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五章:请侯爷登基,吴三桂称帝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很快,贾琮进入到京城之中。

京城之中,天赐帝逃走的时候,带走了一少半的文武百官。

不过他并没有全部都带走,倒还有大部分官员,留在了京城。

而大乱将至,这些留守的官员,每日都心惊胆颤,不知什么时候京城会被叛军攻克。

百官,纷纷开始寻找自己的门路。

而如今,当他们得知叛军已经被冠军侯大军吓走,冠军侯率大军入京之后。

百官忙是集结起来,赶到城门口迎接冠军侯贾琮。

他们虽然比牛继宗慢了一步,但紧赶慢赶,也在贾琮刚刚进城之后,便赶到了城门口。

看到贾琮之后,他们忙齐齐跪倒在地上拜道:“拜见冠军侯。”

其实,贾琮不过区区一侯爷罢了——好吧,其实他另外一个爵位是宁国公,是一个国公爷。

国公爷的爵位,是比侯爷还要高上一品的。

然则,世袭的宁国公的爵位,在众人眼里,反倒不如冠军侯这个爵位更让人敬畏。

而他们对贾琮的跪拜,跪拜的哪里是冠军侯,分明是新帝。

而贾琮,则是下马虚扶道:“诸位大人这是为何,还不快快请起?”

当下,有一个官员马上大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侯爷登基为帝,吾等都将恭迎新皇!”

“吾等恭迎新皇!”

贾琮必然是会成为新帝的,而这些官员,这时候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拥立新君,博一个从龙之功了。

而听到此言,贾琮马上脸上变色说道:“尔等想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乎?”

“本侯俸先帝衣带诏,为先帝报仇雪恨,岂能如此不忠不义,窥测神器?若如此,和他叛贼又有何异?”

“国不可一日无君,京中可有成年皇室子弟?寻出合适人选,当奉其为新君才是上策。”

贾琮的反驳,在百官的预料之中。

谦恭礼让嘛!

总要有个三辞三让的过程的。

皇室子弟,先被天赐帝杀了一波,后来又被吴三桂杀了一波,如今都被杀光光了,哪里还有皇室子弟?

百官心里自然是清楚的,若京城果然还有成年的皇室子弟的话,冠军侯是断然不会问出这个问题来的。

这一次,牛继宗抢先说道:“回侯爷,皇室子弟,都被叛贼屠杀殆尽,皇室,已无人矣!”

“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侯爷继皇帝位,也好拨乱反正,主持公道!”

贾琮则是坚决摇头说道:“本将接先帝临终衣带诏,誓要杀死反叛,为先帝报仇雪恨。”

“在先帝大仇未报之前,都不谈论此事。等反贼授首之后,再来议论此事不迟。”

听到这里,牛继宗和百官都听明白了。

这位是要先除掉吴三桂之后,才会登基为帝的。

在皇位的诱惑之下,冠军侯还能保持此等定力,当真令人钦佩啊。

接下来,牛继宗和百官,又说道如今朝堂无人把持,群龙无首。

请冠军侯暂时总理朝政。

贾琮这才无奈答允下来。

接下来,贾琮便进入到皇宫之中,总摄朝政。

贾琮又命人去幽州和盛京,将林如海和寇相请回来。

至于歼灭吴三桂叛军,倒是不必急在一时。

先将江北之地局面稳固下来,不让其生乱再做道理。

其实自从吴三桂渡江,然后又仓皇撤离之后,他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贾琮并不在乎多拖几天时间。

接下来,贾琮并没有直接住进皇宫之中,而是又住到了宁国府中。

贾琮并未急切到这般地步,不必在这等小事上,留下一些污点。

接下来,贾琮开始命人大肆宣传天赐帝衣带诏的事情。

衣带诏是假的,不少人也知道衣带诏是假的。

但是谁在乎这些呢?

只需要有一个理由便足够了。

……

且说吴三桂在退回江南之后,便大病了一场,一下苍老了许多。

好吧,本来吴三桂就已经垂垂老矣。

而这一病,身体更是大不如前。

并且吴三桂感觉,身边的将领,似乎在面对自己的时候,目光都有了异样。

接下来,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立妻子张氏为皇后。

而周朝,也并不缺少官员。

毕竟,天赐帝在逃走的时候,可是带着朝中那些高官一并逃走的。

以秦相为首的官员,还有三省六部的高官,全都在列。

而他们被吴三桂追上之后,除了皇室成员被杀死之外。

这些高官,都被吴三桂一并带回了江南。

能在天赐帝手下做官的人,都是些八面玲珑,底线灵活的墙头草。

如今他们性命都捏在吴三桂手中,自然也只好在周朝为官。

吴三桂登基之后,便命人给贾琮递交国书。

在国书上,吴三桂写道,他愿意和贾琮划江而治。

从此,两国之间,为兄弟之邦,互不征伐。

……

一月之后,林如海还有寇相,连同贾琮的家眷,都被从幽州接了回来。

其实,贾琮更喜欢以幽州为国都。

因为目前的京城,本身就是从幽州迁过来的,并且无险可守。

不过如今他还没登基为帝呢,自然也不好就迁都。

而等他拿下吴三桂,登基为帝之后,便要和寇相和林如海等重臣商议一番迁都的事宜。

如今寇相和林如海两人来到之后,贾琮也彻底松下一口气来。

有了这两人,贾琮也可以解脱出来,将朝政之事,都交给这两人处理便是。

而就在此时,贾琮也接到了吴三桂送来的国书。

对此国书,贾琮嗤之以鼻,他完全不承认吴三桂建立的周朝,并且当众撕毁了所谓的国书。

然后,贾琮决定派兵南下,剿灭乱党。

与此同时,又下了征讨反叛的檄文,历数吴三桂的十大罪状。

并且表明,只要不依附叛贼,便只诛首恶。

而这篇檄文,贾琮直接在大夏月报上刊载了出来。

吴三桂的反叛,并没有影响到大夏月报的销售。

如今大夏月报,依然遍及整个大夏。

不过,大夏月报在发行了这一期之后。

在吴三桂建立的周朝,大夏月报的相关人员,便偷偷躲藏了起来。

而吴三桂在看到大夏月报上的檄文之后,果然勃然大怒。

马上下令,命人在他周朝范围内销毁大夏月报,捣毁大夏月报的印刷点和销售点。

并且下令抓捕大夏月报相关的各种人员。

不过这些人,早就提前一步躲藏了起来。

并且因为大夏月报上檄文的缘故,让人更加不看好吴三桂的将来。

吴三桂麾下的底层官吏,都对其失去了信心,也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当回事儿。

只是抓了一些地痞流氓,草草应付公事完事。

而也因为这道檄文,让三藩之中的另外两藩,耿精忠和尚可喜,都忍不住生出退缩之心。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两人便是墙头草。

耿精忠和尚之信,很快就归顺了清朝朝廷。

而在这一世,因为大夏朝廷腐朽不堪,天赐帝昏聩无能。

以至于耿精忠和尚之信,紧紧团结在了吴三桂身边。

吴三桂的五十万兵马中,起码有二十万,是这两人的兵马。

只不过,随着吴三桂败退江南,冠军侯又发了这一篇檄文之后。

耿精忠和尚之信,不免又开始动摇起来。

只诛首恶,不及其余。

这句话,完全就是为他们两人写的啊。

跟着吴三桂,是没什么前途的,早晚要被冠军侯灭掉。

而若他们要一条路走到黑的话,势必也会落得个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下场。

因此,这两个墙头草,心里已经在琢磨着要联络冠军侯的事情了。

而恰好就在此时,有人悄然给他们送来了冠军侯的书信。

在书信中,冠军侯承诺,只要他们归顺朝廷。

依然会保留他们的王位,不过,却是并没有封地了,并且还会让他们全家搬迁到京城。

朝廷会赐给他们亲王府,不过他们却不再是铁帽子王,而是世代递减的爵位。

两人看到这封书信,心里微感失望。

原本,他们两个,可是铁帽子王,有自己的封地,并且能够世代镇守。

而如今,若是从了朝廷——应该说是从了冠军侯的话,那么这个铁帽子王也就没有了,封地也会失去。

但是至少,他们还有他们的家族,都能活下来。

因此,这两人思索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答允冠军侯的条件。

接下来,他们就耐心潜伏下来,等冠军侯大军到达之后,随时给吴三桂一个背刺就够了。

而朝廷那边,也已经备好粮草,以柳湘莲为征南将军,贾环、吴山还有福察初升为将,率二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平反。

此时,整个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次平反上。

若冠军侯的大军,一举平定叛乱,那么冠军侯必将成为新帝无疑。

而若这一战陷入焦灼之中,说不定,吴三桂和他的周朝,真的能够存活下来,和冠军侯划江而治。

至于吴三桂能够打败冠军侯大军,是大家都没想过的事情。

若吴三桂有这能力的话,也不会率二十万大军渡江,然后又仓皇退回江南了。

而对这一次平反,贾琮却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吴三桂早已失了民心。

更何况,他麾下幽州军火器之犀利,是吴三桂麾下叛军,无可抵挡的。

双方交战,只要吴三桂军队败上几阵,丢掉几座城池。

然后耿精忠、尚之信再来上一个背刺,那么吴三桂势必会众叛亲离,他的大周朝,也将分崩离析。

而自从寇相和林如海来到之后,贾琮倒是轻省了许多。

……

这一日,贾琮回到宁国府中,进入后宅,便听到几个小家伙,正在后宅玩过家家。

只见贾苍这个小家伙,正端坐在一块石头上。

其他几个小家伙贾薇、贾萧、贾荀、贾芊等,都纷纷行礼道:“参见太子。”

贾苍摆摆手说道:“都平身吧,本宫已经命人备好了酒席,待会诸位弟弟妹妹,都随本宫去吃席。”

听到这番话,几个小家伙,都齐齐叫好。

而在门口,贾琮则是听的万分惊诧。

好家伙!他直呼好家伙!

他断然没料到,他这边还没登基为帝,即便登基为帝,也没说要封贾苍那小家伙为太子呢。

而贾琮这小家伙,竟然自己先当上太子了。

这倒是比自己积极多了。

而就在此时,林黛玉则是蹙眉走了出来。

她忍不住立起眉头呵道:“平安,你在混说什么?还不过来受罚?”

听到林黛玉的声音,小平安顿时被吓了一跳,害怕极了。

别看林黛玉似乎柔柔弱弱的,倒是个严母。

而贾琮,单一个慈父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溺爱了。

他童心泛滥起来,甚至能陪着一干小家伙玩捉迷藏、过家家。

让一干妻妾,甚至连梅夫人见了,都有些哭笑不得。

贾琮不但不怕贾琮,连梅夫人这个奶奶也是不怕的。

因为梅夫人这个奶奶,同样极为疼爱贾苍这个大孙子,和贾母对贾宝玉都有的一拼,简直要星星不给月亮的。

唯独林黛玉,丝毫也不惯着小家伙。

如今已经开始教他读书识字,一旦不认真读书,完不成功课,又或者调皮捣蛋,林黛玉是真的家法伺候的。

因此,贾苍见了林黛玉,真如避猫鼠一般。

这会子,听到林黛玉的召唤,贾苍也不得不畏畏缩缩地走到贾苍身边。

几个小家伙,也都马上站的齐齐整整,规规矩矩地喊道:“见过太太。”

林黛玉虽然对几个小家伙,从没有严厉地惩罚过他们。

她虽然是这一群小家伙名义上的母亲,有教导他们的职责。

然则这些小家伙,个个都有自己的亲母的,林黛玉也并没有越俎代庖,不过应个景罢了。

不过因为林黛玉对贾苍严厉,贾苍就是家里的嫡长子,是所有人的长兄。

因此,这些小家伙,也无不害怕林黛玉的。

林黛玉倒是没有难为这些小家伙,点头应了一声之后,便让他们退了下去。

等小家伙都走了之后,林黛玉脸上顿时挂满了寒霜,一双柳眉也顿时竖了起来。

这一次,她是真的生气了。

外面的情形,她自然是知晓的。

也知道,自家夫君,用不多久,大概便要登基为帝的。

而自己,若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大概会成为皇后。

而自己的嫡子贾苍,却未必便是太子。

甚至,未必能够善终。

自古皇家无亲情。

若有的选择的话,林黛玉甚至宁肯贾琮不当皇帝,她也不愿要这个劳什子的皇后。

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

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只是,许多事情,都是无法进行选择的。

而这府里,大约也不乏有聪明人和善于投机者。

他们大约觉得,将来贾苍必为太子。

大约有人已经在提前开始投资。

已经有人开始称呼贾苍为太子。

小孩子哪里懂得里面这许多弯弯绕绕,因此贾苍便也以太子而自居了。

而这件事情,本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

原先林黛玉还不曾留意到,恰好在今日听到了,不由大吃了一惊。

漫说如今贾琮还不曾登基为帝。

哪怕贾琮登基为帝了,一日不封他为太子,他也断然不能以太子而自居。

皇家,最忌讳的便是这等事情。

因此,林黛玉听了之后,如何不急?

林黛玉让几个小家伙走后,顿时气急。

在路上就折下一根树枝来,走到贾苍身前喝道:“还不伸出手来?”

贾苍忙畏畏缩缩地伸出了手来。

啪!

啪!啪!

林黛玉下狠手抽了几下,贾苍顿时疼得哇哇大哭起来。

林黛玉也跟着掉下泪来,但语气却是依然严厉。

她忍不住说道:“谁挑唆你说你是太子的?你是哪门子的太子?你,你,真真是气死我了……”

贾苍见林黛玉哭了,忙一行哭一行说道:“妈,我错了,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敢了。”

“我保证以后都听你的话,再不敢乱来了,妈,你别哭了!”

这时候,贾琮早忍耐不住,忙大步走过去。

然后一把将贾苍抱起,对林黛玉说道:“林妹妹,左不过是小孩子玩闹,这值得什么?”

“再者说了,平安便以太子自居又如何?等我登基之后,便封他为太子。”

“他本就是嫡长子,他不当太子谁当太子呢?”

听到贾琮这番话,林黛玉又忍不住垂下泪来。

贾琮忙伸手擦去林黛玉脸颊上的泪水,在贾琮怀里的贾苍,也伸出小手来,帮忙擦拭另外一边脸颊的泪水。

林黛玉忙是说道:“琮三哥,太子当取贤,岂能如此轻易就定下来的?这是断然不妥的。”

贾琮笑道:“有你这个贤后教导,他又岂有不贤的道理?”

其实,贾苍将来贤不贤能,是谁都不敢保证的。

长孙无忌难道不是贤后吗?

然而太子李承乾,还是被养废,最终造反了。

封建王朝,为何不能脱离三百年命运怪圈?

制度僵化,阶级矛盾尖锐,是其一方面的原因。

但是因为家族式传承,难以保证每一代继承人都是贤能之辈,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而即便贾苍真的贤能,也难以保证子子孙孙都是贤能之辈。

因此,贾琮心里,有着一些想法和算计。

……

且说柳湘莲率领二十万大军渡江,直击反叛。

吴三桂派出大军抵挡,三战皆败。

而柳湘莲遵从贾琮吩咐,并没有对叛军斩尽杀绝,只是以击败为要务。

而柳湘莲又采用了舆论攻势,大肆宣扬叛军不堪一击,迟早会败北。

呼吁叛军将领,还有依附叛军的势力。

言明冠军侯深明大义,知道他们不明就里,只是被吴三桂误导而盲从。

只要主动脱离叛军,投降义军,便既往不咎。

经过宣传之后,叛军之中,果然有许多士兵和将领,都偷偷跑来投降。

短短几天功夫,叛军竟是减员了一成有余。

若不加管束,就这么下去,只怕用不一月功夫,所有人都会叛变过去了。

吴三桂闻言又惊又怒,命嫡系将领督阵,连杀千余人,这才止住叛逃之势。

只是叛军之中,就此互不信任,以至于吴三桂的嫡系,看谁都像要叛逃。

而柳湘莲,此时也真正了解到了贾琮的用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携裹大势压迫,甚至不需要他们怎么攻打,很快吴三桂反叛势力,便会不攻自破。

果然,战场之上,灵活机变,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吴三桂所部,说是反叛,其实都是大夏同胞,并非蛮夷之辈。

柳湘莲也不忍多做杀伤的。

接下来,柳湘莲又缓缓推进,连破伪周数座城池。

这一次破城,要比他们攻打满清的时候,更加轻松。

因为只要轰破城门,里面的叛军,马上就会选择投降。

根本遇不到像样的反抗。

毕竟,冠军侯的威名,他们是早就听说过的。

叛军之中,怕是大多数,早就想投降过来了。

城门都被破了,他们难道还嫌命长不成?

哪里还会选择抵抗?

见此情形,贾环、吴山还有福察初升都坐不住了,纷纷请命,请求率军破贼,争取早日剿灭反叛。

不过却是被柳湘莲所拒绝。

柳湘莲又想到了临行前贾琮对他的吩咐。

吴三桂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猛将。

他麾下必定有精锐之军,骑兵或许比满清要差一些。

但是步军并不比满清军队弱的。

贾琮再三叮嘱柳湘莲,一定要戒骄戒躁,不可贪功冒进。

万万不可小觑吴三桂。

如今这几座城池,破的实在是太过容易了。

这反而让柳湘莲更加警惕起来。

接下来,柳湘莲反倒是越发小心起来。

气的贾环、吴山还有福察初升,都暗地里抱怨不已。

下一座城池,是一座大城。

同时也是伪周的门户所在,位置十分紧要。

柳湘莲感觉,一场恶战,怕是在所难免。

因此,这一战,柳湘莲决定让福察军打头阵。

这也是贾琮和柳湘莲之间的默契。

有难仗、硬仗,就让福察军上,便是伤亡大一些也不心疼。

毕竟满清刚刚归化,还没有完全归心。

而当命令下达之后,福察初升不免洋洋自得起来。

虽然打头阵可能伤亡大一些,但这也意味着,功劳也大啊。

并且,这些反叛,就如纸糊的一般,又岂会有什么损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5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