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二百零一章 捷报频传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使馆办公室中,亚瑟正翘着二郎腿,一边烤着火一边喝着红茶翻阅着新鲜出炉的《莫斯科电讯报》、《俄罗斯报》等俄国主流报纸。

或许是因为俄国人的脾气天生就要比英国人暴躁不少,因此就连报纸内容都能看出显著的差异性。

其中没有多少《泰晤士报》那样拐弯抹角的阴阳怪气,通篇都是直来直去的大攻击性。

《一个疯子的辩护?一个民族的叛徒!一个西方病态的追随者!》

——近日,俄国文学界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普希金的新作《青铜骑士》一如既往地高水平。坏消息是,背叛民族的思想寄生虫、狗娘养的文化叛徒、法国佬的忠诚二狗子彼得·雅科夫列维奇·恰达耶夫出版了一本名为《一个疯子的辩护》的诋毁性作品。

——他的言论充斥着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极端蔑视,完全丧失了一个俄罗斯人应有的尊严与责任。他不仅对我们的伟大历史进行毫无根据的贬低,更试图将西方腐化的理念强加给我们,撕裂俄罗斯与其深厚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恰达耶夫,正是那条潜伏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毒蛇,意图侵蚀我们灵魂,摧毁我们伟大的文化根基。

——此人甚至恬不知耻的在其作品中声称:我比他们(斯拉夫派)中的任何一个都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希望它获得荣耀,我也懂得如何评价我国人民的崇高品质,如何强调和保存我国的特性。但我还没学会闭着双眼、低着头颅、闭着嘴巴来爱我们的祖国。我认为一个人只有能够清醒的看待自己的国家,他才能对这个国家作出贡献。我认为盲目钟情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真理带给祖国,我要像彼得大帝教导我的那样热爱祖国。

——诚然,彼得大帝时期曾经进行了西方化改革。然而彼得大帝的改革并不是盲目追随西方,而是根据俄罗斯的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吸收了西方的技术和思想。改革并不是西方文明的简单移植,而是为了保证国家生存和强盛的战略选择。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彼得大帝始终保持了俄罗斯文化和传统的根基,而不是完全放弃本国的特色。

——然而恰达耶夫却颠倒黑白、巧言令色,他声称俄罗斯的历史是一条“无望的道路”,并宣扬出一幅沉沦的前景。然而,谁能相信一个真正理智的哲学家会把自己的国家描绘成如此贫弱与衰败?他的思维模式极其病态,充斥着对俄国的极端否定。他否定我们的历史,否定我们的文化,甚至否定我们民族的未来,这种愚昧和绝望,恰恰暴露了他思想上的病态。

——如果说他的这篇文章有什么可取之处,那就是他的标题取对了,《一个疯子的辩护》,这标题用来形容他自己再好不过。恰达耶夫,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跳梁小丑!一个披着俄国皮的英国佬和法国佬,又或者是二者的杂交产物!一个连自己祖国的真正价值都看不清的家伙,竟敢指责我们的伟大帝国!

亚瑟捧着这份报纸看的很认真,时不时还要取出钢笔圈出几处脏话,并把它们抄写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记完一页后,亚瑟还会停下笔,站起身捧起笔记本在办公室里复诵几遍以便加深记忆。

虽然他在德鲁伊斯克的时候,也从乡下人和驻防军的嘴里学了几句骂人的俚语,但庄稼汉和大头兵的词汇量终究不支持他们像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文人那样骂的华丽。

夹着一堆文件的秘书布莱克威尔急冲冲的推开门,结果迎面就对上了正在练习伪装俄国文化流氓的亚瑟。

猛地被上司劈头盖脸一顿骂,换谁来了都得懵。

布莱克威尔赶忙道歉:“抱歉,爵士,我忘了敲门。”

亚瑟掏出手帕抹了抹由于弹舌太多而溅了满嘴的口水,淡定的安抚道:“别紧张,亨利,我这不是冲你,我正在学俄语。”

秘书这才放下心,他将文件放在办公桌上:“学俄语从脏话开始学起?这确实是个好法子。我不常夸人的,但是,爵士,您今天确实骂的挺高级。”

亚瑟从兜里摸出了一只崭新的鼻烟壶,随手扔给秘书,示意他吸两口。

这是他来了俄国后和别人学到的交际手段。

在俄国,如果遇到了尊贵的客人,为了表示热情,主人通常会与他分享鼻烟壶。

可惜这时候还没有卷烟,不然的话,散烟可比分享鼻烟壶方便和卫生多了。

亚瑟随手抄起一份文件,一边翻开一边询问道:“这是什么?”

布莱克威尔吸了口鼻烟:“外交部的报告,从里斯本使馆转送来的。”

“里斯本?”亚瑟听到这个地点,立刻就想起了曾经与他在利物浦有一面之缘的查尔斯·纳皮尔将军:“葡萄牙人的内战打完了?”

这位与托马斯·科克兰和西德尼·史密斯一样同属皇家海军怪咖的骁将,自从被外交部派往葡萄牙后,可以说是屡建奇功。

在纳皮尔抵达葡萄牙时,支持小女王玛丽亚二世的葡萄牙自由派只剩下亚速尔群岛这一个据点了。

而当纳皮尔刚刚抵达亚速尔,自由派领导人维拉弗洛尔伯爵没有任何犹豫的立刻将剩下的海军舰艇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纳皮尔。

此时,女王父亲巴西皇帝佩德罗率领的部队正遭到他的兄弟僭位者米格尔王子率领的专制派军队的包围。

艺高人胆大的纳皮尔为了帮他解围,不顾专制派海军的封锁,率领仅存的小型舰队将自由派军队安然无恙的运抵葡萄牙南部的阿尔加维地区,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而在他率领舰队返回亚速尔群岛的过程中,却被闻讯赶来的专制派海军抓个正着。

当时纳皮尔手下有6艘船,其中3艘护卫舰,1艘轻型护卫舰,1艘用于侦查机动的双桅纵帆船和1艘主要担任支援型角色的小型帆船,共计装备了176门火炮。

而专制派的舰队几乎可以说是精华尽出,4艘战列舰、1艘护卫舰、1艘齐贝克船、3艘轻型护卫舰和1艘双桅帆船,共计372门火炮。

由于双方在数量和火力上完全不成正比,所以纳皮尔只得发挥麾下舰船机动性强的优势,在海上领着专制派舰队兜了两天的风。在经过两天的机动操作后,纳皮尔的舰队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成功地布置好阵型。

由于双方火力太过悬殊,纳皮尔知道要想取胜,只能利用自由派舰队水手多为英国退伍水兵的优势,通过近距离肉搏来夺取敌舰。

1833年7月5日,海上风力终于发生变化,纳皮尔立刻下令舰队调头,后队转前队,满帆前进,捅专制派的腚眼儿去!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最终纳皮尔在付出三位舰长与30多名水手阵亡、60多人受伤的代价后,击毙击伤专制派300余人,并成功俘获了四艘战列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轻型护卫舰。余下的专制派舰队看到形势不妙,只得逃往里斯本和马德拉岛。

如此惊人的战果,使得刚刚宣布支持葡萄牙专制派的法国政府气的牙痒痒,并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

但纳皮尔的胜利却让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很不开心,这位水手国王在皇家海军服役期间与纳皮尔结过梁子,所以为了不让法国人找到英国介入葡萄牙内战的口实,同时也为了哄哄国王、照顾一下他的小情绪,海军部干脆直接把纳皮尔从皇家海军的军官名单中除名了。

不过除名归除名,现如今只要你在皇家海军内部一提起纳皮尔的名字,那都是竖大拇指的。

《泰晤士报》等报纸更是演都不演,舰队街的各大报社直接把纳皮尔在葡萄牙的战果当做了皇家海军的荣耀来宣传。

而纳皮尔在葡萄牙自由派中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在圣文森特角海战胜利后,纳皮尔被授予了葡萄牙海军上将和葡萄牙海军司令的头衔。随后的9月,纳皮尔又指挥自由派陆军成功保卫了里斯本,并获颁葡萄牙最高军事荣誉塔与剑勋章,并受封圣文森特角伯爵。

这简直就像是皇家海军的一种传统,在国内因为怪脾气不受待见的海军军官到国外发挥余热,结果一不小心就当上了其他国家的海军司令。

纳皮尔是葡萄牙海军司令,托马斯·科克兰当过智利、秘鲁和巴西的海军司令,西德尼·史密斯当过瑞典海军司令。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没当上海军司令,但却在外国海军出任舰队司令和舰长的海军军官,比如在拉美独立战争中指挥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国海军作战的乔治·汤姆逊和亨利·珀维斯等人。

虽然埃尔德一再抱怨海军部不靠谱、黑的没了边儿,但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皇家海军的军官们身为19世纪的海战卷王,他们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称得上质量上乘、童叟无欺的。

而且这帮人不光能打海战,你要是有需求肯加钱,那陆战也不是不能小打一手。你看纳皮尔,人家不就刚刚保卫了里斯本吗?

亚瑟一边翻看着葡萄牙的详细作战文件,一边听取着秘书的汇报。

“虽然葡萄牙内战还没有完全结束,不过大体上也差不多了。专制派海军自从经历了圣文森特角海战的惨败后一蹶不振,他们的陆军也在节节败退。而且巴西皇帝佩德罗为了支持女儿,还加大了对葡萄牙自由派的援助力度。里斯本使馆报告说:纳皮尔将军这段时间正在伊比利亚半岛大肆招募跑船的皇家海军退伍水兵。根据近段时间自由派军队的动向,里斯本使馆推测自由派近期很可能会对米纽及杜罗河以南地区发动攻势。如果他们在该地区得手,那葡萄牙内战就彻底盖棺定论了。”

“嗯……”亚瑟捏着下巴:“看来纳皮尔将军近来春风得意啊!虽然葡萄牙的伯爵没有不列颠的值钱,但他现在基本可以算是葡萄牙海军的一号人物了,这可比留在海军部受气强多了。”

“谁说不是呢。”布莱克威尔笑着说道:“我要是他,我就不回来了。谁不知道国王陛下不待见他,而巴西的佩德罗皇帝现在简直把他当成了最倚重的臣子使用。小女王又还没有成年,一切都是他父亲在掌控。如果纳皮尔将军继续留在葡萄牙,别说伯爵了,之后弄不好还能在葡萄牙封公拜相呢。”

亚瑟嘴里念叨着:“前提是他千万不要像科克兰将军那样,要不是脾气太臭,科克兰在南美各国的地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他一个人就是智利、秘鲁和巴西三个国家的开国元勋,但偏偏就是为人太过桀骜不驯,智利的圣马丁、秘鲁的玻利瓦尔、巴西的佩德罗都瞧他不顺眼。不过,这臭脾气几乎也算是天才人物的通病了。你就算看不惯他也拿他没辙,毕竟还得靠他打仗呢。可是等仗一打完,随便揪住一个毛病,就让你从哪儿来滚回哪里去。”

布莱克威尔从文件里抽出一份报告:“爵士,您看这个,外交部那边透出来的风声。说是法国人眼看着葡萄牙的专制派撑不下去了,好像准备跳到自由派那边去。塔列朗还向外交部传递了信息,法国人似乎有意通过葡萄牙内战和咱们达成和解,顺便再把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拉进来,签一个同盟条约。”

“同盟条约?”亚瑟琢磨了一下:“针对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神圣同盟的?”

布莱克威尔微微点头:“谁都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就是这么个情况。俄国人这几年在高加索、中亚和奥斯曼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嚣张,尤其是逼着奥斯曼人签订的那份密约,居然想把博斯普鲁斯海峡置于他们的管控之下。法国人早看这件事不舒服了,毕竟他们在地中海是有传统利益的。咱们这边嘛,当时国内在闹议会改革,后面又碰上了葡萄牙内战,所以把这事忽略了过去,现在帕麦斯顿子爵回过神来,才觉得吃了大亏。而且您知道君士坦丁堡领事戴维·厄克特爵士那件事吗?”

“戴维·厄克特?”亚瑟回忆了一下这个名字:“我应该不认识这家伙。怎么,他对咱们的外交大臣干了什么失礼的事情吗?”

布莱克威尔将他这段时间打听到的消息如实告知:“该怎么和您说呢?戴维·厄克特爵士算是个怪人,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正赶上希腊独立战争,由于受到了拜伦、雪莱等人的鼓舞,所以他前往雅典参加了支持希腊独立的英国志愿军。但是不知道在战争中发生了些什么,或许是希腊人干了什么让他恶心的事情,让戴维爵士对希腊大失所望,他不仅不再支持希腊独立,反倒开始同情起了希腊的宗主奥斯曼土耳其人,继而对奥斯曼人的死敌俄国人也无比憎恶。

在从希腊回来以后,戴维爵士就加入了外交部,而且还主动要求派自己去近东地区执行一系列外交任务。在近东各地干了几年后,他被调到了君士坦丁堡的使馆里做一等秘书,今年又升为了领事。本来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那份密约里,关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条款属于密约,没有写在明面上。君士坦丁堡使馆也是大费周章才从奥斯曼宫廷里打听出来的,帕麦斯顿子爵知道这件事后,由于觉得这件事太丢脸,所以打算先假装不知道,后面再慢慢找回场子的。

但是戴维爵士在发现帕麦斯顿子爵居然对这条密约什么话都不说后,直接勃然大怒。他在没有告知外交部的情况下,直接把消息捅给了《泰晤士报》,还指责外交大臣是英国的叛徒,是一个对俄国软弱的懦夫。就因为这个,现在伦敦各大报纸的版面上,全都是对帕麦斯顿子爵收受俄国贿赂的猜测。帕麦斯顿子爵被他搞得焦头烂额,为了澄清消息,他要求咱们驻俄使馆必须立刻向圣彼得堡提出严正抗议。”

说到这儿,布莱克威尔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爵士,今天下午,大使估计就要来通知您这个消息了,弄不好您还得跟着达拉莫伯爵一起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1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