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二十四章:收复燕云十六州,获封宁国公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临近过年的时候,贾琮收到了家书。

原来薛宝钗在十一月份便生下一个女儿来,让贾琮给取个名字。

因为大雪,导致信息传递艰难,贾琮又带兵一路向西。

这份家书,便拖延了一个月功夫,才送到贾琮手中。

宝妹妹生了个女儿,倒是件极好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就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了。

不过,只怕宝妹妹会失望吧?

她本是个要强之人,而如今,自己可是有双爵位。

若林黛玉只有一个儿子的话,那么她若生下儿子,也是能够继承一个爵位的。

如今她却是生下一个女儿来。

不过来日方长,将来再生也不迟。

贾琮很快便给这个女儿起了个名字:贾芊。

……

过完年后,又下了一场雪。

直到二月份,才开始逐渐解冻,积雪渐渐融化,路面变的泥泞起来。

而贾琮,则是再次开始出击。

二月份了,很快就到农耕时候了。

要尽量不耽搁春耕才好。

接下来,贾琮大军开拔,直奔蔚州而去。

半月功夫,便彻底拿下了蔚州。

接下来,贾琮也并没有急着推进,而是在蔚州给百姓分完土地,并且帮助蔚州百姓春耕过后,这才继续挥军西进。

此时,整个燕云十六州,也只剩下了之后四州。

分别是:应州、云州、朔州和寰州这四州。

接下来,贾琮挥军,直取应州。

此时,应州守将大急。

蓟州军来势汹汹,一路攻城掠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应州只有一万多守军,哪里抵挡得住?

因此,应州守将,急忙向另外三州求救。

只可惜,另外三州守将,都是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气的应州守将破口大骂。

这三人,何其短视也?

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今你不帮我应州,等我应州被灭掉之后,下一步,就轮到你们了。

他却是没想到,当初他没有帮新洲和武州的时候。

人家也是这么说他的。

又半月功夫,应州被破。

至此,燕云十六州,便只剩下了三州之地。

而当贾琮挥军继续北上的时候,另外三州的守将,竟然带兵弃城而逃。

原来这三个守将,并没有与城共存亡的打算,他们早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因此,他们不出兵相助应州,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兵帮助应州,也不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罢了,完全无济于事。

这三位守将,率领各州内兵马,一路向北,借道蒙古,一路狼狈而回。

不过,他们虽然丢掉了城池。

但是好歹还保全了几万大军。

不像是其他守将,人地皆失。

他们这样回到满清,想必也不会受多大的处分。

而贾琮也没有继续追杀他们的心思。

左右能够收复燕云之地,便也达到了他的目的。

接下来,贾琮再次陷入到忙碌之中。

所谓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打江山难,治江山更难。

贾琮先是向朝廷报了喜报,为麾下各将领请功。

接下来,则是在各州派遣官员,分发土地,稳定秩序,发展民生。

一时间,忙的脚不沾地。

且说京城之中,朝廷接到贾琮递来的喜报,上下无不激动不已。

许多老臣,甚至感动到涕泪纵横的地步。

丢掉燕云十六州,实乃大夏之耻辱!

更是许多老大人内心最大的痛!

如今冠军侯出马,竟是直接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份功绩,可名垂青史,不弱于灭国之战!

而此战之后,也必定会让大夏之声望,达到巅峰。

让满清以后再也不敢南觑,让三番再不敢横跳。

而如今,朝廷这边,也开始推广三种新式农作物。

怕用不一二十年功夫,大夏便能够再次迎来盛世。

而现如今最要紧的,还是封赏功臣。

贾琮这位冠军侯的功绩,实在是太耀眼了,不可抹灭。

不说封王,最起码封公是妥妥的。

最终,永隆帝力压众议,直接晋升贾琮为宁国公,恢复了其祖上荣光。

而这一次提升的,乃是他世袭的三等勇武伯的爵位,一下复了祖上荣光。

另外一个冠军侯的爵位,仍然保留着。

如今的贾琮,真的是炙手可热。

爵位几乎已经到顶了,再升,也不过将其冠军侯升为公爵罢了。

若是再立下功劳,便惟有封王一途了。

而柳湘莲的爵位,也在这次直接被提升为三等子爵。

贾环爵位,被提升为二等男爵。

甚至就连倪二,都捞了个骑都尉的爵位。

福察初升被晋升为平安侯。

余下将领,各有封赏。

这一次,朝廷封赏出去的爵位都不在少数。

不过最高也不过晋升到轻车都尉罢了。

这些爵位,虽然可以世袭,但是也不过领取一些年奉和拥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罢了。

对朝廷来说,也不过是开支一些银子的事情。

尽管这样也会加重朝廷财政负担,只是这样一场大胜,哪怕让财政多一些支出,都是值得的。

封赏过后,自有太监去宁国府报喜。

宁国府中,诸女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都十分欢喜。

梅夫人和林黛玉,倒是心疼起贾琮来。

这一场场大战,也不知琮哥儿受伤了不曾?一定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她们不盼着贾琮加官进爵,倒是盼着贾琮能够平平安安的就好。

而薛宝钗,则是暗恨自己肚子不争气。

若是生个儿子该有多好?

偏生就生下一个女儿来。

林妹妹的身子骨弱,她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后面未必还能再生的。

便是再生,也未必就是儿子。

即便是儿子,也未必就能养大的。

总之,极有可能,会留下一个爵位的空缺来。

若自己生的是个儿子的话,就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冠军侯爵位了。

薛宝钗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等琮三哥什么时候回来之后,自己一定要多辛苦一些。

争取早日生下儿子来才好。

有了儿子,自己在贾家的地位,才能越发稳固,也能更好的照看薛家。

却说贾家二房之中,当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听到贾琮竟是复了祖上荣耀,重新被封为宁国府之中,脸上不由都是露出怅然若失之色。

想当年,一门双国公的荣国公、宁国公的贾家,何其耀眼?

只是后人不争气,他们荣国府这一脉,竟是连守成都做不到,竟是连祖上传下来的爵位都丢掉了,御赐的宅子也被收了回去。

他们这一支,竟一下没落如斯。

再对比一下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如日中天的宁国府,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此时,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婆媳三个,也暗自悔恨起来。

当初悔不该将琮哥儿逐出府去的。

若不将其逐出府去,此时的荣耀,便是属于他们荣国府这边了。

他们荣国府,也断不至于落到这般地步。

看看如今才十七八岁,就开始显得苍老的宝玉,再对比一下获封宁国公的琮哥儿。

一时间,贾母心里,不由五味陈杂起来。

都是一样的孙儿啊,若是当初,对他多一些疼爱,该有多好?

只是,这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可卖?

不过环哥儿倒也是个好的,小时候看着那般不着调,没想到跟着琮哥儿,如今竟是出息起来了。

如今更是被封了个男爵。

说不定荣国府以后能不能崛起,就全靠他了。

一想到贾环,贾母心里不由起了兴头。

虽然以往,他对贾环也并没有怎么疼爱过。

不过到底也没像对待琮哥儿那般对待过他。

况且他娘还跟在身边的。

有环哥儿在,他们荣国府,不敢说能重复祖上荣光。

但至少还是有几分指望的。

……

贾琮在忙碌一番之后,便是回到了幽州。

如今即便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全境,贾琮也是准备将节度使府放在幽州的。

幽州这边,本是前明的都城,额,哪怕是本朝,原本都城也是在这里的。

只是后面才被迫迁都,更是丢掉了燕云十六州。

幽州本是八朝古都,自然有其优越之处的。

如今幽州这边,皇宫依然完好无损的。

满清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并没有将都城搬到这边来。

这皇宫,倒是被原本的满清守将占了去。

如今,自然落到贾琮手中。

不过,贾琮只是派了些人进行了简单的维护。

他还没有头脑发热到昏聩的地步。

这皇宫,可是绝对不会染指的。

贾琮另外选了一处大宅子作为节度使府的。

也不知朝廷会不会迁都回来。

不过如今的都城,也建设的极好。

并且迁都涉及到千头万绪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决定下来的。

并且贾琮感觉,只怕此时朝中的大臣,依然会对游牧民族有心理阴影。

他们未必便想要迁都回来的。

而接下来,贾琮自然是要大力发展整个燕云的。

如今他这个燕云节度使,也是名副其实的燕云节度使了。

并且他也已经将燕云之地,当成了他的根据地,自然要好好发展一番。

燕云之地,有着最大的煤矿,并且这煤矿,如今就掌握在贾琮手中。

广是这一个煤矿,就让他有了发展的资金。

当然了,贾琮也不会只指望一个煤矿活着。

贾琮准备在燕云之地,大力举办工厂,发展商业,争取推动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西方?

这里面并不仅仅只是文艺复兴的缘故。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大肆殖民,导致急缺人手。

而因为缺少人手,才更快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而在大夏,若是没有外部助力的话,工业革命的推动想必会十分缓慢。

因为大夏的空闲人手实在是太多了。

若先期机械的效率不能大大超越人工的话,是很难推进的。

不过这一切,贾琮都可以在燕云完成。

因为目前来说,贾琮能够完全掌控这里。

首先,贾琮准备在燕云之地,大力推广蒸汽机的应用。

实践出真知。

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技,见识到科技的好处,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才能在全民范围内,推动科技更快的发展。

接下来,贾琮找到汤显祖和汤若望师徒两人。

让两人带人创建一个蒸汽机厂,生产一批蒸汽机来。

接下来,自然就要在燕云之地,全面推广蒸汽机。

……

而此时,朝廷果然对燕云之地,产生了猜忌。

大夏朝节度使是相当不少的,也是一个常设的官职。

在红楼书中,就出现过长安节度使,还有平安州节度使这两位节度使。

但是像是燕云十六州这么大地盘的节度使,在整个大夏,还真是头一份。

燕云十六州的大小,几乎能赶上南边三番加一起的版图了。

如今就连三番都蠢蠢欲动。

若是被贾琮在这里经营多年,将这里经营的水泼不透之后,即便他不造反,朝廷对燕云之地,也将失去掌控。

此后,只怕这燕云之地,名誉上是大夏的版图,实际上则是要姓贾了。

只是猜忌归猜忌,如今冠军侯才刚刚收复燕云十六州,朝廷也不好现在就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不过却是要防患于未然,及早做打算的好。

尤其是永隆帝这位雄心勃勃的明主,在一番思索之后。

最终决定派遣一批官员到燕云去任职。

毕竟此时燕云之地才刚刚被收复回来,必定缺少大量的官职。

朝廷派一批官员过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大夏的节度使权力,还没有达到唐朝后期的那种地步。

唐朝后期的节度使,不仅拥有军事指挥权,还逐渐获得了任用官员、征税理财的权力,甚至包括专权诛杀的权力。

而大夏的节度使,他们拥有推荐官员的权利。

但是在名誉上,官员任免权还在朝廷手中的。

当然了,这方面的事情,就十分微妙了。

比方说,大部分官职,都是节度使推荐,朝廷欣然接受的。

朝廷也要充分考虑节度使的意见和建议。

这也变相的等于节度使有极大的任免官员的权限。

但若较起真来的话,其实节度使还真的是没有官员任免权的。

而永隆帝派遣过来的这批官员,有刚刚通过科举的新人,其他的,还有各个派系的官员。

永隆帝并没有只任命自己嫡系的官员。

一来永隆帝并没有这么多嫡系官员可以派遣过去。

二来若只有自己嫡系的官员的话,会引发皇权和节度使之间的直接冲突。

而如今各派系的官员都有,就可以将这压力平摊下去了。

很快,贾琮这边,也得知了消息。

贾芸来到贾琮的书房,询问道:“国公爷,如今朝廷一下子派遣了十几个官员来,很明显来者不善啊!我们要如何做才好?”

如今贾芸的官职,在这几年也连升几级,如今已经是判官。

虽然判官的品级并不高,也不过是从七品而已。

还不如一个知县的品级高,知县还是正七品呢。

只是贾芸本来就不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并且他如今的权责,可是要远远超出知县的。

如今贾琮不在的时候,或者是底层的一些琐事,倒都是贾芸在处理。

贾芸本就是贾家子弟,又深受贾琮恩典,可说前程都系于贾琮一身,可说最得贾琮信赖。

即便贾琮说要造反,只怕贾芸也会毫不犹豫的摇旗呐喊。

因此,朝廷派遣官员来燕云,贾芸自然是最紧张的,也忍不住跑来询问贾琮。

贾琮听了,不由笑道:“他们只管来便是,只是燕云十六州,我才是节度使,在这里,只有我说了才算。”

“他们若是听话,老实为官,自然由的他们来。他们若是不听话的话,那就让他们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好了。”

贾琮更看重的是军权,只要朝廷不插手军权,只是派一些地方官过来,贾琮倒是并不会放在心上的。

只要来人听话,配合他大力发展科技,改善民生,发展经济,贾琮自然不会拿他们如何。

但若是不听话,那就不能容忍了。

要么滚蛋,要么就去西天。

贾芸听了,点头说道:“国公爷,我知道该如何做了,我会派人盯紧他们,随时向国公爷汇报他们的动向。”

贾琮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十余日后,这十七个朝廷任命的官员,便是赶到幽州,先来拜见贾琮这位顶头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

贾琮在衙门里集体接见了他们,着实勉励了一番。

又说道:“尔等受皇命而来,到了燕云之地,自然不可辜负君恩。”

“上要对得起君恩,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仰不愧于天,府不愧于地。”

“燕云之地的我大夏百姓,饱受满清摧残,此时正要休养生息,好让百姓繁衍生息。”

“望诸君尽职尽责,善待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贾琮说完之后,这十七个官员,齐齐称是。

贾琮暗中观察了一番,记住了几个刺头。

这里面,有些是可以拉拢过来的,有一些,怕是铁杆二五仔。

此时贾琮倒是懒得多理睬他们,只看他们以后行事便罢了。

只要乖乖听话,就能暂时留下他们,若要不听话,那就休怪他不客气了。

训话之后,贾琮设宴为这十七位官员接风洗尘。

接下来,这十七位官员,各自都被分配下去。

而贾琮,则是派人密切关注着这十七人。

此后一月功夫,这十七个人,表现的都无可挑剔。

至少都是有能力的,政务畅通无阻,并且并没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

这也可见,永隆帝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不管他目的是什么,至少这十七个官员,要能力有能力,要节操有节操。

当然,又或者是因为他们初到燕云之地,并没有彰显本性的缘故。

不过,只要老老实实的就好。

而下一个月,朝廷竟然又派了三位武将过来。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贾琮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

朝廷派遣文官来也就罢了,只要不捣乱,贾琮倒是并不曾放在心上。

只是如今还要派遣武将过来就过分了。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贾琮这个节度使的立身之本便在军中。

而朝廷想用这种方式夺权,怕是想多了。

半月之后,三位武将到来。

这三个武将,竟然都是元初派系的将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去年元初派系主动请缨,对满清发起进攻,最终大败而归。

被永隆帝抓住机会,削弱的很惨。

而如今,因为自己做大,永隆帝又重新利用起元初派系的武将来了。

永隆帝的用意,大约是让他们斗争起来。

而永隆帝则可以从中渔利。

而这三位武将到来之后,贾琮依然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不过一转手,就将他们丢到福察军中去了。

如今福察初升已经被封平安侯,他心里对贾琮基本已经达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公然以贾琮的奴才而自居。

这人最擅长阴谋诡计,贾琮将这三人丢给他,福察初升对自己的用意,必然心知肚明。

永隆帝派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拉拢军中将士,另立山头,不断削弱贾琮在军中的影响力。

若是能够架空贾琮,那就更好了。

只是如今,贾琮直接就把他们丢到福察军中去了。

福察军,可都是投降过来的清军,其中九成九的士兵,连大夏话都不会说。

而福察初升,必定会安排他们带领全都不会说大夏话的队伍。

连语言都不通,还收买个毛线球?

也谈不上树立啥威信。

甚至就连训练和沟通都做不到,只能通过副将来完成。

说不定,他们还会遭到军中士兵的挑衅。

若是他们自身武艺不过硬的话,这三人怕是有苦头吃了。

除非是他们自身能力过硬,又肯主动去学满语。

这才有一丝收买士兵,另立山头的可能。

不过若他们果真如此的话,那他们就有取死之道了。

贾琮也不介意他们暴病身亡。

如今贾琮和朝廷之间,虽然没有撕破脸皮。

但若是实在威胁到燕云安危的话,贾琮也不介意让朝廷了解一下自己的态度。

而就在此时,原本派遣过来的十七个官员,也有人闹幺蛾子了。

此人,乃是任应州知府的石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