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7章 刺客

书名: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7

“陷金商了。”

“唐军过襄阳矣。”

“李圣人驻跸武当山,出入旗帜如云,排场堪比武帝出巡,令司农卿李群、赵匡凝征金、商、均、房、襄、邓营建行宫。”

近日的汴梁有些风声鹤唳,关于李逆的消息频繁传来。比长春、仁寿、华清之奢造什么凌霄宫,又称汴贼侵逼巡属,强迁金商均房四州居民于庆阳、新秦、上、北地、凉州、金城、银七郡。

三月十九,京兆尹孙惟晟、司隶校尉韩仪、御史中丞吴公度自长安来督办此事,促豪富、官绅先西行。二十三,以兵驱士庶续发,老弱襁褓无一例外,搞得号哭满路。

朱温坐不住了。李竖新得三州,实力更上层楼,而他却原地踏步。不,其实是在退步。算算,丢了几个州了?楚、濠陷于行密。朱某不愿再树一敌,不但捏鼻子认了,还按李振画策,接连遣使邀行密共图大事,歌颂之——功宜为王,何不为楚帝?

宿州被叛徒邵光稠、侯嵩占据,尚未讨平。

徐州刘亥、垣庆忌之乱方炽。朱温已派出得力干将——长剑军都虞侯徐怀玉、顺义使王檀加紧围剿。不同于圣人,姓刘的人造反,朱温是真害怕。别忘了,玄宗年间金刀谶仍在发威。

蔡州刺史崔洪也蠢蠢欲动。

除了地盘不靖,内部亦暗流涌动。二月,敬翔举行了第一次科举,结果应试考生只有惨不忍睹的百余人,着实羞煞庙堂,让朱温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说明了一件事,有识之士根本不看好大梁。

不,其实更多的是害怕。

至德二年,王师光复长安后,御史中丞崔器将降贼文武集中到一起,命他们赤膊光脚站在含元殿御道上。罚站后,又令其跪在地上捶胸顿首忏悔罪行,周围则环立着一群虎视眈眈的武夫。灵武群臣也被召来围观,接受“这就是叛徒的下场”现场教育。

收洛阳,陈希烈等三百馀伪官被押回京师。肃宗下令赦免,但御史台抗旨,依旧极尽羞磨,然后打入大理、京兆狱,当死则死,该族则族。与之有关系的家属、故旧也统统坐牢论罪。

巢乱期间处理贰臣,女人亦不能免。是公卿贵族之家而臣妾贼属,枭首。

朱玫之乱平,诏附藩镇者——“伪宰相郑昌图、裴澈于所在集众斩首,时受官者甚众,法司皆处以极法。”萧遘赐死永乐驿。

诗佛王维受安禄山之官,被判死刑,若不是御史在他家搜出表达亡国之痛的《凝思池》一作,以及其弟王缙的营救,脑袋搬家了。

很显然,对贰臣近乎零容忍。肃宗为买人心,明旨宽宥,但外朝不听,杀得满城风雨。萧遘这些世家怎么了?世家当贰臣,罪加一等。

如今的形势,长安天子犹在,潼关以西的广袤地域仍处于其统治之下,当贰臣的风险太高,大多数读书人还不敢贸然下注。你看,剑、岭、湖、晋、燕、河北各地明面上不也接受了李氏的诏书,痛陈与朱逆的不共戴天之仇么?安禄山、黄巢好歹短暂占据过关中,朱温两次进薄却撞了个头破血流,你让大伙怎么确信你终成大事?都要生存的,希望不大的事,为什么跟你赌。

另外,夫妻日积月累的矛盾持续发酵,量变转入了质变——那一夜,断断续续的喘息声在幽冷的椒房殿响到拂晓。天后被捆绑起来吊在半空中,朱温打了她。

俩人对彼此的不满很久了。

张惠恨朱温攻打同州,因为这间接导致她的第一任丈夫、父母被杀,让她和虞城君沦落魔窟,厌恶他好杀,好笑他黄袍加身,黄袍一穿,就是皇帝了?反感他将自己母子带上深渊鬼路。恶心他强占王语;后悔做了这么一个孽畜的妻子。

朱温也对她不爽。

因为天后坚决不肯给他生第二个孩子,在方方面面限制他。因为王语一事,开摆的天后拒绝再为他出谋划策,拒绝再帮他主持朝堂。因为天后说什么遗孀与孤儿,让他觉得被诅咒了。

夫妻彻底貌合神离,形同陌路。朱温对白月光也没那么痴迷了,想决绝吧,当了十年舔狗,沉没成本略大,又舍不得。而且这女人价值匪浅,他还想继续利用其拉拢控制人心。

就…很纠结。

朱圣两眼无神地仰头坐在椅子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振、翔、迪、符联袂而至。对朱圣行礼,上不动。

四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尴尬:从来元气满满热情洋溢的陛下如何颓废灰心至斯了?

曾经虽弱小,却是在走上坡路,每天成就感拉满,自然积极。现在走起了下坡路,能一样吗。

别说朱圣,一直意气风发的李振亦有些黯然,完全失去了刚扯旗时的锐气,心里也有点虚——伪唐,是不是果然天命未改?

几位心腹坐了下来。

见朱圣瘫在那装死,迟迟不说话,敬翔挑起话题:“大梁既鼎中原,而唐主死而不僵,四方沸腾,该如何经略天下?”

“必以先诛唐主,以绝天下人望。李逆授首,残唐分崩离析,则四海不足平。”李振道。他还是老思路。河北、齐鲁、江南别慌,先把李晔弄死,屠了李氏全族,不然实在不像话。李贼一死,本就各怀鬼胎的诸侯就联合不起来了。否则这么被耗下去,等死吧!

“怎么杀?”朱圣探出脑袋,道:“朕急欲攘虏扫妖,澄清寰宇,恨不得现在便掐死李竖这巨贼。食其肉,寝其皮,饮其血,伐其妻女。”

“承宗表谦恭而心无忌惮,与李师道奸计百端。焚河阴仓,杀武元衡。是时,赵齐刺客,所在窃发,毁襄阳佛寺,斩肃宗门戟,烧高祖寝宫,兼欲伏甲屠雒……”李振含糊不清的说了一句。

“用刺客?”朱圣追问。

都低头不答。

唐代是中国历史最流行刺客的时期。

元吉多匿亡命,厚赐使为用。

太子承乾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及壮士百馀人谋杀魏王泰。

十月十八夜,盗入第杀辅国,携首而去。

薛雄刺史卫州,承嗣诱降,雄不可。承嗣使盗杀之,屠其家。

尤以中唐为盛。元和时,刺客出没全国,伏杀执政团队。在李渊坟头上蹦迪。摧毁李亨献陵的神道门。烧行宫寺庙。甚至还出现了大规模刺客潜入雒阳准备制造屠杀的暴恐事件。

晚唐风气犹在。

朱玫欲朝廷讨克用,数遣人潜入京城,烧积聚,或刺杀近侍,声云克用所为。

李茂贞使其党纠合数百千人,拥观军容使西门重遂马诉曰:“岐帅无罪,不宜致讨,使百姓涂炭。”这次半路抓住你发出警告,下回,呵呵。

小校韩武数于使厅上马,牙司止之,武怒曰:“司徒许我为节度使!”王建遣人刺杀之。

使者致诏还,杨复恭遣腹心张绾刺杀之。

朱温围岐,王师范遣刺客入关——“至华州,巡逻疑其有异,剖舆视之,兵仗也。众因呼,杀敬思而遁。”大街上干掉镇将,潇洒而去。

知训初学兵于朱瑾,瑾力教之,后因索马于瑾,瑾不与,夜遣壮士刺瑾,瑾手刃数人。

但话说回来,虽然这是普遍现象,但毕竟下作。堂堂圣人、宰相相聚一殿居然在这商量用刺客干掉李逆,传出去让人怎么看?黔驴技穷?所以一个李振敢提,一个朱温敢问,而敬翔、裴迪、萧符都不肯吭声。

朱圣有点泄气。

他不傻。文人素来求名,李振这样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人是少数。组织杀驾这种事,无论成败,注定会背上贾充、李儒的丑名。

敬翔他们不吱声,就只有问李振了。

“你出去。”朱圣对坐在角落里的起居官挥手道。他要策划阴谋,这种事怎能被记录下来,玷污他的英名?若成了,千百年后昭昭史册上不就多了一行字——梁祖以臣讨君数无功,乃遣刺客入长安。甲子,盗入大明宫,携帝首而去,国祚遂兴?

起居官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摇头道:“以太宗之骄横,尚且只欲此注,岂有逐史官之天子?”

“崔子杀之!”朱圣勃然作色,拍案恫吓。

起居官看了看他,又挨个打量李振、敬翔、裴迪、萧符,收起东西大步而去。平时一个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了疑难杂症,瞬间黑暗不敢示人。

突然就感觉他们在过家家。

罢了,且挂印而去,谁爱做大梁的史官谁来做吧。

“仅仅杀掉李贼还不够,那杜让能、刘崇望之辈,用事累朝…”待起居官走出大殿,朱圣方重新捡起话题。说这话时嗓门压得极低,同时左右观察,仿佛还是怕被人听见。

“使除此二人,则断李贼一臂。”李振予以认可,眼珠子一转,又补充道:“王从训、赵服、赵嘉、扎猪、郑延昌亦是走狗,不可不诛。另,赵妃之子政阳寄养玄都观,长子敬慎业已出宫开第独居……”

看得出来,他早有此意,情报工作做得很足。

“李竖出警入跸,如之奈何?”朱圣最在乎这个,打断道。

“可拣选壮士数百,乔装入关。再收买他左右卫士、女御、寺人、翰林近官;两策并用。”李振不假思索,胸有成竹道:“李逆血洗宫廷,又禁其秉政握兵,但使之为扫洒、杂役之人。中官与他,可谓仇雠。”

朱圣一听,觉得这个办法好。中官只是不参政了,人还在。联络上那么几个对他心怀怨恨兼有鱼弘志、刘克明胆量的,得手的概率很大!不过寺人、女御深居唐宫,如何结交呢?

“这就要想办法了。”李振抿了口茶,道:“此事,非一朝一夕可为,切不可操之过急。”

那么容易就让咱们勾搭上了,宣徽使宇文柔、飞龙使张承业、宫正令杨可曦之辈是傻子么。

女官,别小看。

她们也是中官的一员,仪、食、寝、服、宫、功、馆七司深入到皇帝的方方面面,是北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没她们配合,能发生那么多天子、妃嫔、子嗣暴毙的事?宣徽院、左藏库同样有不少女官干活,杀人如麻的蛇女也很常见,真当宇文柔这帮毒妇是花瓶?

“容后细议。”朱圣越聊越兴奋,趁热打铁道:“选刺客入关这一计,谁能为使?”

“寇彦卿允文允武,机敏过人,老辣干练。”李振对曰。

“他?”朱圣顿时不高兴了,拒绝道:“彦卿,朕之神将也,不可入不测险境。”

李振皱起眉头。舍不得孩子,如何套得着狼?连儿媳妇、敬翔的妻子都能通奸,何怜一寇彦卿?他连九族都敢弃之不顾,陛下却妇人之仁。干大事惜本,岂创业之主哉!

“河中行营招讨使张存敬、滑州都虞侯丁会可也。”李振想了想,又说道。

“休提存敬、丁会!”朱圣一听就火了,颇为不忿。

张存敬整天悲天悯人,到河中不满一年就收了七个假子假女。假惺惺地大发善心给谁看?阴养民意军心么。而且他怀疑张存敬对天后有非分之想。前几天遣使奏事,还别出心裁送了一批春笋、时令鱼,说给天后补身子……

差点没气死朱圣。他的女人,要你来关切!

还有那丁会。动不动就府中大喊大叫,哭得眼泪汪汪。一州都虞侯,就痴迷给人号丧?

给谁嚎呢?

李振暗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自己想吧。

“朕再物色物色。”朱圣转而说到其他事:“拒阳川之败影响之深,无须赘言。王彦章铸兹大错,丧师辱国,为李晔一竖杀得仅以身免,简直可笑……李军什么货色,朕岂不知。守城有余,野战力有未逮。如何能败我两万步骑?朕欲诛王彦章,以正军法。”

“不可!”一直沉默的敬翔忍不住了,拱手谏道:“此战,臣也看过陈令勋、邵赞、刘重霸的奏书,罪实不在将。且,王彦章从军以来,冲锋陷阵,功勋卓著。虽时有悖逆之言,情有可原,风气如此。难道指望武夫都是郭子仪、李晟、马璘吗。倘以一败而杀,今后谁敢主动出战?”

想着朝堂文臣都是裴度、嵇绍,武将都是忠肝义胆的文明人,大伙众正盈朝,这不是搞笑吗。

方今世道,哪有那么多忠臣!

况且你自己就是“既以逆取”的反贼,还盼着手下都给你说好听的?

但王彦章如此大败,不施以惩罚也不合理。

“可罢其左羽林大将军之官,汝州金商均都防御使之职。”敬翔建议道。

朱温犹豫良久,眼睛睁开又闭上,闭上又睁开,如此反复几次,方轻轻道:“便饶了此辈。”

萧符在一旁察言观色。还好,陛下没暴怒失智。王彦章甚得天后赏识,逃回来那日入宫面圣,天后不但没怪罪,还好言安慰。杀了他,已经同床异梦的二圣恐怕就没有和解的余地了。

“李竖饕餮鲸虎之象已现,今年又被他得到金商,打通了征讨荆楚诸镇的道路,长此以往,势大难制,残局该做决断了。”李振提醒道。

“这巨贼!”朱圣听到“李竖”二字就烦躁不已。荆楚地方偏远,一到夏季雨水不断,蛇虫满路,不好军事干涉。诸侯也普遍弱小,难堪扶持。被李逆荡平是必然的,时间问题罢了。

但大梁缺乏经略荆襄的水师、兵力、将领,李逆也不具备,却可以依靠他那该死的大义削弱对方的反抗意志。南方诸侯即便抵抗,程度也有限。金商就是现例,王彦章一败,鲁崇矩、姚畅马上就降了,冯行袭的万余大军更是逃亡过半。

其他制约李逆东侵的有效方案,可能就再试试潼、蒲了,或者向陕、河中增兵,摆出随时大举进攻的势态,迫使李逆不敢轻易离开关中。

“不若从汝、许两路出击,夺取南阳,以此为基,囤积重兵防遏李逆,比得楚州窥伺淮南故事。”敬翔突发奇想道。

朱温低头沉吟许久。

拿下南阳当钉子,确实可以。

但眼下该地为赵匡凝所据,用兵南阳,李竖不可能坐视不救,而他对李逆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每失利一次,就是给对方涨威望;能没创伤吗?

不到不得已,或者拥有绝对优势,朱圣现在是真不愿对上李逆。此贼就是个癞蛤蟆,咬不死人,恶心死人。

“陛下!”见朱圣又出神,敬翔高声喊道。

“朕,朕再想想。”朱圣稍稍打起精神。潼关受挫,鄂、魏反,侯嵩、邵光稠反;蒲关失利,淄青、魏博大举讨伐,义成军作乱,徐州刘亥、垣庆忌反。对李作战的后果,令人心悸。

“圣人何必灰心丧气?”瞧他愁眉苦脸的,李振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昔安庆绪退保邺城,燕人几以大厦将倾。谁料史思明力挽狂澜,大败九镇?使思明不苛子,朝义不弑父。鹿死唐燕,犹未可知。李竖兵不过数万,一时猖狂,回光返照而已。当天命之去,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再造之力?乞圣人勿虑,稳扎稳打,去心魔。”

朱温一听,是这么个道理,但旋记起李竖那张臭脸,以及瞳孔中流露出的轻视、讥笑、漠然,还有在首阳山被一箭射断大纛的羞辱,还有张氏那贱妇每每提及李逆时一闪而过的佩服、好奇、欣赏,羞愤再度浮起:“子非鱼,安知鱼之痛!”

说完,气冲冲地跑了,留下几人面面相觑。

陛下这性子,是越来越不稳定了。

******

三月的武当山春光明媚,山脚下桃花盛开,蜂蝶穿梭。李珽脱掉鞋履,被卫士寸寸搜身后,被南宫宠颜引进寺门——里面就是万寿院了。有假山,池塘,银杏坛,桃林,碑亭。一人合抱的银杏树下,圣人静静坐在绿荫里,闭目假寐。

身边有几个女人。有的在办公,有的在制作糕点,有的在说话。

“荆南节度使掌书记臣李珽拜见天子。”

“字公度?”

“是。”

“二十四登进士,授校书郎。未久,丁内艰,家贫无以葬母,于是沿途乞讨而后丧。服阕征为御史,因无盘缠无法上任。成汭镇江陵,辟为掌书记。听说还是敦煌人?李书记好生俊俏,又有词赋经济之能,兼古仁人品德;比我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庸官强多了。”圣人如数家珍,微微感慨。

“陛下……”李珽面露奇色。

“给他拿个蒲团坐。”圣人对闻人楚楚说道。

“谢陛下。”

一边蒸糕点的女人端着盘子走了过来,将新鲜弄好的糕点放在圣人身前的案几上。

“你是赵若昭?”看见她的长相,李珽下意识问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