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笼中之鸟

书名:大不列颠之影 作者:趋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7:51

俄国只有一个地方不受压迫,那就是埋在坟墓里。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

“舒宾斯基?”

俄国学生们一听到这个名字,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就连醉醺醺的脑袋都变得清醒了。

至于德意志学生们,他们显然不明白为何这个名字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那种愤恨中带着扭曲,咬牙切齿的怒火里还遮掩着恐惧的感情,是他们从来不曾体会过的。

赫尔岑盯着亚瑟的脸认真的看了好一会儿,他忽然发现这位哥廷根的年轻教授貌似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先生,您是从哪里听到这个名字的?他是您的朋友?您之前到过俄国?还是去过莫斯科?”

亚瑟若无其事的端起酒杯道:“不,我这辈子都没去过俄国。我和舒宾斯基称不上朋友,但算是有过点头之交。几年前他在俄国驻英使馆担任助理武官的时候,我们曾经吃过几次饭。要不是我刚刚在楼下看见他,我都要险些忘记我在俄国还有这么個熟人了。”

赫尔岑身后的俄国学生们听到这段话,一个个偷偷摸摸的赶忙把身上象征着自由进步的各种三色饰品摘下,他们在心中祈祷:但愿这个英国酒鬼没有发现他们曾经佩戴过这些东西。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英国的条子向来眼尖,而且他还打算拿这件事好好地与学生们拉拉关系呢。

亚瑟在房间里踱着步子:“我一开始以为舒宾斯基和你们一样,是仰慕门德尔松的音乐才华,所以才千里迢迢跑到莱比锡来观赏《图兰朵》首演的。但是,我后来发现,事情好像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舒宾斯基向我吹嘘说,他从英国离开后便升了官,而他的管辖区域则位于莫斯科大学。”

沉默着的奥加廖夫这时突然站了出来,虽然他的话不多,但是这种关键时刻他总是比其他学生表现的更有勇气一点,或许这便是他能够成为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领导人的关键。

“黑斯廷斯先生。”奥加廖夫开口道:“想必您已经猜到事情的真相了。我很遗憾的告诉您:您的想法是对的。舒宾斯基绝对是冲着我们几个来的。”

这帮俄国的年轻人还不知道面前的英国人早已经在心中将他们设为了研究目标,他们一心认为这位被海因里希·海涅尊重的英国教授是个与他们一样的自由分子。

他特意冒着危险将舒宾斯基造访剧场的消息透露给众人,完全是出于共同自由理想的驱策。

年轻人犯了天真的错误,但大仲马知道亚瑟的身份,他虽然相信亚瑟,但他不知道亚瑟相不相信面前的这帮年轻人。

所以,一旦这帮傻乎乎的小伙子们被亚瑟标记为敌人,他们接下来的人生弄不好就要在酷寒的西伯利亚渡过了。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大仲马立马站起身打算阻挠亚瑟套话。

但亚瑟好像事先就预判到了大仲马的行为,轻轻松松将这个刚刚站起来的胖子按回了沙发上。

他并没有选择直接套话,而是选择故技重施,拿出了他在舒宾斯基面前施展的把戏。

人总是不愿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但是却总是很乐于在背后嚼别人的舌根。

运用这个简单的心理学规律,他可以一边向舒宾斯基打听学生们的故事,一边向学生们挖掘舒宾斯基的秘密,然后再将这些消息分门别类,找个机会打包卖给出得起价格的人。

亚瑟忧心忡忡的问道:“我知道他是冲你们来的,我只是好奇他现在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们说的那个波兰学生克里特斯基,还有被流放的孙古罗夫,都是被他抓捕的吗?”

“他们究竟是被谁抓捕的,我不清楚。但是我敢肯定,舒宾斯基肯定出了一份力。”奥加廖夫的心情很糟,但是他依旧维持着镇定:“您知道我国存在着一个名为宪兵团的机构吗?舒宾斯基就是宪兵团中的要员。”

“宪兵团?”亚瑟疑惑道。

虽然亚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这回他却是真的糊涂。因为他虽然知道第三局和其下属宪兵部队的存在,但是他并不了解二者之间的行政结构和沟通方式,如果奥加廖夫愿意替他详细介绍一下,那亚瑟当然乐意倾听。

如此一来,在正式上任驻俄文化参赞之前,他就可以把明年第一季度的外交工作报告提前写好。

《关于俄罗斯帝国御前办公厅第三局(秘密警察机构)及宪兵部队的调查研究报告》

瞧瞧这个标题,对于枢密院和外交部来说,这个标题可比娇俏可爱的夫人们更有吸引力。

至于第二季度的外交报告,则可以来上一篇《以莫斯科大学为例:论自由主义思潮对俄国青年人的重大影响》

奥加廖夫将自己了解到的宪兵团情况和盘托出道。

“俄国的宪兵团虽然属于军队编制,但在我国的军队体系中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单位。这个团是1815年由一支龙骑兵部队改编而来的,当时俄国刚刚攻占巴黎,所以亚历山大一世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驻法俄军中充当军警。但是尼古拉一世登基后,这支部队就被划归第三局管理,第三局之所以能置身于法律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宪兵团和一批秘密警察替他们充当打手。这些宪兵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不受当地管控,并与第三局保持单线联系。

如果您到了俄国,您肯定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个地方总督和高官的身边总是会站着一个宪兵。您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宪兵官阶低便觉得他们是总督和高官的跟班。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些宪兵们冷眼旁观着所有眼前发生的事情,并把许多连地方官员都未必知道的细节写进日记,而这些关于地方情况以及对地方官员的评价信息会通过秘密渠道直达圣彼得堡的第三局总部,并转呈沙皇批阅。而舒宾斯基,他就是这些宪兵中的一员,而且是一名位阶相当高的第二区宪兵军官。”

“第二区?”亚瑟眉头一皱:“宪兵们之间还有分级制度吗?第一区的宪兵比第二区的更厉害些?”

“不不,您理解错了。”

一旁的赫尔岑帮忙解释道:“宪兵团分为六个宪兵区,每个区都要负责8到11个省。像是第一区,就是负责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涵盖了芬兰大公国、阿尔汉格尔斯克、斯摩棱斯克、诺夫哥罗德和利沃尼亚等省份的广大区域。而最新成立的第六区则是负责管理波兰王国的。而舒宾斯基所在的第二区,则管辖了包括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弗拉基米尔、图拉、梁赞、奥廖尔和卡卢加等11个省份。

宪兵团按照三级结构划分,最高级是总部,第二级是大区局,第三级是省局。现在的宪兵总司令由第三局局长本肯多夫伯爵兼任,而大区局的司令一般是陆军中将或者少将,省局司令则是少将或者上校。舒宾斯基就是一名宪兵上校,如果他不是被分在莫斯科所在的第二区,而是去了第四第五区,他必然会成为负责一省的宪兵司令。但是那家伙不喜欢苦寒之地,宁愿留在莫斯科受气也不愿意调离这个花花世界。”

赫尔岑如同卖弄一般的讲述着他对宪兵团的了解,然而年轻人的无心之举却引起了官场老油条的注意。

赫尔岑貌似对舒宾斯基非常了解,至少比亚瑟了解。否则的话,像是舒宾斯基在职场受气这种事,为什么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在奥加廖夫的描述中,宪兵们简直上天入地,就连高官和总督都得让他们三分。

但赫尔岑却好像很看不起宪兵,言语中到处都透露着对舒宾斯基的奚落之情。

亚瑟假装没有发现疑点,用更委婉的方式挖掘着重要信息:“舒宾斯基和他的上司不对付?”

“岂止是不对付,他嫉妒沃尔科夫嫉妒到发狂。”赫尔岑开口道:“他发了疯的到处搜集学生们犯罪的证据,只为了要利用踩在学生们的背上,把我们变成他升官的阶梯。他看见沃尔科夫因为克里茨基事件升了官,于是便想要在其他学生的身上再制造出一起来。”

“你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

亚瑟还想继续追问,但是大仲马却抢先站了出来,这个胖子装作醉醺醺的模样,抱住了自己的警察朋友,靠着体重将他往门外推。

大仲马迷瞪着眼:“好了,亚瑟,演出就要开始了,你得和我一起去后台。”

亚瑟明白这胖子的心意,但又不能直接戳穿他,因为戳穿大仲马也就等于戳穿了他自己的用心。

无奈之下,亚瑟只得先将问题埋在心里,一脸无奈的笑道:“小伙子们,看来咱们只能下次再聊了。不过听我的,酒可以喝,歌也可以唱,但是如果你们不愿意小点声的话,至少也应当换首歌。虽然这是在德意志,但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楼下可有人还在惦记着踩着你们的背往上爬呢。”

语罢,亚瑟将大仲马的手臂扛在肩膀上,一边费力的抬起这个装醉的胖子往外走,一边低声诅咒道:“亚历山大,伱这个天杀的胖子,你要感谢《图兰朵》的首演不是放在彼得堡或莫斯科。要不然,我肯定会把你扔到剧场外的小巷里。只要你在那里呆一晚上,铁定就冻成冰雕了。”

大仲马寸步不让的低声反击道:“哼!亚瑟,你这个该死的英国条子,就算是冻成冰雕,我的才情也会散发光芒,把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冰雪都融化了!而且,我警告你,别像是扛着一袋土豆那样拖我。我可是法国的骄傲,多少人想搀着我都没这个福气呢!”

“亚历山大,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在我为意大利的自由奉献了那么多以后,你难道还是将我认作是一个专制主义者吗?”

“不,亚瑟,比那更糟。你比真正的专制主义者更难对付,因为我发现,你站在哪一头,完全是不确定。我虽然不明白你究竟是如何站队的,但我猜,这很可能取决于你今天起床后究竟是先穿上专制主义的靴子还是自由主义的靴子。亚瑟,我的好兄弟,我愿意和你分享我的一切,除了女朋友。但是在政治上,你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

亚瑟扶着歪歪扭扭的大仲马一路走下了楼,但他刚刚站在一楼的地面上,迎面便碰见了在那里守候多时的舒宾斯基。

舒宾斯基看见醉醺醺的大仲马,赶忙主动上前为亚瑟分担起了重担:“我的老天!仲马先生,想不到您也在这儿,您这是喝醉了吗?”

大仲马记不起面前这位先生到底是谁了,在伦敦的时候,想要与他结交的人有很多,但是除了比较漂亮的女士以外,他一概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为了避免尴尬,他只能继续装醉:“喔,先生,原来是您啊!”

舒宾斯基知道大仲马是个共和分子,但是能与这位法国的大剧作家结交依然是十分荣幸的。

法国的剧作家、音乐家、画家当中又有几个不是共和分子的呢?

但共和分子的身份却并不影响俄国上流社会对他们的追捧,反正只要他们不是俄国的共和分子就行了。

在俄国抓捕共和分子和自由主义者是为了升官,而与大仲马这样的人结交则是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圈铺路。能与法国文艺圈挂上关系,这可是能引来无数俄国贵族和夫人们的惊叹的。

“您知道吗?我替我的儿子专门请了一个法国的家庭教师,专门教授他拉丁语和法语。我不期盼他将来能像您那样有文采,但是如果能学到点皮毛,那么,完成他老爹的愿望,做一个称职的帝国文官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一直都认为,法国的剧作是欧洲第一流的。而像是歌剧这种题材的戏,也必须得用法语唱出来才最有韵味。”

舒宾斯基受宠若惊的搀扶着大仲马,嘴里碎碎念的说了一堆讨好的话,末了还不忘向亚瑟询问道:“咱们这是准备把仲马先生送去哪里?”

亚瑟回头看了眼二楼,他虽然已经警告过学生们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最好是把舒宾斯基带的远一点。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他对大仲马的兴趣貌似比对学生们的兴趣更高。

抓捕学生,在这方面,亚瑟爱莫能助,毕竟他并不想与大仲马决裂。

但是接触文艺圈,这点小愿望亚瑟还是可以帮忙满足的。

亚瑟开口道:“走吧,谢尔盖,我带你去后台,认识几位文艺界的朋友。其中有几位貌似不久后还要去俄国举办演出,到时候记得带上你的夫人和孩子一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533s