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一百零一章 陛下钦定了,你即刻前往哥廷根大学教书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亚瑟唏嘘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冯·克罗梅尔先生身为一个奥地利人居然会为了意大利的民族独立高唱赞歌。看来在支票的面前,大部分外交官的职业操守确实很靠不住。”

施耐德闻言轻声笑道:“不,亚瑟,我与你的相反,这反而说明了冯·克罗梅尔先生是个志趣单纯的人,这样的人可比理想主义者好打交道多了。所谓理想主义者,其实与苏格兰驴子并无太大差异,许多人以为这是个好词儿,但是在外交领域,这个形容简直糟透了。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压根不考虑实际情况,更不考虑他所处一方的利益究竟有没有受到损失。凡事由着性子来,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先入为主。因此,这群家伙里很难找出几个聪明的。如果把外交这么精细的活儿交给理想主义者,要不了多久,欧洲就得再次爆发全面战争。”

亚瑟下意识的想要替自己认识的几位理想主义者说句话,但是他转念一想,貌似施耐德说的话也不算错。

不论是大仲马还是加里波第、马志尼等人,那可都是搞起义的一把好手,哪里政局动荡哪里就有他们。在这方面,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甚至还要更胜一筹,因为大仲马由于能力不足,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参与起义,而马志尼和加里波第通常是发动起义的那一拨。

至于海涅,这位德意志民族主义犹太诗人虽然也自称理想主义者,但是由于他的书没有大仲马那么畅销,所以许多时候他还是得先捏着鼻子为五斗米折腰。等到有钱之后,再写文章骂两句控诉政府对他这样进步主义诗人的压迫。

以此推论,理想主义者好像确实不适合来干外交官的活,反倒很适合被外交官忽悠。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建立外交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示友谊,而是为了得到方便。外交官的本质则是一群被派去外国专职说谎以服务于自己国家的人。

而外交场合的大忌便是乱发脾气,任何拍案而起都要经过事先周密的设计,并且这永远是最后选项。

对于外交部来说,最完美的外交处理,便是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并且还要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主意。

但是,虽然这个职业以坑人为生,可又不能坑的太狠。

因为今天倒霉的人,也许明天就会很走运,所以一个精明的外交官必须得给未来留下余地,不能做绝户生意。

这不仅仅是亚瑟的行动基础,也是施耐德和冯·克罗梅尔的行动基础。

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自己的利益与政府并不完全一致。

甚至于,冯·克罗梅尔这个‘青年意大利’的直接对手,比亚瑟和施耐德更希望意大利人能够继续闹腾下去。

在不列颠,鉴于舆论的影响,所以诸如设立情报机构这样的事情只能私下里偷偷地做。

但是在德意志邦联,梅特涅却可以大张旗鼓的以邦联决议的方式,公开设立两个情报机构——美因茨中央调查委员会和法兰克福中央调查局。

而在这两个明面上的机构外,梅特涅还在暗地里设立了一个独立于德意志邦联议会的秘密情报机构——美因茨情报办公室(MIB)。

柏林、威斯巴登、达尔姆施塔特以及维也纳等德意志邦国的宫廷,都围绕着这些情报部门,在政治、警察和间谍事务上展开了合作,其行动范围不仅遍及所有德意志邦国,甚至也包括了欧洲其他的重点城市,比如巴黎和苏黎世等等。

这些情报机构将无数的涉及可疑人员、社团集会活动和旅行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汇总在一起,打包发往奥地利首相府。因此,即便梅特涅蹲在维也纳不出门,他也能成为对欧洲政治运动、舆论风向、激进文学界最为了解的欧洲政治家。

哪怕是英国的帕麦斯顿、法国的塔列朗、俄国的本肯多夫伯爵,都不敢说他们的消息比梅特涅更灵通。

但消息灵通也并不全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奥地利皇帝和梅特涅也得到了更多的有关绞死诸侯、刺杀他们,或者将其赶出本国的威胁警告。

而作为一位经历了19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政治家,梅特涅当然不会觉得这些威胁仅仅只是一句空话。

至于奥地利的情报人员们,他们维系生命的养料便是维也纳宫廷的恐惧,皇帝和首相越是担心,他们的工作就越受到重视,拿到的经费也就越多。

尤其是前不久,在德意志邦联议会所在地法兰克福,还差点发生了将邦联议员一锅端的情况。

4月3日夜间,大约50名学生和激进分子趁着夜色袭击了法兰克福的警卫所,打算夺取枪支弹药发动武装起义。然而,由于他们的计划被提前泄露,法兰克福当局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所以在激烈交火后,起义者始终没能突破政府军的防御占领目标地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冯·克罗梅尔就更有理由相信,青年意大利的活动可以为他带来维也纳宫廷的关注了。

而这起学生起义事件也不仅仅影响了冯·克罗梅尔的前途,更涉及了亚瑟的工作调动。

亚瑟昨天刚刚收到伦敦方面的命令,国王陛下敦促他应当立刻启程前往汉诺威王国。

而这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帮助汉诺威通过新宪法,更是为了配合德意志邦联的最新决议行动。

虽然汉诺威王国与英国组成了共主邦联,但它同样也是德意志邦联的加盟国,所以需要服从邦联议会的集体决定。

而在法兰克福学生武装起义事件爆发后,德意志邦联通过了《卡尔斯巴德决议》的修正案,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教授和学生运动的监控力度。

所有的德意志大学,都需要执行《大学法》的有关规定,大学生和教授将受到监视,存在民主与自由倾向的教师职务将被解除,全德意志大学生协会暂时停止活动,学校里不允许悬挂黑红金三色旗。

所有印刷品都必须经过当局检查,定期发行的报刊杂志,必须在出版前提交检查。

如果违反此项规定,那么出版商的印刷许可将被允许在没有任何理由情况下被吊销,报纸或期刊会被完全禁止和查封,报刊的主编则会被判处5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业。

为了加强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每所大学还必须设立一个‘国家特别代表’的职务,这位代表可以从当时的大学学监中选拔,也可以是政府所认可的其他人员。

国家特别代表的职能在于确保大学严格落实德意志邦联的有关法令政策,监督师生们的精神风貌,对学生们良好的公德行为作出指导。而对于超越教学职责并‘毒害’青年学生心灵的教师,代表有责任与义务督促各邦国政府将其解职。

至于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方面,则只有得到代表特殊许可的才能继续存在。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伙儿都能猜出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的新身份。

虽然他从来不曾到过德意志,也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但是不论是国王陛下、英国政府还是汉诺威王国政府,都高度认可他在苏格兰场任职期间展示出的警务素养。

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亚瑟还没上任汉诺威,便稀里糊涂的被外交部火速免职。

随后他又以自然哲学研究者的身份,被汉诺威王国高等教育的明珠‘哥廷根大学’选为全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电磁学教授。

之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以教授身份高票当选为哥廷根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并在缺席选举的情况下,获得了学术委员会委员们的一致拥戴,被全票推举为了哥廷根大学学监。

再之后,国王威廉四世传令汉诺威总督、剑桥公爵阿道夫·弗雷德里克亲王照会汉诺威王国议会,并委托他以国王身份代为签署国玺诏书,任命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为新一任汉诺威王国驻哥廷根大学国家特别代表,同时以学者身份兼任汉诺威王国制宪改革顾问。

饶是以亚瑟的性子,当他刚刚得知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被这一连串操作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得不说,虽然是同一个国王治下的国家,但德意志人的民主效率却比不列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他在苏格兰场晋升助理警察总监的时候,足足等了四五个月才最终确定。

但汉诺威王国那边,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他便走完了一个普通自然哲学研究者要用一辈子才能走完的路。

从获得大学教职到晋升教授,从教授当选学术委员会成员,又从学术委员会到大学学监,甚至于他还多了个国家特别代表的职务。

最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居然还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他确实能算作电磁学领域的自然研究者,在这个新领域当中,除了法拉第这个开辟者以外,能够和他在名气上相匹敌的确实没有几个。

因此,给他一个电磁学教授的职位,貌似也不是很难理解。

而电磁学部作为一个新学部,正儿八经的教授就他一个,学生更是一个都没有,所以由他代表电磁学部进入大学的学术委员会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被学术委员会选举为学监,全程更是十分民主,连一个投反对票的没有。

而身为全哥廷根大学最受国王陛下器重的教授,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出任国家特别代表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着重提拔青年人才,更是不搞学术政治化的体现,学者治校当然属于开明统治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亚瑟未至其地先闻其声。事到如今,他貌似终于开始理解海涅为什么会对他的母校哥廷根大学抱怨连篇了。

施耐德笑着恭喜亚瑟道:“亚瑟,有时候人的运气来了是挡不住的。我本以为你到汉诺威是去蛰伏了,但是没想到法兰克福学生们攻击军火库的枪声,却直接把你从大使馆里逼出来了。哥廷根大学的学监,这个身份可比外交部的二等秘书体面多了。”

但亚瑟却不像是施耐德想象的那么开心,相反的,在见识了法兰西科学院的阵仗之后,他一直都在考虑尽可能远离教育机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愿望总是事与愿违,他不止没能远离教育机构,反倒还成了教授。

也许哥廷根大学里的大拿不像是法兰西科学院里那么多,但是在自然哲学方面拿捏他应该是足够了。

最糟糕的是,当亚瑟当选为哥廷根大学教授的消息传出后,他在法兰西科学院认识的几位朋友纷纷上门祝贺,并且还兴高采烈的告诉这位新任学监,法兰西科学院下半年可能派出代表团访问哥廷根的事情。

亚瑟嘬了口烟,两只手搭在石头围栏上,望着波光粼粼的塞纳河问道:“奥古斯特,你知道哥廷根附近有哪些温泉胜地吗?我打算下半年抽时间去休个假。”

“温泉胜地?那可有不少。”

施耐德用手背敲了敲亚瑟的胸脯:“不过咱们也不急这一会儿,你的东西收拾好了没有?你上午去和朋友道个别,下午你和我一辆车,国王陛下催的急,咱们今天之内就要走。”

亚瑟正等着施耐德主动提这个事呢。

虽然之前保王党已经把不少人员的名单掺进了青年意大利的花名册当中,但是由于青年意大利的成员全都是男性,所以保王党方面的女性成员没能列入其中。

但是好在这部分人不算多,只有寥寥几个而已,所以亚瑟打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干脆借着这次前往汉诺威,用施耐德的外交官身份打掩护,把她们一起带出法兰西的国境。

亚瑟掏出怀表低头看了一眼:“既然如此,下午三点,咱们老地方再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7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