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二章 黑斯廷斯的双面人生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哥廷根的市政厅旅馆当中,加里波第与几位青年意大利的流亡者嘴里叼着烟斗,手中还紧紧握着几份略微发皱的英文报纸。

他们当中懂英文的人并不多,但好在这些报纸都已经被人提前用钢笔翻译成了意大利语。

由于全篇翻译的工作量过大,所以翻译者只节选了其中的部分片段,但是哪怕仅仅只是阅读标题都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触目惊心的场景。

《针对斯温暴动的最终判决尘埃落定》

伦敦地区检察署检察副长兼警方特别代表亚瑟·黑斯廷斯:“来自34个郡的1976名暴动分子根据其犯罪程度轻重,分别被判处流放、监禁、罚款或立誓不再扰乱治安等刑罚。”

《避重就轻!据本报所知,暴动分子中有252人被判绞刑!》

《警察国家的前奏曲!在陆军大裁军的背景下,苏格兰场公然要求扩军!》

据灵通消息人士透露,某位伦敦警方高层人士曾在非公开场合向内务大臣墨尔本子爵建议:应当允许警察部门快速征募一支人数庞大的特别警察部队,因为这些“特别”警察的招募可以使改革示威者取消至少一场集会。

《内务大臣采纳荒谬建议,并向议会提出‘特别警察法案’》

据今日早间消息,《特别警察法案》于辉格党控制的下院通过三读,但在托利党控制的上院遭到多数票否决。罗伯特·皮尔爵士在《特别警察法案》问题上与内务大臣墨尔本子爵联手,试图说服托利党成员批准法案通过,但却遭到党内强烈反对。

纽卡斯尔公爵:“我们不能危害不列颠的自由风气,扩大警察权力有损我们的地方自治传统。”

《辉格党的自由旗帜出现动摇?帕麦斯顿子爵提出不同看法》

帕麦斯顿子爵:“托利党不想扩大警察队伍的初衷,既不是为了维护自由,更不是为了保护地方自治传统。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在暴动中直接出动军队进行镇压,警官队伍的扩大将使军队无法再插手治安问题。”

《万有引力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它同样也属于政治学范畴》

《从英格兰最优秀的警官堕落为伦敦塔刽子手总共分几步?》

《自由还是死亡?不列颠人!诚实的人们,站起来吧!》

时机终于到了!

所有伦敦人在周二聚首。

我们向你们保证,我们的前方记者目睹了苏格兰场警察从伦敦塔转移了6000把砍刀,为血腥的镇压做准备。

记住国王的可恨演讲!记住威灵顿骑在马背上倨傲的脸!记住彼得卢惨案,记住六条特种法案,记住斯温暴动的审判!

那些该死的警察、条子、魔鬼蓝龙虾现在都武装起来了,他们扇腾着燕尾服后摆,紧紧的围绕在新撒旦亚瑟·黑斯廷斯身边,随时要向美好的不列颠,向良善的市民降下灭世之灾。

英国人,你们还能忍受吗!

……

卧室当中,只能听见沉闷的吞吐烟雾的声音,旅馆内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这些青年意大利成员感觉自己的胸中一无所有,除了愤怒。

有的人死死地捏住报纸边缘,直到把它扯开了一条口子。还有的则放下报纸,站起身在房间内踱步,低着头仿佛像是在想些什么。

至于加里波第,他放下报纸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用那双纯真炽热的眼睛盯着坐在桌子对面尴尬的直挠头大仲马,认真的开口问道:“仲马先生,只要你告诉我这些新闻都是翻译错误,那我就相信你。”

大仲马望了眼加里波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作为一位直肠子的法兰西共和主义者,再没有什么比承认他的好朋友是个反动派更令人难以接受了。

在这些问题上,大仲马远不像是海涅那么懂得变通。

海涅交朋友的准则并不包括政治观点相同,他最看重的还是个人性格与双方合作。

再加上海涅并不能算是个宽容的人,所以这就导致了他的大部分仇人其实并非是保守派,而是那些与他一样的、说话难听且自我意识过剩的激进派自由主义者。

但大仲马就不同了,他对待与他一样的共和分子相当宽容,而对那些保守派则深恶痛绝。

从仲马先生那里混到一份午餐非常简单,你只要赞扬法国大革命,便能赢得这胖子的好感。

而这样的行事方式也就注定了大仲马非常忌讳别人说他与反动的保守分子来往,他不在乎暴露自己与女演员的不正当关系,也不在乎曝光自己有几个私生子,但是他唯独对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的这段友谊羞于启齿。

加里波第看到大仲马羞愧的低下脑袋,顿时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望着铺了满满一桌的报纸,喃喃自语道:“看来马志尼从伦敦寄过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了?他其实是这样的人?这……这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一个支持意大利革命的人,一个支持波兰独立的人,居然能在伦敦干出这样的事情?”

大仲马只感觉心情乱糟糟的,他擦开火柴点燃雪茄:“我最开始也很奇怪,因为如果抛开去年五六月份伦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亚瑟这人其实还挺不错的。但我只能说,他的身上缺少了一点你我都有的东西——理想。而为了填补这块空白,他选择了一种极端恶劣的路线,他的理想被身为警察的本性代替了。”

加里波第捏着下巴琢磨道:“我觉得这或许是由于他是个农民?这次起义失败给我的最大教训就是千万不能让农民加入我们的起义军,他们不仅缺乏战斗精神和纪律性,而且忠诚度也存在疑问。马志尼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意大利的农民对我们的革命活动居然会表现的如此冷漠。

他们不仅不跟随我们,有的甚至还向政府通报我们的行踪。当年的烧炭党起义也是如此,教皇的旨意一从罗马传出,这帮农民便立马站到了烧炭党的对立面,他们受地方利益和宗教传统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

大仲马听到这话,立马联想到了亚瑟那不牢靠的宗教信仰,还有他反复在两党之间横跳的动作。

或许这个约克农民确实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是大仲马敢肯定,他总体上还是个新潮的农民,而伦敦塔下的那句‘我们在此,是为了不列颠’也展示了他具备极强的‘战斗精神’和‘纪律性’。

但大仲马也不愿意将这一点说破,因为如果亚瑟真的是个新潮农民,那他亚历山大·仲马岂不是与一位天生的反动派交了朋友?这样的说法简直比说他和全巴黎的女演员有染还要恶毒。

大仲马委婉的开口道:“不过你们大可以放心,我敢保证,他对你们并没有敌意。因为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如果他真的对你们感兴趣,你们现在就不是在哥廷根的旅馆,而是在美因茨或者法兰克福的大牢里了。”

“这正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

加里波第站起身道:“我们这些意大利通缉犯来到哥廷根已经一个星期了,然而他却一点要抓我们的意思都没有。甚至于,我们的起义款项当中还有一万法郎是他赞助的,他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大仲马闻言禁不住吐槽道:“这也是我想问的。反动,但又没有反动到底。进步,但又只是进步一点点。一面镇压伦敦塔下的示威者,一面又赞成《英国佬》刊登反对《新济贫法》的文章。如果放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他这样的家伙就是两头不讨好,无论谁执政都得上断头台,但他偏偏又在伦敦混的风生水起。”

靠在墙边的努利微微摇头道:“亚历山大,你这是忘了我们亲爱的驻英大使塔列朗吗?依我看,像是黑斯廷斯先生这样的人反倒更有可能在那个年代活下来。”

大仲马撇嘴道:“阿道夫,他和塔列朗只是表面看着像,他们的手段同样肮脏,但是至少在塔列朗的口中,他的底线是相当清晰地,不论谁当政都不会动摇。他喜欢那个大革命前的法兰西,并且坚定不移的认为那样的法兰西更好。

至于我的那位朋友,天知道他的底线是什么,他的底线总是随着政府路线不断动摇。如果说他觉得有什么是不能变的,那就是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警察,只不过他对警察职责的界定貌似也与法律明文规定的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他更接近富歇。

不过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也许他这样的家伙在大革命时代更能发光发热,平静的日子发挥不出他的能量。就像那句谚语说的那样:最卑鄙和最邪恶的行为也最需要气魄和才能。这些搞地下工作的人身上都有一股桀骜不驯的力量,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极端需要,谁也不想用他们。

只要局势但凡可控,拿破仑都会坚决拒绝重新任用富歇,重建他的警务部。只要他能做到坚强有力,不犯错误,皇帝并不需要这种令人担心、过分聪明的仆人。但很显然的是,他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也是不可能万事都自己搞定的。

他需要一个机敏灵活、毫无顾忌的助手,帮他青云直上,坐上第一执政的位置。而当他不愿再做法兰西公民当中的第一公民,而想要成为凌驾于所有臣仆之上的凯撒时,他就又需要一个安东尼来支持他了。”

努利听到这儿,走到桌前拿起那份报纸又看了一眼。

只见他笑了一下,开口道:“确实,没收到上峰命令,却敢下令警队直接开枪,这确实有富歇的作风。这让我想起了1809年拿破仑出兵奥地利,结果英国人趁机在瓦尔赫伦岛登陆,打算直捣巴黎那件事。当时无论是内阁里的所有人都坚持需要等待皇帝的旨意,然而富歇却当机立断,越过总理大臣和国防大臣,直接以皇帝的名义在各省征召国民自卫军,扑灭了英国人的进攻。

总理大臣和国防大臣的控告信,接二连三的投诉纷纷传到皇帝手里,他们控告富歇胆大妄为地擅自干了些什么事情:他招募国民自卫军,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还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所有人都以为拿破仑会惩罚这种大不敬的行为,撤掉富歇的职务。但令人惊讶的是,皇帝居然一反众议,认为富歇果断行事,迅速出手,完全正确。而遭到皇帝斥责的,反倒是总理大臣和国防大臣。”

加里波第听到这里,也忍不住发问道:“如果他真是富歇的话,那我们岂不是……”

大仲马叹了口气道:“朱塞佩,他的行事风格完全是富歇的,但是别忘了我还说过,这家伙的脾气是塔列朗式的,所以你们和伦敦市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非常的很幸运。而且由于他生在英国,所以他还不曾掌握过那样滔天的权势。虽然他在伦敦塔的行动受到了认可,但是绝不会在英国国王那里受到类似拿破仑那样的高度表扬,如果国王那么说的话,舰队街肯定不会放过他的。而这,就是他现在假模假样的跑到哥廷根当大学教授的最大原因。”

咚咚咚!

旅馆外响起了敲门声,众人一听外面到来了人,赶忙将桌上的报纸给收了起来。

大仲马看着他们收拾完毕,这才缓缓拉开门。

站在门外的正是大伙儿议论的中心——亚瑟·黑斯廷斯爵士。

亚瑟走进门,老警察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房间内的气氛不太对劲。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这是紧张和心虚的一种表现。

“怎么了?”亚瑟摘下帽子放在桌上:“我在伦敦干过警察,又不是在维也纳干过警察,值得你们这么注意吗?”

“这不是期待你给我们带来好消息吗?”

“房子的事情解决了吗?爵士。”

大仲马和努利都在忙着岔开话题,但是加里波第却一如既往的坦荡,他看了一眼手里的报纸,想了半天还是打算找亚瑟问个究竟。

“爵士,你真的绞死了200多个暴动分子吗?”

“绞死200多个?”

加里波第这话把亚瑟问得一愣,他啼笑皆非道:“去年一年英格兰都没绞死这么多人,而我在苏格兰场总共才干了两年半的时间。朱塞佩,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加里波第看到亚瑟矢口否认,立马拿出了那份报纸:“可是您看这份报纸的标题。”

“朱塞佩,你疯了?”

有人慌忙阻拦,但加里波第却伸手将他们挡开:“我可没疯,咱们现在都已经是意大利的死刑犯了,再多一条死刑指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了,如果他想绞死咱们,貌似也费不了太大的力气。”

亚瑟接过那份报纸看了一眼,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斯温暴动分子中有252人被判绞刑》。

他对这个标题熟悉的简直不能再熟悉,因为他在伦敦的好名声就是从这个标题开始恶化的。

当初为了替内务部挡枪,他在墨尔本子爵和布鲁厄姆勋爵的授意下主导了斯温暴动的起诉工作。

根据他们的要求,起诉程序必须得正常走,但是为了不处死太多人,引发社会对抗情绪。在判决出来后没多久,国王便下令赦免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人,252个暴动分子中真正被绞死的有19人,其中主要是暴动领袖和明确犯了杀人罪的,剩下的则被改判为了流放。

但是舰队街可不管那么多,一方面是因为绞死252人的标题显然更能吸引眼球,再加上当时不列颠社会正处于议会改革的兴头上,这时候放大负面消息显然更能迎合读者。

至于另一方面,这些报纸这么写也是为了挑动公众坚定支持改革。毕竟这些新闻从业者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在议会改革后才获得的选举权,这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写的多夸张都不为过。

至于旁边那个关于《特别警察法案》的新闻,那个法案确实是亚瑟向墨尔本子爵当面提出的。

之所以他会提出这个想法,也是因为他知道辉格党打算通过裁军等方式来削弱托利党主导的军队,再加上当时的情况确实紧迫、警力严重不足,所以亚瑟猜测议会有可能会同意通过这份法案。

但遗憾的是,托利党显然也看出了辉格党心里的这点小九九,即便伦敦、曼彻斯特、诺丁汉等地都发生了大规模暴乱,纽卡斯尔公爵的城堡被焚毁,主教们成天被扔泥巴、丢石块,托利党议员经常在大街上受到攻击和谩骂,但他们还是不同意通过这份法案。

至于警察从伦敦塔拿出7000把砍刀的说法,则显然是典型的伦敦谣言。因为伦敦塔里压根就没有那么多库存,而且内务部也不允许苏格兰场的警察动刀子。

在伦敦暴乱之夜发生前,苏格兰场的警队在斯特兰德、科文特花园市场和皮卡迪利广场都是用棍子镇压的。

说起动刀动枪,除了亚瑟以外,苏格兰场的其他警务指挥官还都挺守规矩的。

这也是为何同样是镇压,结果大部分口水却全落到了他的脑袋上。

亚瑟放下手中的报纸,抬起头却发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打算听听他这个反动派警察想要如何给自己辩护。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年意大利与伦敦的暴动分子也没什么太大差别。如果从实际结果来看,他们搞出来的动静甚至还不如伦敦大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7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