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6章 天子岂无种邪

书名: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7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反映到现实就是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更好,更坏……只是不同。这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阶级、生产、社会关系。所以政治忌讳把组织、政权、派系拟人化。将这些集合当成一个人看待,冠以善恶,定以亲疏,辨以忠奸,来处理问题,忽略其成员的人的思想性特征,结果只有灾祸。”——异人说。

“牙兵大躁”很快转化为了现实的政治成果。

乾宁元年十月中旬,一篇檄文飞往诸道。

“天宝艰难以后,燹乱山东。武人傲慢,礼崩乐坏。惟我成德,不亏臣节。”

“太傅宝臣以反正上将,初领镇冀。非以内竖羞辱,晚岂见污?仆射惟简宿卫天子,浐水军声,以微微之身,荡贼泚,败怀光,图凌烟,进元从。一夫护圣,位兼将相,血衣犹在。比汉魏之时,则沮儁、嵇绍也。及太尉武俊自悟,剪寇不服……病薨之升,天子为之泣下,建庙念之。司徒士真,息兵守善,累进财富,亿万而计。太保承宗,赤诚无改。不意逆魏妖心不死,敢倡乱道……”

“及司空承元,矢志去脏,三军固留,不容更改。转徙三镇,所治称康。迩代节相,谁继司空?忠公元逵,隳违法,逐宾客,销兵甲,所作所为,必依书诏。击韩师尧山,尚主母丹凤。人谁不赞!”

“及先王父子,宇宙大乱。草民贱种,物怪人妖,纷纷而起,以踏天庭为快。方镇妄卜,以凌王室为能。惟先王父子,挥泪染书,急付表里。选锋点将,翻山赴难……成德忠孝,青史昭矣。”

“近者朱温以砀山一竖,村野一草。生为不忠之畜,死为不臣之鬼。与汴宋夷虏,谓天子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天子岂无种邪?独李氏有之!比闻王师进讨,而汴人孽性深重,未就束缚……成德怒愧,固已积年!镕以弱冠,忝袭诸侯,岂得顾身。宣布罪状,统率英豪。尊皇讨奸,如此而已。谨告诸道……”

王室蒙尘,主上要亲冒锋镝,直面率兽食人的汴贼,这是诸侯的耻辱!

社稷处在惊涛骇浪之中。

太清宫的神位在砰砰震动,列圣的陵寝气冲斗牛!

太宗在仙界痛哭!

圣唐的命运,即使是在玄宗那样的人手上,都无法被撼动分毫,难道今天会被砀山匹夫夺走吗?

笑话!

身为军人,怎么可以同杨行密、李匡筹、左捷、马殷这帮碌碌小人,只看得见门前三尺的利害,不把天子和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

寤寐思服,寤寐思服,朝朝暮暮总牵挂她啊。

辗转反侧,辗转反侧,日日夜夜都担心得睡不着觉。

躬自悼矣,躬自悼矣。诸侯百年,我们的富贵足够了,怎能像丁会、葛从周这群泥腿子,为了一点可怜的俸禄,一个寒酸的官职,泯灭自尊,对朱三这个乡巴佬屈膝下跪?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三其德,二三其德。反贼余孽被国家赦免,修炼臣道,恭敬地对待天子,以纲常训诲百姓,使世人称颂他们的表现。这是什么人呀?反贼余孽被国家赦免,以雄镇大藩相待,却鹰视狼顾,要抢恩主的家业,这又是什么人呀?

于是,我们遵从祖宗的教导,先王的遗命,谨奉祖、太、高、肃、代、宪、穆、文、武、宣、僖列圣神谕,奋然起兵!

咨尔诸道:

有志一同勤王的,赶紧到我们这边来。

不愿加入的,任你在路边冷嘲热讽。

胆敢阻止的,派出你的兵马,赵人决不后退!

相见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尊皇讨奸,杀逆温!

让天子不必再赴汤蹈火,护送如夜之恒的天子返回他风雨不动的明堂冠冕抟坐!

檄文既出,一片沸腾。

这样一篇严正立场的斐然檄文居然出自成德!

看来,河北也不全是反对朝廷的,他们只是反对朝廷收河北为自有的政策,反对搞这种活动的皇帝。但在传统的封建伦理的潜移默化之下,对王室还是忠心的。或者说,他们反对任何会威胁到自己的势力。来自李氏,就反李。来自别人,就协助朝廷镇压。

正如宋人尹源对仁宗总结:“如是二百年,奸逆有之,夷将相者有之,而不敢窥神器,非力不足,畏诸侯之势也。广明之后,关东皆叛,河北不能抗,遂梁人一举而有国。故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诸侯之维也。”

不共戴天的猛烈声浪向着大河以南汹涌而来!

“良人,家业富贵已有,为什么要丢下我母子狠心远征?”

“猪妖祸乱天下,圣唐烽烟四起,君说为什么?”

“良人,你有想过天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黄巢、秦宗权、朱温一介匹夫却能席卷天下,为什么呢?天命远去,这是大势所趋。是,天子复振,但不过回光返照,如同人死前的回春。姬氏千年,犹不免秦吞二周。没有不灭的王朝。况且,朝廷不会真正信任安史余孽,只会在需要时笼络利用。这不是邦周了。帝王独制天下,忠诚?帝王不在乎你忠奸,只看你有没有造反的实力。”

“王承宗为什么和朝廷交恶?不就是朝廷想利用风气激发军乱杀了他吗?田兴够不够忠?又为什么被调来我们这?因为赵魏有仇,想假成德之手除了田氏。田兴一再奏请保留两千魏博卫队,朝廷装没听见。这些东西,良人该比妾更明白。”

“……放弃吧。只要兵甲在手,朱温当了皇帝又怎样。他来攻,便像对付宪宗就是。打两三次没希望,自然死心。”

“夫人,你错了。”

“李氏和朱贼就是不同。某祖上是不开化的胡虏,但到了我,连我都懂得人有所不杀。朱贼呢?同样被讨,李氏和朱温,你选谁做对手?列圣有良知,所以一直无法战胜我们。朱温没有,不要侥幸他手软。趁天子在,还能号召诸侯,跟着他把朱温打趴,让我免于外患,就相当把以后的仗打了。”

“天下大乱,根在诸侯失衡,天子无力制止强弱相噬,变成了另一个战国。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安定,就得让局面恢复到巢乱前——朝廷凌驾诸侯,但无法消灭所有藩镇。诸侯实力相均,单独某一家远不及朝廷,也就不敢轻燃战火。”

“至于李克用觊觎。夫人,你要明白,一旦态势转回巢乱前,他便翻不起风浪。正因为他窥伺,才要更支持朝廷。今上再世光武。等根本再坚固些,他会放任克用乱咬人吗。那时,克用自己也不敢,狗贼并不傻。”

“况且,照这个情况下去,还要死多少人?等大伙打累了,圣唐亡了不要紧,中国元气也就耗光了。四方敌寇会不会来侵?永嘉会不会重演?我就是契丹人,太了解塞外了,北方的生番契丹正在崛起,等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子壮大,见内地满目疮痍,定生孽志。那时靠谁抵挡?靠打得只剩一群痞子、无赖的油滑杀材吗。怕不是任其被打草谷。”

“为夫读了那么多经书,却管不了窗外凄风苦雨。自比去病、姜维、祖逖、李光弼是我,心生愤恨怜悯是我,置身事外是我,无可奈何也是我。本以为日薄西山,幸甚天佑……袍泽怎么想我管不着,也不在乎。我只求太平,我听够了那一个个胎在腹中妇在釜中的人间惨剧!我只想让人明白,忠臣之后不一定忠,奸臣之后不一定奸。十户之家,必有忠信。赵人,有的是英雄好汉。”

“哪怕是送命吗萧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呜呜……悔嫁了你这厮……你也是轻生死贱性命的杀材!”

萧秀在风雪漫漫的大道上策马狂奔,前后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步骑,妻子的愤怒哭吼还在耳边缭绕:“一年不回来,你就和天子去过吧。”

……

涿鹿。

外舅最近难得顺利,在幽州军的纵容下,轻松拿下武州(今河北张家口市),于十月二十七进抵新州。守军没怎么抵抗,还问李克用肯出多少钱。钱到位,便保他做节度使。换别人的话,已经上任了。但外舅囊中羞涩,听说要一百万缗赏钱,断然拒绝。

一百万……他忙活一整年还倒欠圣人三十万缗!

但不重要,打下幽州就好过了。

为此,外舅办了个小宴,和文武们高高兴兴地庆祝了一番。

这几年,真是撞了鬼!

打了这么多年,就得了个昭义,额,还有大同军。两镇,不少了。而且潞州、邢洺磁、大同,经济人口基础好。恼火的是职位有限,不够分。

李存孝没跑的时候,就整天寻思,为啥他战功第一,却半个节度使捞不到?

李嗣源、郭简(郭威之父)这些优秀的少壮派军官更惨。

李嗣源鞍前马后十年,没排到任何职务。李克用心有愧疚,专设一个马军都,拜为兵马使。唔,实际上属于都将。横冲都编制不满千,算什么兵马使?

而相比之下,那些陪嫁的堪称鸡犬升天。

扎猪,录籍太后(圣人生母)家族,过继给圣人被杨复恭害死的舅舅王瑰续香火,得名王柱。爵云中子,官又升了,中大夫,从四品下的文散官。

兼中郎将,领蕃军司总管,还娶了宗室县主。

让人非常眼红。

嘿,让猪儿走了狗屎运,大帅嫁女为何不把咱们送出去呢?

还有李存孝。去了没多久就得邓州防御使……

令人灰心丧气呀。

外舅对此倍感担忧。

他能明显感觉到许多部下提起时入朝的心驰神往。

人往高处走,想当官,想光耀门楣,人之常情,外舅能理解,但他也清楚,这样下去不行。好在此行一帆风顺。等拿下幽州,十几个州,再扩充四五万兵马,又是十几个都,随便任命。

“让女婿慢慢和全忠斗法!”李克用灌下一杯马尿,嘴巴也关不上门了:“等灭了李匡筹,扶刘仁恭上位,就两路伐赵,报浮沱河之仇。再取魏博、横海。到朝廷与朱贼拼出个结果,河北也定矣!到时候人人有刺史,个个当大帅!我那外孙若当不上太子,便让他到河北称帝为王。”

诸将大笑。

“让俺们平了河北,便一同上表,请册贤妃为二圣!”

“代王,不够贵,要封,就封晋王!”

“对,改封晋王!”

“拥他做皇帝,都当从龙功臣,定都太原。”

“有我们在,储君之位,非代王而谁何?德王懦弱,家族凑不出十个男丁。梁王李政阳,呸!全靠他有个好娘!对了,倒是赵服、赵嘉、赵恩、赵辉这些梁王外戚,听说颇有威胁。”

“敢和代王抢,老子全宰了!”

“咳咳。”盖寓扯了扯李克用袖子。

李克用没反应,继续一边痛饮,一边畅想未来。

盖寓捂了捂脸,又在桌下悄咪咪踢了两下。

大哥,你收着点啊!

代王才一岁,你就当着诸将的面说要接他到河北当皇帝……代王年岁稍长,你会说出什么我都不敢想!这不是给代王找麻烦吗,被“暴毙”、“夭折”了怎么办?

脚被踢,李克用奇怪地看了盖寓两眼:

见其连连使眼色,方回过味来,大手一挥,道:“好了!收敛些,都收敛些。”

诸将笑眯眯的点头。

“雪大,今天三军且休息,明日——”十几杯下肚,李克用的脸已涨成猪肝,正要说些什么。一名军官匆匆而入,递上一卷锦书,凑到他耳边密语了几句。

李克用双手张开锦书,身躯后仰瞄了一眼。

“……惟我成德……尊皇讨奸,如此而已。谨告诸道……”

啪!

锦书倒扣。

盖寓默默拿过来。目光所及,他的眉毛也皱成一团。

成德投向圣人,这还怎么打,拿什么名义打。

嘶。

不愧是赵贼,狡猾十足。

长安与河北的关系,得想办法破坏。或者,让圣人吃个败仗,堕一堕圣人的威望和风头。天下势,臣盈则君竭,反之亦然。若朝廷对地方、对臣民的威慑力、号召力越来越强,干点什么就都会束手束脚,极不利于对外扩张。

李克用面色如常,招呼将校继续吃喝,自己装作如厕朝外走去。

盖寓跟上。

“此事,此事还须审慎应对。”

“计将安出?”

“赵人既已出师。上策是见好就收。武州已得,再尽快克新州,然后问李匡筹要笔钱,则此行不虚。然后火速旋军,以赵人造反或复仇为由,趁其虚弱。打得下,生米煮成米饭,圣人没法为了已覆之水交恶河东,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打不下,则攻之愈急,逼赵人与朝廷划清界限,迫使他们的勤王大军回援,倒逼圣人讨我……”

“中策是以讨党项为名,攻夏。圣人闻讯,大惊之余必得分兵来救。他的嫡系部队调离一部分,光靠杂胡、外军和定、赵、蒲、夏诸侯兵,不但吃不掉张存敬,大概还会被庞师古反攻,再次打响蒲关、潼关保卫战。”

“不行,这太冒险。朱温闻讯,必携主力西进。这几年,圣人无负于我,我不忍陷朝廷于危难。”

“下策是班师,如约攻河阳、河阴。把忠臣面貌营造稳固,伺机先入河南。”

“都是些什么主意,绕得我头疼。”李克用听了,摆摆手:“继续打幽州,先杀了李匡筹再说。数次兴风作浪,该死!”

盖寓愣在那。

“大王!”

“好吧,我再想想。”

“还需上章论述,挑起圣人对成德的猜忌。”

千里勤王,却被甩脸色,充满防备,赵人下次还写得出这么文采飞扬的檄文么。

“君看着办。”李克用对这些阴谋算计不甚感兴趣,叮嘱道:”注意措辞,要有英雄气,别搞得我像个小人。圣人于我有恩,我又是位兼将相的皇亲国戚……”

他嘴笨,不知道怎么表达。

其实很简单。他和朝廷不属于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矛盾,而是彼此算计利用的斗争性矛盾。

让他灭了大唐,或者像李茂贞、韩建那样欺负圣人,他干不出来,也不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

一句话,有野心,但有底线。在规则和局势允许的范围内和你斗。就好比现在,诸侯强弱相噬的局面未得到扭转,那他随大流,攻城略地扩充实力,为以后做打算,是可以心安理得没有思想负担的。

这两章给大伙理了理成德的镇情。事实上,晚唐比较大的藩镇,都各有特点,而不是看过的某些研究成果和,动辄就给某个藩镇、某个人扣上一顶具象化的人格化帽子。懂考据,洞悉历史的普通人、专家很多,但不一定懂政治的肮脏下流,懂人的光明与丑陋。还有部分读者,看历史,少给作者扣文青”帽子。你觉得是作者某些地方写得文青,那有没有可能,是你见得太少。魏博、成德的牙兵动不动因为屁大点事哀伤大哭,我要是写出来,是不是也说我文青?历史上,晚唐宰相孔子四十世孙孔纬因为绝望世道黑暗,大唐将亡,生病后拒绝吃药,把自己熬死了。文青吗?书里崔安潜与主角辞别的那个场景,其实参考的就是昭宗出城送孔纬,君臣俩相对感慨落泪的画面,但我没写得那么深情。你不知道的,就自己去查,去看,去了解,而不是事物一超出你贫乏大脑的想象和知识储备,就给作者扣帽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