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0136 炼精化气人间世

书名:神诡异仙 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0

入道修行,绝非易事。

灵根资质不足者,若要通过观想之法入道,衍化灵根可谓凶险至极,哪怕只是行差踏错一步,都有可能暴毙而亡。

再加上入道修行后,亦是暗藏凶险。心性不佳者稍不注意,就会被心魔邪念迷了眼,步入歧途,乃至死路。

所以此世,哪怕是修行世家,也不会让稚子入道,都是正儿八经地先让稚子读书,积累学识,增进智慧为重。

待得读书有所成,心性亦不差,方才会给人接触修行之秘的机会。至于灵根资质不足者,是否愿意尝试观想入道自衍灵根,就全凭自主了。

总之,若无天赋神通觉醒,灵根资质不足者,在十六至二十岁,多是在做水磨工夫,通过观想之法改易自身体质,谓之曰“藏精”。

书院毕业之后,二十至三十岁,则是入道小修士积累名望,养气修行之阶段,谓之曰“养气”。

养气期之上,则为蜕凡期。

在大离修行界,有一句俗语,叫作“十年养气,卅载蜕凡”,意指普通修士,若无机缘或家世底蕴相助,纯靠水磨工夫自力更生,养气修行需要十年,蜕凡修行需要三十年。

所谓蜕凡,不仅是蜕凡体,更是蜕凡心。

在凡间阅尽繁华、看尽冷暖,是为红尘炼心。

而红尘数十年,只为蜕去凡心,养出沉稳道心。

可以说,此世炼精化气境之修行,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让修士走完凡人一生。

是以,上古年间,修行五境,即五重大境界,另有称谓:

炼精化气境,是曰人间世;

炼气化神境,是曰养生主;

炼神反虚境,是曰逍遥游;

炼虚合道境,是曰大宗师;

最后一境界,则曰应帝王。

总之,此世修士,大都是在凡世过完数十年生活,红尘炼心后,才会破境筑基,从仙门外门,升至内门。

这是最为稳健,稳扎稳打不留隐患的修行之路。

但毫不例外的是,总有人例外。

总有极少数修士,天赋异禀,气运浓厚,能勇猛精进,快速走完炼精化气境的修行之路。

比如南奕,亦比如曾经的陶知命。

陶知命为何能勇猛精进,暂且不去提。只说南奕。

作为穿越者,某种意义上,前世考入编制却查出身怀癌症的南奕,早就是阅尽繁华、看淡冷暖。

不敢说其心性修持业已圆满无暇,但基本上,此世凡间种种,不论美色还是虚名,都很难再令南奕动心。

于南奕而言,红尘炼心,相当于是可跳过的环节。

再加上前世见识所带来的开阔眼界,即便当真要说南奕是货真价实的天生道子,或许也不是不行。

所以南奕十分确定,自己不会炼精化气境停留太久,不至于像其他人那般滞留黄阶数十年。

他要提前想清楚自己的蜕凡修行路,而不是等蜕凡之后再去现想。

对此,陶知命似笑非笑道:“万古以来,修为精进再快,都会有人修为精进更快。所以,只要自觉自身修行踏实,大可勇猛精进,不必顾虑太多。”

“但是,修行易,修心却难。我辈修士,之所以讲究戒骄戒躁,却是因为自以为自己有着自知之明时,或许双眼早已被恶念魔障蒙蔽,却犹不自知。”

“这一点,只能靠你自身把握了。”陶知命悠悠一叹,“所以,修行路上,每一步,你都要三省己身,务必不要走错。”

南奕恭谨应是。

他知道,这是陶知命的肺腑之言。

作为跌境修士,陶知命很可能就是路走错了,才不得不留在城中故意跌境,重走蜕凡路,求一个二次蜕凡、二次筑基。

在蜕凡期,修行之关键,实则在于明确自身道途。

唯有明确道途,找准自身之道,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才能在炼化源炁、转化法力的过程中,让自身法力,逐渐体现出更多的个人特色。

简单来说,蜕凡修行,就是要不断调整自身法力性质,让体内法力,从某一源炁转化而来的法力,变为某一修士的独有法力。

而所谓的蜕凡真身,则是最适宜自身法力性质的道身显现。

至于具体是怎样的法力性质,有着怎样的蜕凡真身,不仅取决于术法神通,也受个人主观认知跟思想理念影响,不一而足,因人而异。

“志士仁人谓之侠,是个还不错的说法。可你广传内功武道,又为之著书立说,升华提炼侠之道,却是与传道布教无异。”

“此道为伱一人开辟,若要纳入自身道途,注定大道独行,会与其他修士进行道争,或早或晚地较量高低。”

“只要你能下定决心,往后余生无怨无悔,自无不可之理。”

陶知命指点了几句,将最终的选择权,留给南奕自己。

蜕凡期,逐步明确自身道途,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自身道途究竟为何,尚有着转圜余地。

待到筑基,凝练根本道基之后,再想变道,就只得跟陶知命一样,迭境重修了。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此世三十年蜕凡修行的说法,也是要给修士充足的考虑时间。

但南奕不需要考虑那么久。

他清楚知道,蜕凡筑基,之所以要修士明确自身道途,就是不鼓励修士盲从他人之道。

亦步亦趋地修主流道统,肯定是前易而后难。

而与之相反,自辟新道,只要能成功走通,就将是前难后易,更是有着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当南奕机缘巧合下觉醒了天赋「天子剑」,就注定了他不甘于泯然众人。

“请师兄放心,奕思虑良久,心意已决。”

南奕语气十分郑重。

陶知命便说:“你能心里有数,知道以后会因此与人道争,不在届时失了分寸就好。”

“旁的话,你需注意,文章道理,与你自身道理,虽是同源,却未必同归,莫要混淆。”

陶知命看得出,南奕本人,不是杀身成仁的性子。

《志士仁人》中所述武侠精神,南奕说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一样做不到百分百践行。

当然,南奕也不需要百分百践行。

不论明确道途,还是凝练道基,南奕只要确信自己以后会一直认可并支持侠道一说,在言行举止上不会背离侠道精神即可。

毕竟漫漫道途,不可能要求往后数百数千年的修行岁月,完全局限于贯彻践行修行之初的蜕凡筑基之道理。

只要不忘初心,不背离道基,不会为之而悔,就不影响南奕发表《志士仁人》,开辟武侠精神,宣扬侠道。

但文章道理,与自身道理,并不等同。

准确说,自身道理究竟是何,从来都取决于本人内心,而非对外发表的文章。

不过,也正是因为文章道理与自身道理并不等同,所以由《志士仁人》武侠精神所聚拢的被感召者散逸灵性,南奕在吸取之时,须作出相应取舍,不能全盘应下。

这有点类似于信仰神道中,关于信仰有毒的说法。

虽说南奕聚拢的是散逸灵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之力,不需要满足信徒愿望。

但这种散逸灵性,之所以能自发地流向南奕,源于被感召者,对武侠精神的认同。

著作并发表《志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这部分灵性,却最好只吸取自己能践行的部分,不要全数吸取。否则,其道途修行,必将留有隐患。

而这种修行诀窍、关键妙要,事实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换作散修无人指点,若是贸然发表《志士仁人》,多半会全数吸取因此汇聚的散逸灵性。

但只要知道了关键妙要,南奕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他直接加急刊印,于二十号刊载的《明报》上,发表《志士仁人》。

而等《志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坛,终于震动。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