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0239 筑基显圣论报恩

书名: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0

【志名:沧海水。】

【志类:灵物。】

【阶秩:玄阶下品。】

【志述:沧海珠道染之水,因沧海珠融汇万千异水于一体,沧海水实有着诸多异水之神效暗藏,并略得几分沧海珠特性。】

南奕端详片刻,倒是看出了水灵跟脚,竟是以沧海珠为基。

他自身修为毕竟不足,不主动催使「洞真」,很难轻易看破水灵跟脚。

不过水灵斩下一节身子,化作沧海水。没了本体修为干扰后,南奕却是从沧海水上逆推出,所谓水灵,实是沧海珠之灵。

如果此世天地法则全备,沧海珠应该是成为类似先天灵宝一般的器物。

但天地有缺、法则不全,却是让沧海珠化作类似妖魔的外道精灵。

当然,若叫水灵落在仙门修士手中,照样能炼作灵宝。

南奕想了想,最终在海玉莲与沧海水之中,选择了沧海水。

沧海水,有着诸多异水神效暗藏,用来炼丹,堪称是万金油。

然而看着志述中所说,沧海水略得几分沧海珠特性,南奕却是心念一动。

所谓沧海珠特性,无非就是内部自成一域。

若将沧海水拿来炼丹,只能将其中一部分神效引导挖掘出;但若将沧海水拿来炼器,其内蕴神效丰富,却可化作法宝底蕴。

南奕便想着,收下沧海水,或许以后有条件,能作为「长生葫芦」晋阶之资。

而后,又过了大半日,两位筑基修士回返船队,默不作声地继续静修,也不与杜衡交谈。

不知两筑基修士是否有成功斩获至少一头妖魔,但等到筑基修士赶回来后,加之已经基本进了大离海域,杜衡终于可以放开顾虑,践行「均仙索」代价,“与凡共苦”。

虽然他催使「均仙索」“与仙同甘”不算太久,但算上为了安心,等待两位筑基修士回返的时间,三十倍之下,亦有二十一日。

而此时船队之上,修为最弱之人,非是宋忠、燕青云,而是孙九执分身,孙不悟。

但见,「均仙索」再次绽放光芒,化作光索,却非是金光,而是银光,一头连着杜衡,一头连着孙不悟。

作为三品青莲所化分身,孙不悟乃是黄阶下品之体。但他只修了《九脉心猿经》,体内只有真气而无法力,与凡阶差不到哪去。

在杜衡“与凡共苦”下,孙不悟气势攀涨,很快便冲到了对应养气大成修士的程度。

只不过,孙不悟未修仙门功法,不曾缔结法种,空有养气大成之力,却也发挥不出。

好在孙不悟心思都在完善真气法门上,只想着以《九脉心猿经》助力本体。即便因「均仙索」之故骤然跃至养气大成,也不以为意,仍旧埋首于完善功法。

倒是杜衡,修为骤跌至养气大成,神识难以外放,颇有些不习惯,仿佛突然成了瞎子。

修士自养气始,便生神识。只是养气期时,神识几乎不能离体外放,仍是以五感为主。须等到蜕凡期,神识壮大,才能外放感知,形成类似小地图一般的全新感知。

不过杜衡不太习惯的同时,孙不悟却是驾轻就熟,操控神识内视感应,仔细体悟心猿真气。

或许是因他不曾看过《大离双龙传》,没有受到书中内力描述形成先入为主之印象,再加上心猿神通本就诡异,九脉的心猿真气,却是极有特色。

不同于其他法脉的真气特性偏向于属性加持,心猿真气,却是在往玄虚处着力,善于勾动他人心绪。

如此一来,《九脉心猿经》,却是最适合传给此世传统武道之武夫,令传统武夫所修剑意刀意等,更加能摄人心神。

至于普通武者,即便观想孙九执以修心猿真气,一时半会间,恐怕也修不出什么名堂。

可以这么说,心猿真气门槛其实更高一些,得已经摸到剑意刀意等武道意志的传统武道宗师才能驾驭,普适性并不如其它真气法脉。

不过,南奕并不干涉孙不悟推演思路。

于他而言,真气法脉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显然会更好。

比如《九脉心猿经》,正好可用来拉拢凡间江湖中流砥柱一般的传统武道宗师。

…………

又过三日,水月仙门那位玄种期的白袍老者赶回船队。同前两位筑基修士一样,白袍老者看起来十分从容,不显颓然。

但南奕隐隐感觉,白袍老者气息凝滞,或是受有内伤,并不像看起来那般无碍。

毕竟说到底,白袍老者修为要差上水母一截,乃是强行拖住水母。

等算着船队即将靠岸,白袍老者才甩开水母,赶了回来。

不过,船队只在汉郡最南端的南海县临时停靠一阵。

等一众书院修士下船后,船队便沿着海岸线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开往吴郡,准备走吴京大运河,将满载的银精运回离京。

钦差杜衡,却并未随船去走吴京大运河,而是跟着书院修士,在南海县下了船。

他接的差事,除去出使南海谈妥和约外,便是带着南奕赶赴离京,与运载银精之事无干。

感觉船队后续运送银精,一路上未必安生,因「均仙索」代价,修为暂时跌至养气大成的杜衡,干脆溜了,不跟船队继续待在一起。

他跟着书院修士一道,欲赶往汉郡新郡治南淮城,将剩余六颗传承龙珠移交无相书院之余,也顺带观察下南淮城现下局势。

——传承龙珠这块,后续每月,将由无相书院安排人手,每次只携带一颗赶去瀛州岛履约。

此外,因着「均仙索」作用范围只有三里,孙不悟也只好跟着杜衡同去南淮城,准备等“与凡共苦”结束,再动身赶往齐郡。

至于南奕,却是要先回一趟南山县,准备捋一捋自己在南山县的摊子,取过「长生葫芦」后,再跟着杜衡同去南淮城。

但就在众修士仍旧聚在一块时,魏无涯施展「无相遁空」,陡然出现在众人身前不远的荒野上,还令不少人心中一惊。

不过等看清来人竟是魏无涯后,南奕尚且还好,一众书院修士,却是有些怔住。

他们都知道魏无涯受诡器「明镜台」代价反制,已在藏经阁扫了十八年的地。

他们也认为,魏无涯心气虚耗,连老相都已生出,显然是还要扫不知多少年地。

却不想不到半年,他们只是去了趟瀛州岛,等再回来时,魏无涯竟已晋入玄阶,筑基有成。

“魏师兄……”有人连忙改口道贺,“恭喜魏师叔筑基功成。”

但嘴上道贺,不少书院修士心中也是纳闷,魏无涯怎就突然筑了基?

对于病字灾厄可以转劫这一点,众人皆知。

但正常来说,黄阶修士之中,不大可能出现主动帮人接过病字灾厄的情况。

因为这完全就是在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毕竟,不是谁都跟南奕一样,尚在黄阶便已建立教派,能靠着教众分摊代价。

魏无涯笑而不语,坦然受了众人道贺。

他筑基之后,不急着赶去内门所在,反而候在荒郊野外,除去等待南奕赶回来外,便是想着叫书院众人,亲眼见到他筑基有成。

虽然即便他不这么着,等书院修士回了书院,一样能知晓他破境筑基之事。

但魏无涯还是想在众人面前专门露个面,一舒心中郁气。

十八年,他在藏经阁扫了整整十八年的地。

有学子成了讲师,有讲师成了先生,亦有先生成了夫子。

而他,一直在扫地。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大家都是修士,正常没有谁会在书院待上一辈子。

无相书院现今这些先生中,待得最久的也才十年。而魏无涯,却已扫了十八年地。

虽然没有修士当面讥讽魏无涯,甚至不乏觉得魏无涯可惜者。可这种带有怜悯可惜意味的眼神,同样叫魏无涯心里发堵。

魏无涯还知道,不少人都在拿他为反例,告诫他人过度仰仗玄阶诡器极易受诡器代价反制。

魏无涯心中,其实是又气又想笑。

气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也笑这些人说话不切实际。

所谓的易受诡器代价反制,又不是玄阶诡器独有。

哪怕只是黄阶诡器,若无相应手段化解,过分仰仗,也得受制于代价。

魏无涯确实是多次催使「明镜台」,为此欠下不小的债,要扫二十多年的地。

但若无「明镜台」,他当时便会丢了性命,化为一捧白骨。

总之,一者是十死无生,一者却是九死一生。该作何选择,魏无涯自然分得清楚。

更不说,魏无涯等了十八年,也当真等到了南奕带来变数,竟替他接下病字灾厄,全数化解,一身轻松。

十八年来,魏无涯受尽冷眼,心中郁郁,积下不少郁气,甚至因此影响心气,生出老相。

他心性再好,也只能说不至于为此怨天尤人,却不可能淡然处之,半点不受影响。

今朝得了机缘,化去灾劫,破境筑基,瞬间便叫魏无涯精神焕发,恍若新生。

但曾经积蓄在心中的郁气,终究是魏无涯心里一根刺。

所以,他特意当着一众书院修士的面现出身形,而不是只在暗中传音知会南奕。

魏无涯并不是想要打脸谁。

毕竟书院修士没人讥讽他,只是在拿他做反例,说些引以为戒的话。

他人前显圣,主要还是为了借此机会舒展心中郁气,证明自己当年没有做错,好叫念头通达。

简而言之,适当显圣,有益身心健康。

人群中,原楚郡无相书院的夫子,亦作揖道:“恭贺魏师叔筑基功成,得入玄阶,超凡脱俗。不知师叔当面,是有何指示?”

魏无涯微笑:“并无他事,只是特来接应南师弟。”

顺着魏无涯视线,众修士看到了南奕,心里微觉古怪。

按仙门规矩,同阶可互称师兄师弟。但若比人低上一阶,就得称对方为师叔。

所以适才,一众修士全都改口称魏无涯为师叔。

但魏无涯为示亲近,仍旧称南奕师弟,却是让其他人口头上矮了南奕一辈。

不少修士瞥了一眼南奕,只觉别扭。

南奕在瀛州岛待了月余,虽和个别书院修士打过交道,但总体上,包括无相书院修士在内,他都处得比较客套、疏离。

主要在于南奕修为精进太快,半年不到便已蜕凡小成,甚至眼瞅着很快便能摸到蜕凡大成的边,不比一些书院先生差。

这种情况下,得知南奕乃是今年入书院的新生,好些书院修士都觉得别扭,甚至有些莫名尴尬。

只是半年没回书院,就出来个修为不弱于己的新生。

这种感觉,隐约有几分像是一年没回家,就突然多出个娃一样,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他们虽不会因此嫉恨南奕,却也明显有种大家并非一路人的无形排斥感。

所以瀛州岛上,包括无相书院在内,所有书院修士和南奕,其实都默契地没有过多来往。

只寥寥几位,如炼器师孟墨、「缘莲灯」原主华故良,被南奕主动找上过,以物易物。

在众人注视下,南奕并不怯场,抱拳说:“诸位师兄,我几人要去南山县,不去南淮城,方向不同,便就此别过。”

南奕态度谦逊,又主动称呼众人为师兄,算是化去诸修心中的别扭感。

众修士顺着这话别过魏无涯,自往南淮城方向赶去。

南奕这边,则是好奇道:“师兄怎生在此等我?”

南奕最早请动魏无涯,只是叫魏无涯护他一程,防范可能暗中偷袭的魔修宫劭,好去看看黑娃所在究竟是何情况。

在杜衡出现,叫上南奕同行瀛州岛后,魏无涯并不需要跟着去南海,便就此别过。

却不想,没了灾厄加身,再见之时,魏无涯竟已破境筑基。

“我能筑基,全是仰仗师弟替我接过灾厄。此番恩情,不可不报。”魏无涯没有说他还想顺带着于书院修士眼前显圣之事。

南奕忙道:“师兄言重了。我为师兄接过灾厄,本就是之前说好的条件,由师兄应对筑基魔修。”

“师兄今朝筑基功成,乃是师兄积累深厚、福缘不浅,万不可说是在下之功。”

魏无涯笃定开口:“话虽如此,师弟可以不以为意,我却不能就此忘恩。”

“之前别时不提,是不知筑基能否功成,不想轻言许诺。但既已功成,自不敢忘。”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