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章:肝统帅经验,满清准备南下

书名:我在红楼肝属性 作者:烟雨织轻愁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咦?

统帅能力入门?

见状,贾琮不由大喜!

接下来,他正准备参军,从而获取军权。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努力刷兵法还有骑射武艺,最近也有长足进步。

没想到这会子竟然连统帅能力也刷新了出来。

这个能力,对他参军的筹划来说,还真是一项如虎添翼的能力。

如果能将这个能力刷到完美境界满经验的话——

啧啧,到时候上了战场,真的不知道怎么输啊!

接下来,贾琮忍不住按照兵法上的军阵,开始操练起眼前这五十一人来。

不得不说,焦大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才短短几天功夫,竟然将这五十一人,训练的有模有样。

当然了,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毕竟时日太短,也不可能有惊人长进。

不过最起码,演练一些基础军阵,也是足够的了。

而殊不知,旁边的焦大,此时心里则是更加的惊喜。

三爷是连中六元的状元郎,是文曲星下凡。

焦大之所以叫三爷来给这些新瓜蛋子训话,其实只是想让三爷来收买一波人心罢了。

他断没料到,三爷竟然真的有统兵才能。

排兵布阵虽然还嫌稚嫩,但竟也有模有样。

若是稍加历练,必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

果然不愧是将门之后,国公爷后续有人啊!

若是国公爷能见到这一幕,也必将能够含笑九泉了!

而贾琮,则是完全沉浸在刷经验的快乐之中。

统帅经验+1

统帅经验+1

统帅经验+1

用了一下午的功夫,他竟是刷出了十几个经验点来。

【统帅(入门):16/100】

嗯,不错,按照这个进度,只用七天功夫,就能够将统帅能力,刷到小成境界。

不过,等回到书房之后,贾琮就醒悟过来。

暗道今天自己还是过于孟浪了。

在家族之中,挑选出一些子弟出来,将他们送入军营之中。

本身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贾家本是将门之后,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军中,也还拥有着一定的人脉。

只不过,贾家子弟没有成器之人。

甚至连愿意参军之人都没有,军中的人脉,这些年,也白白消耗掉许多。

但是他作为状元郎,亲自训练族中子弟,就显得有些不正常了。

因为毕竟他现在是文官。

亲自训练族中子弟,咋地,你是想造反还是咋地?

嗯,以后要肝统帅经验的话,就不能如此肆无忌惮,唯有徐徐图之了!

……

且说林如海那边,自从贾琮走后,他就开始书写奏折。

最后给永隆帝上了一封改制驿站的奏折。

永隆帝看了之后,也十分重视这件事情。

因为林如海的这份改制建议,十分巧妙。

操作得当的话,不说能省下驿站一年的开支,最起码能节省下几十万两银子是有的。

几十万两银子,对国库来说,也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节省下来这几十万两银子,就能在其他地方,做更多事情。

因此,永隆帝亲自将林如海叫进御书房中。

君臣经过一番商议之后。

最终永隆帝下旨,将驿站改制的事情,全权交由林如海进行负责。

驿站原本是由兵部车驾清吏司掌管,永隆帝的圣旨,引来了兵部的不满。

皇帝这一举动,岂不是剥夺兵部的权柄,交给了户部?

兵部尚书甚至找到永隆帝讨要说法。

而永隆帝给出的解释就是,驿站仍归兵部管理。

林如海只是负责驿站改制,以后让驿站自负盈亏而已。

若是兵部不满意,只要能够让驿站自负盈亏的话,永隆帝愿意将改制的事情,交由兵部自行处置。

不过以一年为期,一年之后,朝廷将不会再给驿站拨款。

最终,兵部尚书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让驿站自负盈亏的能力。

兵部尚书也深知,目前驿站虽然名义上还归兵部管理。

但是以后究竟还是不是,就难说的很了。

而接下来,林如海制订了一项详细的变革制度,在驿站层层下发了下去。

各级的驿站头目,看到这些变革制度之后,不由喜忧参半。

喜的自然是朝廷对驿站重视起来,制订了驿站的变革制度。

忧的也是这一点。

近些年来,国库日渐空虚,他们驿站,可是连饷银都经常拖欠。

说不得不知那一月,就真的完全发不出来了。

但是好歹也是有个盼头的。

但是如今改制之后,若是他们赚不到钱,怕是以后饷银,就真的没有了。

如今,他们也唯有祈祷林大人是个靠谱的,能够带着他们发家致富了。

所幸,他们还有一年的缓冲时间。

……

很快,大夏月报第四期,如期推出。

这一次,贾琮直接命人印制了五万份。

当然了,这五万份,他只在京城留下了五千份而已。

其他四万五千份,则是被贾琮通过驿站,分发到了京城周围。

当然了,一开始的时候,贾琮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这可不是后世,有着快捷便利的运输能力。

大夏月报的推广,还是需要循序渐进才行。

不过好在,大夏月报本身就开始以京城为中心向四下流传开来。

且说京城百姓,因为大夏月报前两次增刊都是当街赠送的缘故。

因此他们下意识的认为,第四期的报刊,依然还会以赠送的方式进行。

然而不料,这第四期,竟然不再赠送,而是如同第三期那般,依然选择售卖的方式。

只是这一次,京城百姓,购买的就更少了。

因为这种事情,他们此前就经历过!

只要他们不买,这些报纸卖不掉,他们也就只能白白送出来而已。

因此,在京城,第一日几乎无人购买。

这一状况,让薛宝琴大惊,贾琮却是让她安心等待便是。

而在京城之外的十个试点,大夏月报的销售,则是异常火爆。

原来这十个试点,先前就有大夏月报流传过来。

在这十个地方,射雕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

而大夏月报在先前流传过来的时候,就曾被高价出售了,最高售价,已经达到了二两银子之多。

如今从驿站流传过来的大夏月报,每一份竟然只要十个铜板!

十个铜板啊,这也实在忒便宜了!

因此,在这十个试点,大夏月报一经推出,便遭到了哄抢。

有些人购买大夏月报,是因为射雕故事而购买,还有一些是因为时文,也有为诗词版块而购买的。

甚至还有一些,干脆就是为了贩卖的。

如今这十个试点有大夏月报出售,但是更远的地方还没有啊。

现在十个铜板就能买到一份,然后只要换个没有大夏月报出售的地方,轻松就能卖出至少一百文一份的高价,甚至还能卖的更高。

这绝对是个暴利生意啊!

并且,有这种想法的人,竟然还不在少数!

因此,这十个试点,每个试点分到的四千五百份大夏月报,竟然在短短三天功夫内,就全部卖光。

而这十个试点的驿站,也马上尝到了甜头。

因为他们每卖出一份大夏月报去,就能得到一文钱的分成。

如今卖出了四千五百份大夏月报去,他们就能得到四千五百文钱,也就是四两五厘银子。

这些银子虽然不多,也不够他们所有人的饷银开销。

但这只是大夏月报三天的销量而已,要是有更多的大夏月报呢?

并且他们以后,还能为民间送信件或者小件货,目前还没展开业务。

若等业务全面展开之后,他们的收入只会更多。

说不定真的能够自负盈亏也未可知。

想到此处,他们不由干劲十足。

他们马上一级级反应上去,要求上面再给他们分配下大夏月报来,数量越多越好。

而大夏月报的销售,是薛宝琴在负责的。

她得知消息之后,大喜过望。

一边干脆将京城留下的五千份大夏月报——三四天过去了,目前还剩下四千三百多份——干脆直接都送去了下面的试点去。

一边准备加大产能,全力印刷。

不过被贾琮及时制止住了。

贾琮不由说道:“琴妹妹,他们未必能销售那么多。”

“依我看来,暂时加印三两万份便好,另外,京城这边也要留下一些。”

其实京城依然是最大的市场,不是其他试点所能比拟的。

那十个试点加起来的市场,可能都没有京城市场大。

那十个试点,一开始三天销售火爆,给了这十个试点的负责人以假象。

认为不管多少报纸,都能快速销售出去,其实并不然。

那十个试点,潜在客户有限,贾琮估摸着现在都差不多饱和了。

大约还有一些黄牛会购买一些,但是市场已经并不大了。

倒是京城这边,通过一番运作之后,还能打开一些市场。

因为他的大夏月报,本身也不仅仅是用来盈利的。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引导舆论。

因此,是断然不能放弃京城市场的。

薛宝琴从善如流,马上就按照贾琮的吩咐进行分配。

且说京城这边,一连等了三日,满心以为,这一次大夏月报必定还会向前两次一般。

因为无人购买,他们不得不再次免费发放的。

然则,四天过去了,大夏月报非但没有免费发放,甚至就连出售点都先后关门。

这让他们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还不曾知道射雕的后文呢!

难道这报纸,真的不会免费发放了不成?

就算不免费发放,怎么连卖都不卖了?

他们以后怎么才能得知射雕后续故事?

他们看着几个还没关门的销售点,忙赶过去购买,并且询问缘故。

这时候才得知,原来大夏月报在京城没人购买。

但是在京城之外,竟是卖的十分火爆,一经推出就遭到哄抢,根本就不够卖。

因此,他们也不得不将在京城的报纸,调集到京城之外去卖。

如今京城之中留下来的报纸,已经不多了,也不过几百份而已。

卖完之后,就彻底没有了。

听到这则消息,京城百姓都慌了,同时又愤愤不已。

这明明是我们京城的报纸,凭啥要卖到外面去啊?

他们早就忘记了先前他们无人购买报纸的事实。

很快,京城所剩不多的报纸,便全部销售一空。

接下来,他们真的想买也买不到了。

因为报纸已经全卖光了。

这让京城百姓,群情激愤,他们还没看到后续的射雕剧情呢,凭啥就买不到了啊?

属于京城百姓的报纸,凭啥要卖到外地去啊?

然则,任由他们如何愤怒,报纸已经卖光,也是不争的事实。

数日之后,街头却是有人贩卖起了二手大夏月报。

这报纸售价二十文一份起步,高的三四十文钱一份都有。

售价起码是原价的两倍,甚至三四倍的都有。

而之所以如此贵,是因为这些报纸,都是从京城之外高价购买回来的,因此价格自然昂贵。

并且数量不多,若是不及时购买,可就买不到了。

于是,这些高价的大夏月报,在京城竟是遭到了哄抢。

而这些报纸的数量,绝对不像他们说的那般少。

因为足足卖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真正卖光。

若是统计出来的话,这几日功夫,怕是少说也卖出了两三万份之多。

宁国府中,薛宝琴咯咯笑道:“琮哥哥,你好坏,故意用高价卖出三万多份去,足足多卖了几百银子出来。”

“这京城的百姓也是奇怪,十文钱一份的报纸他们不买,卖到二十文,三十文,甚至四五十文一份的时候,他们却是抢着买。”

“我觉得,即便再印刷一两万份出来,也是能卖的掉的。”

贾琮笑道:“大多数人都是贱骨头,越是提价,他们越是会抢着买。”

“如今京城市场,其实也基本已经饱和了的,再多印一万份出来,怕就卖不掉了。”

京城人口众多,有百万之数。

京城的识字率也是整个大夏最高的,大约能达到十比一的地步。

也就是说,京城识字的人,一共也就十几万人而已。

如今他们已经卖出了三万份报纸去。

贾琮觉得,这个数字,已经达到极限了。

经过这一遭儿,以后京城百姓,怕再也不会出现无人购买报纸的情况了。

而在这一期的大夏月报上,也对驿站改制的情况,进行了宣传。

声明以后若是要寄信件还有小件货的话,可以去找驿站邮寄。

驿站邮寄不但价格便宜,并且速度还快捷。

报纸上还根据里程标注了价格,甚至标注了最晚到达的时间。

比方说,一百里路的路程,需要花费三十文钱,最晚一个月送达。

嗯,这个收费标准,这个效率,若是放到后世,绝对会受到万夫所指,能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然而在这个时代,这个价格还真心十分便宜。

并且属于效率极高的存在了。

因为你若是想通过镖局寄信或者寄小件货的话,就要看镖局啥时候走镖。

有时候镖局可能要三四个月才走那一趟线的镖,你就要等上三四个月才行。

而人家驿站给出的可是最慢的情况下一个月。

若是赶巧的话,可能三四天四五天就能送达。

在这个时代,这种速度,已经堪称是逆天一般的存在了。

并且在驿站邮寄,还有一桩好处。

那就是他们是根据里程收费的,不管路程有多远,只要在大夏境内,他们都能给你寄达。

哪怕千里万里,就没有驿站寄不到的地方。

而放到镖局,也很少有镖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而驿站本身就是国家性质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大小的分站的。

整个大夏,目前来说,估计也唯有驿站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大夏月报上面,宣传一出。

便有许多有寄件需求的百姓,怦然心动。

连忙去驿站打听。

最终打听到的结果,果然如此。

因而,短短几日功夫之中,驿站的生意,竟然一下火爆起来。

他们自己估算了一下。

按照林大人发放的改制规则,他们寄件和送件,哪怕中间周转,都能收到相应的好处的。

许多网点计算之下,发现他们目前的收入,绝对能够保证他们能赚出饷银来,甚至还能有所结余。

这让他们,更是期盼起来,一时之间,动力十足。

很快,这些消息就回馈到林如海这里。

林如海收到这些消息之后,都是啧啧称奇起来。

他虽然十分看好贾琮提出的改制办法,但也没有料到,竟然能够见效这般快捷。

按照这种速度的话,怕是半年时间,就足以完成驿站改制。

对他来说,这倒是意外之喜!

……

满清皇宫之中,皇帝康麻子正在御书房中,召见军机处大臣还有几位旗主。

军机处(正史是雍正所创)是康麻子仿照大明的内阁创建的。

不过军机处却比内阁要更加高明一些。

军机处行走,有着内阁大学士同等的权利。

他们的职责就是将下面的所有奏折,所有需要皇帝处理的事情,进行归纳总结。

他们将需要皇帝处理的事务,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级。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减轻皇上的工作量。

而军机处行走,他们的品级很低,权利却是很大。

他们只能依附皇上才能行使手中的权利。

若是用着不顺手,皇上可以随时更换军机处行走。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像大夏一般,内阁首辅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内阁能够架空皇上的情况发生。

而这一次,康麻子之所以召集这些人来,是为了南侵大夏做准备。

好吧,这么些年来,他们一直都在为南侵做准备,从来都未放弃过。

不过这一次,他们真的做好了大举南侵的打算。

康麻子端起御案上的金盖托镶金玛瑙碗,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还带着腥膻味的鹿奶。

开口说道:“固伦长公主,你负责打探大夏消息,最近大夏方面有何举动?你给诸位爱卿讲述一番。”

固伦公主,在满清是最尊贵的公主封号,通常是皇后亲生的公主,才能获封。

不过这位固伦公主却并非是皇后亲生,其母妃乃是正白旗旗主嫡女,正白旗乃是上三旗,实力颇为雄厚。

这位固伦公主,自幼就深得老皇上喜爱。

在老皇上一命呼呜之后,这位固伦公主,又一直在护佑康麻子成长。

若没有这位长公主庇佑,康麻子能不能顺利成长起来,尚在未知之数。

这位长公主,长康麻子三岁,今年已经十九岁。

无论在大夏还是在满清,女子十九岁,都已经算是大姑娘——甚至已经算是老姑娘了。

只是这位长公主,眼光甚高,一直未碰到看上眼的男人,因此至今没有选取驸马。

这位固伦长公主,一直念念不忘的,便是带领满清,大举南下,入主中原之地。

她组建了一个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打探大夏情报。

而这一次满清要大举入侵大夏,自然需要这位长公主的情报支持。

康麻子说完之后,固伦长公主起身说道:“诸位大人、将军,接下来就由本宫为你们讲述一番大夏的情况。”

“大夏君臣,对我们早有堤防,不过他们却是料不到我们入侵大夏的具体时间,也猜不到我们会从那个方向入侵。”

“我们可以选择从燕云十六州任何一地入侵大夏,而大夏,却是无法在边境囤积这么多兵马防范我们。”

“因此,主动在我,此一胜也!”

“其二,大夏两省之地,遭遇了百年不遇洪灾,如今大夏境内,灾民遍地,民不聊生。”

“他们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赈灾上面,此二胜也!”

“其三,我们已和三藩约定,由他们在南部,牵扯住大夏部分兵力,让大夏不敢全力防范我们,此三胜也!”

“我满清兵强马壮,而大夏文恬武嬉,军纪松弛,此四胜也!”

“……”

“我满清同心协力,而大夏畏我如虎,此十胜也!”

“我满清有十胜,大夏有十败!”

“此次我满清挥兵南下,必定所向披靡,旗开得胜!”

要是贾琮在此,必定会直呼好家伙。

这位满清的公主,怕是三国演义的狂热读者。

这会子连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都用上了。

不过,那些满清的大臣和武将,倒是极吃她这一套。

听她说完之后,全都热血沸腾起来。(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0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