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5章 成德节度使

书名: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7

“河朔瓜分王土,自比战国诸侯,合纵连横。王师累讨,功无成者。君臣悻悻,姑息养祸,但求无事。四叛同势,天下汹汹附和,藩镇皆求以土传子孙。是谓始作俑者。流毒无穷。故百年叛乱繁炽。朝廷之事,惟扑悍帅而已。自食恶果,不外此类。若士真、进滔、景崇等孤忠输诚,力屏王室。夫与侯景乱梁,孰为轻重?唐守邦术,永之戒哉。”——史臣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十月大雪如约而来,常山内外惟余莽莽,偷得半日闲的赵国军人在古月宫办了场研讨会。

各大武士家族的话事人都来了。

墨君和。射生军都头,多次与李克用作战。副职是商人,名下有牧场和肉铺。没事喜欢到铺里剁臊子。去年李匡威劫持王镕夺位,去军府的路上突闻一声大骂,瞬间雷鸣电闪,无数牙兵在罗城探头炸喝,墨屠从毫不起眼的废墟中跃马而出,一把于贼众中抓走王镕,横于马背,大笑而去。

梁公儒。祖上是王武俊旧部,现为内中门枢宻使兼军噐作坊使。王镕袭位时只有十岁,衙军感念前人恩义,不愿架空孤儿,故效朝廷潜置枢密,众推公认忠诚廉洁、文武双全的梁公儒担任,令教导少帅,代签字,辅政。王镕元服后,梁公儒还政,作为报答,镕娶其女。

李弘规。宝臣之后,现任内外马步诸军都虞侯兼亲事内务使。前者纯领俸禄,贴身保护王镕、管理家事、秘书才是他的本职。镕不喜。无它,不顺从领导好恶,总劝他别这样别那样。

行军司马李爱,赵郡李氏子弟。

镇州团练使兼滹沱监牧使南宫见新,道愿、善商、宠颜的长兄。

衙将王子美,契丹人,王承宗的后人。

卫立,渤海杂胡,祖上卫常宁从宝臣据赵,因冒领卫姓。卢玄真,契丹人。石粲,奚人。杨成仙,鞑靼…和卫立一样,已与汉人无异。

张图南,本地将门。

……

大的小的,零零总总接近上千人。若真以“诸侯”来评价,成德是最像的。从王廷凑取代契丹王氏,到王镕,已历七世。王镕一个小孩也能得到效忠。权力传承稳定,内部祥和。并且,这帮人清晰认识到这一切得以维系的根源,因此最尽心王室。

宝臣子惟简为质长安,奉天之难,斩关护驾,七战泾师。乱平,图画凌烟阁。

王武俊子士真——“每岁税钱数百万。”

其子承元持节凤翔十年。

回鹘王氏取得统治后。王元逵修礼法,恭敬非常,尚寿安公主。刘稹叛,诏今到而次日拂晓出师。

其子绍懿临终遗言:“礼籓邻,奉李氏,则家业不坠。”

其子景崇——“庞勋之乱,发兵平贼。巢乱,伪使来招降,景崇斩之,即檄告诸道勤王,自先出师入关讨巢。闻行在成都,进贡旋至。每语及宗庙,辄痛心。”

到王镕——“杨复光追巢河南,诏成德供军,乃奉诏屡给粮。先圣还长安,献战马耕牛、兵甲数以万计。”

我完全拥护王室,也可以按直辖州县纳税,讨逆。总之,朝廷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但必须以“诸侯”的身份自治一方,这是赵人的核心利益与诉求。你能答应,那他们就会像王绍懿对百官的训话“礼邻藩,奉李氏”那样,谨守职分,全力维护愿意捏着鼻子局部开历史倒车的圣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有目共睹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背景下,除了李氏,如果不是没得选,敢贰吗。你的“基业”怎么来的,没点逼数?

“当!”音乐悠扬,满脸络腮胡的王子美抱着琵琶唱起了庾信的《舞媚娘》:“呜呼…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

“哈哈哈!”众军士大笑,会唱的跟着齐唱:“浓黛直点!额角轻……黄……我只疑~落花谩去,谁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少年耶,少年唯有欢乐……唉!饮酒那得留残?那得留残!”

不会唱的,则摇头晃脑哼哼,打拍子助兴。

不时有人举杯站起,即兴赋诗,真是风流艺术。

“噌!”曲终收拨当心画。

“彩!”

“浔阳江头妇也不过如此吧?时人不识子美琶,听遍教坊也枉然呐。”

“子美大才,可入朝为圣人表演了。”

“来来来,饮胜!”

你一言我一语,王子美嘴上“羞愧羞愧”,眼里却不禁得色,正在拱手谦让准备再弹一首,却听见梁公儒雄浑的嗓音压过嘈杂:“诸位!”

王子美放下了琵琶。

其他唱歌说话的也停止了交头接耳,坐直身子,表情一肃,该讨论正事了。

梁公儒走到人群中,小幅度踱步:“初二抄得榜文。天子在绛、怀与贼鏖战日久,先败谢彦章,复挫张存敬突围。庞师古数次救援……另,魏、齐、襄、荆、沧、夏、回鹘入卫,义武军也派了数千人。举世伐汴,比讨黄巢。今日便是说说何去何从。”

李弘规率先表态,欲定基调:“国破山河在,天下还是姓李。”

“难说。”立刻有人反驳:“光启之乱,邠宁劫天子,凤翔质公卿。大顺之乱,内竖焚宫,四帅称兵灞上……大厦几毁于家贼。连雍人、奴婢都滋生孽志,以傕、汜为逞,荧惑可见焉。去岁从使冬至朝贺,察国情,杀材桀骜,朽木充庭,白骨……全靠天子一个人勉力支撑。局面比孝庄帝还糟。暴崩则国顿亡。那还是个欢乐少年,却让我数了几十根白发,已有英年之兆。且贼霸中原,得剿到猴年马月?又,沙陀贪我,燕贼狡恶。我带甲不过十六万,设使损失过多,将何自保?神龙逆鳞而伤,汴贼犹炽,此时勤王,为时过早。”

意思很简单。

现在参战,容易被趁火打劫。也不太看好朝廷,即使圣人的成就并不小。这类人,除非收复洛阳,在地理上取得标志性进展,或者揍他一顿,让他知道厉害,否则他只会觉得你虚有其表。

闻言,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惊愕,有人发笑。

“公言谬也。”卢士真抢先开口,异议道:“以气奄奄略定巡属,席河陇,争河中。岂非自渡者神渡,天子有天佑?以弱胜强,正是上命回改,土运归位。天下还是姓李。想吾辈祖宗,靠着从安史造反才得以占了冀州栖身,土地传付百年来,人人喊打。俟李亡,谁能容我?河朔以我地最小,力稍弱,财最富。处于方今,就像西施裸身睡在朱温身边,岂有幸免之理!俟李亡,强人来淫,谁能救我?锦上添花千万朵,不如雪中送炭二三钱。瞻前顾后,一旦错失良机,会影响成德在朝廷的地位。”

不少人微微点头,包括刚才提出“荧惑可见”的衙将在内,也没人再说话。这一通对话,算是在明面上再次统一了“天下还是姓李”的政治立场。

沉默了一会,卫立用感慨的语气发言道:“我成德父子数代为国家击退朱滔,平泽潞,破庞勋,防吐蕃。会诸道讨巢,自逼为兽,以肉为食凡两年。阵亡将士的血衣还在他们家里。大河以北,没有比我们更忠诚的。虽出了李茂贞这等败类,却也有王从训正名。此番国发大盗,连魏博那帮小人都宣誓了,勤王在于必矣,但议者有三。”

“直言。”梁公儒等人点头道。

卫立扫了一圈,竖起一根手指头:“天子、朱贼是什么人?朱贼权欲熏心,劣迹斑驳,不必说。天子呢?若天子生性刻薄,好大喜功。此时为了讨贼,假示宽容,俟平天下,翻脸不认人,将我当成逆藩征讨,欲成所谓元和大业,届时奈何?难道公等愿意效忠一个无情无义的天子吗!父不舐犊,子何孝之!不能维护我,那我为什么尊皇讨奸!”

话说得直白凶狠,却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让军人们有股鼓噪的冲动。

卫立幽沉的目光最终落在南宫见新身上:“南宫的妹妹在特承恩眷,道愿入朝也有些时日了,在座没有谁比公更了解天子了,且为诸位说说天子吧。”

这—

南宫见新感到为难。

通过宠颜的信他确实知道诸多唐宫秘史。比如五胡乱华,三武飞仙蓬莱殿,月落萧啼血满天。才人亵渎夜不脱,半晚鬼窥上清殿……但“寡人有异疾”的这些事肯定不能说,不能打破赵人对天子英明神武、端坐缥缈、不染凡尘的美好幻想。

额,除了有一点点好色,想不到其他明显缺点了。

即使是这个“病”,当真严重吗?不见得。

大帅年二十一,妻妾八十七。照这个趋势,突破一千只是时间问题。天子的妃嫔满打满算不到二十。数量比寻常王侯都差得远,也不抢别人的。只是花样多。放眼古今,堪称清流了。

很扯。但封建贵族大略如此。你稍稍克制一下,勉强当个人,就是他们的极限。

哪些可以说呢。

天子曾和太尉下乡游历京师武功县,在一户百姓家里吃了两碗蒸麦,给了一匹绢作为餐费。

不奢侈。

符合军民的胃口——成德风气出了名的节俭淳朴,后世崔胤尽诛内竖后专门派人到成德招募小孩。

曾在麟德殿招待贤妃的两千余陪嫁将士。

可见坦诚,大方,热情。

曾在禁院和女御们挖地喂鱼点豆腐,摘水果,掀宫女裙子……虽有游戏性质,但和下人相处融洽,玩得来,性或本善。

潼关抵抗朱温和军士住一个房间,睡通榻。在军营时代思乡的军士写家书,在起床上朝的料峭凌晨给阿妹掖紧被角,脚步悄悄离去。阵亡的每一个军人尽量搜罗到遗体残骸带回去。

如果说这些是小事。

那么。

历年安置流民六十余万。给延资库干活的“吏”提供免费午餐。盐价从三百多文降到一百五。造开平神社,存放阵亡将士英灵神位……都需要真金白银,需要费心思。

能相忍为国。西门重遂据说是不止一次“教训”他,但死后徒子徒孙谁也没被清算。

文采好。

情绪稳定。

有信誉,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这对于诸侯而言最重要,直接关系到身家存亡。

……

优点着实不少。

难怪把阿妹迷得神魂颠倒,言必称圣君。

若能活过五十,别学玄宗中途堕落,大治有望。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

“天子连魏博那帮朝秦暮楚的乡巴佬都能接纳,何谓素以忠孝教民的成德?”

“欢乐少年,便有卧薪尝胆之韧,真乃我圣唐之福啊。”

“尝闻天子昏庸无能,必为覆灭之主。今日听南宫这么一说,眼望朝野,天子并非无所作为,只是从前受制于腋肘内竖,威权不专,政出寺人,所以显得愚昧。”

“诚然。据景福二年入朝公干的周式所言,天子从旦至暮,一日最多能阅奏书四百封,下王言三十九条,见臣十二人。别问某如何记得这么清,悚然也,故刻骨铭心。太尉、刘相、崔公用事四朝,名满天下,目火如炬,对天子也有美称,谓之平难天皇。正气丹心高悬在北极上,吾等只需勠力同心,如群星拱月,晋侯替携,定能再造圣唐。”

“唉,且乐且忧。乐者,或许出了一个可以收拾离乱的命运之主。所忧者,这于河北、于成德并非好事。而来朝代,君臣共患难者,甚矣。可同富贵者,鲜也。”

“好了!”墨君和双手一叉,西斜举,肃然起敬盖棺定论:“伟大天子,睿真圣人,命运之主。”

王子美把琵琶一滑,不自觉换了称谓:“本来还说让道愿兄打头阵暂作观察,看来他是不会复还,要迷醉在帝乡了。也罢,只要不是豺狼朱温,当事。至于将来……将来谁说得定啊!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吾辈豪侠,死且不避,岂因怀疑圣人以后会负我而现在不忠?今日值得托付,即足矣!”

亲事内务使李弘规举手道:“某附议。”

龙山都头石粲举手道:“某附议。”

杨成仙举手道:“某附议。”

“某附议!”

“……”

“善!”南宫见新双手一拍,赞道:“众志成城,大事可济!卫立,第二议该是出师几何吧?”

卫立颔首,道:“某意,不能超过五万兵马。若伤亡近五万而汴贼未平,则不再发一兵一卒。如此,上不负天子,下不愧三军。不失自保之力,也对得起列圣对我等的庇佑了。”

差不多。

成德现有步、骑、团练十六万。

团练。不用说,半农民兵。但别小看,成德虽然安逸,武风并未堕落。中唐以来就是著名的杀材产地。年轻人,男男女女以骑马、射箭、讨论军事为习惯。定期保持训练,能战的。后世他们能与李、朱周旋四十多年,就靠这个。小王也是这个出身。

步骑正规军约七万。

按人口基数扩充,总兵力能飙到三十万。

镇、冀、深、赵听起来陌生,常山、涿郡、巨鹿、安平国、赵郡眼熟吧。仅常山,开元户4.3万,元和户1.8万。长庆以来太平七十余年人口早恢复了,多半还有反超。去年败于李克用,王镕拿钱买平安,随手50万匹丝绸。四州人口总量一百二十万打底。论经济,晚唐唯一真神。就是这么豪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成德以骑兵为主。

“邢平,克用遂涉河谋山东,会大澍,赵军奄至,克用匿林中以免。”

“克用攻赵,度滹沱。赵人引骑十万夜济礠水,击败之,斩二万级,夺铠器三百乘,克用退壁栾城。”

就这两年的事。

能看出什么?

骑兵多。战斗力强,硬刚李克用的骑兵不落下风。具有夜战能力。“夜济礠水”后立即投入作战并取胜,足见战马体力好、耐力强、纪律严,骑士的营养足,不是夜盲症。战斗素养在线,不次沙陀。

成德骑兵事业强盛,一方面在于区位优势。冀州嘛——“凡以其山川襟带,原野平旷。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重地。”二是奚人、契丹、回鹘之类的外籍将门多,虽汉化已深,张口圣唐,胡虏打法还没忘。群众俗于弓马、兵源优质也是一大因素。

“出师”达成一致,接下来就好办了。

刚有人询问谁守井陉,石粲就举起手掌。这样,防备北边易定、幽州和西边邢洺磁、东边魏博的人选也就跟着妥定。自荐的,按惯例举手表决,投票。没有自荐的,则各自提名,辩论当选。勤王大军统帅以及首批出兵数量,出征日期,由节度使裁决。

赵人自诩忠孝,只“指导”重大政策。

“诸位,某的话还没说完。”卫立抬手按下躁动,道:“大帅元服未久,少年脾性甚重。执政仁有余而武不足。克用之犯,我等皆主战而独主和,遂以五十万匹锦帛易退沙陀。贪图享受,迷信黄老,常言无为,但求无事。以某对大帅的了解,畏于朱贼之强,多半会婉拒勤王,换给天子送钱送粮。窃见还得逼大帅一把,逼他抗汴。”

不是谁都有圣人的胆量。

王镕没有。

而且年纪轻轻就迷上了吃金丹、炼外丹、筑基、辟谷。为了修仙,重金招聘了一批道士、宾客,一闭关,一出游,动辄十天半个月不露面不归宿。军政全甩给武夫打理,如无必要不过问。有时候在外玩疯了,幕僚文官劝他不动,经常搞出“牙兵大出”、“牙兵大躁”的闹剧。武夫们到处找人,拿着刀逼他回家、上班。

离大谱。

无大语。

圣人破大防。

暴殄天物!他要是有如许忠孝勇武高素质的标杆健儿,何愁天下不平?

“是得逼大帅一把。”李弘规首倡道:“方今乱世,天子以万乘之尊尚且朝不保夕,不得不亲当矢石,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大帅却醉心修宫观,造园林,养妖人,求长生之道。这若是在魏博、幽州,脑袋恐怕已经挂在城门上示众了,在汴宋,在武宁,在沧州,衙军也已清帅侧之恶了……”

军人们安静地跪坐在大殿里,一双双眼睛看着他。随着发言愈发悍然,众军也议论纷纷。

“大帅在做什么?”

“区区长生难道重于四州军民的富强安乐?”

“吾辈这些饱读圣贤之书、武德充沛的军人在大帅的眼中算什么呢,不比道士值得亲近吗?”

“拥护圣唐,就是拥护我们自己。我们与长安天子,就好像是宗周诸姬与镐京王室一样啊。礼邻藩,尊朝廷,奉李氏。这是先王(王景崇,进位常山王)弥留之际再三叮嘱的遗命。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帅竟然不以为意,是不智也。先王的训诫,不放在心上,是不孝也。”

“某听到了先王在黄泉的哭声。”

“公主(寿安公主,下嫁成德为主母)的魂灵已不得安息。”

“忠诚的成德将士不能继续坐视少主堕落。”

“大帅行为不端。”

“征大中故事,起兵,请节度使悔过自新。”

这时,只见衙将苏汉衡拍案而起:“清帅侧!杀妖道!请帅讨汴!”

“儿郎们,鼓噪起来!”卢士真霍然起身,张开双手。

情绪已到位,哗啦啦,密密麻麻的军人同时站起,众口一致的怒吼震耳欲聋,回荡在古月宫:“清帅侧!杀妖道!请帅讨汴!!”

……

王镕的母亲何氏是一个极其严厉的女人,子女但有犯错,动加捶挞。

在她的教导下,王镕平静地过着一种既无忧虑也无快乐谨小慎微的枯燥生活。不谙世事,不识人心险恶,对眼下没什么不如意,也没盼头,从小一心所想的:“只要飞升成仙就好了。”后来,王景崇因为吃金丹三十多岁就死了,没两年何氏也芳华病逝。双亲离世后,解除封印的王镕稍一懂事就迫不及待地释放天性。修仙,启动!

水榭边繁茂葱郁的菩提树下。

已长成一个静淑幽姻的美男子的王镕正在全神贯注地修炼“元炁”。

快筑基了,可不能懈怠。

当悉悉索索的脚步声在道观外出现,一个圆圆的东西从围墙上被丢到了庭院中间,还拖着血迹,正是王镕聚集的道士之一。

听到动静的王镕只看了一眼就道心大乱。

“这,这!”

“谁干的?”

“来人,来人,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把李弘规和梁父召来。”

“后……后院军何在?”

回答他的却是一群以前恭敬无比此刻却冷漠凶戾的牙兵,几乎眨眼就把小小道观站得满满当当。

王镕脸色变得煞白。

一名军官走出人群拜倒,大声道:“启禀大帅,将士们前来是为诛杀妖人,请无忧!”说罢把王镕扶了起来。

“你,你们!”王镕理了理凌乱的衣冠,指着牙兵们:“众正之路已开,军府尽是贤明,我身边哪来的妖人!莫不是要学魏博土狗,对我下克上不成?说,谁想篡位。”

那军官立刻叉手施礼,绝口否认:“绝无此事!现妖人已伏法,将士们还有一桩军务禀报。”

王镕甩甩袖子,神色不耐烦:“军政不是让你们看着办吗?我不听,我不听。”

“大帅,我等议定讨贼。”

“什么?”王镕没法不听了,两眼一瞪,呵斥道:“胡闹!朱贼胜兵数十万,朝廷拉上魏、晋、齐、兖、郓、襄、夏都奈何不得……出兵就算了,沙陀虎视眈眈,万一打输了,四州不保矣。再进贡一批财货,送五十万匹绢、二十万石粮,略表寸心,以解君忧。”

“不可,不可!”牙兵们同时前趋一步,齐声驳喝。

王镕气得七窍生烟,手指抬起,数落几下:“你们……那我且问问,打输了,李克用趁势来攻,如何抵御?岂有此理…还带着兵甲,想干什么.我不从,就下杀手吗?”

“我不反!我不反!但请讨贼!”牙兵们摇头,呼啦啦单膝下跪。卢士真作为代表,捧着王镕的足,泣声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尊皇讨奸,三军所愿,请大帅……主持大局!”

“尊皇讨奸,请大帅主持大局——”大雪里,牙兵们昂首挺胸,齐刷刷喝道。

闻讯赶来的判官周式小跑到王镕面前挡着,责怪李弘规、南宫见新等人:“这已是辱主。快把军士带走。诸侯勤王,理所当然,但事关重大,还须从长计议。”

“贼势如火,不容时刻。众志已城,谁敢违背?尊皇讨奸,就在今日。”李弘规指着义愤填膺的军人们,摊了摊手。

“就在今日!”军士们再次一起上前一步。

王镕气得浑身发抖,陡然,把莲花冠摘下重重一摔:“我——”

注意力却被转移,忘了说下去。道观门口,一群哭哭啼啼的道士、如花似玉的女冠被军人们一左一右“扶”了进来。还有炼制的丹药,各种经籍,法器,被乱七八糟的塞在箱子里,被牙兵扛在肩上,又放在地上。

“王公救我!”有道士哭腔呼喊。

“呜呜…”女冠泪眼朦胧,一枝梨花春带雨。

王镕不傻,见到这些人,瞬间明白了。

背着手儿转了几圈。

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望了望有价无市的法器、经文,新鲜出炉的仙丹……

跺了跺脚。

心,最终还是毫不意外的软了。钱财,他不在乎。权力无所谓,有最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些没了……修仙无望,那还不如让他去死!

见状,牙兵们趁势大躁,发动最后攻势:“尊皇讨奸!!请大帅主持大局!!!”

“理应…如此…”王镕无精打采,怏怏道。

为了修炼,将皮囊污于世俗,忍受案牍庶务的红尘凌辱,不是同卖身补助艰难生活的妓女一样吗?想到这,更伤心了。背对着众军,在静静落雪声中,把面目深深遮在长袖里,像被迫出嫁的六宫公主,王镕低声地哭了。

“还愣着干什么?护送大帅回府。”王子美一挥手。

众人一哄而上,将王镕带上备好的红香小轿,喜气洋洋地抬往府邸。

似乎,又一个藩镇要下场了。

投票!投票啊!要我打电话告诉你怎么投票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