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七章:两国建交,华夏留学生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此时不但是真真国使者团成员震惊,大夏的满朝文武也是吃惊不已。

他们不得不感慨,皇上实在是太厉害了,不但学问好,能够连中六元,诗词写的也是一等一的好。

并且箭术天下第一,带兵打仗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而如今他们方才知道,皇上竟然还懂得真真国的语言。

皇上实在是太厉害了,仿似这世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般。

贾琮看着真真国使者团脸上的震撼之色,心里也觉得有趣。

贾琮不由点头说道:“贵国的国书,朕也看了,贵国的请求,朕允了。”

“两国经商,互通有无,能够促进两国的商业发展。”

“两国加强交流沟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我华夏愿意和真真国永结同好,这一次,我们华夏还会派出一支求学队,前往贵国,学习贵国的文化和科学。”

真真国公主听了之后,更是大喜过望,连连称赞贾琮英明伟大。

而殿堂之上,百官之中,则有不少人,脸上微微变色。

这些,绝大多数,又都是以前保守派的官员。

他们素来保守,觉得华夏地大物博,并不需要和海外撮尔小国贸易往来。

而泱泱华夏,更不需要派人去这等撮尔小国去学习。

他们国家能有什么?岂能和华夏相提并论乎?

不过,此时当着真真国使者团的面,倒是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当着外人的面,他们自然不会和皇上唱反调的。

只是,等使者团不在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劝阻皇上。

而贾琮,却也十分开心。

然后设宴款待真真国使者团成员。

平日贾琮还是相当节俭的,平日吃饭,一顿饭也就四菜一汤罢了。

不像是前朝的皇上,每餐动辄十几几十道菜,奢华至极。

如今要宴请贵宾,自然更比往常精致了许多。

宴会上,真真国使者团成员,除了真真国公主莉莉娅之外,其他成员,完全被华夏美食所征服了。

不得不说,华夏国的美食,实在是太好吃了。

让他们完全难以想象,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好吃的美食!

在他们国家,每日基本就只有面包和烤肉再加上土豆这几种食物。

每日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

如今品尝到华夏国的美食,仿佛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道美食的大门。

这让他们顿时觉得,先前几十年,真是白活了。

和华夏美食一对比,以前他们吃的,简直就是猪食啊!

蛮夷之邦,本来就不知礼仪。

如今品尝到美味佳肴,他们哪里还会客气?

于是,使者团成员,一个个风卷残云,大吃特吃起来。

这让作陪的华夏文武百官,纷纷鄙夷不已。

表面上,却还笑吟吟地让着他们。

而真真国公主莉莉娅,是来过华夏,并且品尝过华夏美食,也了解华夏文化的。

她看到使者团成员的吃相之后,便觉得十分羞愧,没脸见人。

贾琮倒是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国家交往,不在乎这些细节。

贾琮向真真国公主询问道:“莉莉娅公主,不知你们周边四大强国,如今科技发展到了何等地步?”

听到这个问题,莉莉娅十分骄傲地说道:“皇上陛下,你的消息已经落伍了。”

“早在半年前,我真真国已经灭掉了原本的四大强国之一的鹰国,跻身于四大强国之一。”

“并且还是四大强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皇上若想知道我真真国发展到了何等地步,倒也简单的很。”

“相信你们派出的留学生,很快就能给你们带来详细的消息的。”

听到这个消息,贾琮倒是真的大吃了一惊。

他没有想到,真真国竟然如此强大。

竟然一举灭掉了鹰国,跻身于西方四大强国之首。

自己的消息,还是太落伍了啊。

必须要让锦衣卫,派遣人手,收集西方的消息。

不过,这件事情,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毕竟,双方外貌差异太大。

东方面孔在西方必定会引起关注,想悄无声息、不动声色的收集情报,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再难,这件事情也是要做的。

不多时,宴会结束,真真国使者团退去。

此时,保守派的人,又跳出来,强烈反对和真真国建交,并反对还要派留学生去真真国留学的事情。

我泱泱中华,向那些蛮夷之国学什么?

不过,这些反对,被贾琮强势镇压住。

且说真真国公主回去之后,便开始打听,大夏皇上究竟哪位妃子,当年请自己作的诗。

很快便是打听到,原来是琴妃。

然后,真真国公主,便准备好礼物,拜访琴妃。

两女竟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却说到了第二日,贾琮便在早朝上,提出要组建一个三百人规模的留学生团队。

这三百人,皇室占一个名额,文臣子弟占据一百个名额,勋贵和武将子弟占一百个名额。

剩下九十九个,从国子监中挑选。

而这些选派出来的子弟,并非选出来就可以了,还要通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了,才能成为留学生。

其实,如果真是要留学,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完全可以全部派遣寒门子弟,甚至是平民子弟去。

他们更懂得珍惜机会,学习会更刻苦努力。

只是贾琮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并非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贾琮规划中,只要几年时间,华夏的科技发展,就能追赶甚至超越西方科技。

他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让华夏燃起更多的新学之火。

他可太了解这些海归归来学子的秉性了。

他们会觉得西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华夏的一切都是腐朽的,落后的。

他们会大肆鼓吹新学,贾琮还会引导他们创办学堂,四处演讲。

他们一定会和保守派发生激烈的冲突。

到时候,贾琮身上的压力,就能够小很多,甚至还可以藏在幕后当和事佬。

而有了这三百个火种,星星之火,终会燎原。

新学的推广,势必会加速前行。

却说皇上吩咐下来了,文武百官,却也不得不遵从。

不过,他们自然不会派家中嫡子出去留学的。

有些子嗣少的,甚至不愿意派遣子嗣出去,而是准备挑选族中子弟充当留学生。

当然了,哪怕是挑选族中子弟,也不敢挑选太过不成器的。

皇上可说了,人选选出来之后,可还是要经过考试的。

若考试成绩太差的话,皇上可是要重重责罚的。

皇上心狠手辣的很,还是不要给皇上发飙的机会的好。

因此,散朝之后,朝中大员,便开始各自分派名额。

比方说,文官之中,六部各自分配到多少名额。

勋贵之中,也同样如此。

而这一次留给他们的时间极为短暂,只给他们留了短短三日的功夫。

因此,百官回家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忙碌。

而贾琮留的皇室子弟的名额,贾琮准备留给贾兰。

贾兰这小家伙,还是让贾琮十分满意的。

不过,贾琮也不准备让这小家伙继续苦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读的再娴熟,八股文章做的再好,又有何用?

倒是不如让他去西方看看,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一下视野。

三日之后,三百人,悉数到齐。

而贾琮也果真亲自出了试题,对这三百留学生进行了测验。

考题自然是很简单的,贾琮也并非是挑选饱读之士,而是只要不是挑选不学无术的子弟来糊弄他便是了。

三百考生,都轻松通过了考核。

然后,半月之后,大夏也会派出一支使者团,派出一支舰队,跟随真真国使者团,出使真真国。

而三百留学生,也会跟随使者团一起,去真真国留学。

对这三百留学生来说,心里既忐忑又向往。

忐忑的是半月之后就要离开家乡,去往异国他乡,心里自然是有畏惧的。

向往的是,能够去其他国家,领略一下其他国家的风光还有异国他乡的风情。

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半月功夫过去。

华夏使者团,还有三百留学生,跟随真真国使者团出发。

……

等忙活完使者团和留学生的事情之后,贾琮也是松下一口气来。

接下来,他要忙的,便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如今国库空虚,百废待兴,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之奈何?

其实资金的问题,倒也不难解决。

左右等几年,等税收多起来,也就好了。

不过贾琮却是不愿意再等。

国库不是没银子吗?

那就再抄几个家就好了。

而这一次,贾琮针对的,是江南八大盐商。

这八大盐商,每一家都富可敌国。

并且他们树大根深,又都将江南官场喂饱了。

想动他们,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只要皇上想动他们,他们又没有兵权,自然是跑不了的。

离开开国皇帝,都喜欢拿那些富得流油又为富不仁的富商开刀。

朱元璋不就杀了沈万三满门,夺了他的家产吗?

因此,贾琮先吩咐倪二,派遣人手,前往江南,秘密调查江南八大盐商的罪证。

这八大盐商,不知做过多少恶事。

别的不说,就说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的时候,夫人、儿子,统统都被他们害死。

他们之猖獗霸道,由此可见一斑。

而江南八大盐商,在江南霸道已久,行为也难免会失了检点。

因此,要查他们的罪证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难的是如何饶过江南官场抓捕他们,抄他们的家。

江南官场,必定都被这八大盐商所捆绑。

想了想,最终贾琮想到了大师兄冯紫英。

在华夏立国之后,贾琮将冯紫英派到西海沿子那边镇守。

西海沿子那边,和贵霜帝国接壤。

贵霜帝国,就是后世那个专出奇葩的神奇国度。

在大夏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们就对大夏多有袭扰。

不过等大夏立国之后,他们马上就老实起来。

其实如今,西海沿子那边,已经不需要如此多的士兵镇守了。

正如同强大的唐朝一般,在他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和草原游牧民族接壤的地区,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镇守。

而那些游牧民族,并不敢生出外心,觊觎大唐。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只要敢入侵大唐,那么大唐势必会派遣大军,将他们的国家直接灭掉。

而如今,华夏同样有着十足的震慑力。

贾琮命冯紫英镇守西海沿子,也不过是锻炼冯紫英,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罢了。

如今国内太平,也没有什么战事。

反正镇守边境,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因此,贾琮便给了冯紫英一道旨意。

命他带领一万兵马去剿灭倭寇。

自大明以来,沿海地区,就屡遭倭寇侵犯。

大夏朝依然如此。

到了华夏立国之后,倭寇有所收敛,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的侵犯大夏边境了。

而贾琮,也是心如明镜一般,知道这些倭寇,只有一少部分来自倭国的浪人。

大部分的,倒是江南士绅豪门豢养的黑手套。

他们用这些黑手套排除异己,打击海上贸易,让他们能够垄断和海外的贸易。

而华夏立国之后,因为兵力太过强盛。

那些江南的士绅豪门也都不傻,唯恐惹来朝廷派兵围剿,因此便不敢再如先前那般放肆,已经收敛了许多。

因此,贾琮这一次调集冯紫英前来,倒不是真的为了剿匪而来。

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主要是为了对付江南八大盐商。

贾琮已经不信任江南的驻兵,准备从外地调集军队对付江南八大盐商。

冯紫英的军队,虽然并没有装备步枪等新式火器。

但是冯紫英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用兵之策,贾琮都是极为放心的。

因此,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同时,这也是贾琮送给他的一次立功的机会。

毕竟,冯紫英不但是他的大师兄,还是他的妹夫。

嗯,好吧,这个关系,着实有些混乱了。

下完旨意之后,贾琮还在思索华夏近日的布局。

留学生已经派出去了,不过想要见效,大约要两年之后了。

毕竟,光是来回路途,都要差不多一年功夫……

江南八大盐商,也不难铲除。

等除掉他们之后,国库的银子,相比就能宽松许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