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0章 西蜀与归义军

书名:上命昭唐 作者:控制变量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7

圣人劳于案牍,身心疲惫,经不起折腾。韦懿稍微尽欢了五次,便放过了他。等圣人昏昏睡去,听着耳边鼾声,韦懿轻手轻脚坐起来,擦了擦身上残留的绮异污垢,独自穿衣起床梳发。一切收拾好,她又回到榻边,为圣人掖了掖被角。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韦懿轻轻呢喃,神清气爽地出了蓬莱殿。看见她两腮潮红,神采焕发,早早上值的起居舍人捉墨在《景福注》上记录:“小逍遥公房韦美人懿,深见辩慧,美容止,善应对,妩楚过人,帝由是爱之。”

景福二年二月十六,剑峡三川夔路招抚宣谕使奏。窃据成都的随驾五都、鹿晏弘部蔡军余众与杨守亮等作战不力,杀留后魏弘夫冲喜,脔食其族。从凤州开赴蜀中打江山的兽兵亦杀防御使满存,西溃吐蕃——“凡战及州县,横骸满路,腐汁盈渠,白骨累聚,如丘塔焉;活率羸喘。”

朝廷以蜀久乱,委尚书右丞杨涉充和协使,入蜀调停张虔裕、杨晟、杨守贞、杨守忠、杨守厚等帅罢兵停战——“诚心奉上,宜各归本镇俟命。使暴横如故,血鏖不休,五月兵革不息,则六师移之。”先给这帮杀材打个招呼,不起作用再说吧。

不到万不得已,圣人不想在巴蜀开战。

路远、道险,不能以雷霆之势讨平,则容易陷入泥潭。

其二。主力入蜀,朱温趁机来攻的可能很大。再者,长安无主日久,内部会不会有谁造反夺位呢?随便拥个宗室或者亲王,大散关再派可靠之兵一守,把你尊为太上皇,你除了干瞪眼还能怎样。别笑,几年前才发生过的闹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后勤的运输以及粮食消耗——千里转运数万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兵甲装备,不用想也是天文数字。

直取阴平?试问蜀中群贼可是刘禅?另外,这种小路当道设十几座寨子就能让人痛不欲生。韦昭度伐蜀吃过亏。但他还算行,外围零零散散的堡垒全拔了,十余万大军得以直捣贼巢。但最终面对成都雄城除了围困,大小将领也是没有任何办法。当然,韦昭度若是像别人那样抓百姓,大概也能打下来。但朝廷能这么干嘛。自谓“都这样”掩耳盗钟与兽兵合流,仕民父老凭什么认朝廷的大义。

伐蜀,不如找六州党项和吐蕃人的麻烦,尝试收复离得近的会、岷、临洮、金城、河渭失地。道路平整,雄关要塞也少,关键是杂胡好欺负…

大中年间,六州党项叛乱,神策军出动万人,砍翻平凉。

咸通五年,五管经略发五千武士扫荡交州数万群蛮,一战而蛮遁。乾符元年,南诏攻巂州(四川西昌市),五千成都突将南下杀得人头滚滚,南诏立刻就跪了。

高骈守秦州,草草打了几仗,吐蕃诸部万余帐俯首来降。庞勋等数千徐州兵囤桂州,群蛮大气不敢出。把徐州魔头惹来了,那是真的会“生吞活剥”;人家连节帅都可以下锅,吃你怎么了?

就连曾经的头号强敌吐蕃,在中央崩溃后其威胁性甚至不如平夏部。符道昭那厮带着两千多岐军就能骑在吐蕃人脖子上作威作福。可见现在有多拉。等着吧,乐子还多着呢。后世拓跋党项崛起,他们还会被思恭的子孙扒皮挫骨,贵族大变酒具,惊喜不?

对胡作战,大概是最好打的仗了,他们对唐人有一种娘胎里带来的畏惧。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被逼得没办法,那也只好艰难奋长戟入蜀征讨了。不然按照这群鸟人的秉性,等着三川化为鬼蜮么。走一步看一步吧,等杨涉的消息。

反正圣人不急,他龟壳已经套上了。东边来就守潼关,南面来守武关道、褒斜道,哪里有人作乱,掂量掂量敌我实力就出兵。这日子比起其他藩镇,太滋润。

……

明媚阳光撒在熙熙攘攘的长乐坊里。

妇女带着两个闺女在踩织机,老翁扶着一担木炭与户主讨价还价。两名小吏在随机盘查一群扎辫髡发的商贾,询问一路经过哪些州县,同时仔细翻看货物,并向胡商索要好处。

一个巡街的金吾卫躲在墙角偷懒,涎水流了一下巴。

望仙楼上,圣人负手而立,俯瞰着市井百象和奔跑嬉戏的孩童,不知在沉思什么。这让登楼而来的赵氏嘴唇微翕,露出一口白牙笑了。

“别看了,我脸上又没花。”圣人目光移向赵氏,发现爱妾的气质近来有些变化,变得更自信、更开朗、更有女人味。不似从前经常黑着一张脸,表情愁苦。

“诚然面无花,但大家本身就是一朵最缤纷的花。”赵氏捧着他的脸,四目相对地说道。

…真的会谢。

“我是用来比喻大家的出类拔萃。”

闻言,圣人拿下赵氏那双摩挲着自己脸庞的咸猪手:“在其位,谋其政,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恪尽责任,莫要学那些外臣谗言献媚。”

“知道了,明君。”赵氏捏了捏他的脸,方取出一份公函,语气带着几分感慨道:“谁能相信,素来桀骜的沙州张氏竟然奉表入朝了?”

“哦?”圣人微微一怔,正要询问,赵氏已经说了起来。

“三十年不进贡,三十年不朝圣,三十年自专威福,仅废立大事知会朝廷一声。张淮深之辈出入仆从如云,虎旗龙节,排场堪比天子。使为宗周诸侯,早已削地、贬爵、征讨。这不是桀骜,是什么?”赵氏拍打着栏杆,摇头道:“赵、魏、燕、齐累年冬至都派人奉贺表、献财货。张家…可见过他们一文钱?”

圣人哑然。

归义军在后世算是遗憾吧,但没想到这会的风评这么差,舆论对其印象如此恶劣。

不上供,其实还好,朝廷可以理解为财政困难。但三十年不朝觐天子,内外军政一概自专,这就很跋扈了。土地的确是张家收复的,但归义军名义上还是大唐臣子不是?臭名昭著的河朔诸镇都在尊奉天子,归义军为什么年年都不来朝拜?

特别是有回鹘作对比的情况下,回鹘隔三差五都大老远派使团入贡呢。

别说道路隔断,路是通的;光启年先圣流亡汉中的时候,归义军接连来了三拨使者。不是来勤王的——“本使一门拓边效顺,训袭义兵,朝朝战敌,为国输忠,请准旧例建节。”是来为张淮深讨要授予节度使的诏书和旌命法物的。

朝廷给了吗?肯定没给啊。

十军容田令孜拒绝接见,杜让能等宰相也很反感。使者代表宋闰盈赖着不走,持续给田令孜、杜让能上状、写拜帖,同时到处向要员行贿,请求帮忙说情。但高层一致决定不给。此后,面对治下回鹘、嗢末、吐谷浑蕃汉军民的质疑,仅以留后合法身份主政的张淮深不断遣使索要实授节帅——“修文写表,万遍差入,涉历沙碛。”

不过一直未能如愿,他所谓的”归义军节度使”与“尚书仆射”只是自封。结果就是回鹘诸部酋豪及龙氏等汉人豪强都不再服从号令,张氏家族也陷入频繁内乱。先是张淮深被亲弟弟张淮鼎手刃,接着张淮鼎又被妹妹和妹夫索勋杀掉。

其结局,在归义军使者和朝廷拉扯过程中的态度就已注定。彼时宋闰盈等主张继续交涉——“不得节,死不归。”另一派却要求走人——“仆射有甚功劳?为他觅节!”

你说,诏书重要吗?

朝廷错了么。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只有能统治的人而不区分族群身份。朝廷只认你听不听话,乖不乖。三十年不朝拜,就是封出去的亲王也是贼。对于圣人这个穿越者,出于情怀会沉默。

但他也要问一句。

归义军,你为何三十年不上供、不朝圣、威福自操?

依稀还记得,后世张承奉还开国自谓天子;圣人的评价是不如魏博忠诚!

收敛心神,圣人打开奏表,看看是怎么个事:“孔目官於当道闻到商人言论曰,朱逆作乱,征集师旅,干犯天条,令率师讨天子,兼除君侧之恶。臣承奉等诚恨诚愤顿首顿首。伏惟先朝播越,车驾蒙尘……”

不是,朝廷和朱温开战的消息都传到西域去了?很好,朝廷的影响力又扩大了。

草草扫了一眼体面话,目光快速下移。

“臣等诚冤诚痛顿首顿首!伏以贼帅索勋矫托天威,擅用王命,篡臣之位。举不义之讨,灭无罪之部。专事威刑,暴戾家门。欺蔽青天,军府不容。伤社稷西陲之安,毁黔黎生命之计…臣父子三代,用事四朝。九天光泽,万里沐浴。驱吐蕃,败逆胡;南破西戎北扫虏。臣之藩守,大中而置,臣之官职,懿宗所赐。索勋者,鹰视狼顾。图盗名分,乃加诸其罪,杀帅扰乱…臣驽材钝略,绩勋小薄,生死贵贱,仰请天庭之断,垂听圣人之裁…环敌窥伺,西海草表,不致陈情丹陛,战栗惶恐之至。谨奏。”

这…

圣人合上奏书。

表文是以张议潮之孙张承奉的名义写的,但实际上做主的是张议潮第十四女张舒…

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这么彪悍。

柔奴剖心。

赵氏连杀中官十余人。

张惠裁决幕府。

智计百出的李克用之妻刘氏几乎是岳父的第二个谋臣。

现在又来了一个联系朝廷策划政变的张舒。

许是被索勋夫妻逼迫太甚,张氏诸子女决定联合起来对付这一房人。张舒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请朝廷看在张议潮的面子上扶持张承奉上位。后世这次政变好像也是这么发展的。若不是这封表文,圣人不敢相信诏书含金量至斯,在孤悬塞外的敦煌都有用…

天子也许没什么权威,但大唐这条老蜈蚣……貌似还有几分气数。

该好好利用。

“如心,这事你怎么看?”圣人用奏书拍打着手心,随意问道。

“索勋,议潮之婿。其妻,议潮之女。察张舒言辞心意,不过是张氏诸房又一次争权罢了。”赵氏厌恶的嘘了一口气,道:“狗咬狗一嘴毛,何必管它?既不上供也不朝圣就是他国异邦,没有干涉的必要。朝廷有这功夫,不如想想怎么灭了邠宁。”

“不管……”

圣人陷入了沉思。

管肯定要管,这是送上门来的增加影响力的好机会。晚唐朝廷虽然十分衰弱,但派往沙州的使者却一直受到高度尊重,张淮深时如此,张承奉时也如此。《李氏再修功德记》把长安使者到来视作一件大事,说这是:“遐曜天威,呈祥塞表!”胡汉百姓夹道欢迎大唐使者。在河西,还有出访吐蕃的使者经过庄园,遗民站在篱笆后偷偷流泪的事。

再派一次使者去,不得又勾起大伙的故国之思?张家可以不来看望天子,但天子仁德,可以遣大臣慰问军民啊…无本万利的事,为什么不干。

如心真是鼠目寸光…

但扶持张承奉,圣人不是很赞成。后世这竖子穷兵黩武四面开战,搞得治下号哭之声不止,怨恨之气冲天,终被愤怒的群众推翻,使曹氏代张。一点逼数都没有,能做诸侯?

助张家复位没问题,但扶持的人得正常。

算了。且挑几个可靠的大臣率使团去沙州观察一下吧;不能为当地百姓带来一个暴君独夫。

“把我的意思转述给翰林院和尚书省。”圣人吩咐道。

“遵旨。”赵氏媚眼一扬。

圣人倍感振奋。

“还有一事,险些忘了。”赵氏一拍额头,晕乎乎道:“看的奏书太多,有点乱…对,骠骑大将军怪罪存孝阴通赵、汴,将兵围刑州。王镕致书调停,骠骑怒,撕信件,移师问赵诱存孝之过。赵人以骠骑匹夫,不足计较,三战而还。”

“这老贼!”圣人一掌拍在栏杆上,愤怒的骂道:“我与贤妃再三谕之,汴贼势强,急在抗朱。其余战事,能免则免。他在干什么?持节一方而如此任性,行事全凭一时意气,何得长久乎?”

年轻杀段造反、讨黄巢的时候脑回路也挺精明啊。越老越糊涂?李亚子肯定是他亲生的,不然学不到这种精髓。

圣人真想对着望仙楼下大喊一声:家人们,谁懂啊!

既然这样,那他就得下十二道金牌了——抓住存孝先关一个月,等你冷静下来捋清楚父子反目的原因再说。李存孝是偷偷骂了李克用很多次,也分别找了朱温、王镕、朝廷试图做退路,但没造反的意思。李克用兵临城下后,岳母刘氏入城问了他几句,就哭着出城了。

实在不行把李存孝弄来长安吧。

唉,这狗脚岳父,可真他妈能折腾啊。

“回宫吧,我找贤妃商量商量。”圣人意兴阑珊。

……

“舍生二十余年,方造基业,固以天命去唐,弃李氏也。不意小儿能挽天覆,使死灰复燃。观其心有神剑,命又予吾以病。假余年在即,吾视猪狗之子,谁堪其敌?”寝室内,翻看着一堆堆公文,朱温忍不住叹息不满,说着竟久久无语,用拳头轻轻硾床。

邵贼作乱淮西,胡贼席卷鄂岳诸州;此一愁也。事不大,能搞定,但对镇内人心的影响很大。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天知道某日谁又造反!

魏博田希德、史神骁、安弗舜等安史余孽动员十万大军,扬言踏平河南攻克洛阳。此二愁也。事很大,他开始怀念罗弘信了。如果这人还在,魏博不至于被史神骁之辈重新激发出獠牙。

朝廷干净利落的拒绝了他的“愿改事君之礼、继修职贡、请复官爵”的密奏。更让人头疼,难道真要像李振建议的那样“称制”,行安史二圣故事,以聚人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