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九章:宁做夏军腹中食,不做满清刀下魂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却说贾环迟疑许久之后,才是咬牙说道:“琮三哥,我不走,我要留下来!”

咦?

这个回答,可不像是贾环的作风。

他一向胆小怕死,这会子怎么这么勇敢了?

贾琮不由问道:“你可想好了?一旦城破,你可是会死的。”

听到死字,贾环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不过最终他还是咬牙说道:“琮三哥,你可不要小看我,今天我也跟着人大喊冠军侯的。”

“我还是怕死的,怕而要命,但我却不想和范知府那几个狗官一样,被百姓唾骂。”

“我文不成,武不就,却也不想连最后一点血性也丢掉了。”

“琮三哥,我若是死了,还望你能替我照顾我娘。”

酒壮怂人胆啊!

贾环虽然不曾喝酒,但是在一城人都高喊冠军侯的时候,却也激发出了他的血性。

不得不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贾琮不由笑道:“好,既然你有这个勇气,就下去好好备战吧!”

贾环点了点头,又忍不住说道:“琮三哥,若果真城破了,你千万别忘了带着我逃走!”

闻听此言,贾琮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就对味了嘛,这才是贾环的性子!

……

却说范成等几人,逃出城去之后,却又不免放慢了速度。

此时,他们还不敢当真逃回京城去。

要回去,最起码也要等到城破之后再跑回去不迟。

此时满清大军还没赶到呢,这会子他们逃回京城去,即便是拿出银子来贿赂秦相,怕也难逃一死。

此时,这几人,倒是真心盼着清军大军早日赶到蓟州城,早日破城了。

蒋川阴沉着脸说道:“范大人,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若是清军迟迟不能破城,甚至无功而返,我等又该如何自处?”

清军大军压境,他们提前弃城而逃。

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最终守住了蓟州城,清军无功而返。

这样,就会越发衬托的他们像个笑话了。

范成冷哼道:“我等先找个相熟的城池,安顿下来,静等消息便是,蓟州城,必破。”

“蓟州城内的粮草,支撑不过半个月去,必然是守不住的。”

在跑路之前,范成其实是去询问过贾琮的。

但凡贾琮回答的硬气一些,说一定能够守住城池,范成也不会跑的如此坚决。

但是贾琮的回答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一听就完全没有守住的信心,已经做好了死守的准备。

范成自然不会跟着他们一起去送死。

并且作为知府,范成知道,蓟州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本来他们已经向朝廷求援,朝廷那边,先让从梁城那边,运送一批粮食过去。

然后朝廷的粮草,一二月功夫间,就能运送过去。

只是满清大军来的太急,急到梁城已经不敢贸然向蓟州运粮了。

不然这些粮食,怕是必定会落入满清之手。

当然了,范成不知道的是。

其实梁城和蓟州城,一直都有联系。

贾琮已经命赵家子弟,在梁城也搭建了一个信鸽接收点。

贾琮早就和牛继宗有过联系。

贾琮已经告诉过牛继宗,不用运送粮草过去。

因为梁城中的粮草,也是不多了。

而蓟州城中的粮草,其实早被贾琮藏匿起来了许多。

至少坚持三四月功夫不成问题的。

而满清的大军,绝对围困不了蓟州三四个月功夫。

顶多等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们也就该撤军了。

只是,贾琮早就打定主意,要让范成弃城而逃,自然不会告诉他这些事情。

范成沉思半晌之后,不由咬牙说道:“暗中散播消息出去,就说蓟州城中,只有十天的粮草。”

“只要满清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必定会死命攻城,二十天内,城池必破!”

蒋川忙是点头说道:“知府大人这招借刀杀人之计甚妙,就是这么办!”

很快,蒋川他们,便是暗中将消息传播了出去。

蒋川他们,本就有着极光的人脉。

而这些消息,本就传播极快的。

因此,只是三两天功夫,这些消息,便不胫而走,传播的几州之地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此时,格斯泰率十五万大军,兵临蓟州城下。

他在路途中,便是得知了这一消息。

格斯泰更是大喜不已。

蓟州城中缺粮的消息,竟然能传播的尽人皆知。

不得不说,大夏内斗是真的凶猛啊!

这样的朝廷,焉能不败?

这一次他们满清对这一座蓟州城,势在必得。

只是守护蓟州城的小将贾琮,十分古怪,便是格斯泰,心里也着实有着几分警惕的。

而如今既然知道蓟州城短缺粮草,止有十天粮草,他便彻底放下心来。

格斯泰麾下将士,纷纷给格斯泰道喜。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蓟州城内短缺粮草,只要我们团团围住城池,不让大夏援军和粮草运送进来。”

“到时候,不用我们攻城,他们自己先就会乱起来。”

“哈哈,他们只有十日的粮草,我们最多半月功夫,便能不费吹灰之力而破城!”

而格斯泰则是说道:“还是要有些耐心的话,本将军准备用一月功夫来破城。”

“虽说城中只有十天的粮草,但是还要防备民间还会有粮草的。”

“而民间的储粮,顶多能让他们多支撑十日功夫。”

“顶多二十日,他们的粮食也就要断了。”

“而只要断粮之后,他们要么投诚,要么突围,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因此,我们将他们团团围住,只需要防止他们突围便是。”

“如此一来,便不用再去攻城,可以减少兵员损失。”

格斯泰麾下将领听了,心里未免觉得将军太过妇人之仁,未免忒过拖沓。

只要猛烈攻城便能破城的事儿,没得浪费这许多功夫做什么。

嘴上却是连连夸赞格斯泰谋定而后动,爱兵如子。

格斯泰听后不由大笑起来。

而接下来,格斯泰命士兵将蓟州城团团围困住,却不急着进攻。

而是命士兵每日在空地上制作攻城器械。

这也是一种攻心战,每日都能给城中的大夏士兵,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此时,贾琮早就通过信鸽,知道了城中粮草信息泄露出去的消息。

而贾琮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倒是忍不住大笑起来。

贾琮相信,这个消息,必定是范成等人泄露出去的无疑。

因为清楚蓟州城中粮草情况的人本就不多,除了他们,也找不到另外的嫌疑人了。

可恨这些贪官蠹虫,竟是浑然不将家国大义放在心上。

不过,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倒是向清军传递了假消息。

这几日功夫,城中制造出的炸弹数量并不多。

若清军现在就开始猛攻的话,现在制造出来的炸弹,还真未必够用。

而若是拖下去,拖的时间越长,他们的胜算就越是渺茫。

因此,这个假消息,反倒是帮了他们的忙。

只是,还要将这个消息,及时告知二师兄才好,让他们安心等待才好。

只是粮草方面,倒是有一些问题。

不过也并非不能解决,可以让他去其他城借一些粮食的。

而贾琮计算了一下时间,大约,他们蓟州城内缺少粮食的消息,也传递到京城去了吧?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添一把火好了。

接下来,贾琮又写了一封书信,用信鸽将消息传递了回去。

几日之后,大夏月报,再次加刊。

这一次加刊,刊登的仍然是蓟州城的消息。

蓟州城被十五万大军团团围住,蓟州城中,知府大人,同知大人、通判大人等一干文官。

在清军到来之前,便齐齐回京求取支援。

而此时,蓟州城中,止有十日粮草的消息,却是被泄露出去。

十五万大军,将蓟州城团团围住,他们准备将城中的守军,活活饿死。

而蓟州城守将贾琮,誓与蓟州城共存亡。

看到报刊上的消息,无数百姓,齐齐大骂范成等人是卖国贼!

同时心里又十分担忧贾将军还有蓟州城内百姓的安危。

宁国府中,梅夫人和林黛玉都是担忧不已,暗自垂泪。

其实,在飞鸽传书的时候,贾琮就悄然给林黛玉写了一封密信。

这密信,是用暗语写成的,算是两人之间的小秘密。

在暗信中,贾琮告诉林黛玉,城中粮食充足,蓟州城必定能够守住,让她不用担心。

林黛玉也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梅夫人,只是即便如此,她们又怎么能当真放心的下?

至于薛宝琴、晴雯、香菱等女,林黛玉则怕泄露了消息,并没有告诉她们真相的。

因此,她们也是十分担忧不已。

荣国府中,贾母和贾政,也天天为贾琮、贾环悬心不已。

荣国府和宁国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贾琮刚被封冠军侯,圣眷正隆,他们自是不想贾琮在这时候出事。

倒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各自称了意,只恨不得贾琮马上死了才心肝。

而赵姨娘,不免每日流泪不止,为贾环担忧。

探春日日前来劝慰,才劝的她好了一些。

而朝廷之中,自然早就得知了消息。

永隆帝自然勃然大怒不已!

因为范城等人逃逸的事情,永隆帝也是得到贾琮奏报之后才知道的。

此前,范成等人,既不曾请示过,兵部也从未奏报过此事。

他们这些被永隆帝派出去制衡贾琮的文官,在满清大军压境的时候,竟是全部临阵逃脱。

而作为拿下蓟州城的贾琮,在满清大军压境的时候,则是选择了坚守城池,誓要和蓟州城共存亡。

永隆帝心里,产生了一种被这几个文官背叛的感觉。

同时对贾琮,也是心生愧疚。

永隆帝一怒之下,便命人去将范成等人家人,悉数捉拿下狱。

并下令捉拿范成等人进京待审。

而另外一边,永隆帝则是连忙继续派遣援军,驰援蓟州城。

其实,朝廷方面,一直都有驰援蓟州城的计划。

只是既要调兵遣将,又要从南方运送粮草,却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他们又没料到清军竟来的如此之急,彻底打乱了朝廷的节奏。

此时,永隆帝也不得不先从京城中抽调粮草,先行支援蓟州城。

永隆帝下旨,令援军务必要将粮草送到蓟州城,确保蓟州城不失,确保贾琮无恙。

……

蓟州城中百姓,先是人心惶惶。

不过,随着贾琮每日都会在城中路面,百姓的情绪,竟是逐渐安定下来。

有贾将军在,有贾将军陪着他们在一起,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难道他们的命,会比贾将军更高贵不成?

接下来,城中百姓,在军中将领统筹之下,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城墙上运送物资。

而此时,贾环也没有闲着,而是跟随和百姓一起运送物资。

运送物资其实很累人的,贾环在荣国府中,虽然不受待见,是个小透明。

但也是锦衣玉食,从来都干过重活的。

而此时,他却是咬牙坚持着,从未叫苦叫累。

几日工夫下来,他整个人便被晒黑了好几个色号,人也消瘦起来。

只是身子骨却是健壮了一些,整个人身上的轻浮气息,也渐渐脱去。

贾琮见状,倒是颇为欣慰。

这家伙,倒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了。

火器营那边,则是每日都加班加点制作炸弹。

目前已经制作出了三四千枚炸弹出来。

且说城外的清军,在几日功夫内,已经制作出了许多攻城器械出来。

此时,他们在格斯泰的指挥之下,正在搭建浮桥。

因为他们事先准备十分充分,一次性便是直接搭建出十座浮桥来。

同样的方法,再用第二次就不灵了。

因此,贾琮非但没用火攻的法子,甚至都没有派兵到城外狙击。

对方准备十分充分,并且人数众多。

便是在护城河对岸狙击,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顶多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样倒还不如直接镇守城墙。

满清方面,只用了一日功夫,便搭建出了十座浮桥。

不过接下来,他们却又不急着攻城。

而是又继续制作起攻城器械来。

贾琮多次登上城墙,看城下的满清士兵,每日都在殷勤地制作攻城器械。

城中的士兵和百姓,都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独有贾琮发现,满清方面,其实根本就没有全力制作攻城器械。

他们只是在演戏而已,实际上他们每日派出来的人手,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

也就是说,满清方面,应该根本就没打算攻城。

想想也是,他们已经得知,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仅剩下十天左右的粮草。

这种情况,他们只需要在外面团团围困住城池,就能将满城人活活饿死。

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何要急着攻城呢?

要知道,攻城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而他们,完全不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如今他们每天都装模作样的制作攻城器械,怕只是为了攻心罢了。

贾琮见状,不由微微一笑。

接下来,贾琮每日只是派出四分之一的士兵,轮流上城墙守备,以防清军偷城。

剩下的人,贾琮都命他们轮番休息。

一晃十余天功夫过去了。

朝廷的的援军还有送来的粮草,都没能送来。

在半路上就遭到满清伏击。

援军大败而归,死伤一万余士兵。

至于粮草,则是悉数被清军拦下。

永隆帝得知消息之后,不由大怒。

忙又尽快张罗起第二批粮草,务必要支援到蓟州城去。

说起来,这也是蓟州城的劣势所在的。

因为蓟州城实在是太靠近满清了。

而蓟州城之外的幽州、涿州、莫州、瀛洲通通都掌控在满清手中。

他们路上随时都能够派兵伏击。

朝廷想要支援蓟州城,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梁城来中转。

只是,如今梁城也被满清大军围困起来。

如今第二批支援的粮草,都未必能运送过去的。

而一旦粮草运送不过去,那么等待蓟州城内士兵和百姓的,惟有死路一条。

……

且说蓟州城外,格斯泰算算日子,围困了已经半月有余。

此时城内的夏军,粮食应该早就吃光了。

此时他们怕不是已经在搜刮百姓的粮食来度日了。

只是,百姓的粮食,也必然所剩无几。

顶多支撑他们四五日功夫,也就没有了。

城内的夏军,已经快顶不住了。

而格斯泰,准备给他们再施加一下压力。

接下来,格斯泰命人在城下喊话。

让城内的士兵,速速打开城门投降。

只要投诚,必被封高官厚禄。

甚至只要接下来率兵调转头来攻打大夏,只要能够立下汗马功劳,便是将来封王也未可知。

而如若顽冥不灵,拒不投降的话,城破之后,他们将会遭到屠杀。

听到喊话,贾琮亲自登上城门,亲自射杀了喊话的士兵。

贾琮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格斯泰。

格斯泰决定破城之后,直接屠城。

接下来,格斯泰命士兵,将一包包的土包,丢到城墙之下。

他用这一手来预防贾琮放火。

接下来,格斯泰开始试探性攻城。

此事一来是贾琮抹不下面子来。

二来仍旧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他们准备持续不断的给城中的夏军施加压力。

而贾琮,也是见招拆招。

每天都派士兵轮番上阵。

如今城墙上的各种守城物资十分之充盈。

而在攻城方没有派出足够多的攻城人员的情况下,攻城几乎就意味着送人头。

而夏军方面,伤亡人数极少。

对这种情况,贾琮自然是十分满意的。

而对格斯泰来说,如今也不过是拖延战术罢了。

他也在等,等贾琮率领大军打开城门突围的那一天。

此时,城内的百姓,已经没有了粮食。

每日都靠官兵发放粮食度日。

蓟州城中的百姓,不由大为感动。

他们甚至不肯要官兵发放的粮食。

因为他们也知道,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若是都留给士兵吃的话,怕是还能够多支撑些时日。

若是分给他们一起吃的话,只怕用不几日,便没有粮食吃了。

如果左右都要死的话,他们宁肯现在饿死,将粮食都留给士兵吃。

不过贾琮仍然让士兵严格按照百姓人数发放粮食。

贾琮计算的能够支持三四月的粮草,是将百姓也计算在内的了。

此时,朝廷第二批支援过来的粮草,也被清军所截获。

连续两批粮草之后,第三批粮草,就不是短时期内能凑出来的了。

而只怕,蓟州城中的士兵,根本就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接下来,贾琮再次写了几封书信,用信鸽传递了回去。

几日之后,大夏月报再次加刊。

这一次加刊,刊登的依然是蓟州城前线的战事。

增刊上写着,城内的粮草虽然不多,但是城中士兵和百姓,都从容面对。

所有士兵都表示,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而城中的百姓则表示,宁做夏军腹中食,不做满清刀下魂。

满城的百姓,宁肯用自己的身体,给大夏的士兵当粮食吃了。

也不愿城破之后,最终惨死在满清的弯刀之下。

如果只是这些干巴巴的口号,或许还不会让人感同身受。

而报纸上,还刊载了许多活生生的士兵和百姓的事迹。

比方说,军中的牛大,希望自己死后,朝廷能够将自己的抚恤金全都给他老娘,希望这抚恤金,不会被人抢了去。

军中的赵六,希望自己死后,婆娘能够好好将儿子养大。

军中的孙十一,希望自己死后,和未婚妻解除婚约,让她再找个好人嫁了。

而百姓中,孙老大老家是余杭人士,他希望死后能落叶归根,只是这个愿望,怕是看不到了。

刘老叟的愿望,就是朝廷能派遣大军,杀光满清大军,为他们报仇……

这一期的大夏月报,看的无数百姓,无不潸然泪下。

无数士子,义愤填膺,许多书生,都在痛恨自己百无一用,都要弃笔从戎。

便是永隆帝,还有满朝文武,都被深深触动。

其实这样的事迹,并非先例,翻开史书,并不罕见。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都是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物。

那些普通士兵,普通百姓的愿望,必然是上不了史书的。

然则,越是那些小人物的心愿,才越能引发普通人共鸣。(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