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五章:制定规则,引流朝流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等贾苍说完之后,贾琮笑着说道:“好啊,只要你母后答允,我便带你去如何?”

闻听此言,贾苍不由喜道:“好啊,好啊,父皇说话算数噢!”

“母后也喜欢吃他家的馄饨呢,自然没有不答允的道理,父皇,走,咱们现在就去找母后说去。”

说罢,贾苍拉着贾琮的手便向皇后寝宫跑去。

贾琮跟在后面,笑而不语。

不多时,两人便是来到林黛玉面前。

贾苍松开贾琮的手,跑到林黛玉面前,住着她的手摇晃道:“母后,今儿晚上,咱们去南街吃馄饨好不好?”

林黛玉正要说话,却听贾琮说道:“林妹妹你不知道,刚才苍儿还说了你坏话,说你对他不好,管他管的严苛呢!”

闻言,林黛玉似笑非笑地看向贾苍问道:“苍儿,你父皇说的,都是真的吗?”

贾苍很明显被贾琮的背刺惊呆了,他忙说道:“母后,我不是,我没有。”

“母后是全天下最好的人了,我怎么可能说母后的坏话呢?都是父皇在说谎。”

贾琮笑道:“是吗?”

说罢,贾琮直接按下留声机的按钮,里面顿时响起刚才贾苍说的话来。

“父皇,这还用问吗?自然是父皇对我好啦!”

“母后才不好呢,她对我十分严苛,总管我的。父皇对我最好啦!”

贾琮笑道:“你听,你刚才还说我对你最好呢!”

听到这个机器,竟然将自己刚刚说的话,又重现了出来,贾苍一下被惊的目瞪口呆。

他忍不住跑过去,抱着留声机,好奇地问道:“父皇,这是什么东西?莫非这是仙家手段不成?”

漫说是贾苍,就连林黛玉,都啧啧称奇不已,她忍不住问道:“琮三哥,不知这是什么?”

贾琮笑道:“这个叫留声机,可以录制声音,并且随时都能够再次播放出来。”

林黛玉也接触过新学,但是了解的并不多。

她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声音无形无质,看不到摸不着,怎么能录制下来呢?”

贾琮解释道:“声音其实是以振动的方式发出来的,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只要将这种振动的频率记录下来,然后需要的时候,重现出这种频率就是了。”

林黛玉听了,却仍旧有些难以明白。

不过,却不妨碍她对留声机极为喜爱。

她忍不住说道:“这留声机,倒是一件了不起的发明。”

“我以前常常感叹,花开最好,但终究有花谢之时,到时候便不免悲伤。”

“因此,这花倒不如不开的好,不开,便不会有花谢时候的悲伤。”

“而如今有了这留声机,却是能够让人将美好的声音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回忆。”

贾琮点头说道:“林妹妹,还不止如此呢!”

“以后啊,不但声音能够记录下来,就连影像也能够拍摄下来。”

“甚至这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拍出一个人说话的图像影音来。”

林黛玉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是考虑到,本身留声机的出现,就令人难以置信了。

谁敢说皇上所说的情况,一定不会发生呢?

更何况,皇上绘制的蓝图,哪一次没有实现呢?

想到此处,林黛玉却也不免期待起来。

贾琮又说道:“林妹妹,既然你喜欢,这个留声机便送给你了。”

林黛玉从贾琮手里接过来,欣然说道:“多谢琮三哥。”

接下来,贾琮又教给林黛玉如何操作。

留声机的操作,并不复杂,加上林黛玉又十分聪慧。

因此,很快她便掌握了使用方法。

而旁边,贾苍也跟着学会了。

他忍不住说道:“母后,能不能借给我玩会儿?我到晚上就还回来行不?”

有了留声机,这会子他也不想着去南街吃馄饨了。

林黛玉瞥了他一眼说道:“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拿去吧。”

“若磕着碰着了,小心你的皮!”

闻听此言,贾苍大喜过望,他忙说道:“母后只管放心,便是磕着碰着我自己,也断不会伤到这宝贝的。”

“父皇、母后,孩儿先行告退。”

说罢,他便抱着留声机,一溜烟跑的不见踪影。

贾琮和林黛玉见状,不由都是哑然失笑起来。

这小家伙,怕是已经迫不及待的去弟弟妹妹面前炫耀去了。

……

半月之后,汤若望又来向贾琮汇报好消息。

原来根据贾琮的提示,橡胶已经被研制了出来。

并且,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第一条橡胶轮胎来。

经过实验证明,橡胶轮胎,比木轮胎,的确结实了许多。

并且承重更大,能够让车更平稳的运行。

橡胶被发明出来了,不得不说,这又是一大进步。

在橡胶技术上,他们已经走到了西方的前面。

并且贾琮布局更早,如今在安南,已经种下了一大片橡胶园。

虽然五七年内,都是橡胶树的生长期,无法割胶,不过这几年,可以和西方签订契约,直接从西方购买。

而橡胶技术,华夏远远走在了他们前面。

后面,自然也不会被他们所超越。

以后,橡胶将会成为第一个科技型出口产品。

因此,接下来,贾琮将会让科研所,将研制轮胎放在第一位。

当然,并不仅仅是轮胎,同时还有车。

贾琮对西方关注度极高,不但通过真真国的渠道,来了解西方的发展。

根据最新消息,如今西方已经有了蒸汽四轮马车。

距离后世意义上的汽车,还相差甚远,暂时甚至都没人有过这样的想法。

当然了,也是科技跨度太大了的缘故。

因此,贾琮准备直接开始造车。

品牌贾琮都想了,直接以国为号,就叫华夏。

贾琮还准备将这个字号,打造成千年老字号,制定行业规则,引领时代潮流。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叮嘱道:“科研院的重点,放到轮胎和造车上。”

“新型车,将不再以蒸汽机为动力,采用电能。”

蒸汽汽车,一开出去可太拉风了。

毕竟需要烧水,车上风风火火,黑烟滚滚,动静巨大。

舒适度更是不用在提,完全是没有的。

而汤若望听了,眼睛不由一亮。

然后问道:“陛下,这汽车,也和火车一样吗?修建专门的轨道?”

“不过,还需要再加设一条电线,加载在电车上才行。”

听到汤若望的话,贾琮都有些目瞪口呆起来。

好家伙,他直呼好家伙。

汤若望所设想的,不就是后来的电力机车吗?

这家伙,居然比我还超前。

贾琮不由说道:“你的设想,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只能在专用轨道上行驶的,是火车。”

“以后倒是可以研制出几款用电的火车来,不过汽车自然是不能如此设计的。”

“汽车的话,可以用电池来供电,并且还要有能够充电的功能。”

接下来,贾琮将自己了解的电池的原理等,一一详细告知汤若望。

贾琮甚至还画出了详细的图纸出来。

而贾琮之所以了解这些,倒不是他前世的知识积累。

毕竟,他前世不过是个绘画老师而已。

前世他也只知道一些大概的方向而已。

这些知识,其实是贾琮用熟练度面板肝出来的。

想要制造新能源电车,自然是困难重重。

就算是在后世,电车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更不要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不过,贾琮也没准备着建造出比后世更令人惊艳的电车来。

技术也实在达不到,落后太多。

而贾琮要研制的电车,目前只需要比蒸汽汽车好用就足够了。

在原本的时空,是内燃机先出现的,因此先出现的是燃油车。

如今,贾琮倒是想看看,若是先出现电车的话,又将如何?

电车节能环保,若是电车比燃油车先一步出现的话。

那么将来电车的发展,是不是能够比前世更进一步?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内燃车后来者直追而上的情况。

不过,贾琮仍然倾向于电车。

后世的环境污染,燃油车在里面,只能说功不可没。

贾琮给出的图纸,还有电池组,其实十分简陋。

大约相当于后世最粗糙的电动三轮的功能。

不过放在目今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很多汽车流线,还有一些理论,在这方世界,更是前所未见的。

相信一经问世,必将引发轰动。

且说汤若望,拿到这些资料之后,当即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很快,汤若望便彻底沉浸进去了。

这些图纸,对汤若望来说,像是在他面前,推开了一扇大门,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让汤若望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

很快,便自物我两忘,忘记自己在哪里了。

一时看的兴起,并且有些数据他拿捏不稳。

忍不住自己站起来,找到纸笔,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却说大太监周良见了,便要训斥。

贾琮却是摆摆手制止了他。

唯有专注,才能成功。

贾琮索性将御书房都让给了汤若望,并且吩咐周良留下来看着,若汤若望有什么需求,尽量满足他。

吩咐完之后,贾琮便起身离开。

且说汤若望这一看,竟是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天色渐黑了下来,汤若望眼睛不断贴近图纸。

不过字迹却是越来越模糊,汤若望拍了一下桌子喊道:“掌灯!”

等大太监周良点燃蜡烛之后,汤若望终于还魂,马上意识到了不妥之处。

他竟是在不知不觉中,坐到了皇上平时坐的位置上。

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狷狂,往大了说,这可是大不敬。

这可是掉脑袋,甚至是满门抄斩的罪名!

汤若望被吓坏了,忙是跪到地上求饶不已。

而周良,则是将贾琮的吩咐重复了一番,好生安抚了汤若望一番。

并且还问汤若望有没有看完,若没有看完的话,可以让御膳房送饭来,吃过饭再看也不迟。

到了这会子,汤若望哪里还敢放肆?

他忙起身告辞而去。

……

且说这一年,安南形成一股庞大的打工潮。

安南的年轻人,十成有八成,都会到中原去打工。

当然了,到了现在,他们也是知道。

中原也并不是遍地都是黄金,遍地都是机会。

只不过是第一批出去的人,机遇好罢了,后面出去的人,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了。

不过,出去之后,只要肯出力,还是能够赚到钱的。

并且,中原人的生活,的确比他们不知好了多少。

若是有机会的话,他们自然是愿意留在中原的。

他们像是野草一般,但凡有一丝机会,他们就留在外面安家落户。

而他们远在安南的家人,绝大多数,也都是支持和鼓励他们。

在这些老人看来,老家有什么好的?

能够留在外面的,都是有本事的。

如此一来,倒是有不少年轻人,都留在了中原。

这个数字,虽然没达到贾琮的预期效果。

但是因为打工潮的缘故,那些打工者,带回去了中原的许多消息。

这也让安南,更多的了解到了中原文明。

虽然过程不太一样,但这差不多,就是贾琮想要的结果。

而这,才只是短短几年功夫而已。

这种情况,至少三二十年来,不会有太大的变故。

将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安南人走出家门,搬迁到中原去。

而同时也会有许多中原人,会来到安南。

可以说,贾琮的预期和布局,基本已经达到了,尽管过程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就是了。

而随着新学的兴起,也引发了一次科技爆发潮。

比方说,电力局官方这边,还没有推出彩灯呢!

已经有民间的商会,推出彩灯了。

好吧,目前民间的商会,还不具备制造灯泡的能力。

但是他们在灯泡外面,加了一层科技,装上之后,就能让灯变成彩灯。

甚至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虽然并没有太高深的科技,但多少还是有一些科技的。

当然了,体现在科技的方面,主要是热得快等方面。

当然,名字并不叫热得快,和后世的热得快长的也不太像,但是功能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烧水的。

而这些,都并非出自科研院,而是来自民间的智慧。

而对这种情况,贾琮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4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