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二百零六章 沙皇的兴趣:谁是亚瑟·黑斯廷斯?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夜色渐深,冬宫内的御花园依旧亮如白昼。

受限于彼得堡寒冷冬季的影响,御花园并未建设于室外,而是地处冬宫的内部。

镶嵌金箔的吊灯将柔和的光洒在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间,花园内栽种着从俄国南部到欧洲各地运来的奇花异草,偶尔还能瞥见几株热带植物、花卉和灌木,中央的大理石喷泉散发着微微的水雾,朦胧的雾气氤氲四周,让人颇有种置身仙境的感受。

尼古拉一世双手负在身后,缓缓踱步。

沙皇的靴底踏在铺着彩色马赛克的小径上,发出低沉的声响。

他的身后是近乎静谧的脚步声,一个人影透过薄雾缓缓进入光线之中。

深黑色的军礼服勾勒出此人的挺拔身姿,黑色的短发整齐梳理,金线刺绣在柔和的灯光下隐隐发亮,脚下的黑色长靴没有发出半点多余的声响,他的一只手搭在镌刻了帝国双头鹰的剑柄护手上,胸前佩戴的圣安德烈勋章不仅证明了他在战场上的功勋,更代表了沙皇忠诚拥护者的身份。

俄罗斯帝国骑兵上将,沙皇陛下御前办公厅第三局局长兼宪兵总司令,亚历山大·赫里斯托福罗维奇·本肯多夫伯爵。

本肯多夫先是靠近沙皇十步之内,旋即脚步顿了一下,然后缓缓向前迈出三步。站定后,双脚并拢,身体挺直,深深地低下头,右手握拳轻触胸口,然后稳稳地放下。

“陛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听起来仿佛无法动摇。

沙皇没有立刻转过身去,而是用一丝几乎听不出的玩味的语气与这位他最信任的臣子开着玩笑:“本肯多夫,时间把你带来了?”

听到沙皇的话,本肯多夫再度低头,轻声说道:“是的,陛下。您的命令,我不敢延误。”

沙皇尼古拉一世负手而立,凝视着远处喷泉升腾的水雾,忽然微微侧头,开口道:“你的妹妹,最近怎么样?”

本肯多夫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心中微微一怔。

他没想到尼古拉一世会提到利文夫人。

去年利文夫人不愿随丈夫返回彼得堡定居的消息传回冬宫后,尼古拉一世虽然并没有大发雷霆,但是作为沙皇的近臣,他当然能感受到皇帝心中的不满。利文夫人选择留在巴黎,已经被视作是一种“脱离沙皇直接控制”的行为。

因此,即便沙皇没有主动要求,本肯多夫还是私下给妹妹写了一封信,让她不要瞎胡闹了。

但这位欧洲外交界的女主角显然无视了哥哥的警告,在伦敦的常年生活使得利文夫人早就变得不像是个寻常的俄国贵族了,她不仅在情场上出了轨,就连思想也出现了脱离轨道的迹象。

不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巴黎,她的沙龙总会吸引大量的欧洲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国务活动家,虽然利文夫人经常在信笺中向哥哥表明——她邀请这些人不过是为了文化娱乐和交换外交情报。

但是在本肯多夫看来,这样的沙龙办的多了,妹妹的思想很难会不受到影响。

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家书中看见利文夫人从启蒙思想出发,向他强调改革和自由的价值了。

而根据俄国间谍从巴黎传回的报告,也不止一次提到,利文夫人在当地的活动可能显得过于自由、不够服从。

沙皇之所以没有对利文夫人下手,一方面是出于对利文夫人在外交界影响力的欣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到本肯多夫家族与利文家族这两个俄国政坛豪族的情绪。

其中,他的哥哥本肯多夫伯爵是第三局的局长和宪兵司令。

而利文夫人的丈夫克里斯托夫·冯·利文伯爵则是公认的俄国最杰出的大使,在卸任驻英公使后,目前正担任着帝国陆军总监的职务,专门负责军事教育和军官培养。

至于利文夫人的大舅哥,正是去年刚刚卸任,被第三局评价为‘思想浅薄’‘愚昧无知’‘没教养’的教育大臣卡尔·安德烈亚斯·冯·利文伯爵。

本肯多夫伯爵在那份评价中央各部工作的《公共民意调查报告》,大义灭亲似得将妹妹的大舅哥贬的一文不值。

虽然作为亲戚,这或许太不留情了。

但,或许这本就是本肯多夫的目的呢?

因为至少这份报告让沙皇看的非常满意,并在事后高度称赞了第三局的工作。

而沙皇的满意也为第三局和它的领导者本肯多夫带来了更大的权力。

虽然所有部门都在暗地里痛骂第三局,并时刻准备抓他们的错处进行反击,但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第三局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向宪兵报告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而当第三局对这些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后,如果你不想惹麻烦的话,你最好把这帮宪兵的建议认认真真的听进去。

第二厅的法典编纂工作、财政大臣康克林建立的关税保护制度、1828年的教育制度改革、国民教育大臣乌瓦罗夫的‘官方民族性理论’等等,所有这些帝国国策的制定,处处都可以见到第三局‘药方’发挥的作用。

作为沙皇的好朋友,唯一获准在出访期间与沙皇同乘一辆马车的人,俄罗斯帝国现任常务副沙皇,本肯多夫伯爵自然不肯放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在不损害这一前提的背景下,他愿意替妹妹打打掩护,可一旦利文夫人冒犯到了这一原则,那……

大义灭亲这种事,本肯多夫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陛下,感谢您的关心。多萝西亚还是老样子,在巴黎当她的宴会女主人。她的沙龙仍然活跃,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欧洲政要和文化名流的到访。”

尼古拉一世沉默了一瞬,目光没有移开喷泉:“巴黎……她似乎对那里格外情有独钟,比圣彼得堡更让她流连忘返。唉,我有时候在想,多萝西亚要是个男人就好了。女人嘛,倒也不是说女士们有什么不好,但她们总喜欢感情用事,没办法做到男人那样处事冷静。”

本肯多夫伯爵听到沙皇这句话,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但他很快低头掩饰住自己的情绪:“陛下,多萝西亚的确更倾向于用她的方式去接触和影响人心。不过,她将情感与才智结合得很好,女人的身份也让她能在许多棘手的场合中游刃有余。”

沙皇微微点头,似乎是在表示赞同:“这一点我承认,她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就像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绝不是能靠后天学习取得的。先是在维也纳大放异彩,随后又是在伦敦的二十年,多萝西亚总是能解决难题,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她为俄国传递了多少有用的信息。甚至一些之前被认为无用的琐事和闲聊,现在回头再看,都是有价值的。”

沙皇摘下手套在喷泉边的长凳上坐下,又招手示意本肯多夫坐在他的身边:“你还记得多萝西亚先前从伦敦给我带回来的那台留声机吗?”

本肯多夫问道:“惠斯通牌的那台?”

“对,就是那台,还有许多唱片。”沙皇开口道:“其中有一首《帕格尼尼练习曲:钟》,我记得是伦敦新锐钢琴家亚瑟·黑斯廷斯的作品。”

“那首曲子很动听吗?”本肯多夫开了个玩笑:“或许我应该找您把那张唱片借回去。”

“动听?或许吧,但我没有伦敦人那么好的品味。”沙皇评价道:“我还是更喜欢东正教的圣乐。你如果想要那张唱片,我可以直接送给你。”

本肯多夫轻轻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一丝恭维:“陛下的慷慨令人感激不尽,不过那是您珍藏的物品,我怎么能随意夺取呢?我只需知道您对它的评价便足够了。”

沙皇翘着二郎腿,双手交叠搭在膝盖上:“那真是巧了,我也想知道你的评价。”

“对那首曲子?”

“不,是对曲子的演奏者。”沙皇拍打着手套:“今天前来谒见的英国使团里,有个刚上任的新参赞,名字也叫亚瑟·黑斯廷斯,与《钟》的演奏者同名。我记得你之前给我递交的报告里说过,这位英国参赞是个伦敦知名的钢琴演奏家?”

本肯多夫略一回想,便立马想起了利文夫人近些年给他写的几封家书以及第三局前不久刚刚完成的背景调查。

“您真是慧眼如炬,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人。而且钢琴家仅仅只是亚瑟·黑斯廷斯的其中一个身份,与此同时,他还是法拉第的研究助手,一位知名的自然哲学研究者。不过,这都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警察,一位皇家大伦敦警察厅的高级警官。从警察厅离职后,去年又因为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获聘哥廷根大学教授,并被威廉四世任命为哥廷根大学的学监和国家特别代表,并充当了汉诺威王国的制宪改革顾问。”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尼古拉一世本以为亚瑟不过是个冒失的外交新人,但当他听完这一长串堪称豪华的履历,纵是沙皇也忍不住评价了一句:“听起来,这位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是个全能型人才啊?”

本肯多夫点头道:“完全可以这么说,多萝西亚先前就曾经对我提到过这个年轻人,当时他还不怎么起眼,仅仅只是警察厅的中层干部,但是没过多久,便一路飞速晋升,即便期间历经了威灵顿内阁到格雷内阁的动荡期,但不论是内阁改组还是执政党切换都没有影响他的成长。不到四年的时间,他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街头巡警,一跃成为了苏格兰场的三号头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

尼古拉一世兴趣浓厚的追问道:“为什么是三号人物?这么年轻,他完全可以等到成为一号人物再改换门庭投入外交界嘛。”

“这主要是由于英国议会改革中出现的动荡。”本肯多夫解释道:“在议会改革投票的前一天,伦敦发生了大规模暴乱,亚瑟·黑斯廷斯这个小伙子冷静地指挥警队镇压了暴乱。虽然此举为他赢得了王室和政府的信任,但是也替他招来了报纸的口诛笔伐。所以,为了不激怒英国民众,颇为欣赏他的国王,便将他调到了汉诺威养伤。”

尼古拉一世听到这里,心里对亚瑟的不满顿时轻了不少,他嘉许道:“一个忠诚、可靠的保王党人,一个可以依赖的国家栋梁,虽然时间相差了七年,但是这个年轻人和你一样,解决了一个你在1825年曾经解决的难题。他干掉了英国的十二月党人。如果这个小伙子在我的手下,我绝不可能像威廉四世那么软弱。向报社记者投降?这绝不可能!我不止不会打发他去波兰或者边疆区,而且会坚持让他留在俄国,留在彼得堡,留在莫斯科。我要重用他,即便他的资历做警察总监太浅,我至少得让他去做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的团长。我一直向上帝抱怨,一个本肯多夫对俄国来说实在是太少,如果能多赐给我几个就好了。然而,威廉四世手下正好有一个年轻版的,但他却不懂得如何运用!”

尼古拉一世说到这儿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那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俄国呢?”

本肯多夫开口道:“关于这一点,我写信向多萝西亚询问过,她和我透露了一个不成熟的猜测。”

“什么猜测?”

“亚瑟·黑斯廷斯是伦敦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并且是杰里米·边沁亲自认证的门徒。因此,多萝西亚推测:亚瑟·黑斯廷斯是英国大法官布鲁厄姆勋爵、驻俄大使达拉莫伯爵等人倾力打造的人物,虽然她不否认这是个足够出色的小伙子,但是以他的平民出身,如果没有这群创办了伦敦大学的英国政要们的集体力挺,他绝不可能走的这么顺利。”

“平民?”尼古拉一世听到这个身份,捏着胡子似乎在琢磨些什么:“阿列克谢·萨穆伊洛维奇·格雷格……”

本肯多夫一听到这个名字便知道沙皇心里在想什么。

撇去名字和父名不看,光是看‘格雷格’这个姓氏,便知道这是个地道的英国姓氏。

事实上,此人的父亲萨缪尔·格雷格正是173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平民。

就像许多英国水手的早年经历一样,萨缪尔·格雷格从小便在父亲的船上工作,成年后加入了皇家海军,并成长为了低级军官。

而在从皇家海军退役后,1764年,39岁的格雷格主动加入贫弱的俄国海军服役,并被授衔为一级舰长。

而在随后到来的切斯梅海战与霍格兰海战中,格雷格以优异的战绩在帝国海军中锋芒毕露,并于1782年晋升海军上将,出任喀琅施塔德港口总司令,并在任职期间推动了俄国舰船设计与海军训练的现代化。

因为其杰出的贡献,萨缪尔·格雷格不仅受封伯爵,甚至享有‘俄国海军之父’的名号。

至于阿列克谢·萨穆伊洛维奇·格雷格,作为海军之父的儿子,他同样是帝国海军中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将领。

在早期的反法同盟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格雷格便已经崭露头角,而在1806年与1812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两次战争中他的表现更是可以用出色来形容。

1813年,在成功完成了封锁但泽的任务后,阿列克谢·格雷格晋升海军中将,不久后又出任黑海舰队司令兼尼古拉耶夫及塞瓦斯托波尔督军。

而在1828年爆发的第七次俄土战争中,他更是接连攻取奥斯曼帝国重镇阿纳帕和瓦尔纳,并因此晋升海军上将,深受沙皇信任。

而在去年,他由于年龄因素从黑海舰队司令的位置上离开,并作为帝国海军的代表被任命为国务会议成员。

沙皇在这个时候提起格雷格,无非就是动了爱才之心。就像是他说的那样,本肯多夫这种类型的人才,对于俄国而言,永远是恨少不恨多的。

而英国人在俄国成功的例子,也远不止格雷格家族一个。

如果往前追溯,彼得大帝的亲信,官至步兵中将、担任过第一任圣彼得堡总督罗伯特·布鲁斯,以及他的兄弟,创办了俄国第一家数学和导航学校,俄军炮兵的主要重建者和改革者,被当时俄国百姓谣传会‘黑魔法’的炮兵少将詹姆斯·布鲁斯也是典型代表。

沙皇的模样看起来有些纠结,他忽的从长凳上起身,开口问道:“我们的英国朋友们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开心,所以我为他们准备了闪亮亮的勋章,达拉莫伯爵这样出挑的人物,自然配得上一枚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至于其余人等,也值得一枚三等圣弗拉基米尔勋章作为嘉许。但是,类似亚瑟·黑斯廷斯爵士这样的青年人,一枚三等圣弗拉基米尔勋章的分量似乎太轻了。我亲爱的亚历山大,你有没有更合适的建议?”

本肯多夫略作思索,很快给出了他的答案:“二等圣安娜勋章再合适不过了,在军事领域,这枚勋章主要奖励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军官,尤其是团级或旅级指挥官。这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在苏格兰场指挥的警队规模和他在伦敦暴乱中的表现相匹配。而在文职领域,这枚勋章主要奖励那些在外交、法律、教育等方面表现出色的人员,如法官、学者或外交使节,这也十分符合他的身份和在文化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尼古拉一世满意的点了点头:“记住,对待这样的年轻人,第三局必须得小心谨慎,灵活的运用处置普希金时用到的方法和手段。”

本肯多夫微微低头,拳头按在胸前道:“遵命,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1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