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二十五章:不听话?直接罢官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原来,贾琮在整个燕云之地,大力发展科技。

在他原本占领的数州之地,早就兴建了新学堂。

这个新学堂,不是新的学堂的意思,而是新学学堂,里面教授的都是数学、科学等新学。

并且在这几州之地,都举行了一种新型的考试选拔人才的模式。

其考试和科举考试规则相当,只不过考的都是新学罢了。

而一旦考中,排名靠前的考生,会被选拔入科研院中任职,并且还会被授予官职。

排名靠后的考生,也可以进入到火器营、匠器营任职,当然也有其他安排,并且同样可以为官。

简直相当于另外一套科举选拔体系。

只不过,这种选拔体系没办法在朝廷为官,同时晋升渠道也十分狭窄,不能为政一方罢了。

但是,架不住这种考试,要比科举考试容易的多。

并且哪怕考不中,只是学习一些数学、科学等知识,哪怕去应聘一个账房先生,甚至去做工,都会被优先录取,工钱还会更高。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写会算的,都算是稀缺性人才。

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实在是太低了。

因此,新学堂在燕云之地,都十分受欢迎。

那些普通百姓家,更愿意将孩子送去新学堂学习。

毕竟,科举考试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绝大多数人,可能考一辈子都考不中一个秀才。

而在新学堂,只要学几年就能参加考试,哪怕考不中,无论去哪里做工,都十分受欢迎。

而在应州等后面收复回来的几个州内,也在兴建新学堂。

而这时,应州知府石浩,则开始阻拦起来。

他认为新学堂的学说,都是歪门邪道,是在误人子弟。

并且这种新学选拔制度,正在阻碍科举选拔人才,长此以往,必将使得国家难以选拔到足够的人才,必将国之不国。

因此,应州知府石浩,严禁应州全境修建新学堂。

并且还严令麾下百姓,禁止他们将孩子送入其他临近州入学新学堂。

一旦有人告发,必将严惩不贷。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贾琮这里。

看到这个消息,贾琮脸色不由一冷。

这个石浩的履历,贾琮是早就看过的。

石浩,寒门出身,为人至孝。

为官之后,清正廉洁,官声极好。

原本贾琮以为,这是可以拉拢过来的人才。

但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顽固。

而有时候,一个有才干为官清廉的好官,当他思想顽固的时候,甚至还不如一个昏聩无能的官员好用。

至少昏聩无能的官员,不会阻碍新学发展。

贾琮下令,将这位石知府召去幽州。

数日之后,石浩来到节度使府,受到贾琮接见。

待石浩行礼之后,贾琮命他坐下说话。

贾琮不由问道:“石知府,为何阻拦新学堂修建?”

石浩正色说道:“回大人,朝廷既然有了科举选士制度,大人为何又多此一举,又来个新学选拔制度呢?”

“大人此举,置于朝廷于何地?便是大人不找下官,下官也准备劝劝大人,不要行此有悖朝廷之事,还请大人在燕云之地,全面废除新学。”

此人,愚忠,顽冥不灵!

贾琮皱眉说道:“石知府,礼记有云: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石知府又为何裹足不前呢?”

“你可知我为何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我所依仗的,便是这新学。”

“如今西方的新学,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再不迎头追赶的话,很快将会被远远抛开。”

“而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出于这般考虑,本官才在燕云之地,大力推广新学,石知府可明白本官良苦用心?”

石浩思索了一番,仍然摇头说道:“回大人,下官仍旧以为,新学,奇巧淫技也!”

“而治国,当以仁义为先,以四书五经为蓝本,其余,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如今大人已经主次颠倒,还望大人三思。”

听到这里,贾琮不觉一阵心累。

他还有很多地方要反驳,仁义有用的话,为何会丢掉燕云十六州?

为何大夏差点被满清灭掉?那时候,你仁义的作用在哪?

只是,此刻贾琮却是一句话都不肯说了。

像石浩这种,深受被阉割过的儒家学说荼毒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贾琮不由说道:“石知府,多说无益,我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个,便是回去之后,在应州全力修建新学堂,推广新学。”

“第二个选择,就是罢免你知府之职,你自回吏部待命。”

听到这里,石浩脸色不由一变。

半晌之后,他起身向贾琮深深一揖道:“大人,下官选第二条。”

贾琮看了石浩半晌说道:“好,你去吧。”

等石浩走后,贾琮摇了摇头,开始写奏折,向永隆帝奏报此事。

作为节度使,名誉上他没有任命权,但是有罢免权,可以罢免治内任何官员。

当然了,你也不能将治下所有官员统统罢免。

但是罢免一个知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罢免之后,却是要向皇上进条陈,申明理由。

在奏折中,贾琮耐心向永隆帝介绍了西学,点明了西方日新月异的发展。

又言到西方的武器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想一想,若是大夏没有火枪火炮,而西方有火枪火炮。

将来西方打过来,我们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因此,如今我们大夏要做的,便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学。

我大夏人口众多,能人辈出,比西方蛮夷更加聪慧。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新学,很快就能超越西方。

写完奏折之后,贾琮便将之寄了出去。

数日之后,贾琮的奏折,递到了永隆帝案上。

看过奏折之后,永隆帝不由疲倦地皱了皱眉头。

他和冠军侯之间的裂痕,还是出现了啊。

君臣相得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了。

对贾琮在奏折中提到的西学,还有推广新学,永隆帝是认可的。

但是在处理石浩这件事情上,贾琮其实有更多的选择。

哪怕是贾琮用官职强压石浩,逼迫石浩在应州范围内推广新学,石浩只怕也不得不从。

然而贾琮选了最坏的一条路。

直接罢免了石浩的官职,这也是和朝廷决裂的一种做法。

从此,燕云之地,只怕要正式姓贾了。

这让永隆帝,不由一阵心累。

人,为何变化如此之快?

若冠军侯依然能够保持初心,在燕云之地,继续牵制满清。

而朝廷这边,就能够放心抽出手来,平定三番。

若如此,大夏必将迎来一个太平盛世!

而如今,这位冠军侯才刚刚收复燕云之地,便暴露野心。

这让他如何敢放心撤番?

永隆帝却是没想过,他先后两次派文武官员过去,实则是他猜忌贾琮在先的。

若贾琮乖乖不反抗的话,只怕他很快就会被架空。

然后会被招回京中,其下场,不是一辈子被圈禁在京,便是要被抄家灭门。

在永隆帝看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我防备你是应该的,你却不能反抗。

可惜的是,贾琮也并非是愚忠之人。

第二日朝会之上,永隆帝将贾琮的奏折传阅百官。

众多大臣看过贾琮的奏折之后,顿时群情激愤起来。

寇相和林如海看了,不由暗自叹了口气。

他们其实早已料到过这一日了,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罢了。

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贾琮自然不该如此嚣张跋扈。

但若是站在琮哥儿的立场来看,他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如此罢了。

接下来,以秦相为首的保守派,还有原平一脉的武将一系官员,开始疯狂弹劾贾琮。

他们说贾琮狂悖、猖獗,无君无父,建议将其招入京中治罪。

还有人弹劾贾琮造反之心,昭然若揭,朝廷应该派钦差将其拿下。

甚至还有官员,连寇相和林如海都弹劾起来。

说他们和贾琮亲近,结为朋党,意图谋反。

此时,永隆帝看向寇相询问道:“寇爱卿,你如何看?”

寇相不紧不慢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冠军侯言之有理。”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领先了满清一步,先他们掌握了火枪火炮,然后,我们便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而若是满清先我们一步掌握了火枪火炮呢?试问他们会放过我大夏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况且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若西方新学超出我们太多,只怕将来必将升起侵略我大夏之心,因此,我们不得不早做提防。”

此时,梅翰林不由出列说道:“寇相不要危言耸听,如今讨论的,是冠军侯不尊圣命,如何惩治他的事情。”

寇相看了梅翰林一眼,开口问道:“如此说,梅翰林也觉得冠军侯所言有理了?”

“既然他言之有理,又何来不尊圣命一说?又为何惩治他呢?”

接下来,朝中百官,又陷入到争吵之中。

直到永隆帝发怒,才止住现场闹剧。

其实永隆帝并没有要惩治贾琮的心思。

主要原因是,便是他果真做此想,也将拿贾琮毫无办法。

正如削番,难道是他不想吗?

将贾琮召回京中?

如今可不是前两年,他自己巴巴的都要回京的时候了。

若到时候他不回,朝廷就更加下不来台了。

至于派钦差去幽州拿下贾琮,就更加可笑了。

这是逼着贾琮造反了。

若他不听旨意,执意不回,朝廷又该如何做?

派兵征讨?

就连满清都被燕云军打的落花流水,如今朝廷大军,会是他的敌手?

到时候,怕是大夏都要动荡了。

而如今,贾琮虽然有所不敬,但也不过是割据自保罢了,并没有反心,没得去逼反他做什么?

至少他占据燕云之地,总比原本落在满清手中强的多吧?

想到此处,永隆帝不由说道:“冠军侯乃我大夏军神,战功赫赫,谁若再敢摸黑冠军侯,朕定斩不饶!”

“朕让你们商讨的,是要不要在我大夏全面推广新学的问题,众爱卿不妨一议。”

闻听此言,文武百官也不由松下一口气来。

刚才他们弹劾贾琮,不过是表表忠心,摸黑一下贾琮罢了。

他们心里自然清楚,只要贾琮不造反,朝廷必定是不会也不敢拿他怎么样的。

别的不说,若果真逼反了冠军侯。

冠军侯带兵打过来,大夏有哪一支军队能抵挡的住冠军侯的大军?

而接下来,对于新学,朝中竟是绝大多数官员,都在反对推广新学。

他们认为新学不过是奇巧淫技罢了,不登大雅之堂。

甚至就连主战派中,都有一部分官员,反对推广新学。

这倒不是他们要和贾琮作对,实在是他们难以接受新事物。

也从心底排斥新事物,这本也是人之常情。

最终,推广新学的事情,也就此不了了之。

……

且说燕云十六州中,石浩因为反对推广新学,竟是被节度使直接罢免。

而对此,朝廷没有一点反响,甚至都没继续派遣官员来接任。

贾琮直接让自己派系的一个官员,暂代知府一职。

然后又上奏朝廷,朝廷很快便应允下来。

此事之后,朝廷派来的十七个官员——石浩被贬,如今只剩下十六个官员了。

这十六个官员,不由熄了和贾琮作对,另立山头的心思。

石浩大人倒是出头了,被罢官之后,朝廷屁都不放一个,躲起来装死。

他们又是哪个排面上的,难道能比石大人还有面子不成?

因此,倒是不如悄悄潜伏起来,且观将来。

至于朝廷派来的三个武将,更是被福察初升治的服服帖帖。

他们三个,语言不通,拉拢人更是无从谈起。

甚至还有一个因为想树威信,直接被军中小卒挑战,然后被小卒痛打了一顿。

此后在军中再难抬得起头来。

他也索性破罐子破摔,每日躲在军营之中吃酒,喝的醉醺醺的,诸事不管。

军中,也不过白养着这一个人罢了。

另外两个,也没好到哪儿去。

而这三个武将听到此事之后,不由彻底心灰意冷起来。

原来朝廷根本就不管他们的死活,连文官那边都放弃了,他们又何必硬撑着?

并且此时他们又多想了一层。

这也就是他们没折腾出什么浪花来。

若他们果真能够拉拢一批底层士兵,另立山头的话,那位冠军侯,会放任他们挖墙脚吗?

只怕他们坟头草,都有三尺高了吧!

想到此处,三人不由都是打了个冷颤。

暗自侥幸不已,幸好他们没弄出什么名堂出来啊,这才侥幸保下一条小命来。

接下来,这三人,更是放纵起来,三人每日聚在一起吃酒,再不问军中之事。

福察初升得知此事之后,倒也放下心来。

且说贾琮见燕云十六州已经基本安定下来。

只是发展速度,已经逐步放缓。

并不是燕云十六州财富不足,而是缺乏流通。

比方说,因为这里商业发达的缘故,其实如今节度使府并不缺少银子。

至于民间的百姓,多少也都积攒了一些闲钱了。

只是,百姓手里的钱,哪里舍得拿出来花。

而银子只要不流通起来,就是一潭死水,不利于商业繁荣。

而要想让燕云之地快速发展起来,还是要另辟蹊径啊。

而论发展最快的方式,必定是基础建设无疑。

房地产大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了。

当然了,燕云之地,经济薄弱,房地产自然是没有市场的。

因此,贾琮决定接下来在燕云之地修路。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修路,也能带动燕云之地的整体发展。

贾琮一声令下,接下来,燕云之地,开始轰轰烈烈的修路大业。

当然了,在燕云之地,如今早已没了劳役。

修路所用的工人,都是花钱雇佣的民工。

一日十文钱,一天还管三顿饭。

这么好的待遇,几乎调动起了整个燕云之地百姓的积极性。

而贾琮修的路,是准备将整个燕云十六州都连通起来。

非但如此,下面各州县之间,道路也要扩修。

这样的工程,便是放在后世,也属于一个大工程了。

放在这个时代,就更不要说了。

要想要道路全部修好,估计要十几年功夫不可。

当然了,贾琮也没想过一气呵成。

如今燕云之地底蕴不足,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工程。

便是如今的修路,也是拓宽原有的道路,使得道路更宽阔平整罢了。

这样一来,工程量就大大缩小。

至于各州县之间的道路,便由各州县根据州内实际情况,自行修缮了。

而在修路的过程中,蒸汽机也正式被利用起来。

遇到难以挖掘的硬地,蒸汽机带动的挖地机,便派上了用场。

蒸汽机转化来的动能何其大也?

哪怕再硬的路面,在挖地机面前,也变成了绕指柔。

挖地机的高效,也让许多民工,都啧啧称奇不已。

与此同时,贾琮也命科研院开始研制装载了蒸汽机的四轮马车。

这里面的技术难度,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最大的难点,其实还是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

至于蒸汽机,都是现成的。

而转向系统,采用轴转向的模式就可以做到。

贾琮已经给出了思路,相信科研院用不多长时间,就能攻克这个难题。

而四轮马车一旦问世,就能够大大提升运输能力。

同时还可以制造豪华版的载人四轮马车,然后高价销售出去。

如今朝廷群臣,目光短浅,拒绝在大夏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学。

但是资本逐利,只要被他们发现商机,他们必然不会放过。

有了民间资本的参与,相信很快就能自发带动科技热潮。

而燕云之地,因为几乎全民参与的修路工程,也彻底激发了燕云之地的活性。

各种商业,爆发出勃勃生机,出现了大量的商机。

这也让和燕云毗邻的各州的商人,纷纷闻机而来。

这也让燕云的商业,更加繁荣。

……

而此时,满清皇宫之中。

固伦长公主来到上书房。

康麻子忙让太监上了一碗鹿奶给固伦长公主。

固伦长公主一饮而尽,放下碗来,开口说道:“皇上,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让大夏乱起来了。”

“而只要大夏一乱,我大清,便可以浑水摸鱼,从中获利。”

“只是大夏燕云之地,有冠军侯阻拦我们南下。”

“若不能解决掉这位冠军侯,我大清便没有丝毫南下的机会。”

康麻子不由问道:“不知皇姐有何妙计让大夏乱起来?”

“那位冠军侯,我们又该如何除掉他呢?”

固伦长公主说道:“对如今的大夏来说,他们的危机有三。”

“第一个便是冠军侯,冠军侯画地而治,拥兵自固,和大夏朝廷貌合神离,大夏朝廷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第二个危机是三番,三番像是三只吸血虫,只知道趴在大夏身上吸血,三番不除,大夏朝廷难安。”

“而他们最大的危机,其实还在萧蔷之中。”

听到这里,康麻子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不由问道:“祸起萧墙?这不能够吧,永隆还是有几分能力的。”

“虽然因为太上皇尚在,多有掣肘,但是这些年来,他着实培养了一些人手,怎么可能会被人轻易夺权?”

固伦长公主不由笑道:“那几个亲王,的确是蠢了些,难成大器。”

“不过正因为他们够蠢,才更符合我们大清的利益,若是他们足够雄才大略,反倒成了我们的障碍。”

“若单凭他们自己,自然是难以成事的,不过若是有我们暗中相助的话,他们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这些年来,我们对大夏的渗透,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大夏大臣中,鲜有不贪财好色者,而被我们收买过来的,几有半数。”

“他们或许并非真心归心于我大清,只是吃了我们送去的好处而已,并没有准备帮着我们行事的。”

“只是,我的好处,又哪里是那么好吃的?既然吃了,又怎么可能一点都不付出?”

“他们都有把柄在我手上,只需要关键时刻,让他们做一些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乖乖听话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