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0168 赤色火种侠义心

书名: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0

在霍子良走后,宋忠将此事及时告知南奕。

南奕轻舒了一口气。

这下,终于是把楚狂生给鸽掉了。

宋忠有些不解:“南兄,引进蒸汽技术,兴办工厂,当是好事。为何郡守叫你陪同巡视,你却畏之如虎?”

南奕解释道:“宋兄不知,此前郡守曾欲让我代其行走,直接监察百业。后见我不应,方才叫我陪同巡视。”

“前者,是以我为刀,与世家较劲,可称火坑。后者倒是还好,至多有些小麻烦,替郡守背负些许骂名。但再是小麻烦,我既然正好死了,当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南奕叹道:“至于兴办工厂,使民有所工,当然是好事。但福兮祸之所伏,好事背后,总有隐患。当然,无论如何,引入蒸汽技术,总是利大于弊。”

宋忠好奇追问:“不知南兄看来,除却一应产业终为世家把控外,具体而言,有何隐患?”

仙门弟子,首先是学舍学子,讲究好学笃行。所以宋忠此刻,是当真有些好奇。

两人以灵犀交流,并无外人,南奕也就怅然长叹:

“于国而言,民有所工,是为安定;物有所产,是为富裕。所以无论如何,引入蒸汽技术,都是好事,能令国力增强。”

“而于民而言,工作可得薪酬不说,工厂产出增加,促使物价下行,还能让平日生活得到改善。不说人人饱衣足食,起码是轻易不至于饿死。”

“乍眼一看,此般局面,可称大善。奈何,百姓是否困顿,其实并不单纯取决于家财多寡。”

“在我看来,民生症结,当在财富分配上。一应工厂,化材料为商品,即得差价。这份差价,便是工厂创造之财富。可所谓财富,最终归了谁?”

“毫无疑问,财富最终是归了世家。换言之,民众任劳任怨,其实只得了部分号曰薪酬之薄财。”

“此事看似正常,却意味着,百姓与世家,财富之差正在日益扩大。”

“古时,民有二十,世家八十,是为二八分之。”

“今后,民有二百,世家为八百乎?非也,世家八千亦不止矣。”

“或言,古时之民,十中取二;往后凡夫,百里无二。”

“除却不易饿死外,该买不起的,仍旧买不起。是以,百姓与世家同处一地,只会发现每日生计,愈发窘迫,更觉困顿。”

“此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亘古不变之理也。”

“毕竟,凡夫俗子,靠着给世家打工,纵是耗去数十载光阴,又怎能敌过世家世代积累?”

南奕忽然有些自嘲。因为言至最后,他竟想到前世。

大离世家再怎么垄断,至少不是信用货币,没有钱庄利息之说法。在南奕前世,钱能生钱,贫民工作一年之薪酬,尚且不及富人一日之利息。

如此一来,先富者,就能看着妄图后富之人,拼尽全力,堪可以其年入,赶超自家单月乃至单日之利息。

南奕念及此等情形,语气唏嘘不已。

而宋忠听完,亦是久久怔然。

他此前确实没有想过,百姓生计窘迫与否,实是来自财富之差。

但看着南奕真知灼见,似是早就窥见未来、洞彻玄机的清冷口吻,宋忠竟问道:“此事可有解?”

南奕默然摇头:“此事无解,至少我不知该如何真正解成。我至多敢言,或许有些相对较好的解法。”

“毕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乃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之体现。”南奕声音幽幽,“既是人之道,生而为人,怀有私心,焉能解之?”

“其实此般局面,于凡世而言,可称位阶固化。指凡人降生于世,其位其阶,便几乎注定。”

“若欲改命登阶,唯有读书,夺学舍岁考前十,入仙门书院;至此,即便不入修行,只是凡人,仍旧能考取官身,让后代有所依靠,尝试子子孙孙世代积累。”

“但真正想要改命,还是得舍命一搏,接引源炁,看自己有无修行天资。唯有踏上道途,成为修士,方可称得上,在凡世改命登阶。”

“因为,身处凡世,修士有伟力在身,自可轻易攫取人间富贵。”

修士,宋忠还不是。

可只要南奕为宋忠调整好功法,让其踏上真气武道,以真气法脉中和血脉异力,姑且也算称得上是修士。

不过,眼下暂时仍是凡人的宋忠,听得南奕之言,久久怔然。

但他却深吸一口气,问道:“南兄,你所言相对较好之解法,具体该当何解?”

南奕深深看向宋忠,良久,终是摇头道:“伱解不了,也不该你解。能解此难者,其天资才情,若是入道修行,或是可入天阶。”

“宋兄,你眼下或许动了怵惕恻隐之心,生了圣人治世之念。可我辈修士,所持所行,唯有自身之道,方能久久为功。宋兄,你问我解法,我可以说。但我要反问一句,宋兄,你欲成治世圣人乎?”

宋忠闻言默然。

南奕说得很直接。单纯一时冲动,终是虚妄。倘若当真要解凡世难题,必须得有成为治世圣人之觉悟。

否则,知道解法,还不如不知。

宋忠自省己身,没有自信说自己有着如此觉悟。

但他还是想知道南奕口中的解法,便退而求其次地说:“圣人治世,恐非我所能为也。但我想,力所能及下,或许多少可以做些小事,为后世圣人出,提前备下火种。”

听见此话,即便只是意识投影幻化,南奕也轻轻吐了一口气。

他知道,宋忠性子,在某些方面其实与他差不太多。

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但他与宋忠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宋忠心底深处,始终存有一份仁心善意。

这份仁心善意,使宋忠在南奕原身骤然倒地时,选择了亲自送南奕原身到医官许洛的保安医馆,并垫钱开了一副药。

而后,南奕魂穿至原身身上,方才就此展开了异世之旅。

但与此同时,宋忠的这份仁心善意,让宋忠始终对百姓民众,极易共情。

多的不敢说,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宋忠是十分乐意施以援手的。

这让南奕想到了一个字:侠。

之所以南奕愿意给宋忠一道真气法脉,除去本身关系亲近外,更在于宋忠这份仁心善意,十分纯粹,贴合“侠”之一字。

而之所以南奕今天要顺着宋忠之问说起位阶固化一事,则是因为有些事、有些理念,南奕想交付给宋忠。

对于自身所辟武道,南奕提炼总结有武侠精神,谓之曰侠道。

但一方面,侠道只属于南奕道途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意味着南奕本人之道,绝不会是只为侠道而践行。

南奕希望有一人,能真正践行侠道、主持侠道、引领侠道。

另一方面,基于自身认知,基于对某些理念的认同,南奕提炼总结武侠精神时,其实在自身所辟侠道之火的深处,隐约潜藏着名为“革命”的赤色火种。

如果用偏激一点的话来描述,南奕在此世宣扬的武侠精神,并不局限于前世天夏普遍知晓的侠义之说,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会隐隐约约地成为百姓革命的口号来源。

但对于纯粹的、传统的侠义,南奕一样是推崇的。

只是在“侠义”与“革命”之间,侠道该如何发展如何演变,南奕并不想自己去做决定。

因为他身为穿越者,对此世凡人,始终是缺乏了几分共情的。

对于侠道在此世的演变发展,南奕选择尊重凡人命运。所以,南奕需要一个土生土长的人,代他接过引领侠道之职责。

简单说,南奕想为自己找一位侠道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南奕最看好的便是有着纯粹仁心善意的宋忠。

于是,南奕轻声道:“火种,其实就在我之前所著《志士仁人》中。我将其,称为侠道。”

“财富之差愈大,位阶固化便愈重。但在我看来,所谓固化究其本质,当在于民众无力反抗。”

南奕沉声低语。

“悠悠万载,凡世百姓,其实不乏才情过人者,能白手起家创下偌大家业。但可惜的是,若无官身,又非修士,寻常百姓根本守不住自家家业,迟早会被世家豪族摘取果实。”

“盖因世家豪族,有修士坐镇,攫取人间富贵可谓易如反掌。”

“寻常百姓,若遇产业被夺,一来无力反抗,二来无处伸冤。如此,百姓只能绝了创业之心,老实化作人中之矿,为世家工厂添砖加瓦。”

“而替人打工,财富分配操于世家之手,自然只有世代为工之命。”

“此番局面,我等既非圣人,又非帝王将相,实难撼动。但是,在力所能及下,我等却可设法,让民众得以发声,乃至于发出怒吼。”

“那便是广传武道,天下布武。只要将内功、真气修炼之法传开,且感召起一批志士仁人化为侠客,践行侠道。或许郡城之中,仍旧会是修士说的算;但至少,在一些小县城,普通百姓有望找到伸冤之人,不再任人轻易鱼肉。”

言至此处,南奕声音幽幽:“侠以武犯禁。可是,不以武犯禁者,何以为侠?”

没有力量,就没有话语权。

而没有话语权,就只能老老实实受他人规矩束缚,当一只被牧之羊,

倘若有一日,有侠客出于公义公道,拔剑斩破牧羊规矩,即为以武犯禁。

宋忠思绪,跟着南奕话语走。

当南奕言及“侠以武犯禁”者,他微微蹙眉,竟恍惚看到了一抹血色。

“若是这般……”宋忠喃喃开口,“感觉会有很多人流血牺牲。”

“若无流血牺牲,难不成世家豪族,还会主动割肉,让利于民乎?”南奕语气,先是带着几分嘲弄,继而很快转为一声轻叹,“不过,正是因为会有流血牺牲,血色近赤,非治世圣人不能行此大道,我才不欲为之。”

赤色之血,藏有大禁忌,南奕不愿自己去揭开,彻底引爆这方面的思潮。

一来,他不知此世全貌,片面思考,并不能等同为正确。

二来,他自己不喜欢“为你好”之类的说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自然也不会自行揭开引申。

三来,他对此世凡人缺乏共情,不想自封执剑人之类的角色,更愿意尊重此世凡人命运。

所以,南奕将侠道之火在此世的发展演变,交由土生土长的宋忠来决定。

当然,南奕并未直接给宋忠上压力。

他本人,只是为此世凡人,备下一份火种,一份反抗之希望。

“我设下门槛,不让寻常奕武者轻易传武,就是为了避免内功心法太早泛滥,防止过早引爆百姓世家之矛盾。”

“不过,只要真气武道存在,侠道精神不灭,而我又修行有成,不叫武道被打压。待得他日,若果真有治世圣人出,我便算是提前备下了一份火种。”

“所以,宋兄你现在也不必想太多。只要你后续广为传武,且将你之法脉,不断完善补全,便已然足矣。”南奕叮嘱道,“但也须谨记,武道只是手段,侠道才是根本,两者合一,方为正理,不可为求一时进度而滥传武道。”

南奕所创真气武道,并无修行代价。

但愈是如此,武者心性,才愈发重要。

在南奕设想中,除去武种分发本就设有限制外,武侠精神,正是对真气武道修行的一种内生约束。

如果不做约束限制,任由奕武者滥传武种,反倒会使民众之间,更易厮打相殴,反为不美。

“只是,人心易变。虽然在传武之初做了一定筛选,但随着时间推移,难免会有人心性偏移,成为依仗武力蛮不讲理,乃至为非作歹之徒。”

江湖,本就充斥着恩怨情仇、尔虞我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染缸。

随着众人传武,奕武者、真武者的品性,必然是在逐渐趋向于常人的。

单纯只是修炼内力的奕武者,其实还好。因为奕武者虽然会变强,但并不超模,仍在江湖武夫能理解的范畴之内。

可修炼出真气的真武者,就将彻底颠覆原本的江湖生态。而力量的提升,很容易让不知修士存在的真武者迷失其中,妄自尊大,然后专断独行起来。

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于是,南奕看向宋忠:“我想提前为此做些准备,安排专人,在日后负起监察之责,惩戒背离侠道的真武者。”

宋忠沉声应道:“南兄放心,此事,宋某义不容辞,定当肩负起监察之责,宣扬侠道,惩戒逆武之徒。”

江湖武夫,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真气武道的基本盘。

南奕心向大道,一心修行,自然不可能在凡人武夫身上耗费太多精力。

而燕青云,虽说眼下正在替南奕广为传武,但其本是武痴,在见识到更广阔的修行界后,其实也不愿荒怠修行。

等到真气武道度过最初始的发展期后,必然需要一个人负责管束真武者,长期混迹于凡俗江湖,在一定程度上荒怠修行。

哪怕不考虑品性,对超凡之力不是特别热衷的宋忠,于南奕而言都称得上是最为合适的代理人。

宋忠对此,亦是心中了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6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