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九章:南安太妃认亲,要探春和亲?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回到蓟州之后,汤若望得知消息之后,兴奋地找到贾琮说道:“侯爷,车床造出来了!”

“而经过实验,制作出的枪管,完全合格。不但射程提升了一倍,精准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如今,已经在批量制作中,半年功夫,最起码能够制作出一万支燧发枪来。”

“不过一万支已经是极限了,若要大量制作,原材料数量却是有所不足。”

“对了,这枪经过改良之后,已经完全脱离了燧发枪的模样,还请侯爷赐名。”

燧发枪的枪管,已经能够批量制作了吗?

只是半年时间制作一万支,这速度,未免慢了一些。

不过暂时来说,一万支已经够用了。

这种枪支,也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不断改良的。

而一万支,应付战争,已经足够用的了。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汤若望,很好,这件事情,当记你一件大功。”

“嗯,这种新型枪支,就叫步枪吧。”

“半年功夫,制造出一万支枪来,也算够用了。”

“而接下来,可以对枪支再一次改良。”

“比方说,完全可以制作出新式子弹来,前面是弹头,后面填装火药。”

“枪支的撞针撞击子弹,就能够激发火药爆炸,产生推射力,将子弹激发而出。”

“只要能够发明出这种子弹来,就能够大大节省填装子弹的时间。”

“甚至可以制作一个弹夹,一个弹夹里面装载二三十枚子弹。”

“然后一支枪,就能够连续发射二三十枚子弹。”

“而等子弹打空之后,直接更换弹夹就可以了。”

“如果能够制作出这样的子弹和弹夹来,枪支就完全能够取代冷兵器了。”

听完贾琮的设想之后,汤若望忍不住连连点头,拍案叫绝。

他不由说道:“侯爷的设想,的确十分完美,并且,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法实施。”

“接下来,我会亲自带人研究这种子弹和枪支,相信很快就能够制造出来。”

听到汤若望的话,贾琮则是摇头说道:“这种子弹和枪支的研究,你让你的学生去做就好了。”

“接下来,我想让你制作一批大炮出来。”

“制造一些不同口径的大炮,而我要提升这些大炮的威力、射程还有精准度。”

“并且除了守城的大炮之外,我还要这些大炮,便于运输。”

接下来,贾琮又说了一些自己对新式大炮的要求和设想。

汤若望听了,忙记录下来,准备开始研制。

汤若望是个传教士,但同时,他其实是个十分狂热的科研者。

贾琮让他帮忙教授学生,研究火枪和步枪,铸造大炮。

他心里,其实并没有多少抵触。

甚至乐在其中,差点都快忘记自己跑到大夏来是要做什么的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连传教的正事,都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汤若望差不多也在做这些事情。

只不过贾琮更信任他,并且更懂科学,还有未来的走向而已。

从汤若望这里离开之后,贾琮又叫来了梅世鸣。

如今梅世鸣掌管整个火器营,并且身边也有一千五百士兵。

这些士兵,负责保护火器营的安全。

见到贾琮之后,梅世鸣行礼道:“见过将军。”

贾琮点点头说道:“表哥,接下来,你务必要看好火器营,一定不能让枪支外泄。”

“同时也要留意里面的工匠,不要他们和外人接触。”

“而最要紧的,还是汤若望师徒两人,还有他们带来的人手。”

“若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妥之处,马上禀报于我。”

贾琮对汤若望师徒的学识深信不疑。

但是却也要防备他们被人挖去,或者背叛了他。

像这种人才,一旦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尤其是满清手中,杀伤力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因此,对于他们,必须严加看守。

必要的时候,甚至宁肯杀掉他们,也不能放他们走。

……

且说此时,满清都城盛京之中,小皇帝康麻子还有几位军机处大臣,和和硕长公主,又在商议对付大夏之策。

这两年,因为对大夏的军事行动接连失利,他们又丢掉了整个蓟州。

对满清的打击十分沉重。

虽然康熙杀掉了獒藏,收回了皇权。

但是满清内部,已经十分尖锐的矛盾,却依然无法调和。

因为满清的地盘,实在是有些小了,大家又都想吃一口。

因此,各种矛盾,便凸显了出来。

原本康麻子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大夏发动战争。

一旦能够占据大夏江北之地,将蛋糕做大了,大家能够吃到嘴里的,只会更多,内部矛盾也就此解决了。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他们也正是这么干的。

他们意外的入关,占据了中原花花江山,才成功化解掉了内部矛盾。

而若是他们一直没能攻入大夏的话,内部不断加剧的矛盾,说不定会让他们自己先分崩离析。

只能说,明朝灭亡是必然,满清入关是偶然。

而如今,他们因为这两年对大夏的战争接连失利。

他们国内的内部矛盾,再次激发出来,已经到了难以压制的地步。

若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必然会闹出大麻烦来。

而这,也是他们召开这一次军机处会议的缘故。

和硕长公主不由说道:“我终于打听到了大夏新武器,是从哪里得来的了。”

闻听此言,包括康麻子在内,所有人的眼睛不由都是为之一亮。

康麻子迫不及待地问道:“皇姐,他们这武器,难道不是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吗?”

和硕长公主说道:“并不是,他们的这些武器,都是从西方人手中买来的,包括他们用的大炮。”

听到这里,明珠马上说道:“他们能买,我们自然也能买,我们可以从西方人手里,购买一大批火器。”

“等我们全军都装备上火器之后,必定所向披靡,大夏拿什么和我们斗?”

而索额图则是皱眉说道:“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

“那些火器,射程远远超过弓箭,并且杀伤力惊人。”

“而最要紧的,还是只需要经过一两月功夫的训练,便是普通人,都能够使用火器。”

“而大夏的人口,几十上百倍于我满清。”

“火器的出现,反倒是弱化了我们八旗子弟骑射能力。”

“若大夏和我,都装备了火器之后,我们八旗子弟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在人口远远不如大夏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和他们斗?”

索额图这番话,如同一桶冷水浇到他们所有人头上,众人一下都冷静起来。

的确,火器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并非是一次强化,反而是一次大大的弱化。

他们的长处在于骑射,在于他们过硬的马上骑砍功夫。

然而火器出现之后,他们的强项全都弱化。

而他们人口不足的弱点,则是被无限放大。

明珠脸色苍白地说道:“难道是天要亡我满清不成?为何会如此?”

康麻子看了众人一眼,然后说道:“事情并没有到那般地步,如今要看大夏对火器是否重视了。”

“我相信皇姐既然说出了这件事情,必然也打探到了这个消息了。”

和硕长公主不由笑道:“知我者,皇帝也,不错,我的确是打探到了这个消息。”

“上一次,大夏的秦相,便在大夏朝堂之上,公然要求贾琮交出燧发枪图纸来。”

“只是因为手榴弹泄露的缘故,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而根据我打探来的消息,最终这图纸,还是交到了大夏皇帝手中。”

“不过,这大夏皇帝,并没有大批量生产燧发枪。”

“而是只生产了几千支,在三大营中,装配出一支火器营来。”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满清君臣,不由齐齐大笑不止。

对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个利好消息。

因为若是大夏大肆生产火器,并且全军都换装的话。

那么他们在大夏面前,将没有丝毫的还手余地。

明珠不由说道:“幸好,这大夏的皇帝,足够愚蠢。”

“而这,也正是我大清的机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一边暗中大量购买西方的武器,并且装备全军,加速训练。”

“等训练完毕之后,必定能够在他们完全反应不过来之前,就席卷整个大夏。”

“不过,这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一定不能让大夏察觉到。”

“甚至于,我们还可以主动和他们交好。”

康麻子听了,也是点头说道:“明珠之言,乃老成谋国之论也!”

索额图听了之后,不由说道:“我们倒是可以求娶大夏的公主,想必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这样,就更能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察觉到我们的动向。”

闻听此言,康麻子略加思索之后便是说道:“如此也好,那便派出使者,去大夏求亲。”

康麻子雄心壮志,自然是不会反对和亲的。

不过区区一个女儿而已。

并且不要说是迎娶大夏的公主了,就是他们满清的公主,也一样会远嫁蒙古等地,和他们和亲。

对皇室而言,公主本就是和亲的工具罢了。

商议完毕之后,满清顿时派出使者,前往大夏去求亲。

……

且说蓟州城中,正在进行府试。

县试,各地县令进行主持便可以了。

而到了府试,就需要知府来主持了。

而蓟州,夏皇并没有派知府来。

因此,贾琮这个节度使,便亲自进行主持府试了。

当然,这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只是,却也需要他很早就起床去往考场。

贾琮不由回想起他当初参加府试的日子。

这才几年功夫,如今自己,倒是也当起了主考官来了。

几天功夫,考试很快便是考完。

整个蓟州,参加府试的考生并不多,仅仅只有七十六人而已。

这个数字,和贾琮考试的时候的人数,相去甚远。

因为考生人数少,因此改卷倒也省力许多。

而贾琮为了防止有人才被漏选,甚至在副考官改完卷之后,贾琮还亲自又挨着翻看了一番。

看完之后,贾琮眉头不由微微皱了起来。

不得不说,蓟州的考生,底子实在是太差了些。

贾琮都有些怀疑,这些人是怎么通过县试的。

不过再想想,蓟州才刚刚被收回。

在满清统治之下,这里的百姓,很难获得读书的机会。

因此,考生数量少,底子差,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而县试的时候,每个县的县令,也不可能一个人都不选取。

大约他们也只能在瘸子队里挑将军,挑选出几个好的来低低的选中。

对此,贾琮也是无奈。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短时间内,也难以培养出多少读书人来。

不过,在这些考生中,贾琮倒是难得看到一个底子还算不错的考生。

而这个考生的文章,也受到了众多副考官的青睐。

当即将其点为案首。

若是等下一次院试,他还能脱颖而出的话。

贾琮不介意指点其一二。

只要努力读上两年书,去参加乡试也未必考不中的。

改完考卷之后,贾琮便让人解开糊封。

发现这个考生的名字叫做付利明。

而放榜之后,被选中的考生,前来拜见主考官。

贾琮也见了付利明,这个考生,竟然极为年轻。

询问了一下年庚,竟是比他还小了一岁。

并且这个考生,温文尔雅、温瑞如玉,也颇得贾琮好感。

贾琮倒着实勉励了他一番。

……

且说此时,满清求亲的使者团,已经抵达了京城。

然后,他们提出,他们满清的皇帝,求娶大夏的公主。

绝大多数的封建王朝,都有和亲的习俗。

这里面,大约只有明朝是个例外。

明朝或许没有汉唐那么强大,但是强如汉唐,依然会用公主去和亲。

而大明,则是不和亲,不纳贡,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就因为这一点,贾琮最喜欢的朝代,便是这明朝。

而大夏,却也未能免俗,为了争取和平,依然会选择和亲。

而对满清这一次和亲的要求,大夏方面,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永隆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自然渴望能够在他手里,收复燕云十六州。

若果真如此,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个中兴帝王,而被史书浓墨重彩地记录一番。

而他和贾琮交流过,知道贾琮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需要两三年的积蓄时间。

甚至在永隆帝看来,两三年时间,都未必能够。

因此,如果和亲能够换取几年的和平,在永隆帝看来,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情。

因此,对于和亲,永隆帝没怎么思索,就答允了下来。

不过,如今皇宫里面,却是并没有适龄的公主。

永隆帝的公主,要么就是早已经嫁人了,要么就是年岁还小,如今未嫁人的公主中,最大的一位才七岁。

这个年龄,很显然是不适合和亲的。

因此,和亲的公主人选,就只能从皇室宗亲中寻找了。

而最终,永隆帝找上了南安郡王。

因为南安郡王家,恰好有一个适龄的女儿,年方十五岁,恰好没有许配人家。

且说南安郡王家的这位小姐,深得南安太妃的疼爱。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哭的跟个泪人似得。

找到南安太妃苦苦哀求,南安太妃虽然不舍,但是奈何圣旨已下,她也不敢抗旨不遵。

而南安郡王家的这位小姐,苦求不应之后,回去之后,竟然悬梁自尽。

幸好被贴身丫鬟发现,救了下来。

南安太妃得知之后,不由大惊,忙赶来探视。

当她看到自家最宝贝的孙女脖颈中深深地一道勒痕之后,不由叹息了一声。

尽管她也猜出,这必定是宝贝孙女的苦肉计无疑。

但是她心里,也是当真不舍得孙女就此外嫁的。

这一嫁出去,只怕这辈子,再也难以相见了。

遍翻史书,但凡是和亲的公主,有几个得善终,有好下场的?

汉朝够强大吧?然则和亲的公主,大多都过的十分凄惨,甚至是被虐待致死。

想到此处,南安太妃也心软起来,答允她的宝贝孙女,再想想法子。

回去之后,细细想了一番,南安太妃忽然便是想起了贾家。

如今贾家已经没落了,被除爵夺府。

听说他们家还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三丫头,年龄恰好合适,也正好没有许配人的。

想到此处,南安太妃便动了心思。

然后备了车马,直奔贾家而去。

到了贾家之后,唬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接不迭。

贾母又忙命丫鬟奉上茶来。

南安太妃吃了一口,便放下再没吃第二口。

也懒得多做周旋,便提出替儿媳将贾家三丫头收为义女。

然后,探春还会被封为公主,然后去满清和亲。

而只要探春被封公主,贾家必定是会收到一定赏赐的。

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婆媳三人听后,都是大喜不已。

忙没口子的答允下来。

这对她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并且是意外之喜。

这婆媳三人,也就贾母对探春有些感情。

不过这些感情和贾家前程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当初元春进宫,便是贾母亲自送进去的。

更何况如今的探春了,并且还能被封为公主。

尽管要远嫁满清,这辈子只怕再难相见,但是最起码也是去当皇妃。

而贾家,也必然能够得到赏赐,甚至就连贾政,也能被赦免罪责也未可知。

因此,她们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

而南安太妃见贾家答应之后,自然满意而归。

等南安太妃走后,贾母便将赵姨娘叫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姨娘,然后让赵姨娘去告知探春去。

赵姨娘听了,宛如被五雷轰顶一般。

她忙寻探春去了。

别看赵姨娘各种嫌弃探春,然而这终究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更何况,探春被封公主远嫁了,贾家固然能跟着沾光。

然则对她而言,又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最终也都是落到宝玉身上罢了。

赵姨娘才不愿意探春当劳什子的公主远嫁满清呢。

因此,赵姨娘匆忙赶去大观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探春。

而探春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宛如身前炸响了一道晴天霹雳,当时就怔在原地。

随即,她眼泪不由滚滚而下,无声哭泣。

赵姨娘急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只知道哭,哭有个屁用?”

“你还不去找林丫头去,让她赶紧将事情告诉琮哥儿。”

“只要琮哥儿开口,必能不让你嫁去满清的。”

探春听了,不由拉住赵姨娘说道:“娘,千万不要告诉三嫂子这件事情。”

“这里面牵连到南安太妃和皇家,还有朝廷的和亲政策,便是告诉了琮三哥,他又能如何呢?惟有徒增烦恼罢了。”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也只是我命苦罢了,须怪不得别人。”

说罢,探春忍不住大哭起来。

她再是要强好胜,终究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而赵姨娘听到这番话,忍不住气道:“你往日对我发火的哪个劲头呢?”

“罢了,罢了,也不过是窝里横,中看不中用罢了。”

“如今真遇到事情了,便也六神无主了,罢了,罢了,你自己立不起来,别人也帮你不得。”

说罢,赵姨娘气的转身便走。

走出大观园之后,正待返回,然而她心里终究不舍。

她转身又向宁国府而去。

到了宁国府,见到林黛玉之后,赵姨娘便跪倒在地,苦苦央求林黛玉。

林黛玉忙让人将赵姨娘扶起来,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答允下来。

赵姨娘这才告辞而去。

其实林黛玉心里,何尝想将这件事情告诉贾琮?

这件事情,背后站着的,不但有南安郡王,更有皇上和和亲之策。

林黛玉尽管也不赞同和亲之策,但也知道这是大局,不可违逆。

只是林黛玉同样也深知贾琮秉性。

这么大的事情,若是不告诉他的话,势必会让他不快,甚至还会导致夫妻两人离心离德。

想到此处,林黛玉还是写了书信,然后用信鸽,迅速传递出去。

信鸽的速度,还是极快的。

只三日功夫,便是来到了蓟州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