州依旧显得生机勃勃,繁华不输苏州、南京。

走到一条街巷中,朱允炆便听到一些孩童在跳唱:“西湖浅,成桑田,淹了百姓过得艰。雷峰塔,神灵显,雷公点火亮了天。雨水填,鱼儿游,西湖自此人间仙”

宁妃听闻顿觉有趣,对朱允炆说道:“夫君刚刚答应雷峰塔住持兴盛香火,这杭州城就有了民谣,也太巧合了吧”

朱允炆将摊位上的折扇放了回去,对宁妃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不过是有人运作罢了。如同元末时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一样的。”

“谁这个大胆”

宁妃刚刚问出,便抬袖遮面,不用说,就是这位大明皇帝

不以皇权的手段去解救问题,而是以民谣的方式来解决,这倒令人意外。

朱允炆并不在乎使用什么方式,问题就相当于一扇门,这扇门挡住了自己进屋,有钥匙就找钥匙,找不到钥匙,那找个配钥匙的解决也是一样的,实在不行,还可以翻窗户、砸门

雷峰塔香火不旺,是因为这里的百姓认为雷峰塔与溺死的百姓有关,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掉,冠以“显灵”,那百姓自然而然就会重新前往雷峰塔。

不过是一种简单再简单不过的“营销”手段罢了,在后世这样忽悠人都不管用的,总不能喊“家人们,我们如何如何,如何如之何,你们快点来吧”这种脑残的戏吧。

可是明代人都很信神明,直接点就是都很迷信,对付迷信的人,也只能用粗糙的迷信的办法。比如陈友谅的老板徐寿辉,人家就用“佛”作刀枪不入的盾牌,上战场之前,先别抽刀子干架,先念念佛经,然后再去打。

打赢了,没受伤,说明是佛显灵,保佑的结果。

要是打输了,挂了,那也只能说你心不诚,对佛不够意思,你不死谁死。

这一套理论在古代很有市场,这要是自己穿越到元末,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搞个传销组织,说不定也能打个江山出来,那时候哪里还有老朱什么事

用神灵对迷信,好使。

雷峰塔的问题,迎刃而解。

杭州知府虞谦虽没有大才,但治理杭州还算过得去,至少没有听闻民怨,从这一点来看,杭州官治比苏州要好一些。

朱允炆安排孙栋采买一些货物,既然要回宁妃的本家,总不能空着手去。至下午时,租买了二十四辆马车,一行人前往灵隐寺外的村落。

宁妃拉开帘子看着路边的风景,满心的欢喜与幸福。

一别多年,第一次归家,父母都还好吧

弟弟,妹妹都还好吧

宁妃有些紧张,看了一眼翻看文书的朱允炆,便安心下来。

朱允炆看着不久之前递送来的情报,见并无重点,只是百官动态与水师调动,便收了起来,对“近乡情更怯”的宁妃说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国丈韩秉忠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韩成才,次子韩成志。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留在杭州,倒委屈了他们。

宁妃伸手帮朱允炆整理了下衣襟,温和地说道:“留在杭州才是他们的福分,若去了京师,贪恋荣华富贵,卷入权贵纷争,才是麻烦事。想来成才应及冠了,倒是成志,怕还在读书,还有最小的妹妹夏雨,我入京时她还很小”

朱允炆欣慰至极,眼前的宁妃素来清高,倒也是一个聪慧之人。

大明不允许有外戚专政。

朱允炆之所以能坐上皇位,其中一个考量因素就是,朱允炆的娘家没什么人。而朱允熥的娘家,那人可就强横太多了,外祖父常遇春,舅祖父蓝玉

当然,常遇春死得早,蓝玉也被收拾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是坚决不允许存在外戚干政这种事的。

哪怕是皇后马恩慧,在这件事上也极是谨慎,除了父亲马全在光禄寺掌个勺之外,一家人基本上都不当官,怕的就是惹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宁妃自然也不愿意自家人走入官场。

韩家所在的村落名为王官屯。

踩着夕阳,一行人进入了王官屯,原本宁静的村落突然之间热闹起来。

平日里,王官屯极少有外人来,更不要说像今日有二十几辆马车前来,尤其是一些马车上,还散发着糕点的香甜气息。

韩秉忠虽有一个杭州经历的官身,但只不过是个虚职,闲来无事,便在王官屯打造了一家乡里学堂,起名为“明伦学堂”,教导下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一日已结束了课业,韩秉忠走出课堂,看到窗外站着的,只有八岁的韩夏雨,不由有些心疼,走过去弯腰道:“为父说过很多次了,你若来听课可以进入教室。”

“不要,母亲说,我已经七岁了,要注意男女大防,不同席,不共食。”

韩夏雨倔强地坚持道。

韩秉忠叹了一口气,女儿哪里七岁了,明明只有六岁单十个月,至于如此急匆匆立规矩

听说京师有一座小学堂,人家七个教室里学习,也没听说哪个官员用“男女之大防”撼动过京师小学堂的。

“走,我们回家。”

韩秉忠无奈。

京师小学堂的背后是皇后,是皇后为了可怜灾民,帮助灾民照顾下孩子而已,官员自然挑不出什么毛病,可若是地方上也如此乱来,那肯定会惹来弹劾。

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官员,但总归要为宫里的女儿考虑考虑,不能给她添麻烦。若是有人拿捏自己,借此攻击后宫,岂不是连累了她

韩夏雨高兴地牵着韩秉忠的大手,走出明伦学堂没多久,就看到了不远处的车队,不由喊道:“父亲,好多马车。”

韩秉忠看了看,笑道:“是啊,过两个月王屠夫家的女儿就要出嫁了,这怕是王屠夫准备的嫁妆吧,倒是够豪气。”

“王姐姐要出嫁了吗也和姐姐一样远吗”

韩夏雨仰着头问道。

韩秉忠脸上的笑意刹那凝固,不自然地说道:“你王姐姐就嫁到隔壁村,可近了。”

近与远,有区别吗

韩秉忠有些难过。

女儿家,一旦嫁出去,那就是别人家的了,轻易回不了家门。无论她是在很近的地方,还是很远的地方,都没有随意“回家”的权利。

自己的宝贝,也只能疼上十几年,日后的幸福与不幸福,也只能看她们自己的命了。

“父亲,你捏疼我了。”

韩夏雨感觉手有些疼,泪汪汪地喊道。

韩秉忠连忙松开手,蹲下身安抚着。

王屠夫挺着肚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看到韩秉忠,瓮声瓮气地喊道:“呀,这不是国丈爷嘛,授完课了呵呵,晚上要不要来喝几杯,我可是差人买了绍兴女儿红。”

韩秉忠脸色一沉,对王屠夫说道:“什么国丈爷,在这里只有先生。王屠夫,你要再如此称呼,你儿子就不要来明伦学堂了。”

王屠夫顿时蔫了,连忙摆手:“别,别,我这不是高兴,哈哈。”

作为王官屯所有人家孩子的先生,韩秉忠在这里很有名望,如果说恩师如父,那韩秉忠就是很多孩子的“二爸”,王屠夫虽然是个土财主,就是没有国丈这一层光环,他也不敢招惹韩秉忠。

自家的娃也要读书不是

车队缓缓而来,王屠夫站在车队前面,吆喝着:“怎么来这么快,我盘算着还有两日。既然来了,那就停在这里,让大家搬货吧。”

韩秉忠脸色有些难看,这里停下来搬货,王屠夫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里到你家还有二百步呢,你想摆谱,让大家伙都看看你的排场,也不至于这样吧

车队停了下来。

朱允炆、宁妃从中间的马车上缓缓走了下来,薛夏、丛佩儿护在左右,孙栋则带安全局人手护在周围。

“父亲”

宁妃看着人群,目光陡然一凝,不由上前走去。

韩秉忠此时也惊呆了,揉了揉眼,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幕,这走来的女子,怎么这么像自己的女儿,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

宁妃走到近前,看着韩秉忠已是白发间黑,不由心头一紧,款款行礼:“女儿韩烟雪见过父亲,给父亲大人请安。”

韩秉忠的身躯猛地颤抖了下,终于清醒过来,撩起衣摆就要下跪行礼,却被朱允炆一手拉住。

“此番非是正式省亲,只有韩氏烟雪,没有宁妃,国丈就不需行大礼仪了。”

朱允炆认真地说道。

韩秉忠见自己的女儿点头,便看向朱允炆,感谢道:“感谢这位公公一路护送”

“公公”

朱允炆一头黑线,自己哪里像个太监

你眼神有问题,耳朵也有问题啊我如此阳刚之气,我的声音充满磁性

宁妃吃惊不已,丛佩儿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薛夏、孙栋等人估计是赶路太多,站在那里都在打摆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35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