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0081 修行之计在于财

书名: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0

陶知命耳提面命,上来就指出南奕心态上的问题。

南奕听后,心中震动。

不管是李太华还是陶知命,身为无相仙门的修士,虽无「洞真」天赋,却有「无相真解」,见微便可知著,轻易看破南奕的表相。

在南奕以「洞真」窥探陶知命底细时,陶知命也一眼看出南奕心思颇重。

所幸,不了解详情下,李太华与陶知命不疑有他,皆只道南奕是背负血仇,走脱不出,却要为照常生活而强颜欢笑,无端戴起了面具。

但其实,南奕一直戴着的,是名为「南一」的面具。

穿越至今已一月,南奕虽做不到完全与原身一个性子,却也一直约束着自我,不敢过于放纵。

久而久之,南奕也险些忘了,自己还戴着面具在。

但从南山县来到南天城,已是新的环境,且原身父母皆已亡故,南奕恍然醒悟,自己不必再刻意扮演南一了。

他只需要做好自己,并在日后力所能及的范畴内,多找找永恒明火教的麻烦,替原身尽力报仇即可。

他悟了。

在陶知命面前,南奕也不刻意遮掩心思,直接带着恍然模样,长揖道:“多谢师兄指点,师弟今日,收获匪浅。”

南奕嘴角微扬,语气恳切,却又透出一丝轻松。

他是真的彻底放松了下来,知道自己在陶知命面前,若是刻意遮掩反为不美,便干脆不遮掩了,也不去管陶知命会怎么想。

反正,他此刻,是真的精神通透、浑身舒泰。

而见南奕突然这般洒脱起来,倒令陶知命微微讶异:

血海深仇,这般轻易便放下了、看开了?

观南奕欣然自在的模样不似作伪,陶知命蓦然想起了李太华所说:天生道子。

陶知命啧啧称奇:以此子心性,倒也称得上天生道子,表现不差。

“我先将你后面每天在店里要做的事,与你说个清楚。”陶知命开始尽引路人的职责。

“师弟你在我这做工,主要便是招呼客人,售卖书籍字帖等;偶尔遇到有人来店里出售古籍的,也可酌情收下。有时候,一些古籍中,不乏神异,这便得考验眼力了。”

“书院里排课较松,除去先生讲课外,多是学子间交流探讨。你在我这挂个半工半读的名头,等到二月往后,不必参加寻常学子交流,听完课后再来店里,耽误不了多少事。”

“至于工钱,一個月算你一银元。但要想以后修行顺遂,师弟你还需自个想法子,多找些生计才行。”

南奕点头。

此世没有所谓的灵石。但银元,作为法器「吉祥通宝」,不仅在凡间流通,也在修行界流通。

因为金元银元,可作为施法媒介,替代某些原材料。其中,银元可用于黄阶术法消耗,金元可用于玄阶术法消耗。

还有一些手段,虽不会彻底消耗金银元,只是以之为引,亦会损上几分成色,需要时间恢复。

总之,金元银元,又有法金术银之说。

修士若想修行顺遂,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金银元,施法消耗,乃至于购买丹药法器等。

这也是此世修士,多在凡间经营产业或势力的原因。不仅是为了积蓄底蕴,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经营产业。

南奕想了想,问道:“陶师兄,我之前在县里,写有一小说,正在连载之中,盈利尚可,称得上是一门生计。不知连载我小说之报刊,可能接入师兄伱这书店?”

“哦?哪家报刊?什么小说?”陶知命饶有兴趣地问道。

南奕答:“《大离双龙传》,刊载于《明报》,是我在南山县认识的一位书商,所创建的新报。”

陶知命听完,面色略显古怪:“这书,原来竟是你写的。”

“嗯?怎么?师兄你听说过?”南奕目露不解,追问了一番。

原来,《大离双龙传》与《明报》,其实已经在南天城小范围流传开了。

因为岁考当天,谢北河曾给三位监考官的亲信随从,塞钱送了好几份报纸。

等监考官回了郡城,或早或晚,都看到了《明报》,继而小范围流传开。

然后,《明报》的印模是在郡城书行里制作。就算没有外传,但书行内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明报》存在。

只是,南山县的文人书生,看到直描画法后,想的是趁早加入,趁势出名。

而郡城官员,无修为的,不需要名气,只想着能否收购股权,坐享分成;有修为的,则怀疑是其他修士在幕后,没兴趣帮人打开郡城市场。

再加上谢北河与费进,有意以县城包围郡城,忙着先攻略县城,不着急叩开郡城市场。于是一时半会间,《明报》只在郡城小范围流传,尚未传入民间。

而陶知命,恰好在这个小范围之内。

陶知命笑着说:“既然《大离双龙传》是你写的书,《明报》也与你有关,那我回头便给各处打声招呼,让他们管住手。”

“你晚些出门,写信回南山县,叫他们把《明报》各期寄来我这店里售卖即可。”

南奕大喜:“多谢陶师兄。”

有陶知命这句话,不用担心《明报》产业被郡城修士恶意收购,直接就能打开郡城市场。

“谢就不必了。”陶知命眯眼笑道,“我本来还在想,每月一银元的工钱外,是否还要给你分些售卖提成。现在看来,倒是不用给你提成了。相反,售卖《明报》,我还得从中抽成才对。”

面对陶知命的调侃,南奕只得无奈一笑。

提成给不给的倒是无妨,主要是抽成。

一份《明报》,不考虑印模,印刷成本为一文,售价十文,盈利足有九文。

但这仅限于南山县,由谢北河直销。

而到了南山县外的市场,自然不可能再由谢北河直销,需要找当地书商代为经销。

在这方面,又需要费进作为书行执事的人脉,来打通渠道。

所以实际上,南山县外的市场,谢北河是以四文一份许给费进,只赚三文。而费进则作为分销商,或六文,或七文,想办法再卖给各县书商,由当地书商另行经销。

然后,因为县外市场,实际归属谢北河的利润只有三文一份。所以不管是三七分成还是一九分成,最终分到南奕手上的分红,并不会过于夸张。

至于南天城市场,陶知命虽然看好南奕,觉得小师弟日后大有前途,但论起钱财,就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毕竟,陶知命也是要赚钱攒钱的。

作为保障《明报》在南天城不受其他修士干扰的最大靠山,陶知命虽不会染指《明报》的股权,却也不会在进货价上客气。

一份《明报》,他只出五文进货。

不过这样一来,费进就不肯以四文拿货了——他还得承担运货送货的成本,从南山县运到南天城,四文进五文出,还有着中途失事的风险,虽不至于倒贴,但多少等于白干。

所以最终,供应南天城的《明报》,是费进三文进,再以五文出给陶知命。

当然,关于《明报》分销与经销之间的价格争执,都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面对陶知命只以五文拿货的抽成要求,南奕无奈一笑间,主要是在感慨:

本以为继承许洛遗产,得了一金五银,足以称得上是暴发户,还曾一度有过放弃码字赚辛苦钱的想法。

哪成想,成了修士以后,这点钱财瞬间就吃紧起来,必须得想办法继续多赚钱。

南奕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得加大力度,让点点继续努力,多码点字才行。

毕竟,才日码万字,哪里够读者老爷们看的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4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