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二章:林黛玉生子(上)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短短一月功夫,贾宝玉便消瘦了许多,人也被晒黑了。

也真正品尝到了人间疾苦,整个人都变的憔悴了许多。

只是,像是抄书、代写信或是画画这种营生,也并不是天天都有活计的。

赚到手的钱,也难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

这让贾宝玉越发的疲惫和憔悴。

这一日,回到贾家之后,贾宝玉找到贾母说道:“老祖宗,咱们家人口也不多。”

“这院子咱们住着,倒是空闲了许多间屋子出来。”

“孙儿琢磨着,倒是不如把这宅子卖了,咱们去南城另买一栋小点的宅子。”

“这样,还能省下一笔钱来,这笔钱等什么时候碰到事儿,也能用来救急。”

贾母听了,忍不住眼圈泛红,勉力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便是这么着吧,都是老婆子无能,倒是委屈了宝玉你了。”

贾宝玉听了,不由含泪跪倒在地上说道:“老祖宗这是说哪里话,孙儿无能,不能孝敬老祖宗,这都是孙儿的过错。”

这门说着,祖孙二人,不由都垂下泪来。

(对贾宝玉,烟雨不准备让贾琮帮他,也不会故意让贾宝玉各种凄惨,各种整活。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这里参照了一下作者曹雪芹晚年在西山的窘迫状况,说起来,曹雪芹也算是贾宝玉原型了)

……

这一日,汤若望兴冲冲地冲入到贾琮书房里喊道:“爵爷,成了,成了!”

如今汤若望早已是将军府熟客,出入并不需要禀报。

见汤若望进来,贾琮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问他什么成了。

汤若望不由说道:“侯爷,子弹还有侯爷所说的步枪,都制造了出来!”

“并且我已经让人实验过了,功能果然提升了很多。”

听到这里,贾琮也是兴奋了起来。

他们去年购买的燧发枪,已经是目前西方最先进的枪支了。

目前大夏研究出来的步枪,绝对超出了西方燧发枪不止一筹。

有了更加先进的武器,贾琮心里,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想到这里,贾琮不由说道:“走,本将军亲自去试试枪。”

汤若望不由伸手说道:“侯爷请!”

很快,贾琮便是来到火器营后院,这里专门开辟了一个专门试枪的地方。

贾琮先看了看汤若望制造出来的试验品。

嗯,外表上看上去,相当的粗糙和粗矿。

汤若望拿起步枪来,给贾琮滔滔不绝讲解了起来。

而贾琮就只记住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这步枪的射程三百米,有效射程两百米。

这个距离,已经差不多是弓箭有效射程的三四倍了。

第二点就是,这步枪的弹夹,一共可以填充十五发子弹。

也就是说,只要换上满弹夹,这步枪,可以实现十五连发。

而这样一来,只要有一千人的步枪队,再加上充足的子弹,攻击密集度就十分恐怖了。

因为可以连续射击,也就换弹夹会耽搁一些功夫。

而弹夹,可以事先都填充好的。

接下来,贾琮趴在地上,开始亲自实验起来。

汤若望十分紧张,唯恐贾琮出现什么意外,紧张地叮嘱着贾琮注意事项。

甚至恨不得手把手的教他。

而其实,贾琮对射击并不陌生。

前一世,他在大学军训的时候是摸过枪的,也打过靶,尽管只有两次只打过十发子弹。

砰!

就在汤若望还喋喋不休地一遍遍传授贾琮射击要领的时候,贾琮却是果断开枪了。

倒是唬了汤若望一跳好的,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

砰!

砰!砰!

很快,十五发子弹,便全部打完。

【射击(小成):15/500】

咦?

没想到时隔多日,熟练度面板,再次收录了一项技能。

并且还是射击技能。

并且这射击技能,直接越过入门、熟练,达到小成的地步。

其实军训的时候,贾琮的射击只能说马马虎虎而已。

毕竟军训一共才一个月时间,摸枪和射击训练,总共也就一周功夫,枪法能好到哪儿去?

不过在刚刚射击的时候,靶子在贾琮眼里异常清晰,他的手也极稳。

贾琮约莫着,这大约和他完美满经验的箭术有关系。

贾琮感觉,估计他肝起射击的经验来,速度应该也是极快的。

没事的时候,倒是要试一试才好。

反正技多不压身。

贾琮倒是想看看,等射击也达到完美满经验之后,精准度会达到何等地步。

等贾琮打完之后,汤若望不由在旁边安慰道:“侯爷,第一次射击,基本都射不到靶子上去的。”

“侯爷倒是不用在乎这个,侯爷觉得这枪如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曾?”

汤若望话音刚落,就听百步开外的士兵大喊道:“将军神射,百发百中!将军真乃神枪手也!”

听到这里,贾琮微微一笑,然后喊道:“将靶子扛过来。”

“是,将军!”

很快,兵丁便将靶子扛了过来。

贾琮和汤若望看去,发现果然十发子弹全部中靶。

不过若是论起环数的话,成绩就相当差了。

除了一枪在十环之外,其他的都在外环。

旁边,汤若望很明显被惊呆了。

他忍不住说道:“哦买噶的!侯爷真的太厉害了,第一次射击,就能百发百中,将军真的是天生的神枪手啊!”

这一次,汤若望还真不是恭维。

因为即便是在西方,也很难找到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贾琮一上手就能百发百中,也由不得汤若望不吃惊了。

其实倒也不是整个西方都找不出一个神枪手来。

而是如今西方的枪支,精准度极差,想要百发百中,真心不容易。

就拿后世来说,看抗战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共产党员手持两把盒子枪,横着枪biubiu的射击。

为什么要横着射呢?

就是因为盒子枪——又叫驳壳枪,在开完第一枪之后,第二枪就会往上跳,一跳子弹就飞到天上去了。

因为精准度太差,在国外很快就被淘汰,然后一大部分,就流入到中国来了。

而在中国,很快就找到了正确使用方法。

那就是把驳壳枪横过来射击,这样跳也是左右跳,在人多的时候也不怎么怕瞄不准的。

因此,枪支的精准度,在前期真心是很差的。

而汤若望制造出来的样品,因为加长了枪管,里面又刻画了膛线的缘故,精准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他是忽略了这一点,才会如此震惊。

贾琮笑道:“这枪不错,打着很顺手。”

“接下来,燧发枪就不要生产了,全力生产步枪。”

“嗯,就先生产出一万支枪来吧。”

“对了,子弹要大量生产,不要停。”

一万支枪,先期已经够用了。

主要是生产的再多,子弹供应不上也是白扯。

而在这个时代,生产子弹的效率,必定高不到哪儿去。

等步枪队士兵分配到步枪之后,总要进行训练的吧?

就算一人十发子弹实弹训练,就需要十万发子弹。

一场战争每个士兵配备一百发子弹,就是一百万发子弹。

而一百发子弹,未必能打死一个敌人的。

在后世的战争中,平均大约要几万甚至十几万颗子弹才能射杀一个敌人。

贾琮感觉就凭目前的生产能力,供应一个万人队都费劲。

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来到了八月份。

很快便到了院试开试的日子。

院试是三年两考,恰好今年有院试。

贾琮作为节度使,是要主持院试的。

贾琮已经提前向永隆帝请假了,准备主持完院试就再回京一趟。

因为林黛玉就快要生了,贾琮不放心,自然是要回去的。

且说永隆帝看到贾琮再次告假,都不由惊呆了。

因为这家伙今年都回去两次了。

永隆帝当皇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贾琮这样的边军将军。

人家其他的将军,一年最多回去一次,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去一次。

哪有像贾琮这样的?

过年就回去了一次,上次假装述职回去了一次,现在媳妇要生孩子了,又来请假。

永隆帝甚至都有点不想批假,甚至还想申斥他一番。

不过最终,永隆帝还是准了他的假期。

毕竟,像贾琮这么顾家的将军,其实很难会生起不臣之心的。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让永隆帝颇为满意。

且说进了八月之后,贾琮就有些迫不及待,归心似箭起来。

不过贾琮依然耐心的主持完了院试。

院试的考生,越发稀少。

但是答卷仍然一言难尽,几个副考,也只能瘸子堆里挑将军,捏着鼻子勾选了几个相对较好的答卷来,让他们考中了秀才。

就这些人的水准,去考乡试,基本是没戏的。

不过,这里面,倒是有一个考生的试卷脱颖而出,惊艳到了一众考官。

而最终,取完名次之后,打开糊封,名字果然便是府试的案首付利明。

此时,贾琮倒是起了爱才之心。

考完之后不久,被取中的学生,便来拜见座师。

其他考生,贾琮一个不见,实在是嫌弃丢人。

唯独付利明前来拜见,贾琮让人引了进来。

贾琮看到,付利明身上穿的,仍然是上次府试考完拜见他穿的那身衣服。

因为这件衣服补丁的位置都一模一样的,很明显是同一件。

而衣服虽旧,却是浆洗的干干净净。

而这付利明,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脸上并没有局促之色。

见状,贾琮也不由暗自点头不已。

学问好也到罢了,难得他有这份从容。

贾琮记得上一次他带来了一方砚台,而这一次,则是送来一支笔。

两次的礼物,都是寻常之物,但总也要几两银子的。

贾琮勉励了他几句,然后说道:“我看你文章,脉络已成,只是文笔还嫌稚嫩。”

“只要肯下功夫,考上三五次,未尝不能过乡试的。”

“若你文章上有什么疑惑,只管来寻我请教。”

贾琮颇为欣赏这个付利明,倒是起了爱才之心。

得他指点的话,相信几次之内,便有望能考过乡试的。

只是贾琮也不敢保证必过,考试有太多不确定性,因此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满。

不料,付利明在沉思半晌之后,却是说道:“座师器重,学生惶恐,且感激不尽。”

“不过,学生得了秀才功名,便已知足,不愿继续考乡试了。”

付利明的回答,大大出乎贾琮预料之外。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付利明这个农家子弟在考中秀才之后,竟是不愿再考乡试了?

贾琮忍不住问道:“不知是何缘故?”

付利明说道:“座师,学生家贫,幼年丧父,家中止有一寡母。”

“学生读书,全靠寡母为人做工,呕心沥血供我读书,早早熬坏了身子。”

“为人子者,岂能不忠不孝?岂不是畜牲行径?”

“学生已经取得秀才功名,因此想找些营生,奉养老母,不愿再考乡试。”

闻听此言,贾琮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他和这学生有着相似的遭遇,好吧,其实他是有父亲的,但是和没有和没什么差别。

而他家世却是比这少年好了不知多少,他读书时,还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更何况这个少年?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你孝心可嘉,倒也难得。”

“这样吧,以后你读书之花费,都由我一力承担,直到你考中乡试为止。”

“每月给你五两银子,可够你读书所需?”

在贾琮看来,一月五两银子足够了。

五两银子对他来说,真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是对这个少年来说,则是能够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付利明也被贾琮的回护之情所感动。

他不由跪倒在地上说道:“座师的恩情,学生感激不尽。”

“只是学生若想乡试中举,十年八年未必便能考中,而家母未必能支撑到那时候。”

“学生还是想寻个营生,然后娶妻生子,让我娘临终之前,能抱上孙子,这样,九泉之下,她也能瞑目了。”

“学生愧对座师提携之恩,惶恐之至。”

付利明的确十分惶恐,他跪在地上,低头不敢去看贾琮。

贾琮倒是没有这个时代文人的那种执念。

并不会因为学生不愿意继续读书科举,而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

贾琮倒是觉得,这个学生孝顺有主见,还是很不错的。

贾琮不由说道:“人各有志,不必勉强,你起来说话吧。”

付利明羞愧起身说道:“学生惭愧,座师日理万机,学生就不打扰座师了,学生告退。”

贾琮说道:“你且略等片刻。”

说罢,贾琮出去叫了亲兵,让他包了五十两银子给付利明。

付利明不敢去接,而是推辞道:“座师厚赐,学生愧不敢受。”

贾琮板起脸来说道:“你难道不知道长者赐不敢辞的道理吗?”

“这银子你拿着,回去好好孝敬你娘,娶一门亲事,寻个营生,安生过日子去吧。”

付利明接了银子,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他重重跪倒在地上说道:“学生拜谢座师厚赐,学生……”

说到这里,却是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见状,贾琮又说道:“你若果真想寻个营生的话,倒也不妨来我节度使府,跟着我做些事情。”

目前贾琮身边,倒是并不缺人手。

不过以后等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必定会急缺人手。

而贾琮对这个少年颇有好感,况他孝敬母亲,身家清白。

若果真有才干,倒是不妨慢慢培养起来,以后也能独当一面的。

付利明听到贾琮的话之后,更是喜不自胜,忙不迭地答允了下来。

贾琮吩咐下去,等付利明来到府里之后,可以先做个书吏,先看他做事如何。

终于院试过去,此间事了,贾琮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动身回去了。

自己马上也是当父亲的人了。

他两世为人,也都没有当父亲的经验。

此时他倒又是激动,又是忐忑起来。

他忙命香菱和晴雯两个收拾行装。

两女也十分开心,跟在老爷身边伺候,她们自然是喜欢的。

不过老爷很忙,一白天都不在家的。

而这节度使府里,也不像是宁国府那边,挨着大观园,天天逛也不够。

这府里可没有那般风景可看,也不能天天出去到城里逛去。

因此,听到要回去,两女自然也十分开心。

正收拾着行装,香菱却是忍不住捂着嘴巴跑出了屋去。

在门外就忍不住干哕了几口,却也没吐出什么来。

晴雯追着跑出来笑问道:“你这浪蹄子,该不会是有喜了吧?”

香菱听了不由恼道:“好你个晴雯,我不过是一时饮食不注意,吃坏了肚子,你休要混说。”

晴雯却是不依不饶地说道:“我混说?晌午咱俩分明吃的一样的饮食,为何我没吃坏肚子,偏你吃坏了肚子呢?”

贾琮在屋里听到两个丫头吵嘴,忍不住笑道:“这有什么好争吵的?有现成的神医在,一把脉也就知道了。”

香菱笑道:“三爷,你别听晴雯混说,再没有的事情呢。”

晴雯直接将香菱推到贾琮身边说道:“三爷别听她的,只管把脉便知真假。”

晴雯按着香菱在贾琮面前坐下,香菱倒是羞涩起来,被逼着伸出了胳膊。

贾琮把脉细细诊断了一番,忍不住惊喜地说道:“果真是喜脉!”

香菱还不信,忍不住说道:“三爷别哄我了。”

贾琮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岂会用这种事情来哄骗你?你果真有了身子,前三个月一定要极小心的。”

“这一趟,你就不要跟着回去了,留在这里安心养胎。”

“我会留个食谱给他们,让他们按食谱做给你吃。”

听到竟是真的有喜了,香菱先是愕然,随即脸上忍不住挂上了一抹泛着母性的笑容。

真是才知有喜便不同。

晴雯不由在旁边酸溜溜地说道:“我就说你有喜了吧,你还不信。”

“每次你给三爷暖床,都跟雏儿似的放不开,真不知你是怎么就怀上的?”

贾琮听了,忍不住笑道:“晴雯,你还说她,那次你不是一开始战意满满,过不会子就丢盔弃甲,连声讨扰?”

“倒是香菱,看着柔柔弱弱的,却总能坚持到最后。”

晴雯被贾琮说的羞红了脸,忍不住轻啐道:“三爷,这大天白日的,说这等羞人的话做什么?”

香菱不由笑道:“这会子你倒是知道害羞了?晚上的时候你不知道多有兴头呢!倒是也让三爷给你也把把脉才是,说不定你也怀上了呢?”

晴雯不屑地说道:“我又不吐,哪里就怀上了呢?”

这门说着,脸上却是露出期待之色。

贾琮哈哈一笑,也给晴雯把了脉。

半晌之后,贾琮摇头说道:“晴雯倒是果真没怀上的。”

晴雯笑道:“我都说了没有,你们偏不信,还非要把脉不可。”

这么说着,她脸上却难掩失望之色。

收拾好行装之后,贾琮又叮嘱了香菱一番,带了晴雯和一队亲兵,迫不及待地回了京城。

几日之后,他们风尘仆仆地回了京城。

刚到门口,贾琮便看到薛宝钗和薛宝琴两人搀扶着林黛玉,正在门口迎他。

林黛玉肚子高高隆起,整个人看着也丰润了一些。

贾琮忙跳下车来,上前扶住林黛玉说道:“林妹妹,你出来做什么?你这身子,也是能在外面吹风的?”

林黛玉笑道:“我是听到小厮们报上来,说你进京了,我约莫着差不多该到了才出去的。”

“况且你也让我多走动走动呢,哪里就这么娇气了?”

“咦,对了,怎么就只晴雯跟了回来,香菱怎么没回来?难不成是她生病了不成?”

贾琮笑道:“倒不是病了,是临来那天,那丫头子忽然呕吐,我把了脉,竟是有喜了。”

“我便没让她回来,让她留在蓟州城安心静养。”

林黛玉听了不由笑道:“这可是好事成双了,只是依我看,过了三个月之后,还是把她接回来才好。”

“蓟州城那边冬天冷不说,在那边,也难得伺候的那么周全。”

“倒不如在家里,有夫人和我看护着,也不会出了岔子。”

贾琮点头说道:“都听林妹妹安排便是。”

贾琮将林黛玉扶回了屋里,说了几句话,林黛玉便撵他去给梅夫人请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