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秘密警察的胜利会师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埃尔德·卡特要结婚了,他的朋友秘密警察头目亚瑟·黑斯廷斯问他:“你怎么不邀请我参加你的婚礼呢?“

埃尔德·卡特回答:“这还需要邀请?你肯定早就知道我结婚的时间和地点了吧。“

——《19世纪英国政治讽刺笑话集》

“想要与我一起去会会舒宾斯基上校吗?”

亚瑟的问话就像是魔鬼的呻吟,虽然明知道背后可能潜藏着毁灭人生的毒素,但俾斯麦就是抗拒不了。

年轻人总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觉得自己要比同龄人更聪明更敏锐,因此也有能力应付那些只有最阴险狡诈之人才能涉足的游乐场。

俾斯麦亦步亦趋的跟在亚瑟的身后,随着他一起走出包厢下了楼。就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开始坦然接受了身为小跟班的地位。

有大哥亚瑟·黑斯廷斯在前头引路,他有什么理由不敢去瞧一瞧那个隐秘的新世界呢?

“谢尔盖,我的好兄弟,是你吗?”

亚瑟走上前去,抬起手向他的老朋友打了声招呼。

这个英国恶棍明明早就确认了对方的身份,然而却要装出一副偶遇似得兴奋。

他先是亲热的与感到意外的舒宾斯基握了握手,随后装作不经意的问起了对方手中的报纸:“你也看到了今天《图兰朵》首演的新闻了吗?”

“这个吗?”舒宾斯基摊开报纸道:“不,我其实是在看笑话呢。”

俾斯麦的视线扫过报纸上的文章,那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时事新闻报纸,上面记录了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可乐的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亚瑟与他持有相同看法,并且还替他把这个问题给问出来了:“一個铁匠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这有什么可笑的?”

舒宾斯基从上衣兜里取出鼻烟壶,拧开壶盖递给亚瑟,示意他来上一点:“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那这事当然没什么可乐的。但是据我所知,这个铁匠之所以被告到法院,是因为他在喝得酩酊大醉后,大大的侮辱了奥地利皇帝,他冲着整个酒馆的客人高喊:‘皇帝陛下就住在我的屁股里。’”

亚瑟取过鼻烟壶嗅了嗅:“谢尔盖,你怎么能如此直白的复述这个故事。如果你不是俄国人的话,说不准这会儿也得被送到法院去了。”

舒宾斯基哈哈大笑道:“亚瑟,伱显然和报纸编辑想到一块儿去了。为了用恰当的词语报道这一判决的理由,又不致重复那句侮辱皇帝的话,记者们绞尽脑汁。所以,就成了报纸上看到的这样。”

俾斯麦闻言赶忙重新打量起了那份报纸。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铁匠鲍韦尔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为他泄露了一些有关皇帝住处的令人不安的消息。

“上帝啊!”俾斯麦碎碎念道:“如果不是知道原因,我还以为这个铁匠原本是想行刺皇帝。”

舒宾斯基注意到了亚瑟身边的小跟班:“这位是?”

亚瑟示意俾斯麦找个地方坐下,随后向舒宾斯基解释道:“这是我的助手。忘了告诉你了,谢尔盖,如今我已经不是苏格兰场的警察了,我现在是哥廷根大学的学监。”

“学监?我的老天!你从英国跑到了汉诺威,就连职业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舒宾斯基上校扶着前额道:“朋友,听上去在我离开伦敦后,你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

“谁说不是呢?”亚瑟指着眼角的伤疤开玩笑道:“说到底,谢尔盖,这里面有你的一份责任。如果你们第三局能把在波兰的工作做好,我也不至于差点让流亡到英国的波兰人送去见上帝。”

“喔……”舒宾斯基一只手按在胸前,万分抱歉的开口道:“利物浦的爆炸案我也听说了,但我没想到被炸的原来是你。不过万幸你没出事,现在唯一可惜的是,你没看见成千上万的波兰人戴着手铐脚镣走过弗拉基米尔大道的模样。虽然我知道这于事无补,但至少当你看到这帮罪有应得的波兰人被流放去西伯利亚时,你可以解解气。”

“不说这些丧气话了。”亚瑟亲热的招呼俾斯麦起身:“走,奥托,咱们和舒宾斯基上校一起去剧场酒吧点两杯酒吧。”

三人来到酒馆,亚瑟一边吩咐着酒保上菜,一边与舒宾斯基活络着关系。

“谢尔盖,你从伦敦走的时候也太匆忙了。你这么马不停蹄的赶回圣彼得堡,想必多半是高升了吧?”

舒宾斯基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虽然他是秘密警察,但是在朋友面前,他可不希望锦衣夜行。

“第三局内部确实有一些小调整。波兰起义确实是一件坏事,不论是对你,还是对俄国,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确实得了点小便宜。沙皇陛下1825年登基时,就闹出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因此,为了应付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叛乱阴谋,他把第三局的地位摆的相当高。而波兰起义的发生,也让陛下决定加快国内安全系统的建设工作。”

舒宾斯基灌了一口乔治亚葡萄酒,仿佛一路风尘的疲惫都被这口酒给治愈了,他接着说道:“所以,像是我这样经验丰富的第三局官员被大量抽调回国,负责培训经过扩招进入第三局工作的新成员们。”

说到这儿,舒宾斯基还不忘打趣道:“我在某段时间内,差不多就相当于你这个曾经伦敦警务学校的校长。凡是在莫斯科集中培训的第三局成员,基本都上过我的课。”

亚瑟听到这儿,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无奈的笑了笑:“怪不得你回国之前,还特意来苏格兰场拜访我,专门冲我要了几本内部培训手册。”舒宾斯基大笑着冲亚瑟竖起了大拇指:“不得不说,亚瑟,你不光是一把断案的好手,编手册方面更是个中翘楚。你应该不会介意我在教学工作中,借鉴了一部分你的劳动成果吧?”

“当然不介意。”亚瑟轻松写意的与舒宾斯基碰杯道:“不瞒你说,你只是部分借鉴,而汉诺威王国弄不好还要全盘照抄我的各类著作呢。”

“汉诺威王国?”

舒宾斯基略一琢磨,立马想通了其中关节,他抬起胳膊肘杵了杵亚瑟的胸口,坏笑着开口道:“我就知道你到德意志来,肯定不是为了当什么教书先生的。英国人就算再不尊重人才,也不可能把一位能当宪兵司令的人才派去搞什么科学研究。”

俾斯麦埋着头坐在亚瑟身边独自喝着闷酒,他在这里什么话都不敢乱说。

虽然他也认为宪兵司令是比科学家更高端的人才,但是他不知道加里波第、赫尔岑以及哥廷根大学的那帮蠢蛋学生会不会也持有相同的看法。

亚瑟开口问道:“那你呢,谢尔盖,你现在还在做培训工作吗?”

“嗝!”舒宾斯基摇了摇头:“培训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而现在嘛……我的工作内容其实与你差不多,与教育相关,但也没有脱离国家安全的本职工作。”

“你负责监视大学生?”亚瑟脱口而出。

“嗯?”

舒宾斯基被亚瑟问的一愣,但是当他看到亚瑟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时,他才反应了过来:“我差点忘了,你现在多半也是在干这个。没错,莫斯科大学是我的场子。那里的青年人不太安分,最近几年搞出了好几起政治事件。我的工作就是告诉他们老老实实的读书,读完书以后老老实实的工作,做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当然,年轻人里面总有一些不听劝的,所以每逢这种时候,就得用到‘鞭子’。”

亚瑟对舒宾斯基报以同情道:“喔,谢尔盖,我能理解这份工作到底有多难做。这帮小混蛋没接触过社会,大学生活又让他们有了游手好闲的机会,而当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做白日梦。如果你对他们管束的太严格,那你在社会上的好名声就全毁了。更操蛋的是,你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位阁下家里的不肖子孙,贸贸然抓人弄不好还得影响仕途。但是,如果你管的松一点,我的老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整出点大活儿!你知道前不久发生的‘法兰克福卫戍事件’吗?我就是在这起事件发生之后才被调任哥廷根大学的。”

舒宾斯基晃悠着酒杯,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我知道,一伙儿学生差点把军火库给冲了。其实在莫斯科大学里也差点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但是由于我们发现的早,所以才没酿成大祸。我都不敢想如果在俄国发生一起‘法兰克福卫戍事件’会造成什么后果……”

说到这里,舒宾斯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沙皇陛下弄不好会把我的脑袋拧下来。”

“别抱怨了,谢尔盖。”亚瑟点评道:“相较于被褫夺公职,然后再把你全家流放去西伯利亚,这已经算是好结果了。”

舒宾斯基捧着酒杯,凝视着平静的酒面道:“你说得对,或许在我之前负责莫斯科大学的沃尔科夫就是担心这个,所以才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参与克里茨基事件的学生全都判了重刑。如果这帮学生不去西伯利亚,那去西伯利亚的就得是我和我的家人了。”

亚瑟很快就捕捉了问题的关键:“克里茨基事件是什么?”

“总得来说,就是一帮对现实不满的、没头脑的学生们。沃尔科夫指控他们参加秘密结社,阴谋颠覆沙皇政府,证据便是这群人到处散布普希金、赖尔耶夫和波列沙耶夫的禁忌诗篇。”

“只有这些吗?”亚瑟低声笑道:“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弄不好也应该把我给抓起来。”

舒宾斯基模模糊糊的知道亚瑟在伦敦的时候,应该瞒着上面私底下干过一些脏活。因为当初他在俄国大使馆的时候,还曾经托亚瑟购入过几本埃尔德·卡特的禁忌之作。

舒宾斯基笑着摆手道:“所以说啊!这便是他们的愚蠢之处。几个青年学生干得成什么?还不是白白葬送了自己!如果他们只是像您一样,偷偷摸摸买卖一些成人作品捞点外快,说不定还判不了这么重。这群年轻人必须得明白,玩弄自由主义词句是危险的,从事秘密活动更是不可想象。一滴不小心为波兰留下的眼泪,一句大胆说出的话,可以换来几年的流放。他们免费散布的那些作品,不仅一张卢布都没赚到,反倒坐牢的坐牢、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唯一得到好处的就只有抓住他们的沃尔科夫了,他现在不仅不用担心学生们给他惹麻烦,反倒还一举拿下了莫斯科宪兵司令的职务。”

亚瑟假装惊讶道:“仅仅是这样一个小事件,便能得到宪兵司令这样的职务?”

“不,单凭一个小事件可做不到宪兵司令。”

舒宾斯基心血来潮,开始教导起了亚瑟在俄国官场的处世之道:“沃尔科夫的成功,在于他把小事件变成了大事件。他成功的让冬宫相信了这是一起大规模的谋反事件,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余波。可惜他没有从学生们手里查出枪支弹药,否则他现在就不是在莫斯科当宪兵司令,而是到圣彼得堡的第三局总部工作去了。”

亚瑟打趣道:“谢尔盖,看来你远不如你的前任上进。这么好的机会,你不留在莫斯科彻查学生们的活动,反倒还有心情跑到莱比锡看《图兰朵》。”

“看《图兰朵》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嘛……”老油条舒宾斯基滴水不漏的补充道:“干咱们这行,随时都能碰见机会。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得平衡好,享受生活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吗?”

舒宾斯基不想告诉亚瑟真相,但亚瑟却有的是手段让他开口。

猪倌不仅擅长养猪,钓鱼更是一把好手。

众所周知的是,钓鱼的一大秘诀就是要舍得下料打窝。

更何况,这些料还是亚瑟刚刚在路边捡的,撒出去都没什么心疼的。

亚瑟遗憾的开口道:“是吗?谢尔盖,我还以为你今天到莱比锡,是冲着那几个俄国学生来的。”

亚瑟并不把话说完,而是说到一半便将问题抛给了俾斯麦:“奥托,那几个家伙叫什么来着?”

俾斯麦突然被点名,吓得差点酒杯都没拿稳:“我……我光是记得他们当中叫尼古拉的很多。”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1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