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一章 挪窝的英国蛀虫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俄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场严酷的审判,每一个自由的思想,每一个渴望独立的心灵,都被无情压制。第三局,这帝国的暗影,恰恰反映了沙皇的本质——一个畏惧真理的君主。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

大仲马笑眯眯的坐在沙发上听赫尔岑讲述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故事。

虽然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听那些规模宏大的战争史诗,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步入三十岁以后,他却越来越喜欢这些战争记录以外的鸡毛蒜皮似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参与过法国的七月革命,经历过伦敦议会改革的暴乱之夜,大仲马终于开始认清自己,史诗虽然波澜壮阔,但他觉得自己估计很难在这样的地方留名。

等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后,亚历山大·仲马先生的名字也许不一定会出现在历史记录里,但他的人生小故事却有可能被赫尔岑这样没见过风雨的年轻人津津乐道,成为一個‘我姑父’‘我舅舅’那样的角色。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不喜欢英雄了。他一生都崇拜英雄,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主义者,他的中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

只不过……

相较于那些生而伟大的英雄,大仲马更喜欢平民出身的杰出领袖。

一个能够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人,一个凭借非凡勇气和才智攀上权力巅峰的人,一个在绝境中仍怀抱信念、不屈不挠的人,一个能以一己之力逆转命运之潮的人,也是敢于与天命抗争的伟大灵魂。

他的信念如钢铁般坚不可摧,他的决心如烈火般永不熄灭。

他步履坚定,肩负理想,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绝不后退一步。

他是为他人点燃光明的引路人,甘愿被暗流吞噬而不放弃拯救。他是那个宁可自己陷入深渊,也要让秩序的火种延续的人……

大仲马想到这里,忽然眉头一皱,他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他想着的明明是拿破仑将军,然而脑海中的拿破仑画像却莫名其妙的与威廉·透纳先生为某人绘制的肖像画重合。

那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圣像’现如今已经被苏格兰场的皇家警察们赋予了某种神秘学上的意义,高高的悬挂在了白厅街4号皇家大伦敦警察厅总部最显眼的入口处。

其实最开始这帮伦敦条子没有想玩的那么过火,但是舰队街媒体对苏格兰场持续不断地高强度‘轰炸’显然把他们惹恼了。

由于内务部的命令和议会的约束,他们没办法拿这帮英国记者怎么着。而每逢这种时候,抬出为苏格兰场赢得‘皇家’冠衔的传奇警官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无疑是最安全的一种抗议。

是的,苏格兰场并不为他们的开火行为认错,在那个地方,怀念老长官亚瑟·黑斯廷斯的人并不在少数。

至少亚瑟在那里的时候,他们的薪资水平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五。即便这位老长官不在那儿了,他还时刻关心着自己的老单位。这不,亚瑟连新版警察制服都为老同事们考虑周全了。

不过,如果这帮警察都这么喜欢悬挂肖像画的话,大仲马建议法国警察和俄国警察也可以来上这么一幅。

法国警察挂上富歇的画像,俄国警察悬挂本肯多夫,再加上英国的黑斯廷斯,正好凑齐三人组。

这就好像他现在正在筹备的新《三个火枪手》,也许改天他还应该写本书,名字就叫《三个特务始祖》。

当然,相较于富歇和本肯多夫,大仲马觉得亚瑟还算是有救的那种,他对亚瑟的态度正如他对拿破仑的态度一样。

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应当建立在他国的废墟之上。拿破仑的征服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豪赌,赌注是他人的生命,赌局却是他个人的荣耀。

亚瑟与拿破仑的区别是什么呢?

或许他比拿破仑缺少了一点才华,而且他的舞台也没有那么大。

而这,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呢?

瞧瞧当下的法国,还有目前的俄国……

或许亚瑟上不去,这对于英国人来说,还是幸运的成分更多一些吧。

大仲马想到这里,忽然发现包厢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了,站在门外的正是在他心目中比路易更接近‘小拿破仑’称号的黑斯廷斯先生。

两位老朋友互视一眼,颇有默契的谁也没有说话。

在青年意大利的事件发生后,大仲马已经深谙亚瑟的处世之道,这个家伙确实喜欢四处乱打听,但他至少不像是法国警察那样但凡听到些什么就要把人弄到牢里去。

不过,你也不能对他太放心,否则说不准他何时就会在你的背后放上一枪——如果你不是他的朋友的话。

年轻人们还在发泄着青春期过剩的精力,而在喝了点酒之后,他们过剩的自我意识也有了不断加强的趋势。

‘光剑’伯特兰先生摔打着空空如也的酒瓶子,凌乱的衬衫和乱糟糟的头发让他看上去非常沮丧:“你们是俄国人,你们的沙皇在波兰杀了那么多人,但是当你们这帮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同情波兰的时候,却能赢得波兰人的好感。但是我们这帮德意志学生,我们明明待波兰那么好,但为什么波兰人却不喜欢我们德意志人?”

坐在大仲马身边的海涅翘着二郎腿,开始拿学弟们逗起了闷子:“喔,这是不难理解的。您还不如说,谁喜欢我们?或者大伙儿为什么都讨厌我们。”

与亚瑟一同返回的俾斯麦闻言惊讶道:“怎么大伙儿就都讨厌我们了?”

海涅充分发挥起了他游历欧洲带来的丰富阅历,掰着手指头数道:“至少与我们相邻的国家是这样的,意大利人、丹麦人、瑞典人、波兰人、俄国人……”

赫尔岑听到这里,赶忙举手道:“俄国人不讨厌你们,至少我很喜欢你们,伱们是一帮好朋友。”

海涅瞥了眼这家伙,把代表俄国人的手指头重新掰直:“好吧,那就除开俄国人,你们算例外。”

坐在海涅的身边的大仲马哈哈大笑道:“法国人和英国人也是例外。”

海涅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他却转而开口道:“没错,法国和英国是例外,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是例外吗?”

“为什么?”

“这是因为法国人不怕德意志人,而英国人则瞧不起德意志人。德意志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我们在政治上处于二流地位,但却总想扮演一流角色。当然,我这不是说法国的民族自大狂就是好的,但是他们最起码能吹嘘法兰西在一定程度上为全人类的进步流过血,然而德意志流的只有一肚子的墨水。至于英国人……”

海涅的目光转到了门边的亚瑟身上,他犹豫了片刻后决定还是稍微收敛一些:“英国人平等的瞧不起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他们甚至瞧不起隔壁的邻居和他们自己。因此,对于英国人,我也没什么好过多指责的。在指责英国人方面,英国的自由派干的比其他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

海涅说完便站起身准备出门,岂料亚瑟却打算把他留下来喝酒:“海因里希,这是你的读者见面会,你这个主角这么快就打算退场了?”

“我的读者见面会?”海涅皱了一下眉,扭头问了句:“海涅的书在俄国没有被查禁吗?”

“海涅的书?”赫尔岑愣了一下:“虽然市面上没有流通,但是只要你想搞,想点办法还是能弄到手的,我就偷偷收藏了海涅的许多作品。甚至在来莱比锡的路上,我们都还在读他的作品。”

海涅闻言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摘下帽子轻声念了句:“俄国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了,年轻人。”

“您是?”

“海因里希·海涅,感谢你们喜欢我的作品。”

语罢,海涅微笑了一下,随后便潇洒的转身出门,徒留一帮还在发愣的俄国学生。

亚瑟伸出脑袋向门外张望了一下,只见海涅在长廊上头也不回的一边走一边还在冲着空气挥拳。

亚瑟见状,也不想破坏海涅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只得无奈的笑着冲学生们耸肩道:“别在意,海因里希就这样。”

俄国学生们这才回过神,他们压抑着心中的兴奋,但是窃窃私语时脸上露出的笑容却已经把他们的心情全部出卖了。

“海涅,真的是海涅!”

“上帝啊!我……我不知道是他,该死的,我应该多和他说几句话的!”

“萨沙,你听见没有,海涅说我们是俄国的希望!”

“海涅!海涅为什么会在这儿!我的老天爷!来莱比锡看戏这个决定真是太对了!虽然这一路的旅费很贵,但一切都值回票价了!”

亚瑟虽然早知道海涅有‘青年导师’的名声,但俄国学生对他的狂热追捧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与海涅同水平的欧洲诗人不能说没有,但是论起人气,同时代好像无人能出其右。

虽然在那些讨厌海涅的人看来,这就是个牙尖嘴利的炮仗。

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好像就是更喜欢海涅那种尖酸刻薄的行文风格,他们最爱的就是这样的争议人物。

借着海涅之口,他们把不敢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都说了,而且还说的酣畅淋漓、文采斐然。

“我们应该把海涅请去俄国,他可以在莫斯科大学里开一场讲座!”

“我敢打赌,这是我所听到过的最疯狂的事情了!尼古拉会怎么看呢?”

“我们为什么要管尼古拉怎么看?如果按照尼古拉的看法做事,我们还不应该和波兰人交朋友呢!”

“说到波兰人,你们谁知道亲爱的克里特斯基还有回来的机会吗?”

“克里特斯基?”

一提到这个名字,学生们纷纷沉默了。

大仲马好奇的问道:“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赫尔岑勉强的笑了一下:“他是我们系的一个波兰学生,是靠政府官费来留学的。然而去年末,有一天我们发现他没有来上课,第二天也没有来。我们四处打听过他的下落,其他官费生告诉我们,夜里有人敲门找他,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然后又派人来拿走了他的信件和私人物品,而且校方还对官费生下了封口令,不允许讨论克里斯特斯基的事情。一切就这么结束了,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其他人也伤心的附和道:“那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为人谦虚,眼睛里透露着一丝忧郁,没有人听到他的嘴里传出过任何一句刻薄的话,但也不曾说过一句软弱的话。”

沉默寡言的奥加廖夫忽然开口道:“也许那就是他失踪的原因,他太正直了,不喜欢强迫别人,也不愿意受到任何强迫。”

有人低声问了句:“上个学期,科斯捷涅茨基、科尔列伊夫和安东诺维奇他们几个是不是也被捕了?”

赫尔岑微微点头:“夜里有人闯进了他们的住处,尤里奇说在军法委员会的审判名单上看到了他们的名字。”

“那我们……”

有人听到这里欲言又止,大伙儿不由得把目光抛向了奥加廖夫。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最危险的或许就是他了。

“您不会出事吧?我听说莫斯科宪兵之前传唤了您,为了孙古罗夫的事情?”

奥加廖夫话不多,但是却远比其他人要稳重:“你们放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初号召为被流放的孙古罗夫捐款捐物时,是我领头的,宪兵们也只能拿这个说事。我没有参与孙古罗夫小组,所以他们不能定我们谋反,最多说我行为不端。”

赫尔岑心有余悸道:“你太不小心了。为孙古罗夫捐款的不只有咱们,基列耶夫斯基也在他们组内号召捐款了。但是他比咱们多长了个心眼儿,没有亲自把东西送去,而是把钱交给了城防司令斯塔阿尔,让他帮忙转交。那是个好心的老头子,他没有拒绝基列耶夫斯基的请求,而且他做事也比咱们这些学生更圆滑。他当着基列耶夫斯基的面把那份附着捐款名单的告别信烧掉了。而你,我亲爱的奥加廖夫,你自己亲自把钱送到了兵营,你被传唤肯定就是因为当时被埋伏在周围监视的第三局特务发现了。”

奥加廖夫安慰道:“别担心,萨沙,我做的很小心。他们传唤我过去,但是手上却没有证据,我死不承认他们也拿我没办法。”

亚瑟看到这帮年轻人忧心忡忡的模样,深感这样的气氛不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对不起他的警务素养。

尤其是,先前大诗人海因里希·海涅还给他做了良好铺垫的情况下。

亚瑟开口问道:“你们认识一个叫谢尔盖耶维奇·舒宾斯基的家伙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6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